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我看到了一切

作者:岭南仨人 | 分类:科幻 | 字数:0

第八十一章 另一种应用(大章)

书名:我看到了一切 作者:岭南仨人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14:41

张欣怡拿着两个盒子,来到几个网店部同事一旁的餐桌。

“经理。”

“怡姐。”

“客气什么,吃饭先。”张欣怡一边笑着摇摇头,一边打开饭盒,将那份评测表放在一旁,然后打开那个保鲜盒。

‘原来是鱼丸呀?难道是鳗鱼鱼丸?’

保鲜盒内的鱼丸有三种,分别是鱼豆腐块、咖喱鱼丸、紫菜鱼丸,她夹起一颗没有沾咖喱酱的咖喱鱼丸咬了一口,在嘴里嚼了一会。

‘没有明显的土腥味,略带一丝轻微的鱼腥味,比平常的咖喱鱼丸好像紧实一些,口感偏向于猪肉丸,这是什么鱼做的?鳗鱼鱼丸是这种口感吗?’

紧接着她又夹起一块鱼豆腐块,这一次则是浸泡了咖喱汁和番茄酱,吃了一口之后,张欣怡感觉这鱼豆腐比刚才的鱼丸软嫩一些,同样没有发现什么大问题。

最后才是紫菜鱼丸。

三个测试产品都吃了一遍之后,她从口袋掏出圆珠笔,在测评表上勾选了一遍,最后写上一些建议。

“怡姐,笔借我一下。”一旁的女员工同样在吃鱼丸,正准备填写评测表。

坐对面的阿斌则有些好奇地问道:“这是什么鱼做的?该不会是鳗鱼做的鱼丸吧?”

另一个同事夹起一块白切鸡鸡腿,摇了摇头:“应该不是,公司的鳗鱼都做了软罐头和马口铁罐头,没有必要用这种高价鱼做鱼丸,一般做鱼丸都是那些便宜又大量的鱼。”

“管他呢,反正这个味道还不错,就不知道零售价多少?”一个正吃着咖喱鱼丸的女同事边吃边说。

阿斌喝了一口海带排骨汤:“你关心零售价干什么?反正公司逢年过节都会发,到时候吃到你吐。”

其他几个员工也反应过来了。

一想到家里面还有去年过年公司发的鳗鱼罐头,他们就不由自主地露出一丝无奈的笑容。

老板确实喜欢给员工发自家公司的产品。

其实江淼这样做,还有一个隐藏的目的,那就是促使员工自觉搞好生产过程中的卫生,毕竟这些产品会发给所有员工。

而且为了避免员工耍滑头,根据时间对产品区别对待,公司发放的鱼罐头都是随机抽过去两个月生产的产品。

公司食堂利用午饭或者晚餐时间,让员工帮忙评测鱼丸这件事,其实公司已经进行过很多次相类似的安排。

比如前段时间的叫鸡、叉烧、白斩鸡、烧鹅之类,公司食堂就连续测试了一个多月。

而且现在公司的食堂,可不是几个人,而是二十几个人。

这件事是蒋海波安排的,他这个人做事情非常严密和环环相扣,喜欢充分利用手上的资源,对公司总部食堂的改革,就是他一手推进的。

毕竟随着公司员工数量越来越多,公司食堂将面临一个问题,那就是厨房人数会不断增加,但这其中就存在一个资源配置不当,而造成的劳动力浪费的问题。

要知道,公司的五个大厨都是d3起步的待遇,加上十个厨房帮工,五个厨房清洁,另外还有一个食堂主管和江淼老妈一共有二十二人。

这么多人,只做两百多个员工的一日三餐,显然有些资源浪费了。

毕竟公司总部食堂配置了大批设备,类似于切菜、洗菜之类,其实都是使用机器来完成后,或者借助机器的辅助,减少劳动强度。

蒋海波调研了食堂的运行模式之后,发现公司食堂采用两班倒的作业方式,厨师的早班是早上六点钟到八点钟,上午十点钟到十二点钟,一共就四个小时;晚班则是傍晚四点钟到七点钟,加一个晚上宵夜九点钟到十点钟,一共也是四个小时。

这种情况下,中间就存在很多碎片时间。

因此蒋海波推动食堂改革,将这一部分碎片时间充分利用起来。

目前鳗鱼餐厅的烧鹅、白切鸡、叉烧、蒲烧鳗鱼、红烧猪蹄、咖喱炒饭,都是统一在公司食堂完成,然后用冷藏小货车、三轮车配送过去鳗鱼餐厅。

这样一来,公司总部食堂就相当于中央厨房,鳗鱼餐厅那边也可以减少厨房的规模。

至于厨师们愿不愿意做多两个小时。

答案是百分百愿意。

一方面是公司食堂这些厨师散人为主,不像有些酒楼的厨房,很多酒楼的厨房都是一整班人,这种厨班往往非常抱团,一些强势的厨班还要酒楼进行分成。

另一方面,蒋海波深谙要马儿跑,肯定要给马儿吃草的道理。

虽然那两个小时是在工作时间内,但是肯定要给一些激励,才可以让这些厨师心服口服的卖力。

因此鳗鱼餐厅那边出售的菜品,会给食堂这边5%的提成,这些提成月底会集中起来,根据情况分配给厨房的每一个人。通过这种改革,让总部食堂从之前的员工福利部门,变成了生产部门。

