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我看到了一切

作者:岭南仨人 | 分类:科幻 | 字数:0

第一百八十七章 插曲

书名:我看到了一切 作者:岭南仨人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14:41

傍晚。

江淼收到护士的提醒,说书雅清醒了过来。

他赶紧进了待产卧室。

书雅躺在床上,和医院同款的病床被摇了起来,让她可以半躺半坐着,女儿已经被护士抱出来。

“阿雅!感觉如何?”江淼握住她的手,轻轻撩起她的发梢,尽管经历了一次生产,但由于专门的营养调养,加上她有经常锻炼身体,因此脸色依旧是红润有光泽。

“我没事。”书雅微笑着微微摇头。

“喝一点营养汤吧!”

“嗯!”书雅点了点头。

白护士已经抱着孩子去外面,将空间留给夫妻俩。

从保温壶里倒出半碗特调的营养汤,他想拿勺子喂,书雅却一把拿过勺子:“我只是有点累,又不是拿不起勺子。”

“好吧!辛苦你了。”

“还好啦!”

从两千年开始,国内孕妇分娩过程中,剖腹产比例大幅度提升,主要是现代的营养太充沛,导致孩子在肚子里长得太大了,很难安全通过自然分娩,医院为了减少风险,只能建议孕妇剖腹产。

另一方面,也是现代女性在体力方面的劳动或者运动大幅度下降,间接导致身体素质不够好,肌肉无法将孩子从腹腔挤出。

江淼特地控制了书雅的饮食,避免孩子体重超标,加上书雅长期运动的身体,才让这一次自然分娩如此顺利。

本来他是打算10月5号就送书雅过去医院待产,预约的时间就是10月10号。

没有想到羊水提前破了,只能在家尝试顺产。

好在一切有惊无险。

喝了半碗营养汤后,书雅擦了擦嘴巴:“阿淼,我打算休息一两年,再要二胎。”

“没有关系,我们还年轻,慢慢来。”江淼对于这一点无所谓。

毕竟两人才28岁,一两年并没有什么大不了,只要不超过35岁,对于孕妇和孩子的风险就不大,特别是二胎的情况下。

书雅靠着他的肩膀,闭上眼睛说道:“你上一次给的两个项目,我打算半个月后开始初步实验。”

“别着急,再休息一两个月吧!”

“不用,我觉得自己身体没有问题,大半年没有做研究工作,整个人都感觉快生锈了,没有事情做,感觉太无聊了。”书雅毫不犹豫地拒绝了。

“那我陪你十天,十号我打算去漠南分公司一趟。”

书雅继续闭目养神着:“知道了,不过出门在外,要注意安全,毕竟今时不同往日了,很多人盯着你。”

“放心吧!我从来不以身犯险。”

“你将小萱抱过来,我还没有好好打量过孩子。”

“好!”

过了一会,江淼让护士白芳将女儿抱进来。

将女儿抱在怀里的书雅,脸上满是母爱之情,正含着大拇指的女儿被她一抱,却突然嚎啕大哭起来。

“啊啊啊啊…”

“呃?”书雅一下子大脑宕机。

白芳赶紧提醒道:“夫人,你轻轻摇一摇…”

在手忙脚乱之中,书雅终于安抚住折腾起来的女儿。

江淼已经给女儿提前准备好了名字,就叫江灵萱,寓意为聪明又健康的女孩子。

他在家里面陪了书雅母女俩十天。

带孩子果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要不是两个护士,加上两个保姆,还有老妈一直在帮忙,夫妻俩都不用休息了。

10月10日。

书雅通过康复训练恢复了很多,便不打算继续在家闲着,计划着重新投入研究工作,不过她每天还是会抽空,用母乳喂养女儿,作为一个生物类的研究员,她非常清楚母乳对于孩子的重要性。

比起奶粉,母乳除了营养成分更加适合人类婴儿之外,还一个非常重要的好处,那就是母乳有母亲的天然抗体成分,可以帮助孩子快速构建其对周围环境的免疫力。

特别是书雅特地吃了江淼调制的营养餐后,身体各项指标都异常好,免疫力也非常强,其母乳质量是非常好的。

同一天,告别家人的江淼,低调搭乘高铁秘密北上。

不过这一次北上,江淼没有走之前的羊城—江城—京城路线,也没有走赣南—金陵—京城路线,而走了一条全新的线路:沿海路线。

每一次出行,不选择同一个路线,就是为了避免被人摸清楚路线。

他搭乘的高铁从汕美出发,经过了潮汕地区,进入了福省、浙省,然后在魔都下车,然后租车前往崇明岛的陈家镇。

在陈家镇的裕安垦区。

江淼见到了上个月从总部派遣过来的裕安农场场长黄火炳。

“老板,欢迎来到裕安农场视察。”黄火炳和其他几个农场管理层连忙鼓掌。

“好了,带我看一下农场吧!”

