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我看到了一切

作者:岭南仨人 | 分类:科幻 | 字数:0

第一百五十一章 根系(中杯)

书名:我看到了一切 作者:岭南仨人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14:41

大概在半年前,江淼在整理实验田的时候,发现三个新品种大豆有一种“返祖”的表现。

在很多人印象中,大豆、水稻、玉米、小麦、小米之类的农作物,往往都是种一次,经过收割之后,下一年就要重新种植。

但实际上,这是一种错误的认知。

目前人类培育出来的绝大部分草本农作物,无论是豆科,还是禾本科,或者是十字科,它们之所以表现出一年,或者是一季生,那是因为人类的育种导致的,而不是它们本来就是这样的。

南方种过水稻的朋友或多或少都知道,水稻收割之后,如果不破坏其根系,加上合理的养护,是可以焕发第二春的。

也就是说,目前人类所培育出来的草本农作物,它们的祖先很大一部分是多年生草本。

而大豆的祖先之中,同样有多年生的类型存在。

其实现在南方地区的一部分野生大豆品种,仍然保留着多年生的生长特性。

而江淼用于培育新品种的母本之中,就有几个野生大豆品种,虽然经过杂交和基因诱导变异之后,这些野生大豆的基因在新品种大豆之中,只占据八分之一的遗传基因。

但是由于诱导突变出来的三个新品种,都出现了储水根块这个性质,这导致隐藏在新品种大豆基因之中的多年生基因群被激活。

在实验田之中,这些大豆在收割之后,经过半个月左右,就重新生根发芽起来,只要肥料光热足够,它们很快又会开结果。

而且由于根系已经存在,并且发育相对成熟,本身豆科就天赋异禀,拥有固氮根瘤,经过一个季度的生长,形成的大量含氮根瘤,为下一次生长提供了充足的有机氮。

同时新品种大豆的另一个特性—储水根块,又给大豆二次生长提供了大量的水分、维生素,一小部分分和氨基酸。

其实这些新品种大豆的根块,有点类似于豆科的另一个分支:甘葛。

虽然比起甘葛的葛根,仙豆系列的大豆根块淀粉含量不高,水含量高达83%,淀粉含量在3%左右,剩下的12.8%是纤维素,0.7%是果,0.5%是其他成分。

由此可见,仙豆的根块类似于根块家族的水果—雪莲果。

当然,仙豆根块是不能当水果吃,或者当菜吃的,因为这东西里面含有不在少数的胰蛋白酶抑制剂、大豆凝集素,如果没有完全做熟,吃了会中毒。

有了根块的仙豆,直接被激发了隐藏在基因之中的多年生特性。

只要补充一定量的磷钾肥和微量元素,加上喷洒一遍植物生长激素、一遍叶面肥,二茬仙豆生长周期会比第一茬缩短很多。

大概是第12~15天发芽,第28~30天开,第33∽35天开始结荚,第50~55天期结束,第65~68天第一批豆荚开始成熟,第85~90天,全部豆荚成熟,可以进行收割。

第二茬的仙豆亩产,在实验田中的测产,和第一茬没有太大的区别。

虽然生长周期短了十几天,但是第二茬有先天优势。

当然,如果仅仅是这样,在漠南地区仍然不能进行二茬生长。

毕竟哲里木市一年多无霜期只有140∽160天,掐头去尾之后,根本无法保证两季大豆的生长。

真正让江淼惊喜的事情,是仙豆系列表现出来的耐寒特性,他在实验室内模拟了漠南的气候,发现仙豆的根系可以安全度过漠南的冬天,然后在第二年的三月份开始快速抽笋,其幼苗阶段可以耐受零下10摄氏度,只要白天温度高于零度,它们就会开始疯狂萌芽。

