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我看到了一切

作者:岭南仨人 | 分类:科幻 | 字数:0

第一百二十八章 疯狂迭代(加更)

书名:我看到了一切 作者:岭南仨人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14:41

送狮子山农业大学的老师们去高铁站后。

江淼又叫来了商务秘书刘德明,让他联系诚一集团的董事长阳和军,预定对方下个星期见面。

由于是月底,他又看了一下各个部门的工作简报。

他重点关注的方向,主要是财务、人事。

其中财务方面,十一月份公司的收入再创新高,各个产业的合计营收8.1405亿元。

其中鳗鱼苗4.0137亿元、鳗鱼肉制品2257万元、

番茄264万元、人参果352万元,白松露2136万元、草莓418万元、油茶籽9325万元。

埃及塘虱4号饲料2427万元、鳗鱼饲料1.7025亿元、粗鱼油1571万元、鱼丸鱼肉活鱼4253万元、餐饮899万元、珠宝金银饰品351万元。

除去生产成本,毛利润为5.2531亿元。

对于这个营收和毛利,江淼并没有感到意外,毕竟随着各项项目逐渐投产,公司营收肯定会跟着暴涨。

不过他看向成本方面,主要支出还是在采购埃及塘虱上,一共支出了1.8亿左右,其他成本的支出加起来,才1亿出头。

但是采购埃及塘虱之后的衍生产品,产生的利润还可以,营收了2.51亿元左右,利润差不多有五千万。

而且减少了养殖场的鳗鱼喂养成本。

不过这些收入,并没有让公司的整体财务产生太多盈利。

主要是海陆丰公司的产业扩张速度太快了,很多资金被用在了扩张上。

比如5万多亩榴莲种植园的改造工程,投资建设赣南油茶种植基地、庐陵油茶种植基地,投资红草镇草莓种植基地和竹仔山水电综合项目等。

不过由于竹仔山项目、新乡总部大楼项目、新乡东田员工小区项目是贷款项目,每个月给汕美农商行还款几千万就可以。

其他项目的支出分摊到每个月,也变得可以接受起来。

江淼看了一下,这个月公司的净利润仍然还有2.7亿元左右。

在投资了这么多项目之后,海陆丰公司资金储备仍然高达8.4亿,根本没有任何流动资金周转困难的迹象。

这让他明年北上漠南的底气越发充足。

钱是英雄胆。

手上拿着如此庞大的现金,加上每个月的营收,哪怕在漠南投资失败,海陆丰公司也可以承受得起。

他要在漠南投资大型农场,一方面是现在国际环境不太妙,同时又因为全球极端天气频发,导致大宗农产品价格节节攀升。

以大豆为例,目前到岸价普遍在每吨4300~4500元左右,去年这个时候的价格还在每吨3800~3900元左右。

或许有人会认为,大豆不就是压榨大豆油的,接下来海陆丰公司的油茶大面积推广,不是可以取代很大一部分大豆油吗?还需要担心大豆价格上涨吗?

然而大豆油并不是单纯的油料作物,而是偏向于饲料的大宗商品,其压榨之后的豆粕,关系到国内的生猪、鸡鸭鹅和一部分水产品养殖的成本。

本质上,大豆价格决定了国内的肉价。

因此海陆丰公司有必要给国内增加筹码。

由于大豆、小麦、玉米、水稻之类的粮油作物品种申请相对困难和严格,海陆丰公司如果要快速推广,只能自己先干出成绩来。

不然你拿着一个没有经过验证的大豆品种,就想要求官方配合你推广,怕不是想太多了。

江淼估计海陆丰公司至少要一次性种植几十万亩,才可以体现出品种的优越性。

几十万亩适合大规模机械化生产的土地,在南方是不要想了,华北平原也很困难,可以选择的地方只剩下东北平原、漠南草原和沙地、西域。

考虑到用水量,只能在东北和漠南东部挑选。

毕竟再耐旱的大豆,也要求当地有一定的降水量,类似于西域那种年平均降水量只有几十毫米,而且蒸发量非常恐怖的地方,除非靠近河流还有水库,不然根本种不了大豆。

而靠近河流和水库的地方,早就被当地农户、企业、生产兵团捷足先登了。

因此西域地区可以排除。

反倒是漠南东部的科尔沁沙地,非常适合海陆丰公司投资。

江淼研究出来的新品种大豆,目前有三种,都可以适应科尔沁沙地的沙地环境。

没有错,他研究的新品种是可以直接种在沙地上的,只要将土地平整好,就可以直接播种,然后浇水一次,大概10天左右,这些大豆种子就生根发芽。

只要这些大豆生根发芽,生根发芽后的第一个星期,再浇水两次,之后就不需要浇水了,因为它们可以根系基因突变出了特殊的储水结构,叶片也突变出可以在晚上收集露水的能力,那两次浇水储存下来的水,加上夜晚叶片吸收的露水,足以让它们在之后的生长周期之中,完全不需要浇水。