“是,老板请跟我来。”黄火炳在前方带路。

这个裕安农场的面积不大,就2500亩,之所以不扩大,主要是当地的耕地面积有限,这还是通过和镇政府沟通,使用漠南哲里木市的耕地指标进行调剂,才拿到这2500亩的小麦田。

考虑到草莓不耐运输,种植事业部计划将这2500亩小麦田全部改造成为草莓大棚。

接下来还会继续在崇明岛增加草莓种植面积,直到面积扩大到1万亩左右。

而人参果和番茄,种植事业部没有选择在长三角地区开辟新种植基地,而是打算在赣北的长江沿岸,再开辟相应的种植区域,通过公路运输到长三角地区。

江淼考察了一番裕安农场。

之后就前往崇明岛东北海岸的新征村考察。

在崇明固体废物处置综合利用中心附近,江淼看到了一大片的盐碱地滩涂,这地方连仙豆大豆都很难种植,原因就在于海水会在涨潮期间,将这些滩涂覆盖。

除非开垦作为咸水养殖场,或者进行填海造陆,不然很难利用起来。

江淼考察这里,自然是带着目的过来的。

他计划未来在该区域,建设一片海水养殖场,不过不是用来养殖鱼类的,而是用来养殖螺旋藻的。

为什么要养殖螺旋藻?

答案并不是为了吃。

而是为了储存能量。

崇明岛位于长江入海口,从上游流下来的河水富含各种养分和污染物,因此入海口附近的水源不适合作为食用水产品的养殖用水。

江淼计划用这种富营养化,又含有污染物的河口水,作为螺旋藻的养殖水体。

这样做的好处非常多。

一方面可以通过螺旋藻的富集作用,将水体中的超量营养成分和污染成分吸收了,从而达到净化水体的效果。

同时螺旋藻养殖废水,还可以作为碱蓬的种植水体,通过育种改良碱蓬对于盐份的富集能力,从而实现对于海水淡化的效果。

当然这技术对于长江三角洲地区没有太大的意义,毕竟这地方并不缺乏淡水。

但是碱蓬在北方沿海地区是可以种植的,甚至更加适应北方气候,北方沿海地区缺乏淡水,却不缺乏海水。

比如耗水大户的京津唐地区,如果可以通过这种方式,获得大量淡水,那对于华北平原而言,将是一个非常有用的技术。

或许很多人会说,采用生物淡化海水,效率肯定非常低下,比不上海水淡化工厂。

然而看待一个技术,不能片面看单方面的效率,而是要从各方面综合考虑。

碱蓬淡化海水的效果,其实是这一套技术的副产品,海陆丰公司养殖螺旋藻和种植碱蓬的目的,是为了储存能量和发电。

在技术上,繁殖螺旋藻需要相应的气温和光照,其对于光照和气温的要求,如果要全年高速繁殖,只能在华南沿海进行。

华东沿海的冬季不适合螺旋藻繁殖;华北和东北沿海,有半年不适合螺旋藻繁殖。

正是这种不适合,才让螺旋藻可以发挥存能的效果。

通过构建简单的大棚,使用日光灯和电热、电磁场设备,借用海上风电项目的电力,给螺旋藻大棚养殖池提供热量、光照、磁场,可以让螺旋藻维持一个比较高效的繁殖状态。

特别是每天的下半夜,是用电谷底,刚好可以将那一部分风电电能利用起来,加速螺旋藻的繁殖。如果一天光照时间可以达到18个小时,加上特定磁场的刺激,可以让螺旋藻的繁殖效率提升2倍,大概只需要85∽90个小时,养殖池中的螺旋藻就会倍增。

生产出来的螺旋藻干粉、碱蓬,之类,则可以作为微生物燃料电池的原材料,用来发电、生产沼气,同时生产淡水。

沼液再次循环作为养殖螺旋藻的营养液,沼渣作为碱蓬的营养土。

这一套系统的核心,就是高度自持,低运行成本。

而目前海水淡化成本仍然居高不下,一般在4~8元/立方米左右。

例如齐鲁省无棣县的鲁北碧水源海水淡化项目,通过光伏发电、循环经济等方式降低成本,淡化水每立方米成本高达7.5元。

国际上近期几个海淡项目投标价格,也普遍在0.4∽0.6美刀/立方米,约合2~3华元,其中迪拜hassyan海水淡化厂项目投标价格是0.36536美刀/立方米,合2.6华元。