未来完全可以在城区和海丰县等地客流密集的区域,开设鳗鱼餐厅的分店,然后统一由总部食堂制作配送。

而且海陆丰公司的食堂还有一个特点,很不同于一般的酒楼餐厅,那就是极其注重数据记录和配方管理。

公司和所有入职的厨师签署过合同,要求他们将所有在食堂厨房制作的菜品,都要有详细的制作流程档案,不会允许厨师留一手的情况。

这是事先已经在入职合同上,已经白纸黑字写清楚的条款,如果不能接受这一点,那也不会成为海陆丰公司的食堂厨师了。

而公司也在尽可能利用机器,来替代一些枯燥无味的重复性工作。

比如切菜洗菜,显然机器的效率更加好,超声波洗菜池可以吊打人力洗菜。

真正需要用到人力的地方,其实是识别一些烂叶子、虫子之类。

蒋海波计划将公司食堂厨房,打造成为偏向于研发型的中央厨房,在工艺上不追求所谓的高大上,而是追求机械化、智能化、简易化,确保让菜品品质趋于一致,这一点也是很多中央厨房的要求。

罐头厂新品鱼丸的研发工作,就有公司食堂厨师的全程参与。

不过这些鱼丸的原材料,并不是张欣怡等人猜测的鳗鱼,而是埃及塘虱。

没有错,这些鱼丸鱼豆腐都是以埃及塘虱为核心原材料制作出来的。

之所以选择埃及塘虱作为原材料,答案就一个词:便宜量大。

一公斤四块钱的埃及塘虱,和平均一公斤十几块钱起步的马鲛鱼,两者的成本天差地别。

那为什么没有鱼丸加工厂使用埃及塘虱作为原材料?

原因就是大规模塘养的埃及塘虱,土腥味太浓重了,就算是下重料,都很难完全掩盖。

客人很容易吃出普通埃及塘虱鱼丸的土腥味,自然不会购买这种鱼丸,而客人不购买,那鱼丸加工厂自然不会使用埃及塘虱作为原材料。

公司的罐头厂选择埃及塘虱作为原材料,那是因为江淼有技术解决这个问题。

通过特定的饲料喂养,加上专门的塑料水箱和持续流水,只需要二十四天左右,就可以将塘养埃及塘虱体内的土腥素去掉99%。

吃过在水库野生的埃及塘虱的人,都知道埃及塘虱的风味并不差,其口感不输给鳗鱼,完全可以当鳗鱼的平替,一部分小作坊日料店,其实就是使用埃及塘虱来替代鳗鱼的。

因此公司打算在开辟埃及塘虱作为饲料原材料的同时,利用技术去掉埃及塘虱的绝大部分土腥素,然后作为鱼丸的原材料使用。

食堂的员工都吃不出来土腥味,这代表新品鱼丸已经成功了一大半。

要知道,李新华核算过新品鱼丸的综合成本,如果大规模生产,平均每公斤鱼丸的成本才3.76元。

而同样是汕美城区的本地水产品加工企业,国泰食品厂生产的黄金鱼蛋和鱼豆腐,每公斤批发价为53元。

李新华调查过对方的生产成本,虽然不知道太过于详细的数据,但国泰食品厂的成本肯定不会太低,因为他们使用了海鱼作为原材料,就算是在港口大批采购,海鱼价格也不会低于每公斤10块钱。

哪怕海陆丰公司不进行价格战,和对方差不多的价格出售,每公斤毛利润仍然达到了49.24元。

这就是掌握技术的好处。

而且李新华还发现了一个海陆丰公司的优势。

国泰食品厂的原材料供应是极其不稳定,毕竟每年都有禁渔期,作为大工厂需要大批采购,禁渔期那些偷偷摸摸下海的小渔船,根本供应不了国泰食品厂的原材料需求。

李新华之所以知道这件事,就是因为国泰食品厂每年在开海期,都会在城区各村招大批农村妇女去做临时工,在当地一打听就知道。

这种情况只能说明一件事,那就是这个工厂的原材料供应极其不稳定。

而海陆丰公司采用埃及塘虱作为原材料,这可以有效规避原材料不稳定的问题。

这就衍生出了另一个问题,为什么很多食品厂盈利能力非常差,或者抗风险能力非常弱?

就是因为很多食品厂无法掌控稳定的原材料供应渠道,一旦原材料供应出问题,或者价格暴涨,就有可能导致工厂利润直线下降。

李新华非常认同江淼的想法,原材料是食品加工企业的生命线,掌握原材料的生产,以此为起点,发展出来的产业链,会变得极其牢固。

比如国内一些饲料大厂,为什么在生猪养殖、肉制品加工上,可以发展得如鱼得水,就是因为他们本身就处于产业链的上游,向产业链下游延伸,就如同顺流而下。

当然,这些饲料大厂的产业链还不够上游。

真正的上游是粮食生产、远洋捕捞、食用油加工,然后才是饲料加工。

江淼的海陆丰公司正在向上游产业链悄无声息地延伸过去。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19919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