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我看到了一切

作者:岭南仨人 | 分类:科幻 | 字数:0

第一百五十三章 摸底(中杯)

书名:我看到了一切 作者:岭南仨人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14:41

对于本部发生的事情,江淼并没有太担心,毕竟海陆丰公司已经不是一年前的草创阶段。

在各项制度已经完善的情况下,加上姐夫、姐姐、书雅等人在,他不必担心会出大问题。

而第三个事情,那帮试图窃取海陆丰公司机密的人,是一个从桂省边界跑过来的安南人团体。

从蒋海波发过来的详细情况来看,这帮家伙是借助了过来桂省砍甘蔗的地下渠道,然后再从桂省通过乡镇公路跑到汕美这边。

因为这件事,汕美当地已经向上面专门汇报了,估计接下来一段时间,桂省南边想过来砍甘蔗的安南人要倒大霉了。

而江淼也抽空通过互联网,调查了一下安南地区有动机的企业和势力,不到两个小时,他就查到了这帮家伙。

主要是在调查报告之中,有那帮家伙随身携带的卫星电话,江淼就是通过这个卫星电话的号码,反向定位了对方的位置。

有位置就好办。

“南越集团?”他目光满是冷冽:“不知死活。”

然后江淼就随着网线,打开南越集团的工厂内部网络。

看到对方已经半停产的鱼粉工厂,直接跳过那几个鱼粉工厂,他的目标是对方正在生产的工厂。

比如巴沙鱼鱼柳的生产线。

他通过操作人员随身携带手机,将添加剂调配室内的电子秤,暗地里调高到2倍,但是表面显示器还是原来的数字。

加工鱼柳过程中,一般会使用三个类型的添加剂,即保水剂、抗氧化剂、防腐剂。

其中抗氧化剂以维生素c为主,防腐剂则是山梨酸钾,这两个东西过量使用不会出什么大问题。

但是保水剂,一般是使用三聚磷酸钠、六偏磷酸钠等,适量使用可保持鱼柳的水分和口感,让其在储存和烹饪中不易失水变干柴。

若磷酸盐添加过量,会使鱼柳中的磷含量过高,影响人体对钙的吸收,导致钙磷代谢紊乱,增加骨质疏松、骨折等疾病的发生风险。

当然,两倍其实不高,偶尔吃一两顿没有关系。

而且江淼可没有打算让这些产品流向市场,只要南越集团的问题鱼柳生产出来,并且开始出口,他就通过网络向赛里斯和阿美丽卡海关举报对方。

因为南越集团的鱼柳产品,主要的的出口市场就是这两个地方。

不过仅仅是这样还不够。

江淼如法炮制,进入了南越集团那家拥有年产80万吨饲料的工厂,他意外发现这家工厂的设备自动化水平还不错,甚至还有几台先进配料机,可以在搅拌饲料原材料的时候,喷入定量的微量元素和微量成分。