迪拜可以做到一立方米淡化水两块多的出厂价,那是因为他们使用波斯湾廉价的天然气,相当于拿天然气换淡水。

国内显然没有办法奢侈到使用天然气换淡水,因为国内的天然气价格比波斯湾地区高太多了。

至于光伏和风电衍生的海水淡化项目,碧水源项目的成本就是每立方米7.5元,这成本别说国内用不起了,哪怕是环保魔怔的欧盟,也要直呼要不起。

国内使用新技术的海水淡化项目,例如董家口海水淡化厂,吨水电耗降至2.5千瓦时,吨水售价仅4.25元,这勉强可以用,但是价格仍然偏高。

江淼计划之中的这个项目,唯一的缺点就是占地面积非常庞大,需要改造大面积的沿海滩涂。

通过相关技术分析,如果各项设想都可以预想的指标,那该项目可以实现每天亩产淡水15∽20立方米,100万亩养殖基地,每天可以生产1500∽2000万立方米淡水,每年生产54∽72亿立方米淡水。

同时100万亩螺旋藻养殖基地,可以年产螺旋藻干物质大约300万吨,碱蓬干物质大约80∽100万吨。

这些干物质可以通过微生物燃料电池发电20亿度、通过发酵产生24亿立方米沼气。

其中螺旋藻干物质的沼渣,如果该螺旋藻繁殖水不是使用工业污水,那生产的螺旋藻干物质沼渣可以作为有机肥使用。

另外还是转基因碱蓬可以提炼出20∽30万吨氯化钠,几万吨其他无机盐,不过这些东西不赚钱,反而需要想办法进行无害化处理。

这个项目的盈利能力,其实还可以,沼气、电能、有机肥的年产值大概在50亿元左右,平均每亩产值为5000块钱。

如果养殖基地是设立在渤海沿岸,可以向华北平原的核心区供应淡水,以每立方米0.5元的出厂价计算,每年还可以收益27∽36亿元。

至于成本方面,除了基地设施的折旧费和人工费,一年的人造光源需要大约1.5亿度电,加热和电磁场,也大概需要3亿度,其他杂七杂八的用电0.5亿度,加起来就是5亿度电。

这个投产比还是非常不错的,特别是光照、加热都集中在半夜进行,其中加热只有冬天那几个月,使用谷底风电,一度电才0.156∽0.229元。

而且这些养殖场还可以发展温水养殖水产品、温水种植,让废热进一步获得利用。

江淼考察了崇明岛的自然环境后,便吩咐黎子轩写一份报告给总部的科研事业部,让科研事业部在崇明岛设立一个科研基地。

其实海陆丰公司已经有四个科研基地了,分别是汕美本部科研基地、椰城热带植物研究基地、庐陵奶牛育种研究基地、哲里木生物采矿研究基地。

崇明岛这个科研基地,主要是研究华东农作物技术的。

而螺旋藻—碱蓬—微生物燃料电池—沼气这个项目,他计划放在渤海湾沿海地区,就叫生物能源综合应用研究基地。

毕竟这个技术未来也是要用在渤海湾周边的海岸地区,就近设立科研基地,方便研究和产业布局。

在崇明岛休息了一天。

第二天,一行人继续搭乘高铁北上。

在抵达琴岛市时,江淼选择在这里停留一天。

一家餐厅内。

江淼见到了阔别了近两个月的姐姐江霞。

“姐,辛苦你了。”他边说边倒茶。

“都是一家人,说什么客气话。”江霞又问道:“书雅身体怎样?”

江淼无奈地摇摇头:“她还好,已经恢复得差不多,这几天叫嚷着要重新工作。”

“估计是带孩子太磨人了,不过家里面有妈在,还有几个月嫂和护士,孩子的事情应该不算麻烦。”江霞喝了一口茶,继续说道:“我这边已经安排得差不多了,一个星期后,就去豫省的几个大城市购买物业。”

“各地购买了多少物业?”江淼给姐姐夹了一块葱烧海参。

“长三角地区一共购入了100间店铺。赣省在分公司帮忙下,购入了100间店铺;京津唐地区购入了80间店铺;沿海各省的大城市购入了100间店铺。加上珠三角的50间,一共是430间,接下来估计还会再增加170间,达到600间的总规模。”

