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我看到了一切

作者:岭南仨人 | 分类:科幻 | 字数:0

第一百六十六章 北上(加更)

书名:我看到了一切 作者:岭南仨人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14:41

安排好了罗玉麟团队的科研项目之后。

江淼又陪着书雅聊了一会。

时间不知不觉间,就来到了六月初。

受邀而来的王英祥教授团队,又在萧碣石院长的带领下,来到了红草镇的大豆实验田。

看着作业的大豆收割机,快速收割着已经半枯黄的大豆。

众人小声地讨论着。

带眼镜的研究员笑着低声问道:“老张,你认为这一片大豆亩产有多少?”

张研究员看着豆藤上的豆荚:“就两百多公斤吧!”

“两百多公斤?看来没有达到预期呀!”戴眼镜的研究员摇摇头。

然而王教授却眉头紧皱,心里面正在等着结果出来,因为他发现一个之前忽略的问题。

很快,这一块种植面积约半亩的大豆田,完成了收割工作,工作人员将脱荚之后的大豆装入麻袋之中。

一上电子秤。

结果就出来了。

“老乡,114公斤,570块钱,加上补贴,给你770的票,去我们公司的财务室兑换就可以了。”两个收购员开出一张770块钱的票据,交给一片的老农民。

“谢了,后生仔。”老农民拿着票据笑嘻嘻。

而王教授却拉着老农民:“老乡,你这大豆如何种植?”

“呃?”老农民不明所以,不过看到王教授等人是和海陆丰公司的收割队一起来的,以为他们也是海陆丰公司的人,便笑着回道:“也没有怎么管,我一开始浇了一些水和肥料…”

王教授一边听,一边将老农民描述的种植情况记录在小本子上。

这时候,那几个研究员也反应过来了。

“不对劲。”

“确实不对劲。”

“这个产量太高了。”

比起他们团队搞的那些高产实验田,动辄亩产三百多公斤,甚至有亩产近四百公斤。

这半亩才生产114公斤大豆,看起来似乎很一般。

然而只要真的了解过双方种植条件和管理水平的情况,就会明白眼前这些大豆田,不能简单粗暴地认为等同于他们的实验田。

因为眼前这些大豆田,其实是在低管理水平下,加上大旱了两个月多月,期间并没有大规模补水的情况下,实现的亩产228公斤。

这个亩产水平已经超过全国大豆的平均亩产了。

接下来,王教授等人又记录了几十亩大豆的情况,期间还询问了26户农民的种植管理情况。

在附近村委会门口的大榕树下。

喝了一口冰矿泉水后,王教授坐在水泥坛的边缘上,目光无比认真地看着这些大豆田的亩产数据和调查询问情况。

其他几个研究员也非常认真地看着数据。

一阵凉风吹拂而过。

萧院长看了看手表:“王教授,时间不早了,不如我们去拜访一下江总?如何?”

王教授看了看手表,发现已经差不多到十一点了,便点了点头:“也好。”

车上。

一个研究员合上小本子:“教授,从统计的数据来看,这些大豆田的平均亩产的在210公斤左右,而根据气象部门的数据,这些大豆在种植期间,并没有遇到大规模的降水,特别是开结荚期间,几乎没有遇到降雨。”

戴眼镜的研究员也不由自主地感叹着:“太惊人了,这种耐旱程度超出一般的大豆品种,基本可以和干旱地区的耐旱植物相提并论。”

“是呀!”

“之前我还以为江总说的亩产三百多公斤,是精耕细作下的实验田亩产,没有想到是这种粗犷管理方式下的亩产。”

“这个品种在北方干旱地区,大有可为呀!”

“人家江总早就在漠南沙漠布局了,我听我的一个老同学说,海陆丰公司在漠南哲里木市承包了35万亩沙漠,打算改造成为农田,看来这些农田就是用来种植这种仙豆大豆的。”

“大手笔。”

王教授一边揉了揉太阳穴,一边开口说道:“我们之前带回去的那五棵大豆苗,再次种植了一个多月,又重新发芽,那些根块一样可以作为种子使用。”

紧接着王教授目光若有所思地继续说道:“如果我没有猜错的话,仙豆系列的耐旱特性,就是这个根块和叶片的吸水特性造成的。”

戴眼镜研究员也回想起之前的研究情况:“确实,我研究过那些大豆的叶片,发现这些叶片在夜晚,哪怕是没有下雨,也可以在叶片背面的细微绒毛之中,通过细微的气流,将空气之中的细微水汽凝聚成为露珠,从而获得水份的补给。”

“这两个特点,造就了仙豆大豆的强大耐旱特性。”王教授也不得不承认,仙豆系列确实非常有潜力:“如果该大豆品种在北方一样可以适应,那其价值就真的非常大了。”

“是呀!”

“江总这个成果如果达到预期,那高低都得拿一个院士。”

“羡慕啊!”

“面对江总,我还真有点感到自愧不如。”其中一个性格比较傲气的研究员也不由地苦笑起来。

“到了。”

他们的车子到了海陆丰公司的南湖实验区大门口。

刚好江淼去了南湖鲑鱼实验养殖基地回来,一眼就看到了王教授等人。

他笑着喊道:“王院、萧院,各位朋友,不是说明天才来吗?”