这设备是通过计算机,设定好参数的。

他好心地给对方研究了一下配方,专门针对他们主产的巴沙鱼饲料、南美白对虾饲料、罗非鱼饲料。

思来想去,江淼选择了白对虾,主要是这个水产品的经济价值比较高,而且比起耐造的巴沙鱼和罗非鱼,白对虾太容易死了。

加上南越集团的巴沙鱼饲料多为内部消化,白对虾饲料则以外销给当地的养殖户为主,到时候使用了他们家“饲料”后,大面积绝产的养殖户,肯定要找南越集团的麻烦。

他只是随手调整了几个微量元素的喷入量参数,让新配方饲料可以导致白对虾体内的氧气无法和血红蛋白结合,从而缺氧而死。

搞定好这一切。

不知不觉就来到了3月14日,距离江淼抵达哲里木市,已经过去了三天时间。

他视察分公司的工作差不多结束了,也调整了一下分公司的管理层,将一部分可能有问题的管理层,调回本部,或者直接清退。

不过他来漠南分公司的事情还没有完全结束。

这一次江淼没有让吕伟斌等人陪同,而是带着李子轩、柯勇等十几个人,开着分公司的四辆皮卡车,先在家园县“游山玩水”。

实际上,是江淼在寻找矿脉。

海陆丰公司其实是拥有采矿的相关手续和资质,这是通过饲料协会的关系,获得的合法手续。

不过江淼并没有打算马上开采相关矿物,也不打算让海陆丰公司本身去采矿,而是成立一个子公司。

之所以要搞采矿业务,主要是为了未来考虑。

随着这几年国际形势越发严峻,江淼必须未雨绸缪。

别看农业和采矿看起来没有什么关联,实际上,两者的关系非常密切,比如氮磷钾三大化肥原材料,还有大量微量元素化肥原材料,很多都需要通过采矿来解决。

氮肥可以通过煤炭或者天然气,使用空气进行合成。

可钾肥和磷肥却需要开采矿产,特别是磷肥,国内目前每年开采上亿吨磷矿石,生产了全世界40%左右的磷肥,但是国内的磷矿储备只剩下三十几亿吨,而且很多都是低品位矿脉,提炼成本太高了。

可是不生产又不行。

除此之外,还有铜矿、锰矿、钴矿、铬矿、铂族,都是国内非常稀缺的矿物资源。

其中最危险的,当属于磷矿。

主要是磷矿制造成为化肥之后,很容易被水溶解,从而被带入江河湖泊之中,最后流入大海,这个过程几乎是不可逆的。

当然,如果不计成本,将排放的农业用水、生活污水全部集中起来,确实可以将里面的磷元素重新提炼出来。

可问题是这样做的成本,是使用磷矿生产的磷的上百倍,这会让磷肥价格的价格也提升上百倍。

如果磷肥价格提升上百倍,后果不堪设想。

以小麦为例子,一亩需要4公斤左右的磷肥,每公斤0.9元左右,即一亩的磷肥成本投入为3.6元,如果磷肥价格提升50倍,那每亩小麦的磷肥投入成本将变成360元。

要知道,国内小麦平均亩产只有450公斤左右,平均每公斤小麦的成本会提升0.8元。

国内小麦收购从23年的2.34元每公斤,到24年的2.36元每公斤,再到去年的2.38元每公斤,每年才提价0.02元。

如果一下子就小麦收购价格提升0.8元,那其他生活用品之类的价格也要跟着飙升。

而三大主要化肥,又是植物生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补充剂,如果没有了磷肥,单靠土壤之中的磷元素,那是完全不够用的,这会导致粮食蔬菜水果的产量下降,抗寒能力下降,抗病能力下降。

或许有人认为,江淼是杞人忧天。

国内的磷矿储备至少可以用三十年,说不定到时候,已经解决了从自然水体这种提炼磷元素的技术,可以廉价生产。

然而从实际情况来分析,海水提炼磷元素的生产成本,永远无法低于磷矿石提炼的成本,答案就在含量上。

摩洛哥的高品位磷矿石,平均磷含量(以五氧化二磷计算)在33~34%,国内的平均含量则在16%左右。

海水的磷含量则是每升0.07毫克。

两者含量天差地别,除非可控核聚变可以将电费压低到每度0.01元,不然海水提炼磷元素,还是洗洗睡吧!

国内就算是还有雪域高原这个最后的矿物储备地,那三十几亿吨的磷矿开采成本和提炼成本也会越来越高。

一旦阿美丽卡发现粮食武器不起效,那你看他们会不会出手破坏国内在其他地区的矿物开采。

而且现在国内如果要实现粮食、油料、饲料、料完全自给自足,化肥产能就不能下降。

因此必须在国内寻找高品位的磷矿,或者开发高效的磷提炼技术。

这两个方向,都是江淼可以做到的事情。

对于高品位,又容易开采的磷矿,他其实并没有报太大的希望,毕竟国内很多地区的地下采矿勘探深度,都达到四五百米深了,哪怕是有漏网之鱼,也相当于碰运气。他将重点放在了超低品位的垃圾矿脉上。

