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我看到了一切

作者:岭南仨人 | 分类:科幻 | 字数:0

第一百三十一章 定向(中杯)

书名:我看到了一切 作者:岭南仨人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14:41

送阳和军一行人离开之后。

江淼再次恢复正常的日常。

早上七点钟陪书雅跑步,八点钟吃饭,八点半到十一点半在实验室搞科研;

十一点半到下午两点半期间,吃午餐,顺便和公司高管见面,讨论公司工作;

下午两点半到五点半,继续在实验室做实验。

傍晚五点半到七点半,吃晚饭,和父母、书雅等人散步,然后洗澡。

晚上七点半到八点半,在自己的私人电脑室内,浏览全球各方动态,收集有用的信息,或者与自己紧密相关的内容。

晚上八点半到十一点半,学习各种知识,给自己进行充电。

晚上十一点半到十二点,洗漱;午夜十二点到早上七点期间睡觉休息。

这就是江淼平平无奇的日常生活,几乎拉满了所有的时间。

在研究出草莓、人参果、番茄、油茶、香蕉、大豆、苜蓿的相关新品种之后,江淼并没有停止脚步。

从十一月份开始,他研究的农作物,也由之前的大豆,又增加了两个新的农作物,也是岭南地区比较常见农作物。

之前的大豆,还在继续研究。

新增加的农作物是木薯和甘蔗。

在木薯上的育种研究,江淼的育种方向并不是产量,主要目前国内外的木薯育种,在产量方向的研究已经做得很好了。

普通品种的木薯亩产在2000~3000公斤,通过良好的管理,可以将亩产提升到5000公斤左右。

江淼通过观察木薯的相关基因序列,根据植物生长的基因规律,知道木薯的亩产极限大概在9300~9500公斤左右。

极限亩产在露天环境下,无论是如何育种,都是无法达到的,必须使用智能大棚和特定的营养土、营养液才可以实现。

在露天环境下,6000公斤就是木薯的极限。

因此在产能方向的育种,木薯的潜力已到尽头。

江淼的育种方向是无毒、淀粉类型。

无毒方向,其实也是木薯育种领域之中的老生常谈方向,目前的传统育种技术下的木薯品种,普遍可以做到低毒微毒,但是中毒品种和高毒品种还有一定的种植面积,主要是产量和应用领域的不同,导致不少中毒和高毒品种得以幸存下来。

而江淼的想法,是培育出完全无毒的品种,不仅仅要求木薯根茎无毒,还要做到枝叶无毒。

这个方向的研究,目的就是为了减少木薯的和木薯枝叶的处理成本,也是为了减少普通人烹调木薯的麻烦。

当然,仅仅是这一点,还是不够的。

而这个时候,就需要研究另外一个方向,来提升木薯的整体价值,即研究木薯淀粉的类型比例和颗粒度。

木薯淀粉的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比例,一般情况下,直链淀粉大概占17%~20%,支链淀粉约占80%~ 83%,而且属于大颗粒类型的淀粉。

其实根茎类淀粉三巨头,木薯、番薯、土豆,各有各的缺点和优点。

木薯淀粉,低直链,高支链,小颗粒;

番薯淀粉,低直链,高支链,大颗粒;

土豆淀粉,中直链,较高支链,大颗粒且不规则;