从三月中旬开始生长,90天后,可以收割,时间差不多就是六月中旬。

收割后,七月初开始二次生长开始,十月初豆荚全部成熟,考虑到要增加养分积累,因此拖延到十月底进行收割,收割完成之后,刚好来到十一月初。

而漠南的十一月初,气温普遍在零下,这就会抑制仙豆的地下根系再次发芽,让其保留在大量养分和水分度过冬天。

这就可以实现一年收割两茬大豆,而且使用这种方式,不用一年播种一次,也不需要浇水了。

仙豆系列只有采用种子播种时,才需要在萌芽前期进行人工补水,提升其发芽率和生长速度。

江淼的实验田之中,那一片第一批种植的仙豆大豆,今年三月份已经完成了第三茬收割,产量不仅仅没有减少,反而增加了10%左右。

特别是模拟一部分沙地环境的实验田,第三茬大豆增产了17%左右。

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在于根系向周围的沙土层不断扩张。

在红壤黏土质农田、水稻黏土质农田之中,是不利于大豆根系快速扩张和深入地下的。

而在沙土农田之中,仙豆系列表现出极其疯狂的一面。

它们第一茬的主根系集中在0∽30厘米的深度,一小部分毛细根可以达到110厘米的深度。

到了第二茬,它们的主根系扩展到50∽60厘米的深度,毛细根延伸到的150∽170厘米的深度。

而到了第三茬,主根系进一步延伸到100厘米左右的深度,毛细根延伸到270厘米深度。

与此同时,它们的根块重量和数量也会不断增加,从第一茬的10∽15颗,3∽5公斤;到第二茬的20∽30颗,6∽10公斤;到第三茬的40∽60颗,12∽20公斤。

这也是为什么仙豆系列会在第三茬开始出现产量飙升的原因,因为它们根部积累太多的水分和养分了。

当然,根块也不是没有缺点。

比如很多根块都会生根发芽,这导致一棵大豆,第二茬就是冒出十几颗棵,不过这可以通过人为除草的方式,将一部分多余的笋芽清除掉,通过去支强干,从而保证产量。

不过到了第三茬,江淼估计仙豆的根系规模已经到了一个极限。

这是基于农田种植密度决定的。

周边都是其他大豆的根系,自然没有办法进行主根系的扩张,如果是自然环境下,那估计仙豆的根系可以继续向四面八方扩张,直到达到寿命终结的那一天。

仙豆的基因之中,含有短绒野大豆的基因片段,这个野生品种也是多年生的大豆品种,通常可以在野外生存3年左右,但其极限寿命可以达到10年。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江淼估计在人工栽培环境下,仙豆系列的极限寿命应该在6~7年。

不过考虑到多年生植物后期的产量会下降,在第5年就可以便拔除老株,开始补种新苗。

当然,也可以挖掘地下的大豆根块作为种子使用,这也和使用豆种差不多,甚至可以保证前期的生长速度更快。

仙豆系列对于沙地土壤的改造效果,也是非常惊人的。

本身豆科就会在根部形成大片含氮根瘤,加上仙豆系列如此庞大的根系和不断增加的根块,这会导致土壤的有机质飙升。

其实计算一下就知道,因为终末期的仙豆,每亩在1.5万棵左右,单棵的根系和根块加起来差不多有30公斤左右,去掉水分,大概7.5公斤的纤维素、淀粉、果和维生素、无机盐等,每亩可以增加112.5吨干物质。

加上地上每年的两茬的枯枝烂叶,每一株每茬可以产生40∽50克左右的干物质,5年就是6~7吨干物质。

考虑到自然分解和植物本身消耗,大概会给土壤增加75吨左右有机质,相当于11.25厘米厚度的黑土。

而当前东北地区的黑土土层,已经从上个世纪的70~100厘米厚,下降到只剩下20∽40厘米了。

种5年周期的仙豆大豆,相当于人造11.25厘米厚度的黑土。

哪怕以后大豆产能过剩,这些土地被仙豆大豆改造过的农田,也可以利用起来种植一些耐旱农作物。

只要灌溉跟得上,甚至可以考虑种植一些耗水量中等的农作物。

不过漠南地区估计就东部可以勉强种非耐旱型农作物,漠南中部和西部只能种大豆了。

但是东北地区却可以考虑,使用仙豆大豆对黑土地进行保育,只要种植五年仙豆大豆,就可以恢复10~11厘米的有机质土层,然后高强度耕种五年,如此重复进行,基本可以确保东北的黑土地的有机质含量不会出现大波动。

