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火红年代,开局大学演讲

作者:笔落烽火 | 分类:都市 | 字数:0

第418章 99重坦

书名:火红年代,开局大学演讲 作者:笔落烽火 字数:0 更新时间:01-07 03:02

听了一会儿,李暮便大概了解到了里面争论的问题核心。

——标准定得太高了。

为了尽快赶上M帝和老大哥,WZ-111各项数据的目标,可谓直接拉满,甚至因为T-10的出现,更新提高过几次。

这种情况下,研究周期拉长了不说。

最大的问题便是,原来定好的研究方案,肯定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问题。

比方说刚刚的装甲,厚度是增加了,生存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可问题是,发动机的马力没有变化。

原来拉动40多吨就行,现在却需要拉动50吨,甚至是60吨,显然不太科学。

当然,也不是没有解决的办法。

毕竟历史上WZ-111还是被完成了的,只是最后没有通过测试。

现在夏国的工业基础有了不小的提升,成功的希望比先前还是提升了许多的。

里面很快便有人提议道:

“我看还需要继续优化设计,最好是能把发动机升级一下。”

“现在我们不是有了计算机嘛,完全可以去半导体研究所那边,用CAD辅助设计。”

“听说那位李暮李顾问,可不是一般的厉害,如果能得到他的指导,说不定我们研究遇到的问题,也能迎刃而解。”

……

会议室内。

由国家科工委和装甲兵科学院组成的联合研究组,在总设计师杨英的带领下,讨论着研究问题。

从60年至今,他们已经差不多研究了2年的时间。

然而直到现在,情况仍然并不理想。

虽说因为3+2轴数控铣床的出现,让他们在装甲车体、人机工程学炮塔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但最关键的坦克发动机问题得不到解决,这些做得再好也没有用处。

速度不够,坦克连开起来都是问题,遑论在战场上冲锋陷阵。

……

杨英看着兴致勃勃准备请李暮来帮忙的众人,也陷入了短暂的沉默。

对于方才那位研究员提议,其实他的心里是十分赞同。

只是却不能表现出来。

毕竟这事儿多多少少有些丢人——那么多人研究了那么长时间,结果最后还是要去求助别人才能把问题解决。

当然,这还不是最关键的。

“问题是,我们怎么把人请来,而且李顾问现在可是还在三省吧,什么时候回来都不一定。”杨英无奈道。

这句话让所有人一时都沉默下来。

好像,确实是这么一回事。

而且就算李暮已经回到京都,他们想要找人也不容易。

据传闻,至今为止还从来没有几个人上门拜访成功过。

“要不,我们向上面申请试一试?”有研究员提议道。

如果是申请的话,那么便方便多了,至少不用担心见不着人的问题。

杨英却对此并不乐观,道:

“申请也未必有用,你们觉得李暮这样重要的科学家,身上没点紧要的研究任务?”

“不提别的,前些天面世的长效碳酸氢铵和氟氯氰菊酯,有多厉害你们不清楚吗?”

“我们这个坦克,恐怕很难引起他的兴趣啊!”

他说完后。

会议室内陷入一片沉寂。

就在这时,一直站在门口的麻志浩得到李暮的授意,终于笑呵呵地开口道:“老杨,你们往这儿看看这是谁。”

听到声音。

屋内的所有人闻声看去,只见麻志浩和宋琨的后面,正站着一个他们无比熟悉的身影。

杨英不禁失声道:“李顾问!”

“您好,我是李暮。”李暮走上前,伸出手,和对方握了握。

看到他出现。

在场的所有人都惊讶得从座位站了起来,眼神之中满是不可思议。

刚刚他们还在讨论该怎么把人请到,现在人就自己来了。

这未免有些太梦幻了。

杨英又是激动,又是惭愧,道:“李顾问,您刚刚,刚刚都听见了?”

身为总设计师,却解决不了研究遇到的问题,反而要求助他人。

这无疑是无能的证明。

“嗯,听见了。”李暮微微颔首,然后继续道:“不过我不认为这是你们能力的问题,而是因为我国的工业基础尚且薄弱的原因。”

他看得出来杨英的心思。

但这事儿还真怪不了他。

在现在的情况下,贸然去对标M帝和老大哥,去搞主战重坦,本来便是困难重重。

杨英闻言,心下感动,眼中却更加惭愧了些,道:

“不,还是我的能力不足,如果是您,一定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他的话音刚落,下面便有专家道:“杨教授,你这话说得不对,问题解决不了,大家都有责任,不是你一个人的错。”

其余的研究人员也纷纷开口附和。

当然,他们都没否认李暮有能力解决这个问题。

毕竟其全才的名头,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是我也未必能够解决,我在坦克研究上面,可没有多少了解。”李暮无奈地摇摇头道。

杨英顿了顿,只当他是在谦虚,继续道:

“对了李顾问,还没请教您怎么会来我们这里?”