比起谷物淀粉普遍的中直链,较高支链,小颗粒,根茎类淀粉在有优点,也有缺点。

特别是木薯淀粉,单独使用的时候,只能做珍珠奶茶之中的珍珠,或者加入其他淀粉制造粉条,本身就很少有直接的完全产品。

这导致木薯淀粉的应用领域相对狭窄,加上全球木薯淀粉产能庞大,这让木薯淀粉的市场价普遍比其他淀粉低。

国内的番薯粉平均每吨在5500元左右,木薯粉却只有每个吨4000块钱左右,虽然比每吨3000块钱左右的小麦粉有价值。

问题是木薯生产淀粉之后的渣料,缺乏相应的产业可以吸纳,只能作为饲料或者肥料。

国内这几年来,木薯淀粉产能一年比一年低,就是因为木薯的综合收益太低了,无论是种植户,还是厂商,都对木薯产业缺乏热情。

江淼思考的育种方向,就是偏向于木薯饲料化。

无论是无毒方向,还是改变淀粉类型比例,还是增加蛋白质含量,或者说改变其蛋白质之中的氨基酸类型,这些都是为了让木薯作为一种饲料使用。

目前两代组培诱导育苗。

加上江淼正在尝试借助基因规律,使用特定的基因靶点抑制剂,将一部分显性基因变成隐性基因。

这个技术的原理,就是利用“用进废退”的进化特点,只要可以定向抑制某些基因片段的功能,经过一代一代的培育,生物就会自然而然将被抑制的那一部分基因变成隐性基因。

而这个技术反过来,就可以通过不断激活一部分基因片段,从而让这一部分基因变成显性基因。

通过这种技术,加上不断诱导基因突变,他仅仅用了两个代际,就获得76个全株无毒的木薯品种。

而接下来,江淼就要使用这76个二代木薯品种,进行基因靶点抑制和激活,加上各种人工诱导基因突变,培育第三代组培苗。

第三代木薯的方向就是高蛋白,江淼的目标是根茎蛋白质含量15%,枝叶蛋白质含量10%,而且要求其氨基酸类型比较全面。

第四代木薯同样是高蛋白。

第五代木薯则偏向于淀粉类型和淀粉含量,目标是将其淀粉含量提高到35%左右,直链淀粉占比提高25%。

第六代木薯同样是淀粉方向。

第七代木薯则偏向于增强枝叶。

平均每一代一个月。

木薯如果可以全株直接作为饲料使用,加上高蛋白的优点,可比大豆厉害得多。

毕竟目前比较高产的大豆,一亩才四百多公斤。

而木薯一亩两千公斤起步,如果加上枝叶,那就是四千公斤起步。

两者相差近十倍。

加上木薯耐贫瘠、耐干旱、耐洪涝、抗台风、抗病虫害,哪怕是种下去之后不管理,亩产也有上千公斤,加上枝条叶片,差不多有三千公斤左右。

要不然木薯就不会被称为非洲的面包了。

非洲人的农业生产技术太差,加上绝大部分当地人没有资金购买种子、化肥农药,那些人口爆炸的非洲国家,现在都是靠木薯在支撑着。

江淼计划之中,是打算通过套种的方式,在岭南地区推广木薯和大豆,木薯种完之后,接着种大豆。

大豆作为豆科,其根瘤含有丰富的氮元素,这可以在种植木薯过程中,减少氮肥的使用量,同时维持土地的肥力。

而他培育的木薯,生长周期为8个月,加上生长周期3个月出头的大豆,刚好就是一年。

之所以要在岭南搞饲料木薯和大豆套种,这主要是为了降低养殖产业的饲料成本。

只要知道运输成本,就知道江淼这样做的原因。

以国内为例。

公路运输每吨每公里,最便宜是0.3元。

铁路运输每吨每公里,最便宜是0.15元。

水路运输每吨每公里,最便宜时是0.015元。

如果海陆丰公司在漠南投资了大片大豆,假如要从漠南运输到岭南,运输成本大概是多少钱?

拿笔一计算就知道。

漠南到秦岛港的铁路距离600公里,按最低价算,每吨90块钱。

秦岛港到羊城港,海路距离2200公里,同样按最低价算,每吨33块钱。

这就让到岸价增加了近一百块钱,而养殖场肯定是不可能集中布置在珠三角地区,其他内陆地区,又要加一笔公路运输费用。

而偏偏岭南地区的公路运输成本,在全国各地是属于偏高一档的地区,每吨每公里在0.6元左右,如果运输到100公里的另一个城市,就是60块钱,500公里就是300块钱。

困扰饲料成本的其中重要一个因素,就是交通运输成本。

很多养殖场为什么喜欢从本地采购饲料和草料,还不是从外地运输草料和饲料,有时候叠加运输成本之后,就会变得不划算。同时也可以看出水运的巨大优势。

为什么很多饲料和粮食远渡重洋,价格仍然比国内便宜,这不仅仅是因为对方的生产成本低,还有海运成本低的原因。

反正南方沿海地区的饲料原材料,很多都是进口的,江淼搞自主替代,并不影响国内的布局产业,反而会增强国内的粮食和饲料安全。

而他研究甘蔗,也是基于相类似的目的。

目前国内的甘蔗品种普遍种植周期超过8~10个月,北方地区甚至需要12个月,这不利于土地的利用,亩产效益不高,会影响农民种植的积极性。

毕竟种植一亩甘蔗,辛辛苦苦一年下来,就赚一千多块钱,确实没有什么动力。

如果可以压缩生长周期,只要压缩到7个月左右,就可以利用剩下的5个月翻地,抢种一茬大豆。

大豆可以补充土壤的氮元素,以江淼推出的大豆新品种,加上岭南地区的气候条件,轻轻松松就可以实现亩产300公斤。

就算是未来大豆收购价格不高,也不会低于每公斤3块钱,300公斤就是900块钱左右。

去掉成本,大概可以赚三四百块钱。

就在江淼埋头培育新品种农作物的时候。

时间在不知不觉间,悄无声息地溜走。

12月22日的冬至日。

正在吃着午餐的江淼,看到书雅和何幼薇一起走过来。

刚刚坐下来,何幼薇就有些迫不及待开口了:“江老师,我有一点事情要和您商量一下。”

“什么事情?”江淼停下筷子。

“还是我来说吧!”书雅接过话头:“幼薇这些天一直在研究自己的基因,通过体细胞培育的实验细胞,初步实现对6个关联免疫系统的基因靶点进行干预,我对于基因治疗技术没有你熟悉,所以希望你可以出手查漏补缺。”

江淼看了一眼脸色有些苍白的何幼薇,估计对方这些天一直在废寝忘食的研究,他叹了一口气:

“哎…你太急了,先休息一个星期,调整好自己的状态,我会抽空帮你完善治疗方案,明年一月一号开始正式治疗。”

“多谢老师!”何幼薇脸上浮现出一丝病态的红晕。

江淼又提醒道:“通过这些天的学习,你应该清楚那11条基因规律的价值和危险了吧?”