事实上,江淼已经调研过哲里木市的磷矿情况,这里的磷矿类型主要为岩浆岩型磷灰石,该类型的磷矿其贮量占国内总贮量的7%,多分布在北方地区。

一般情况下,这种类型的磷矿品位较低,通常小于10%,低者仅为2%~3%,不具备工业开采价值。

另外其他矿物也伴生有磷,不过含量一般也是非常低。

比如眼前这条在沙漠下方50~80米深度的磁铁矿,平均磷含量在0.63%左右,而这条磁铁矿含有的磁铁矿石总量,只有11万吨左右,全部开采出来,才可以提炼693吨五氧化二磷。

这种小铁矿,根本不具备开采价值。

当天晚上,江淼一行人在哲里木市区休息了一晚上。

第二天,天刚蒙蒙亮,车队便一路向北,沿着304公路前往北面的仆人县。

在路过海日罕林场附近的时候,江淼停下了脚步,他在附近的一旁山地之中,发现一大片埋藏非常浅的岩浆岩型磷灰石,五氧化二磷的平均含量为2.3~3.1%。

“我们就在附近考察一下。”

6=9+

对于江淼的吩咐,柯勇等人自然没有意见。

沿着几条乡镇公路或者土路,慢吞吞开了三个多小时,江淼将这一片岩浆岩型磷灰石矿脉摸了一个大概。

该区域的岩浆岩型磷灰石呈现片状分布,这是岩浆岩成矿的特点之一,其矿区面积为宽度7.9公里~11.6公里,长度为47~49公里,厚度为12~15米,埋藏深度在5~20米,一部分区域可以露天开采。

而这里的岩浆岩型磷灰石平均磷含量为2.3~3.1%,有一小部分可以达到7.2%,不过占比非常小。

这种矿脉开采成本太高了,估计当地的矿物勘探部门早已经查验过了,觉得不具备工业价值。

不过这里的岩浆岩型磷灰石矿物总量倒是非常庞大,足足有50亿立方米,差不多是150亿吨矿石。

按照五氧化二磷平均2.7%含量计算,差不多含有4.05亿吨五氧化二磷。

如果采用传统技术提炼,那开采和提炼的企业会亏到连裤衩都不剩下。

其实北方地区的岩浆岩,普遍都含有磷灰石,就是含量太低,不具备工业价值。

类似于此时江淼脚底下的岩浆岩型磷灰石,整个北方至少要有几千亿吨储量。

那江淼要如何解决开采成本的问题?

答案就在生物采矿技术上。

所谓的生物采矿,就是利用细菌真菌对于某些元素的特殊嗜好,从矿物、水体之中富集出特定的元素。

比如豆科的根瘤,本质上就是通过细菌从空气之中固化氮元素。

还有目前很多贫铜矿,也会采用生物采矿技术进行开采。

生物采矿的优点是能耗低,对环境比较友好,而且可以处理贫矿。

缺点也是效率比较低,而且微生物需要特定的培养反应罐,加上可以高效富集特定元素的细菌真菌比较少,也很难进行人工培育。

而这恰恰就是江淼的拿手好戏。

他的开采方案,是打井注入含有特定细菌和营养液的提炼液,让细菌在周围地层之中疯狂繁殖,富集岩层之中的磷元素,然后定期抽取提炼液,同时补充营养液。

直到将地下的周围地下岩层之中的磷含量吸收到只剩下0.3%左右,就废弃这个井。

江淼在实验室之中尝试过十几种细菌。

目前只挑选出三个类型的细菌作为重点研究,分别是:深红红螺菌、浮游球衣菌、硝化细菌。

之所以选择这三个细菌,原因自然是它们不是致病菌,哪怕是感染了,也不会有太大的风险。

而其他的着色菌属、贝日阿托氏菌属、不动杆菌属、气单胞菌属、假单胞菌属,很多都会对人类和动物产生致命的感染,因此要排除掉。

江淼比较看好浮游球衣菌。

浮游球衣菌主要分布在污染河流、滤水池和活性污泥等含有机质丰富的流动淡水中,极度好氧。

它具有解磷、解钾的功能,还能活化土壤中硅、钙、镁中量元素,提高铁锰铜锌钼硼供应,提高或延长肥效,减少化肥用量,提高作物抗逆性,预防或减轻病害,在其生长繁殖过程中还可产生有机酸、氨基酸、多、激素等有利于植物吸收和利用的物质。

