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我看到了一切

作者:岭南仨人 | 分类:科幻 | 字数:0

第一百七十七章 稳步上升

书名:我看到了一切 作者:岭南仨人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14:41

江淼在总部调兵遣将,准备招兵买马的时候。

英雄乳业那边传来了好消息。

经过近六个星期的饮食调养,庐陵奶牛养殖基地的一万头奶牛中,a系、o系、z系的8500头,每天产奶量,从之前的平均每天34~36公斤,提升到了每天44~46公斤,平均涨幅28.5%。

而饲料和营养助剂改进之后,成本只增加7%。

更加让庐陵养殖基地所有人惊喜的一点,是这些奶牛生产的生牛乳质量非常好。

其蛋白质含量约为3.65%,和目前国内三大乳企的高端子品牌纯牛奶差不多;脂肪含量约为4.26%,牛奶脂肪含量也是影响牛奶口感重要指标,高脂肪含量,意味着口感更浓郁;碳水化合物(主要是乳)约含量约为5.13%;每百毫升的钙含量约128毫克。

作为庐陵养殖基地的负责人林大通,此时正和李新华等人,一起在养殖基地河对岸的奶制品加工厂里面。

样品调制实验室内,庐陵乳厂厂长马千阳拿着几瓶1升装的纯牛奶,给几人倒了一杯:“这是直接使用生牛乳通过高温消毒后,直接灌装的纯牛奶产品。”

林大通喝了一小口,仔细品味了一下:“味道不错,口感香醇,没有明显的奶腥味,反倒是有浓烈的奶香味和一丝甜味。”

“确实如此,比以前那些像白开水的纯牛奶好喝多了。”李新华在尝了一口后,也觉得庐陵基地的奶品非常不错。

紧接着马千阳又打开另一瓶1升装的巴氏鲜奶,同样给两人倒了一杯:“这是鲜牛奶,用巴氏消毒法处理的。”

林大通、李新华两人再次品尝了一口。

“巴氏奶口感相对清爽一些,还比较自然,奶香味更加浓郁,不过有轻微的奶腥味。”长期干乳业的林大通,对于各种鲜奶、纯牛奶、低脂牛奶和酸奶的口感之类非常熟悉。

李新华并不喜欢清爽的鲜奶,他比较喜欢口感浓郁的纯牛奶:“我还是比较喜欢纯牛奶。”

放下杯子的林大通摇摇头:“巴氏奶的营养价值更高一点,不过现阶段我们只能生产高温纯牛奶。”

“没有错。”马千阳非常清楚当前英雄乳业面临的情况。

乳制品在国内消费量增长相当疲软,而巴氏奶又是保质期比较短的乳制品,在英雄乳业暂停了液态奶销售后,要重新获得消费者的青睐,需要时间来重新获客。

仅靠海陆丰专营店app是不行的,别看现在海陆丰专营店app已经有2700万用户,但是其中有下单意愿的用户并不多。

以电商三巨头之一的淘网为例,他们家目前一共有8.7亿注册用户,然而每天的下单量就几千万,在双十一之类的活动期间,才可以突破一天上亿单的规模。

这还是因为电商三巨头的商品品类非常丰富,加上巨大的先发优势,才可以勉强做到每天几千万单的规模。

而海陆丰专营店app的产品品类集中在农产品,这进一步减少了整体下单的规模。

按照电商事业部的统计数据。

目前海陆丰专营店app上,日活量大概在200万左右,七月份平均每天有3~5万单。

这其中还要刨除掉那些固定用户,比如鳗鱼养殖户、高档餐厅、小经销商,这一部分用户在每天的下单量中,占比大概只有达到二十分之一左右,但他们却贡献了最多的营业额。

李新华看过电商事业部的内部月报,目前公司的零售产品上,草莓、人参果、番茄基本都是一上架就被抢空;但蜂蜜、鱼肉制品销量则表现得中规中矩,主要是产品生产量太大了,幸好其价廉物美的特性,加大了消费者的采购愿意。