说完,他看了看一旁的麻志浩一眼。

仿佛在说,这么重要的事情,怎么不早点通知他。

后者立刻道:

“这可不赖我,我也是临时接到的通知。”

“而且我让人来喊你,结果你说你在开会,不能去。”

“那我还能过来抓着你去不成?只能和老宋一块儿先过去了。”

闻言,杨英才反应过来,好像确实是自己的问题。

“怪我怪我,当时只顾着和大家讨论了,竟然错过了去迎接您的时间。”杨英连忙道歉道。

李暮摆摆手,笑道:

“我又不是什么大领导,哪里需要人来迎接。”

“麻所长和宋所长在门口等我,已经让我非常的受宠若惊了。”

“对了,还没回答您刚刚问的问题,这次我过来是想把自己研制的柴油发动机,看能不能用放在坦克上。”

他说完后。

所有人的眼睛都不由亮了起来。

“您是说,您打算帮助我们研究?”杨英神色兴奋道。

周围的其他研究人员,包括麻志浩和宋琨,也是激动不已。

在京都的学术圈里流传着这么一句话——如果哪项研究能有李暮加入,那么研究便算是直接成功了一半。

李暮谦虚道:

“我觉得说是学习更为合适。”

“在重型装备方面,我还有许多地方想要请教杨教授您,还有在场的诸位研究人员们。”

“而且想要将军用货车的发动机,改为坦克发动机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大家齐一努力才有可能做到。”

他的这一番话,让所有人不由好感倍增。

毕竟这时候不仅是杨英,其他人也是有点尴尬的。

“冒昧的问您一句,您研制的发动机马力是多少?”杨英问道。

虽说他相信李暮,但这事还得问明白才行。

毕竟军用货车和坦克的发动机,还是有很大的差距的。

李暮道:“目前的马力是400,不过在优化设计之后,预计能达到700左右。”

他没有一下子将预期拉得过高。

然而听到700马力这个数字的杨英,还是傻愣在当场,高兴得甚至想要哭出来。

他喃喃自语道:

“700,700……如果能达到这个马力,我们的WZ-111重型坦克,便真正地具备了实现的基础啊!”

不止是他,在场的其他研究人员,包括麻志浩和宋琨,都被这个数据震惊到傻在原地。

要知道,他们的50式坦克马力,只有520马力。

老大哥最先进的T-10,也才仅仅750马力。

如果能够成功,比肩T-10他们没有把握,但是超越他们仿制的IS-3绝对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至于另一个仿制的对象M-103,也不是没有可能媲美。

想到这里,杨英果断道:

“李顾问,您来当这个总设计师吧,我把位置让出来。”

“只有您,才能让WZ-111成功面世。”

“我们国家自主研发坦克的希望,都在您的身上了!”

他的语气坚定而又果决。

一旁的麻志浩和宋琨两人张了张嘴,但最后还是没有将劝阻的话说出口。

其他的研究员们亦是如此,他们都明白,杨英说出这番话时的决心。

更明白其无法找到研究方向,看不到希望的痛苦。

他们不怕失败,怕的是辜负国家的期望。

看着杨英诚挚的眼神,李暮有些无奈地叹了口气,道:“杨教授,您言重了,我只是预计而已,能不能成功还两说呢。”

“我们相信您!”杨英没有丝毫迟疑,斩钉截铁道。

其他人也跟着重重地点了点头。

见状,李暮想了想,道:

“好,就算能够成功。”

“可这个总设计师我是绝对不能干的,毕竟我只是拿出了一个可行的发动机研究方案而已。”

“要是您非要我担任,那我今天留下方案后,以后可都不敢再来帮忙了。”

他说完后。

杨英愣了愣,然后赶忙道:“别别,千万别,是我说得不对,您可千万不能走,我们太需要您了!”