当然,如果增加水供应量,这些大豆的亩产是会提高很多的。

这也是江淼选择科尔沁沙地的原因之一,当地的大豆一般是五月份开始种植,而科尔沁沙地六七八月份刚好会有降水,哪怕是比较干旱的沙地北部,这几个月的降水量仍然可以达到210~320毫米。

按照江淼的估算,这三个品种的大豆,如果在完全不降水的地方种植,仅凭两次浇水和夜间露水,亩产量只能达到150公斤左右。

然而如果种植期间,有50毫米的降水量,亩产就会达到200公斤左右;如果有200毫米降水量,亩产则会继续攀升到250公斤左右;如果有400毫米降水量,亩产会达到300公斤左右。

降水量超过400毫米,对于这三个品种的大豆增产效应会直线下降,最大亩产只能达到339公斤左右,这是江淼在自己实验田测试出来的结果。

虽然有靠天吃饭的情况。

但是这三个品种的大豆,在面对极端天气的时候,有一个保底的亩产150公斤,这一点非常关键。

江淼为了研究这三个品种,从去年九月份开始,到今年十一月份为止,在10亩实验田之中,一共迭代了5代。

第一代通过诱导基因突变产生种子,然后挑选出几十个比较好的品种,进行种植和杂交,收获了大批杂交大豆种子。

第二代,重复之前的步骤,诱导突变、挑选良种、种植杂交。

这样重复了五代。

直到十一月份,他终于确定了三个全新的品种。

这三个品种的大豆分别是:

仙豆1号:小颗粒,均衡耐重度盐碱型,平均生长周期为102天,耐旱,有储水根球和吸露水叶片,可以在无降水地区种植,亩产150~320公斤,50毫米降水213公斤,200毫米降水264公斤,降水400毫米302公斤,极限为320公斤;大豆平均含油率26.7%,大豆蛋白质平均含量45.2%。

仙豆2号:中颗粒,高油型,平均生长周期为98天,耐旱,有储水根球和吸露水叶片,可以在无降水地区种植,亩产142~303公斤,50毫米降水188公斤,200毫米降水231公斤,降水400毫米289公斤,极限为303公斤;大豆平均含油率29.3%,大豆蛋白质平均含量40.1%,其油质之中的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占比达到44.2%。

仙豆3号:大颗粒,高蛋白型,平均生长周期为105天,耐旱,有储水根球和吸露水叶片,可以在无降水地区种植,亩产173~339公斤,50毫米降水224公斤,200毫米降水276公斤,降水400毫米321公斤,极限为339公斤;大豆平均含油率15.2%,大豆蛋白质平均含量52.7%。

目前每一个品种,各收获了1吨左右的种子。

为了接下来在漠南大规模种植,江淼已经决定利用马宫镇和红草镇冬季闲置的稻田,种植两茬大豆

毕竟1吨大豆种子,只能种植150~200亩地,如果不加紧时间种多一茬,到时候肯定凑不齐几十万亩的豆种。

现在差不多到十二月份了,种植下去,明年二月底可以收获一茬;明年三月初再种植一茬,明年六月初再收一茬。

差不多就足够种植几十万亩了。

虽然收获之后,科尔沁沙地的农场只能在六月份种植,会比当地的大豆农时晚一点。

但是没有关系,反正科尔沁沙地一年也只能种植一茬,九月中旬收割也不晚。

而且在科尔沁沙地种植,还有另一个好处,那就是这几年漠南地区的夏季降水量在稳步上升,如果运气好一点,说不定可以遇到局部降水超400毫米的情况。

这有利于提升整体产量。

因此刚刚从公平镇处理好农场和榴莲加工厂选址问题的吕伟斌,一回到了公司,就被江淼叫到了办公室。

“老吕,有一个任务交给你。”江淼一边说着话,一边给他倒茶。

“老板,又是什么任务?”吕伟斌拿出随身携带的小本子和圆珠笔。

江淼放下茶壶,给他解释了一下:“我要你找马宫镇和红草镇的农户,让他们将冬季闲置的稻田利用起来,给我们做大豆种苗基地使用,每亩补贴他们500块钱,大豆种子种出来之后,每公斤按4.5元收购。”

“什么时候开始?”“马上开始,公司明年六月份要在漠南开辟大型农场,可能需要几千吨大豆种子。”

“这么急?”

“嗯,而且必须种两茬,才可以凑够种子。”

吕伟斌眉头紧皱:“明年六月份之前?也就是说满打满算只剩下六个月?这来得及吗?”

“来得及,新品种大豆生长周期在98~105天左右,二月底收割之后,要提前准备好农田,马上种多一次茬,差不多在六月初就可以收割。”

“这样吗?那我尽快安排,第一批多少亩?”

“大概600亩左右。”

“好。”吕伟斌喝了一口茶,就拿着江淼给的资料,带着种植事业部的几个同事,来到了还有农田的盐町村。

他没有拖拖拉拉,直接打电话给盐町村村长林泰忠。

不一会。

林泰忠就带着几个村干部急匆匆赶到了村委会办公楼。

“呼…吕经理,有什么事情吗?”