“我也认为当前只能销售高温纯牛奶,不过我们不能坐以待毙,我已经向总公司发了申请,让实体事业部尽快在整个赣省、粤东增加实体店数量。”

“李经理,总部怎么说?”马千阳赶紧问道。

他非常关心这个问题,那是因为实体店规模关系到接下来英雄乳业的生产计划。

李新华笑着说道:“总部已经批准了,不过实体事业部的江经理正在京津唐地区开辟实体店,她会派一个副经理过来,同时让我们和赣南分公司帮忙。”

马千阳继续问道:“李经理,实体事业部现在有多少店面?”

“嗯…”李新华回忆了一会:“珠三角50家,长三角65家,加上本部的4家,差不多有119家。”

“已经这么多了吗?”林大通非常惊讶,他之前并不知道公司在实体店的扩张速度会如此之快。

“别太盲目乐观。”李新华给两人泼了一盆冷水:“目前只有总部那4家店在营业,珠三角那些店面大概在九月初陆续开业,长三角的店面刚刚在装修,估计要等到十月份,京津唐和我们这边,现在开始购买物业,最快也需要到今年十一月份。”

马千阳心里面估算了一下,然后继续问道:“李经理,我们这边要开多少店?”

李新华粗略盘算了赣省的情况后,说了一个大概的数据:“全省11个地级市,61个县,加上1个省城,至少需要87家店面。”

“也就是说,加上粤东,我们公司到年底差不多有300家实体店。”马千阳快速计算出一个大概的实体店规模。

李新华点了点头:“大差不差。”

马千阳参考了国内三大乳企的专营店情况后,摸了摸下巴:“按照行业的乳制品专营店销售情况,实体店初期每天的销售量大概就是200~300盒左右,而且绝大部分是250毫升包装的,折合起来,每天差不多销售150公斤液态奶…”

“每个月就销售1350吨左右的液态奶,哪怕是加上促销和线上店,每个月最多销售2000吨液态奶。”

“嗯,你的判断和市场调研部的报告差不多。”李新华点了点头:“因此,我和总部讨论后,决定暂时不增加液态奶的生产线,用英雄乳业以前留下来的生产线就可以。”

“老线确实暂时够用了,毕竟有3万吨液态奶的产能…不,应该是6万吨。”马千阳说着说着就反应过来。

毕竟在之前英雄乳业半死不活的状态下,生产线开工率非常低,如果二十四小时连轴转,差不多可以干到年产6万吨液态奶的产能规模。

“是呀!”这也是李新华暂时不打算扩充生产线的原因。

就算是要扩充生产线,也是扩充本部在公平镇奶牛养殖基地的液态奶生产线,方便就近向粤东和珠三角供应。

既然不增加液态奶生产线,那马千阳大概知道他们这边不需要生产液态奶了:“那李经理,赣南养殖基地和庐陵养殖基地的生牛乳是不是还维持之前的生产任务?”

“是的,豫章基地加工液态奶的原材料由基地就近供应,那边的喂养方案已经调整了半个月,每个月差不多有1.1万吨生牛乳的产能,完全可以满足我们生产液态奶的需求,暂时不需要庐陵基地和赣南基地供应。”

马千阳沉思片刻:“李经理,单纯生产奶粉,我认为不是一个长久之计。”

“你有什么提议?”

“生产奶酪吧!国内对于奶酪的需求量,这些年增加了不少。”

李新华拿出手机,找到了之前市场调研部的一份乳制品市场调研报告,看了一下,他发现这个发现有搞头:

“确实可以考虑,国内去年的消费了35万吨奶酪制品,其中有12万吨是进口产品,而且国产奶酪价格普遍在每公斤55块钱以上,进口产品价格更高。欧美年人均消费奶酪十几公斤,而我们国内的奶酪年人均消费量不到0.25公斤,就算是饮食习惯不一样,也不应该这么低。”