王教授解释了起来:“本来是打算明天过来的,但是我后天要去魔都参与一个论坛,便提前一天过来,明天就回去羊城。”

“原来如此,大家里面请。”

还是在上一次的会客厅。

萧碣石喝了一口香草椰奶后,便笑着祝贺起来:“这个香草椰奶,想必就是使用了贵公司自己生产的香兰草莓粉吧?香草风味确实不错,目前销售情况如何?”

江淼没有隐瞒什么,大大方方说道:“还可以,五月份卖了100吨香兰草莓粉。”

“100吨?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贵公司的香兰草莓粉一公斤是3500块钱吧?”萧碣石瞪大眼睛。

“是的,就是一公斤3500块钱。”

其他人也是无比震惊。

虽然包括王教授等人在内,也见过几亿,甚至十几亿的项目,可海陆丰公司的香兰草莓粉不一样。

这是一个月卖出100吨。

这就意味着海陆丰公司一个月在香兰草莓粉上,就营收了3.5亿元,而且毛利润还非常高。

毕竟在场的人都是农业领域的专家学者。

比如萧碣石,别看他一副办公室白领的样子,其实他是农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是番薯品种和科学种植,虽然做了五六年的管理工作,但是一些专业知识还是有的。

对于草莓种植,众人虽然不知道具体的成本,但估算一个大概还是可以做到的。

哪怕是海陆丰公司使用了大棚和精细化管理,生产这100吨香兰草莓粉的成本,也不会超过100万。

这个毛利率太惊人了。

王教授也跟着祝贺道:“恭喜江总的事业更进一步。”

江淼笑着摇摇头:“都是技术红利,以后其他公司很可能会开发相类似的产品,也不知道香兰草莓粉可以维持几年的高利润。”

“能赚几年是几年,毕竟这可是一年几十亿的好产业,以后汕美地区的经济就要看江总了。”萧碣石赶紧喝多一口香草椰奶压压惊。

众人相互吹捧了一番。王教授才说起仙豆大豆的事情:“江总,你研发的这个仙豆大豆,潜力确实非常巨大,不过你们在漠南的基地,一下子种植几十万亩,会不会太多了?”

显然王教授是关心江淼,担心海陆丰公司因此翻车。

“是呀!江总,你们在漠南地区的种植实验规模太大了,毕竟仙豆系列在北方的气候下,能不能适应,还是一个未知数。”戴眼镜的研究员也提醒道。

江淼摇摇头,胸有成竹地回道:“各位不用担心,仙豆系列都是短生种,哪怕是无法过冬,也不影响夏季的种植。”

“漠南夏季的水热确实没有问题。”王教授也反应过来,然后他好奇地问道:“江总,我差点忘记了,上一次你说的那个亩产,是指在粗犷管理模式下的亩产吗?”

“是的。”江淼随即又粗略向他们介绍了一下仙豆系列的三个品种。

听完之后,王教授等人才知道自己上一次大意了,没有详细了解情况,就下意识的先入为主。

“怪不得江总敢在漠南承包几十万亩沙漠,看来这三个品种对于沙漠环境有很强的适应性。”萧碣石此时也同样知道这几个大豆品种的巨大潜力。

王教授思考了一下,再次问道:“江总,如果按照你在模拟实验田种植的情况来看,几乎整个漠南的沙漠地区都可以种植仙豆大豆。”

“如果在漠南种植成功,那哪怕是每年降水量只有一百毫米左右的巴丹吉林沙漠和腾格里沙漠,都可以种植仙豆大豆。”萧碣石同样非常兴奋。

他兴奋的原因,自然是因为汕美可能要出一个农业方向的院士了,作为汕美农科院的负责人,这可是大好事。

6=9+

江淼没有打包票,而是笑着解释起来:“这还是一个未知数,毕竟实验室模拟的环境,和现实环境还是存在一定区别的,而且这一次在漠南的种植实验,主要是为了验证仙豆大豆的宿根过冬情况。”

“宿根过冬?”王教授脑海中立刻想到了什么,也面露喜色:“这个课题非常好,如果真可以宿根过冬,那以仙豆大豆的根块会二次发芽的情况来看,就不需要第二年补种了,不不,这还不是重点…”

“这不是重点?”博士生小宋目瞪口呆。

毕竟在小宋看来,可以实现宿根过冬,第二年不需要补种大豆,已经是非常巨大的研究成果了。

王教授此时已经将仙豆系列的各种特性串联起来了:“江总,如果我没有猜错的话,仙豆系列的最终目标是不是要在漠南地区实现一年两季?”

“王院真是目光如炬。”江淼点了点头,承认了这个目标。

“一年两季?”戴眼镜研究员提了提眼镜后,随即反应过来:“确实有可能。”

“嗯,仙豆大豆的短生种,生长周期为95~110天,这还是种播的情况下,如果通过宿根萌芽,那第二年肯定可以缩短一部分时间。”

“但是这需要考虑漠南春天的干燥天气,第一季大豆的亩产可能只有两百公斤左右。”

“你就知足吧!”

