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我看到了一切

作者:岭南仨人 | 分类:科幻 | 字数:0

第七十八章 保护机制(加更)

书名:我看到了一切 作者:岭南仨人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14:41

实验区的第一实验室,这个实验室是江淼自己的专属实验室之一,也是专门用于进行转基因的实验室。

并没有让其他人插手自己的研究工作,主要是他的研究方式异于常人,和别人一起研究容易被看出问题。

目前张成栋等人正做草莓苗的组培繁殖,所谓的组培繁殖,其实就是类似于扦插育苗,只不过组培繁殖不能在大棚、露天农田进行,而是要在专业的无菌实验室进行。

因此组培苗又被称为脱毒苗。

其实江淼精挑细选出来的茉莉草莓、香草草莓、奶酪草莓,都是高抗病品种,就算是不使用组培脱毒,也可以在一片农田之中,连续种植四五年左右,才有可能出现针对性的细菌病毒。

现阶段开启组培育苗生产,其实脱毒并不是主要目的,而是为了快速爆产能。

毕竟匍匐茎扦插育苗和种子育苗的速度太慢了,不利于大规模扩大生产。

目前整个实验区内,其中15亩面积的实验室,就是专门为组培育苗而专门设计的。

采用组培育苗技术,只要完成前期的前四代培育,之后每亩实验室每45天左右,就可以生产二十几万株草莓苗。

通常情况下,草莓组培育苗以45天左右为一代,每一代会比上一代增加6~7倍的数量。

以当前100株苗为初代,经过45天后,二代苗就是700株;

再过45天,第三代苗就是4900株…

再过45天,第四代苗则为3.43万株…

以此类推,第五代苗就可以达到24万株左右。

如果15亩育苗实验室全部投入使用,大约在半年后,每45天就可以生产360万株草莓苗。

实际上,360万株苗对于海陆丰公司而言并不算太多,因为南湖农场的大棚是采用地面加架空种植结合的,每亩需要1.2万株苗。

目前360万株也就种植300亩而已。

考虑到了目前南湖农场的面积,加起来只有600亩,其中规划为种植草莓的面积,更是只有200亩;剩下400亩,除了50亩实验田,150亩是人参果、200亩是番茄。

因此实验室的组培育苗肯定不能搞太多,不然只能选择对外出售种苗了。

虽然海陆丰公司已经申请了种子生产和销售的许可证,三个草莓品种也注册了相关的专利,但是江淼现阶段并没有出售种苗的想法。

一方面是三个草莓新品种还没有完全被市场熟知,主动推销的效果不会太好。

另一方面,作为高附加值的产品,现阶段还处于高利润阶段,没有必要出售种苗,给自己制造竞争对手。

而且江淼太了解国内一部分种植户的心态。

国内一盘散沙的种植户,一看到哪个农作物的市场价格高,往往就会一窝蜂地冲向哪个农作物,然后毫无规划和风险管理的扩大规模。

当农产品大量上市后,就被收购商卡脖子,紧接着种植户之间相互内卷价格,最后干得自己的利润越来越低,但市场零售价却不见减少多少。

从沙桔,到阳光玫瑰葡萄,再到猕猴桃,一个个惨痛的案例,就活生生摆在那里。

因此江淼就算是以后打算出售种苗,也不会毫无节制的在全国各地展开销售,最多指定一两个县,作为该地的专属品种,然后禁止其他地方种植。

不然各地种植户内卷起来,可以将海陆丰公司的三个草莓品种给干成白菜价。

到时候种植户为了利益,就会选择降低品控,来减少成本,从而导致恶性循环。

现在市面上六七块钱一斤的阳光玫瑰葡萄哪里来的?就是疯狂内卷带来的品控下降,从而导致收购商不愿意收,种植户只能低价甩卖,低价甩卖的低品质阳光玫瑰葡萄,又进一步形成劣币逐良币的效应,逼迫那些维持品质的种植户降价,从而一步步导致种植的利润不断下降。

因此要保证新品种的合理利润,适当控制种植区域和种植规模,就是一个非常有必要的手段。

同时还不能对于种植户太过于放任自由,不然他们很快就会被收购商各个击破。

比如去年的翠香猕猴桃,就出现了不小的风波,起因就是有电商销售商要求种植户提前采摘发货,本来九月底才适合采摘的果实,结果在八月份就开始采摘了。

提前采摘的猕猴桃,就算是放再久,也不会变软,哪怕是勉强变软了,品质也非常差。

在种植户各自为战的大环境下,自然有人会为了眼前的利益,向电商销售商妥协;同时一部分毫无底线的电商,也为了短期利益,抢时间发货,根本不在乎产品的质量。

这种行为导致产品口碑崩坏。

人家电商公司可以改头换面,你种植户可没有办法改头换面,除非你改种其他水果。

问题是早期投入的大量成本呢?

特别是非草本类的水果,从种植到收获,至少需要一两年时间,投入这么多成本,还没种植几年就要面临淘汰,铁定收不回本。

因此那些提前采摘果子的种植户是非蠢即坏,而那些引诱种植户提前采摘的电商公司,则是纯纯的坏种。

从某种程度来讲,行业协会的存在,其实是一种比较有必要的存在。

虽然东瀛农协、南高丽农协,在简中互联网之中,被各方专家学者贬成一坨狗屎。

但这种农业协会的存在,只要制度设计相对合理,官方监控比较严格一些,也可以保护到一部分农民的利益。

关键就要看如何管理。

国内其实也有比较简单一些的地方性农业协会存在,比如西秦省的猕猴桃协会、辽省的丹东草莓协会等。

因此海陆丰公司未来也会逐步构建一些民间的农产品区域协会,一边推广自己的新品种农产品,一边又可以通过农产品协会调控种植规模,避免造成踩踏式生产。

其实农产品行业协会,这才是一个农业种子公司应该注重的领域,埋头研发培育优良品种,而不深入产业的其他基础环节,这基本是国内一众农业育种公司的通病。

以为自己的公司推出了优良的农作物品种,就可以让农民发家致富,然后农民就会不断购买自己的种苗,这基本是在异想天开。

不深入管控种苗,后果就是让种植户在各自为战中,加上不良电商的推波助澜,将品种口碑干烂掉。

对于那些非国内原研的品种,很多种苗公司抱着无所谓的态度,这还可以理解。

但是对于自己辛辛苦苦研发的新品种,也是这种态度,那就是典型的不思进取了。

类似于翠香猕猴桃、丹东草莓之类的国内自研品种,地方和育种企业就应该主动出击,才可以保护品种的品牌价值。

结果一个个在装死,让种植户变成一盘散沙,然后导致新品种被干烂了,这只能说是咎由自取。

毕竟作为种苗研发公司,只要注册了专利品种,对于乱种偷种的种植户,完全可以重拳出击,直接使用法律进行遏制滥种现象。

江淼不理解这些育苗育种公司的脑回路,明明可以合法保护自己的利益,却选择袖手旁观。

这种经验教训,实在是太惨烈了。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14928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