海陆丰公司的实体专营店布局,是先布局三个中心,再布局四条线。

三个中心为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唐。

四条线为沈海线、京九线、京广线、长江主航线。

至于赣省那边下沉到县城的布局,目前还没有那个必要。

一方面是公司的人手不够,今年扩张到600家实体店,已经是极限操作了,毕竟海陆丰公司不是玩加盟模式,而是自营模式。

另一方面是产品品类不够丰富,加上小县城的消费力有限,现阶段进入小县城,基本就是赔本赚吆喝。

前期抓住重点地区和干线节点即可。

这种抓线点的布局,也有利于减少自有物流系统的压力,那些小县城和偏远地区的客户只能通过网购和顺风快递了。

等海陆丰公司的产品品类丰富起来,加上签约的种植户、养殖户有一定规模,到时候就可以考虑进一步下沉市场。

和姐姐聊了半个多小时,江淼也深入了解到了各地专营店的各项进度。

说着说着,江淼想起一件事:“对了,姐,人事部在各地的秋招已经招聘了近500个市场营销专业的大专生,你可以打电话和人事部沟通一下,让他们尽快将一部分培训好的储备员工派到赣省和长三角。”

“哦?我知道,这几个月太忙了,都忘记和人事部沟通这件事。”江霞将这件事记下来。

“姐夫前几天已经回汕美了,姐你也抽空回去,毕竟实体店的事情,可以安排几个副经理跟进,你监督一下他们就可以。”江淼可不想看到姐姐姐夫俩人离多聚少,免得影响两人感情。

“他前几天还来找我,也不差这十天半个月,这一阵子忙完了,年底有的是时间。”姐姐笑了笑。

“反正你们安排好,毕竟家里面还有两个孩子,孩子教育要重视起来。”江淼提醒道。

姐姐两个孩子中,比较小的张晓敏还好,但是已经读初中的张小龙却有些叛逆。

一听到弟弟的话,江霞一下子就猜到了:“是不是小龙又闯祸了?看我回去后不狠狠抽他。”

江淼思考了一下:“姐,我看小龙不是读书的料,而且那些和他玩一块的同学也没有几个是良友,干脆直接让他退学,然后让姐夫带着他跑跑业务,毕竟咱们家也不差那一张文凭,免得染上不好的习惯。”

闻言,江霞也觉得这个提议不错,以他们的家庭经济,确实不差那一张文凭。

而她也知道儿子的成绩,在学校一直是年级倒数几十名的现状,再逼他读书,估计也没有用。

至于转学之类,虽然凭借江家的影响力很容易做到,问题是不会读书的人,硬逼着他去好学校,反而压力更加大。

夫妻俩工作又非常忙,如果放任儿子在学校,他那些狐朋狗友肯定会继续联系。

这样下去不是办法。

江霞下定决心,夫妻俩可以轮流带儿子出差,一边增加见识,一边隔离他和狐朋狗友日常见面的机会,只要时间一久,所谓的同学感情、朋友义气,也会变得平淡如水。

至于初中高中大学的知识,其实对于实际工作并没有太直接的关系,现在国内的教育,很多内容已经脱离实际,或者严重脱节。

如果儿子到时候想学习,她还可以请家庭教师补一下专业知识。

比起学习知识,江霞此时反而越发重视孩子的三观和性格,作为一个未来吃喝不愁的商二代,三观反而才是最重要。

对于孩子的未来规划,她一下子就清晰了起来。

江淼看到姐姐听进去了,他暗自也松了一口气。

这也是他的想法,对于孩子的教育,不能将其寄托在学校和老师身上,父母更是要言传身教。

毕竟很多老师自己也是象牙塔出来的,没有多少社会经验,越年轻的老师在这方面越是欠缺。

而且由于现在学校风气不太好,很多老师稍微严厉一点,都会被奇葩家长投诉,因此很多老师干脆选择摆烂。

江淼读小学的时候,手掌心都不知道被老师的尺子打了多少次,现在的学生打不得骂不得,一个个宛如巨婴,稍微一点不如意,就要想不开。

和姐姐聊了几个小时,他也给姐姐提了很多建议,帮小龙规划了一系列安排,比如去实体店实习、在养殖场、农场普通工人等,偶尔再和夫妻俩一起出差,相当于进行半工半读。

他下午又在琴岛周围的景点逛了一圈,由于十一黄金周已经过去了,景点并没有太多游客。

今天晚上在琴岛一家酒店休息了一晚上。

第二天早上八点钟,江淼一行人再次踏上北去的高铁,不过这次他没有在京城等地停留,而是直奔哲里木市。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20398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