这不仅仅对于东北黑土地有效果,对于黄土高坡、华北平原地区的农田,同样可以起到很好的保育效果。毕竟近几十年来,黄土高坡、华北平原的农田土壤有机质,下降得非常厉害,而目前市面上的有机肥价格又不划算,大量补充有机肥对于农民而言,是一笔不小的支出。

可以采用轮耕的方式,将土地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种植小麦玉米小米,一部分种植仙豆大豆,五年之后进行交换种植。

而且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坡的降水量和光热条件比漠南好很多,仙豆大豆根部的干物质积累速度会加快,如果考虑到土地利用率问题,完全可以在第三年就就仙豆大豆的根系粉碎还田。

不过江淼也知道人口稠密的华北平原要搞到大片农田很困难,加上当地人地矛盾严峻,海陆丰公司就不去华北平原凑热闹了,到时候直接卖种子就可以了。

而黄土高坡那千沟万壑的地形,加上当地环境保护的要求,同样不适合海陆丰公司进入。

这也是江淼为什么挑选了漠南东部作为第一批大规模实验田的原因。

江淼在主基地考察之后,又来到了附近的第二基地,这个基地就在银沙湾景区附近。

这个基地同样有500亩,也是在公路不远处的民房后面,由一大片沙地改造而成。

负责这个基地的人,是漠南分公司副经理吴松,他是当地人,吴松只他的汉名,他还有另一个名字那日苏·兀良哈。

“大松,现在这个基地情况如何?”

昨天晚上已经一起吃过饭,江淼自然知道对方的名字和号。

吴松苦笑回道:“老板,现在工程队人数不够,这边就用水泥柱和铁丝网包围起来,然后放了四个集装箱房在这里。”

“可以请当地的施工单位,尽快安排羊舍和牛舍的建设。”踩着松软的沙子,江淼来到沙丘上。

放眼望去,这边的沙漠沙丘高度更高,更加密集。

隔壁还保留着3.3万亩面积的银沙湾景区,有不少游客正坐着沙地越野车,感受着这凛冽寒风下的大漠风情。

“这一片沙漠的沙丘太大了,不要改造了,直接撒播大豆种子和苜蓿草籽就可以。”

吕伟斌过来实地考察之后,就发现这边的沙漠流动沙丘面积非常大,他昨天晚上就给江淼提了建议:“我也是这样想的。”

大豆除了大豆豆实可以作为油料和饲料,其豆苗也可以作为牧草使用,而且其效果和苜蓿草差不多。

因此吕伟斌在考察之后,打算奢侈一点,直接将这苜蓿草和大豆进行混播,而且不改造沙丘地形。

达到生长到80天左右,直接进行收割,将鲜草和豆荚全部粉碎成为草粉,可以直接喂养牛羊,也可以做青贮料。

当然,这种不改造地形的后果,就是有一部分区域的豆苗和苜蓿草无法通过机械化收割。

但是这无关紧要,因为收割不了的豆苗和苜蓿草可以放牧,让牛羊去吃就可以。

因此对于这35万亩沙漠,容易改造就改造成为可以大规模机械化的大豆田,改造难度太大的,就直接绕过铺设草方格固定起来先,然后撒播大豆和苜蓿草籽,作为牧场使用。

吕伟斌已经派人通过无人机航拍,测绘了塔敏查干沙漠的粗略地形情况,其大型流动沙丘和半流动沙丘,大概有7万亩左右,加上附属的区域,大概就是10万亩。

吴松喝了一口水:“老板,我认为可以增加一批草方格布置车。”