WZ-111的研制,可以没有他这个总设计师,但不能没有李暮。

哪怕李暮现在手里只有一个发动机的研制方案,可杨英就是无端的觉得,跟着他肯定能够把重型坦克熬出来。

一旁的麻志浩终于开口道:

“李顾问,要不您在也我们这儿担任个顾问如何?就和半导体研究所它们一样。”

他看得出来,李暮是真心不想取代杨英这个总设计师的位置。

与其强行逼其担任,不如退而求其次。

而且担任顾问的话,某种意义上比总设计师更有价值。

要知道,总设计师只能干一次,可顾问却能长长久久的干下去。

“当然可以,我本来也是这么打算的。”李暮笑着接话道。

……

在确定了李暮的身份之后。

众人才坐下开始商谈研究的事宜。

李暮的想法,肯定是放弃WZ-111的研制,转而去研发99式主战重坦。

不过这事却无法直接明说。

毕竟杨英等人研究了那么久,让他们直接放弃,未免有点过于残忍。

而且99式和现在的坦克相比,实在是过于领先了一点。

别的不提,仅仅是马力,便达到了1200,改进版甚至能到1500。

夏国WZ-111坦克参照的IS-3、M-103和T-10,最高的也仅仅只有810马力而已。

当然,马力并不是决定一款坦克好坏的决定性因素。

M帝的M-60主战重坦,便达到了1180马力,接近改进升级前99式坦克发动机的1200马力。

但在其他方面,属于被完全碾压的状况。

就拿M-60系列的最终改进型M-60A3作例子,其正面装甲厚度为110mm,装备105mm线膛炮,最大有效射程为2500米。

在这个年代看着是挺强。

然而99式主战重坦的正面装甲厚度高达700mm,这一点便直接爆杀M-60A3,更别提火力系统的差距。

“要不先把问题都罗列出来,然后找机会劝说?”李暮一边听杨英在台上介绍WZ-111研究的情况,一边暗暗想道。

这样的话,正好可以有个缓冲,让他可以慢慢地把99式主战重坦的技术拿出来。

就在他考虑着怎么将问题解决的时候,杨英也将WZ-111的基本情况讲解完,向他投来了目光。

见状,李暮站起身,走上台,道:

“我先将发动机的情况和大家介绍一下吧。”

“这款发动机采用的柴油作为燃料,直列、6缸、最大马力为400,发动机净重800kg……”

“以它目前的数据,显然无法作为坦克的发动机使用,所以要进行升级,在排量、扭矩、可靠性等方面上再做提升……”

他先将军用货车发动机参照的康明斯NTC4006缸柴油机的情况介绍了一遍,然后又紧接着提出了研究的方向。

货车发动机想要改为坦克发动机,还是有不小的难度的。

坦克发动机的设计和制造工艺,都十分地特殊,很难被简单地替换。

“高功率密度设计、特殊燃料系统、电气化程度、高精度加工和严格质量控制,以及特殊材料和结构设计,是能否完成升级的关键核心。”李暮最后总结了一下。

听完他的讲解之后。

台下的杨英等人久久地坐在位置上,没有回过神来。

直到一支笔忽然被人不小心碰落在地,雷鸣般的掌声才如潮水一般响起。

虽然李暮还没有给出任何实质性的资料,但这番话,已经为他们找到了一个明确的方向。

顺着这条道路走下去,他们便有极大的可能成功!

“李顾问,了不起,您太了不起了!”杨英一边鼓掌,一边激动地站起身,40多岁的人差点涕泗横流。

整个研究组,压力最大的无疑是他。

眼看着WZ-111的研制越来越不妙,他是整宿整宿的睡不着,头发都熬白了大半。

如今,总算是守得云开见月明了。

李暮笑道:

“谢谢,不过我一个人能起到的作用是有限的。”

“我暂时能够解决的,也只有坦克发动机方面的问题而已。”

“还有许多棘手的难题,需要您和大家一起去攻克呢。”

看着杨英的表情,他都有些不太忍心告诉他,自己打算放弃WZ-111的研制了。

可没办法,二代坦克和三代坦克的差距根本没办法弥补。

与其继续投入资金,即便搞出来也达不到领先的WZ-111,不如直接梭哈99式。

只要出来便能在战场上碾压所有其他国家最先进的坦克,该怎么选不用说都明白。

“还是把计划提前一些吧。”李暮心中暗叹。

时间拖得越长,杨英等人的希望就越大。

与其如此,不如及时止损。

……

日落西头。

夏国北方车辆研究所门外,在麻志浩、宋琨和杨英三人,以及众人研究人员依依不舍的目光中。

李暮坐上车离开。

这半天的时间,他算是大概了解了WZ-111的所有情况。

当然,这依旧没有改变他打算放弃这项研究的决心,反而变得更加坚定了些。

车上,他没有让关建民送自己回家,而是道:“去半导体研究所。”