还在惊喜之中的何幼薇愣了一下,很快就回过神来,她表情也随即凝重起来:“老师,我知道,我一定保守这个秘密,绝对不向其他人透露这些东西。”

虽然她心思单纯,但不代表是傻子,从小到大在家庭的耳濡目染下,让她明白很多时候,并不是技术好,就一定有好结果的。

江淼那11条基因规律,如果代入生物类型的ai模型之中,只要检测到一个生物的基因,就可以发现很多东西。

不仅仅可以应用在医疗、农业上,甚至可以用在基因武器的设计上。

这东西太可怕了。

一个不好,人类会走向灭绝。

何幼薇从一开始的兴奋不已,到后来也是感到后怕不已,她现在不敢将这11条基因规律储存在手机、电脑上,甚至连纸质文件都不敢记录,都是靠死记硬背下来,再一点点熟练。

如果要在纸草稿纸上计算和推导,她也学习了书雅的密文,给自己设了一套自用密文。

之前看到几个实验室里面,设置了一个专门的小型焚化炉,对于这件事,她还感到很奇怪,现在她已经反应过来了。

这是为了焚毁纸质文件而设置的。

至于为什么不使用碎纸机。

何幼薇在家里面的时候,她父亲讲过很多小故事,包括打印机定期故障、回收墨盒、碎纸机、手机带进实验室之类的情况。

现在海陆丰公司还没有太出名。

毕竟白松露、鳗鱼都撬动不了世界格局。

但是从大规模养殖埃及塘虱开始,到明年大规模种植的大豆,和大规模嫁接的油茶,何幼薇可以预见到,各方势力对于海陆丰公司、江淼的关注度会直线上升,甚至会动杀心。

毕竟饲料、油料一直是东亚地区的短板。

一旦这个短板被补上来。

其他势力会陷入更加被动的局面。

特别是abcd和阿美丽卡资本势力,他们努力维持的农业霸权,将面临分崩离析的局面。

这个时候,江淼绝对会成为这些势力的眼中钉,每一个动作都会被时刻关注。

如果那11条基因规律泄露,估计全世界都要睡不着觉了。

本来还打算发表相关论文的何幼薇,也打算和江淼、林书雅商量一下,能不能对论文进行大改,将有可能涉及基因规律的内容全部删改掉。

至于不发表论文,那是不可能的。

倒不是何幼薇看重名声,而是研发药物需要注册专利,新药上市审批的材料之中,还要相关药理作用的研发过程,有相关论文更好。

总不能说我睡觉梦到的吧?

这样解释反而会给人一种此地无银三百两的感觉。

因此他们必须编一套说辞,将整个研发过程合理化,宁可表现出自己是一个天才或者走狗屎运,也不能说是通过基因规律推导出来的。

何幼薇扒了一口饭,然后提议道:“老师,我觉得公司的实验室安全需要注意,单凭那几个保安,恐怕不太够。”

“你有什么建议?”江淼没有跟她客气什么。

“我爷爷有一个老下属,是专门做高级别保密方案承包的,他们对保护要人、重点实验室、机密区域,有几十年的经验,我可以让他帮公司做一套高级别的安保方案,最好包括老师你的家属都一起纳入安保方案之中。”

“哦?那就麻烦你了。”

“不用客气,不过老师你可要给钱,我给不起几千万。”何幼薇开玩笑着。

“几千万而已,安全才是最重要的。”江淼毫不在意那几千万。

虽然他每天会抽空通过互联网调查各种事情,但他终究是一个人,没有办法二十四小时盯着所有人。

要知道,一部分杀手组织是不使用网络系统的,或者使用了非常隐蔽的密文进行交流。

之前他让柯勇组建的安保部,目前一共招聘了15名专业的保镖,这些人的家人也都迁移到了马宫镇。

同时还有密布整个南湖村的监控摄像头,在南湖村靠近马宫镇的那一条公路,还在路边设置了暗哨岗,专门观察有没有陌生人进入,或者在周边鬼鬼祟祟。

江淼一家人也很少外出马宫镇,这减少了很多安保难度。

之前建立实验室的时候,除了建设了一个地下停车场,还向背后都马宫山,挖了一个人防工程,用来以防万一。

现在何幼薇推荐更加专业的人,江淼自然不会拒绝,对于自己和家人的安全,他是非常重视的。

吃着午餐,何幼薇又说了要大改论文的事情。

对于这一点,江淼也同意了。

与其遮遮掩掩,不如直接造假,反而以他的能力,通过结果逆推技术研发过程,可以合理将基因规律在其中的作用消除掉。

刚刚吃完午餐,江淼就看到蒋海波、叶美静两人在二楼餐厅的楼梯口附近,拿着文件张望着。

当看到他的时候,两人随即站起来,向这边快步走过来。

江淼停了下来:“海波,美静,有什么事情?”

蒋海波一边将手上的文件递给他,一边解释道:“老板,这是之前你吩咐我和财务部、考勤部做的…”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51398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