“可以,你们向采购部发清单。”

嘴唇干裂的刘治本,擦了擦被风沙迷了的眼睛,然后说道:“老板,如果今年只能改造20万亩沙漠,我建议将剩下的沙漠全部混播上大豆和苜蓿草,反正我们的种子足够。”

“你们看情况安排。”

吕伟斌拿下墨镜:“如果是这样安排,老板,我认为有必要采购一批大型联合收割机,虽然本地联合收割机队可以聘请,但他们的规模没有办法满足我们的需要,就算是北大荒集团旗下的收割机队,其收割时间也和我们差不多,加上距离因素,可能会导致我们大豆田错过收割时间。”

江淼也觉得这个安排比较妥当:“你们计算一下,尽量购买工作效率比较高的大型联合收割机,减少驾驶员雇佣规模。”

“好的。”吕伟斌笑着补充道:“其实我们布局大型联合收割机,如果周边有其他种植户,他们肯定也需要,到时候还可以赚一笔收割费。”

“不要担心钱,现在钱,很快就可以连本带利赚回来。”

吃了一嘴沙的江淼,赶紧从沙丘上下来,用矿泉水漱了漱口,这个季节的哲里木市风大沙多,特别是正在这种沙漠边缘,不一会就浑身风尘仆仆。

上了皮卡车。

江淼苦中作乐,笑着地说道:“明年有机会再来,估计就看不到这漫天风沙了。”

“这倒是非常有可能。”吕伟斌可是看过仙豆系列在实验室沙地的表现。

“老板,你可能要失望了。”吴松苦笑着:“咱们这里的风沙,有本地的原因,还有一部分是北边邻居的原因,就算是将整个漠南吨沙地沙漠都变成草地,也只能降低风沙,没有办法完全避免。”

“漠北吗?”

“就是那边。”

众人聊着天。

不一会,车队又来到了一个地方,同样是在养畜牧河边上。

门口的招牌已经更换上新的,新招牌上写着:海陆丰公司(漠南分公司)库伦养殖基地。

进了养殖基地。

里面有不少正在咩咩叫的小尾寒羊。

下车后,一股羊骚味和牛粪味,还夹杂着一丝青草味,当地人习惯了就闻不太出来,而初来乍到的江淼,一下子就被冲得脑瓜子发懵,过了几分钟才缓了过来。

“老板,羊舍味道有点重。”吕伟斌就一瓶白油递给他。

吸了一口白油,江淼才精神了起来:“这味道,不熟悉的人,确实有点难受。”

吴松说话转移一下注意力:“老板,这个养殖基地是一家冀南的企业过来投资的,不过由于这两年牛羊肉价格一直低迷,加上那个企业资金出了问题,便被我们收购了。”

“这基地可以养殖多少牛羊?”江淼看着不少空荡荡的羊舍问道。

吴松回道:“可以养殖15000头羊,或者养殖5000头黄牛,不过这家企业的草料配套有些不够,加上牛羊肉价低迷,他们这两年的存栏量一直在减少,目前只有1700头小尾寒羊。”

“要扩大规模,将这个基地的存栏量拉满。”江淼又转过头看向刘治本:“治本,你安排一下配套设施,无论是草料加工设备、有机肥发酵设施,还是兽医设备,都要尽快落实。”

“没问题。”刘治本点了点头。

其实海陆丰公司现在进入漠南养殖产业,有利也有弊。

有利的地方,就是羊肉牛肉价格低迷,要大规模收购羊羔和牛犊比较容易,甚至可以购买到不少可以繁殖的种羊种牛。

有弊的地方,则是要面对市场价格的低迷。

不过对于海陆丰公司而言,现在的市场价格不算什么,大不了使用自己的牧场牧草,这可以减少很大的成本支出。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19414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