一旁的林大通一针见血地说道:“归根结底,还是产品价格太高,加上民众囊中羞涩,不然国内奶酪人均消费量,增加10倍都可以消化掉。”

“有道理。”李新华也认为这是国内市场萎靡不振的核心问题。

“我们的生牛乳成本,目前是每公斤3块钱左右,生牛乳制奶酪的产出率在10~12%之间,每公斤奶酪的生牛乳差不多成本为27块钱,而且生产奶酪过程中,还可以提炼出乳清蛋白粉,进一步提升了产品的综合价值。”

当然,这是指纯奶酪的成本。

如果是目前国内比较流行的奶酪棒,其奶酪含量最高就55%,比较低的产品,甚至奶酪含量只有16%左右。

而这些奶酪棒产品往往卖到每公斤上百块钱的价格,比纯奶酪还高了近一倍,但是成本却只有纯奶酪的20~50%,妥妥的暴利,分明就是欺负消费者不懂,拿消费者当冤大头宰。

李新华和马千阳等人讨论之后,便决定开发奶酪产品。

要知道,目前赣南基地、庐陵基地,每个基地每天差不多可以生产366吨生牛乳。

生牛乳产能越发庞大起来,库存积压的奶粉就越多,大包奶粉一般都是厂家才会需要,或者直接出口给国外的企业做复原乳、奶酪之类。本来国内的奶粉就产能过剩。

李新华接管英雄乳业以来,一直兢兢业业,但是对于库存的奶粉,他还是感到烦恼和担忧。

幸好他不是一个听不进意见的人,知道自己的能力一般,因此他经常和其他管理层开会讨论如何发展英雄乳业。

现在李新华就采纳了马千阳的建议,准备打报告给母公司,让母公司拨款给赣南基地、庐陵基地,建设奶酪加工厂房。

就在李新华和马千阳讨论着如何规划奶酪产业的时候。

江淼打了一个电话过来。

“喂,老板!”

“老李,你最近要抽空去一趟漠南分公司。”

李新华瞬间反应过来:“去漠南分公司?公司是打算在漠南建立奶牛养殖场和乳制品加工厂吗?”

“嗯!”

“老板!漠南的奶牛养殖规模要多大?”

本作品由六九書吧整理上传~~

“至少每年维持10万头产奶奶牛,在五年内建设完成。”

“五年内?没有问题。”李新华一听到有五年发展时间,也觉得压力不大。

因为他已经在英雄乳业历练过,半年扩充了近3万头奶牛的养殖规模,要维持每年产奶奶牛10万头,那漠南养殖基地的整体奶牛养殖规模,就要达到20万头,分五年执行,每年就4万多头。

而且英雄乳业在目前已经有6.5万头奶牛,每年可以繁育出近3.2万头小牛犊。

也就是说,漠南基地的奶牛来源,以后会由英雄乳业自己繁育解决很大一部分。

“那你交代好工作,一个星期后过去漠南分公司那边,我会交代刘治本和吴松他们配合你。”

“好的。”李新华又想到刚才讨论的奶酪产业,赶紧趁机说道:“老板!刚才庐陵乳厂的马厂长向我提议,要发展奶酪制品,我认为这个产业大有可为。”

“可以,你打一份报告上来。”

“是。”

“你忙吧!”

“老板,再见。”

江淼挂了电话。

还在办公室的吕伟斌也想起一件事:“老板,说到新产业,我昨天回来后,发现随着专营店app上线后,人参果、草莓、番茄的销售非常好,我认为可以考虑扩大生产。”

“老吕说得对,我也发现这个问题,目前公司的草莓大棚每个月只生产6万公斤草莓,这个产量和全国每年360万吨总产量比起来,还是太少了。”蒋海波这些天专门看过市场调研部的相关报告。

“市场调研部怎么说?”江淼没有马上拍板。

蒋海波早有准备:“市场调研部说可以参考丹东草莓,目前丹东草莓占全国草莓产量的8.8%,即每年32万吨左右,因此我们差不多也要达到这个规模。”