“就是呀!第一季两百公斤,加上第二季的三百公斤,加起来都有五百公斤了,比水稻小麦的亩产都高。”

一众研究员七嘴八舌讨论着。

虽然还不知道仙豆大豆在漠南的真实测试情况,但是王教授等人却满怀期待。

如果仙豆系列真可以宿根过冬,那北方的沙漠地区将变成大豆田。

比如面积高达4.2万平方公里的腾格里沙漠,还有面积高达5.2万平方公里的巴丹吉林沙漠。

这两个沙漠加起来就有9.4万平方公里,加上这两个沙漠附近的其他小沙漠,例如乌兰布和沙漠,一共差不多有10万平方公里的面积。

如果全部改造成为大豆田,就是1.5亿亩的面积。

就算腾格里沙漠、巴丹吉林沙漠、乌兰布和沙漠的年降水量只有一百毫米左右,以仙豆大豆的特性,仍然可以实现每年亩产400公斤左右。

1.5亿亩,每亩400公斤。

那就是6000万吨大豆。

再加上科尔沁沙地等沙地区域。

单单是漠南地区,就是可以实现年产大豆1亿吨。

一想到这里,王教授虽然非常期待,但是他却猛然惊醒过来,然后非常严肃地提醒道:“江总,你以后要注意安全,特别是出门在外的时候,如果没有必要,尽量别去外国。”

闻言,萧碣石同样面带凝重:“嗯,江总,你确实要注意安全,西方势力对于我们虎视眈眈,你这个成果如果成功了,将改变世界农业格局,千万要小心,特别是abcd四大粮商,他们肯定会想办法对付海陆丰公司和江总你。”

几个刚才还兴致勃勃的博士生,也感受到了气氛的凝重。

王教授看向他们,严肃地吩咐道:“在仙豆成果还没有正式在漠南被确认之前,你们都要保密,不要向其他人提起这件事。”

“我们明白。”

至于仙豆系列的成果正式公布之后,王教授反而不担心,因为他知道这个成果的影响力会有多么巨大,到时候官方会主动安排相关部门,给江淼提供全方位的保护。

国内在这种事情上,就吃过几次亏,之后对于很多重要科学家的保护力度,都加强了很多,特别是涉及到战略技术的科学家,更是会进行全方位的保护。

江淼笑着感谢道:“多谢各位的关心,其实我的公司这边已经做到了不少安保的准备,我平时也很少出门。”

说到出门,江淼又想起来自己过几天要去京城。

不过他没有告诉王教授等人。

倒不是不信任,而是没有必要冒险。

毕竟江淼通过鉴定面板观察过王教授等人,并没有发现异常,但王教授等人没有问题,不代表他们身边的人没有问题。

万一他们在无意间说漏嘴,又恰好被有心人知道,那江淼的行踪就会暴露了。

江淼这一次北上,虽然说是去领奖,但他并不打算等到临近期限,而是要提前过去,打乱外界对他的行程猜测。

因为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颁奖仪式的时间已经定在了6月21日。

那江淼到时候一定会过去京城。

只要有心收集这方面的信息,就可以根据这个信息,分析出江淼近期会在哪些地方经过。

为了以防万一,江淼打算秘密出行。

在王教授等人离开后的第三天晚上。

江淼连夜带着团队,秘密搭乘高铁前往赣南地区。

此时时间为6月5日的深夜。

就在他北上的同时。

汕美本地的3万亩大豆,一共收割了6300吨仙豆大豆,以及足够种植30万亩沙漠的仙豆大豆根块。

这些大豆和根块,除了一小部分留在汕美本部的仓库之中,剩下的计划运输到漠南分公司那边。

目前运输车队几乎和江淼同时出发。

其中大豆种子运输车队,从六月一号就开始陆续运输了,计划运输6000吨大豆种子过去。

6000吨大豆种子可以种120万亩农田。

而那些根块则可以种植30万亩。

加起来差不多就是150万亩。

这看起来好像漠南分公司的35万亩沙漠消化不了。

实际上,还需要加上漠南的联合矿业公司,经过两个多月的磨合,目前联合矿业已经在漠南各地承包了近750万亩沙漠沙地和盐碱地。

因此这些大豆种子和根块种子,还是不够用的。

而且联合矿业正在和漠南西部的几个大沙漠所在地,进行承包谈判工作,如果谈判完成,承包面积会飙升到近一亿亩左右。

而这件事已经惊动了当地,甚至连京城都在过问此事。

毕竟承包的面积太大了。

海陆丰公司打算在漠南种植大豆的事情,也引起了关注,不过国内各方势力都没有什么表示,而是静静观察着事态的进展。

海陆丰公司是民营企业,投资这么多沙漠,又没有骗取补贴之类的行为,用的钱也是海陆丰公司自己的,加上这只是初步意向而已,连一个成果都没有出来。

因此国内各方的态度是观望,不支持,也不反对。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18327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