“有点晚了吧……”关建民回过头,不过看见他严肃认真的表情后,立刻改口道:“好。”

每当李暮露出这个表情的时候,就是在准备搞什么大东西。

哪怕上面要求他这两天注意李暮的休息情况,这会儿也不得不破破例。

……

半个小时后。

李暮走进半导体研究所的大门。

离开了一个多月,这里的依旧没有什么变化。

每栋实验楼的房间,依旧灯火通明。

他快步走向办公室,找到正在整理着桌上文件的吴有望。

看到他过来,后者高兴道:

“你可算是回来了。”

“怎么样,这趟三省之旅情况如何?”

“我在报纸上可是经常看到你的名字,叫人羡慕啊!”

李暮走到门口时,本来略有些焦急的心情,已经渐渐稳定下来,闻言笑道:

“只能说幸不辱命,没什么可以骄傲的。”

吴有望感慨道:

“你这话可就太谦虚了,我听人说,你在那边可是把上面刚刚决定研制的九大设备,一口气搞出了两个!”

他倒是不怎么惊讶,毕竟这件事放在别人身上或许有点离谱,但是李暮的话。

——那就很合理。

李暮道:

“碰巧找到了方向而已,研究主要还是那边的王正安和林宿安两个人在做。”

“不说这个,所长,我打算研制一些新的东西,需要人手。”

“现在苏东莊和雷鸣他们两个人不忙吧,不忙的话就把他们调过来给我用用。”

他没有再闲谈,而是说起正事。

听到这话,吴有望笑道:“不忙不忙,放心吧,他们有空。而且即便是忙,知道是你有需要,他们肯定不会拒绝。”

现在所里的各项研究还是比较稳定的,人手也还算充足。

毕竟李暮这段时间,没有搞什么大型的研究项目。

“你等着,我这就去把他们叫来。”吴有望接着道,

说完,不待李暮答话,他的人便已经走出了办公室。

……

过了片刻。

苏东莊和雷鸣两人,便跟着吴有望走进办公室。

看到李暮,两人眼睛一亮,道:“李顾问,您真的回来了!”

这段时间李暮不在,他们其实还有些不适应。

以前研究的遇到什么解决不了的问题,都可以去找李暮解决。

哪怕得不到直接的答案,也能有正确的思路。

但李暮人一走,他们有问题,便只能自己想办法解决。

无论是速度还是效率,都下降了一大截。

“嗯,我走之后,工作上没有遇到什么困难吧?”李暮笑了笑,问道。

苏东莊大声道:“有,不过都是小问题,都被我们解决了!”

闻言,李暮眼中露出欣慰的笑意。

杨天形、苏东莊、周溪令和雷鸣等4个年轻人,他以前是相当看好的。

如今果然不出所料,每个人都具备了独当一面的实力。

“好,不错,那看来我可以把更艰巨的研究任务交给你们了。”李暮继续道。

听到他的话。

苏东莊和雷鸣的眼中立刻浮现出兴奋的神色,迫不及待地问道:“是什么研究项目,李顾问,您又有新的想法了?”

李暮没有着急回答,而是先让两人和吴有望坐下。

然后才道:

“我回来以后,在车研所那边帮忙研究坦克,深切地认识到了我们国家在这方面和世界的差距。”

“以现在我们的工业水准,想要追赶上他们,困难重重。”

“但我有一个另辟蹊径的想法,利用我们在半导体电子器件方面的优势,在火控系统、自动化系统等方面进行升级。”

对苏东莊和雷鸣两人,他没有隐藏自己的想法。

毕竟后面还要靠他们去实现坦克的高度自动化和电子化。

“我们跟您干!”苏东莊和雷鸣没有丝毫犹豫,异口同声,斩钉截铁的说道。

见状,李暮笑道:

“别着急,想要完成这个任务可不轻松。”

“不仅要实现通信系统、雷达系统、火控系统、惯性导航系统、激光压制系统等多个系统的升级。”

“甚至还要在坦克上,加入车载计算机。其中的难度,可不小呐!”

前面的一长串系统先不提。

车载计算机,就是个大麻烦。

现在的03型个人计算机虽然已经做到了和普通的衣柜差不多大小的体积,但还是太大了。

坦克本身的空间就十分有限,如果不能尽量的压缩车载计算机的体积,那么便只能压缩车内的活动空间。

可是这么做的话,无疑会影响最终的产品效果。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23071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