因此如果向地下水井注入浮游球衣菌,可以避免造成严重污染,在需要它们富集磷的时候,就通过打气泵,向井中通入空气,如果不需要它们了,就停了营养液,封闭井口,可以将浮游球衣菌闷死在地下。

而且浮游球衣菌除了可以富集磷,还可以富集钾,相当于一鱼两吃。

和传统工业法提炼的磷钾不一样,通过浮游球衣菌提炼出来的磷钾,其实是一种有机肥,只需要调整好磷钾比例,完全可以直接作为有机肥出售,又减少了一道工序。

现在唯一的麻烦,就是浮游球衣菌的培育比较麻烦。

该菌的分离纯化较为困难,常见的方案,是采用低营养进行富集培养,一般实验室常采用液体保藏法,此外,也可使用简单保存法、液氮超低温保存法等对其进行保存。

好在江淼可以通过它们的基因序列,知道浮游球衣菌的各种特性。

他采用琼脂作为培养基,添加了一些特定成分,然后种下浮游球衣菌菌种,让其繁殖3天,最后直接通过冻干工艺,制造出菌种块。

这东西在密封的纯氮气环境下,可以保存好久,方便大规模生产浮游球衣菌菌种和投放。

使用过程中,就是将菌块扔水里,然后下入特定的营养粉,加上通入空气,在气温比较高的夏季,几个小时就可以快速繁殖,最后将浮游球衣菌提炼液注入井里即可。

江淼进行模拟实验,发现只需要10天左右,在特定营养液支持下,浮游球衣菌可以吸收掉周围半径3~5米的磷元素,让提取液的浮游球衣菌已经繁殖到了极限,这个时候就可以抽矿液了。

将含矿菌液抽出来后,注入分离池之中,使用超声波将浮游球衣菌驱逐到池子的局部区域。

这是江淼通过研究浮游球衣菌的基因和机体结构,发现它们对于特定超声波非常敏感而厌恶,只要在水体一边不断发射这种特殊频率的超声波,就可以让它们主动远离,从而实现再次富集。

之所以这样做,是为了减少水资源的浪费,让含矿菌液中,95%的水可以再次被注入井中。

剩下高度富集的含矿菌液,就可以通过自然蒸发,或者加热蒸发的方式,获得富含磷钾和有机物的结晶。

使用这一套工艺,如果可以大规模铺开,平均提炼每吨纯磷(相当于2.29吨五氧化二磷),大概只需要费870元。

同时可以提炼出50~600公斤的钾(相当于95~1140公斤氯化钾),这需要看岩层之中的钾含量。

这个成本和国内采用磷矿生产的五氧化二磷差不多,目前国内五氧化二磷每吨生产成本在400元左右。

而且浮游球衣菌生物采磷钾技术,环境污染非常小,对水资源消耗也不大,还不用大规模爆破和挖掘,也不需要太多采矿和冶炼设备。

正是这些优势,才让这个技术的综合成本拉到和传统磷矿提炼法差不多。

这个技术的出现,意味着国内的磷矿工业储量,会增加几千亿吨,哪怕是这些磷矿石的含量只有2~3%,也可以提炼出几十亿吨纯磷。

如果按照国内每年消耗2000万吨纯磷的使用量,那这几十亿吨纯磷可以支撑国内上百年的需求。

不过江淼估计,这个技术大概率只能作为储备技术,因为国内这几年一直在试图减少本土的磷矿开采规模,想办法通过外购解决磷矿供应问题。

官方极有可能会批准几家企业使用这个技术,然后将规模限定在一定范围内,这样既可以保证有相应的技术人才储备,又不需要大规模开采,如果真的遇到国际环境突然恶化,就可以利用这几家企业的储备人才,快速扩大生产。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17472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