吕伟斌开门见山:“林村长,有一件事要你们帮忙。”

“请说,只要我们力所能及,一定帮吕经理解决。”林泰忠赶紧表态,毕竟海陆丰公司可是盐町村的财神爷,他可不敢得罪对方。

“不是什么大事情,就是我们公司要实验一种新品种大豆,但是南湖那边已经没有农田了,我想请盐町村的村民种植,每亩补贴500块钱,种植出来大豆每公斤4.5元收购。”

“真的?”林泰忠没有想到还有这种好事。

“我们会和农户签合同。”

听到这个保证,林泰忠立刻问道:“吕经理,你们需要多少亩?”

“至少200亩。”

“给我一天时间,我马上筹齐。”

“那就麻烦林村长了。”

“举手之劳,这种好事情,村民肯定抢着要。”林泰忠并不觉得这种事情有什么难度。

毕竟盐町村的稻田冬季是不种地的,直到明年三月份才会种植水稻。

不过他还是询问了一下细节:“吕经理,这大豆我们这边没有种过,我担心村民管理不好,还有明年三月份要种水稻,会不会赶不上?”

“放心,我们的大豆种植周期只有98~105天,而且管理非常粗放,一亩只需要下8公斤复合肥就可以,具体如何管理,我们公司会派农技术员过来指导。”在过来的路上,吕伟斌已经看过了三个大豆品种的详细资料。

“一百天左右?”林泰忠捏了捏手指:“刚好二月底就可以收割?”

“是的。”

“那没有问题,我尽快帮你们找。”

“如果凑齐了,直接打我助理电话即可。”

吕伟斌的助理赶紧将名片给林泰忠。

看着风风火火离开的吕伟斌,林泰忠拍了拍会计老张的肩膀:“老张,你家里面不是有6分田吗?要不要种?”

“种,反正闲着也是闲着。”

“给我一份,我村头还8分田。”

不一会,他们六七个村干部就筹出4亩地,紧接着通过电话和微信,开始找比较亲近的亲戚。

三个多小时后,200亩种植额度就被盐町村村民瓜分一空。

林泰忠赶紧叫这些人过来确认份额。

盐町村的村委会里,一下子就热闹了起来,几十个村民三五成群聚在一起,小声讨论着这件事。

“老叔,江老板真的一亩补贴500块钱?”林永强一边问,一边给堂叔林泰忠派了一根芙蓉王。

“当然是真的,江老板骗我们干什么?”林泰忠接过烟,别在了耳朵上:“不过你们家的稻田不是挖了鱼塘吗?”

林永强露出一口大白牙:“我家在北坡还有一块菜地,反正这几年也是在种番薯,我明天就去借拖拉机翻地。”

“哦?北坡?那地方浇水比较麻烦呀!”

“没关系,我前天买了一台抽水机。”

“那好吧!那片菜地多大?”

“8分地。”

林泰忠拿出小本子,将林永强的名字写上,然后在他名字后面标注了北坡8分地。

而另一边的吕伟斌,并没有忘记江淼老家新乡,他以同样的方式,将200亩种植份额给了新乡。

最后才是吕伟斌自己的老家金町村。

衣锦还乡的吕伟斌,看着眼前前倨后恭的村长王建新等人,心里面暗爽。

“建新哥,你尽快安排吧!”

“没问题,伟斌你照顾村里面,我们一定将这件事给你办得漂漂亮亮。”王建新拍着胸口保证着。

“那你弄好了,直接打电话给我助理。”

“没问题。”

“我有事,先走了。”

“没事没事,你忙吧!”

吕伟斌将600亩种植份额分配好,时间已经来到了傍晚五点,他急匆匆带着几个同事开车回公司,回到公司的时候,刚刚好可以打卡下班。

一行人来实验区的餐厅准备吃晚饭。

恰好遇到了江淼和蒋海波也在吃晚饭。

他拿了一盒盒饭,来到了江淼隔壁桌:“老板,600亩种植大豆的土地已经安排好了,我安排给了盐町村、新乡和金町村,明天应该可以搞定。”

“辛苦了。”江淼对于他的效率比较满意。

“应该的。”吕伟斌可没有得意忘形,他可以如此顺利搞定这件事,那不是他的功劳,而是借了海陆丰公司和江淼的虎皮,紧接着他又问道:

“老板,如果按照你的安排,第二茬大豆的田要提前准备好,我认为可以安排在红草镇草莓种植基地附近的南汾村和西河村,那边刚好有一大片旱地,不过那边应该不够。”吕伟斌非常熟悉周边的情况。

他想了一下,再次补充道:“如果将埔边村、南洋村、五雅村、梧围村、霞雅村、雅卿村包括在内,应该可以筹齐6000亩旱地。”

江淼摇了摇头:“还不够,第一茬的600亩,差不多可以收18万公斤,差不多可以种3.6万亩左右。”

对此,吕伟斌苦思冥想了一会,发现城区附近并没有如此大面积的旱地,他只能建议:“如果这样,只能去陆丰了,那边才有大片的旱地。”

江淼提醒道:“也只能如此了,那边距离城区比较远,你们种植事业部在那边设立一个临时办公室,这几万亩大豆关系到我们公司接下来的战略,不能马虎大意。”

“好的。”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23966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