江淼思考了片刻。

虽然生产如此庞大的草莓,哪怕是种植高产的茉莉草莓,也需要6.4万亩,三个品种分配一下,大概需要种植8万亩。

不过考虑到,随着北方沙漠改造力度加大,国内对于之前的耕地红线,肯定会进行调整,进一步放出更多的耕地指标,允许这一部分耕地改造成为种植经济作物的菜地果地。

而且海陆丰公司有一个很多公司没有的优势,那就是拥有大量新增的耕地指标。

完全可以进行指标调剂。

所谓的指标调剂,就是指在需要的地区,占用耕地红线以内的耕地种植经济作物,然后使用漠南分公司手上的耕地指标进行抵冲。

虽然抵冲的耕地指标,需要种植玉米等粮食作物。

但没有关系,已经宿根的仙豆大豆会在三月初萌发,只要在四月份中旬收割作为牧草,紧接着在四月底到五月初种植玉米。

这种种植模式下,大豆由于植株矮于玉米,会被抑制生长和豆荚成熟时间,在九月底十月初玉米收割之后,大豆在继续生长一个月,到十一月初收割,一样可以实现比较好的产量。

因此耕地指标互换是可以做到的。

毕竟国内只要求保证耕地红线,至于这个耕地在哪里,可没有太严格的限制,以海陆丰公司的影响力,很容易让哲里木市方面同意耕地指标调剂。

只要哲里木市同意耕地指标调剂,那被占地用来发展经济作物的地方,自然不会反对,除非他们脑子进水了。

“可以,老吕,你做一份报告,先在粤东、苏南、冀北规划三个大型种植基地,每一个面积为10万亩,耕地指标向哲里木市方面申请调剂。”

“耕地指标调剂?”吕伟斌回过神来,知道这是比较好的解决方案。

至于开放种苗给其他种植户种植的事情,江淼已经打消了卖草莓、人参果、番茄种苗的想法,原因就是这些品种不好管控种植户。

单单是今年上半年,海陆丰公司的市场调研部,就发现了17个小育种企业或者个体经营农场,违法繁育黑珍珠番茄、奶酪草莓、香草草莓和茉莉草莓,并小范围出售种苗。

而海陆丰公司的法务部也没有惯着这些家伙,先暗中收集证据,然后直接起诉这些违法繁育种苗的生产者。

这种案件一告一个准。

因为海陆丰公司的每一个品种都是注册了基因专利,只要基因检测一下,直接就是证据确凿。

在这种高压打击下,才压制住盗版种苗泛滥的趋势。

对于一小部分使用从草莓和番茄上弄下来的种子,偷偷种植的小户,只要他们不太过分,不大规模繁育种植和出售,海陆丰公司就睁一只闭一只眼了。

其实使用种子繁育,也就种几年而已,随着时间推移,经过多代繁育之后,很快就会出现特性退化,比如国内的阳光玫瑰,就出现了明显的特性退化。

而且这些草莓、人参果、番茄品种的种植,是有特殊技术要求的,这些技术目前都掌握在海陆丰公司自己手上。

没有这些技术,不仅仅亩产会下降,而且风味会出现波动,还很容易出现病害。

因此小户偷偷种植一两亩后,很快就发现自己驾驭不住。

江淼之所以让法务部全力打击那些违法大规模繁育的小企业和农场,就是因为这些家伙的危害非常严重,既损害了海陆丰公司的知识产权,又会严重扰乱市场,同时还会伤害到一部分购买种苗种植的农户。

这也是他不打算出售种苗的另一个原因。

一旦海陆丰公司自己出售种苗,那市场上的盗版种苗将会迅速泛滥成灾,而且到时候还不好打击。

这和榴莲、开心果、樱桃不一样,因为这三个品类的农产品,必须通过转基因砧木解决气候不适应问题,而且转基因砧木只有海陆丰公司一家可以生产,那些小企业和育苗农场根本没有技术仿冒。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21549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