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火红年代,开局大学演讲

作者:笔落烽火 | 分类:都市 | 字数:0

第310章 预防科学家高强度工作的一百个小窍门

书名:火红年代,开局大学演讲 作者:笔落烽火 字数:0 更新时间:01-07 03:02

“不用不用,我可不能搞特殊。”李暮笑着拉住想要把位置让给他的教授。

随后,他慢慢排队。

打了5份满满的红烧肉和6份酸溜土豆丝,再加上8份米饭后。

端着铝制饭盒,找了一处作为坐下。

正风卷残云地吃着。

身边忽然有人坐了下来。

李暮抬起头,看得睡得头发有点乱糟糟的白教授,笑道:“您醒了啊?”

“早醒了,李顾问,您可不地道啊,我们2个小时前就醒了,等了半天了都。”白教授忍不住抱怨道。

闻言,李暮笑眯眯道:“白教授,我年纪小,您可别骗我,你们真的睡了?不会是在宿舍里坐了一会儿,就又回去了吧?”

“你去宿舍看了?”白教授惊得瞪大双眼。

没道理啊,有唐燕捷的前车之鉴,他们偷偷研究都是让人望着风的,怎么可能被发现。

李暮也没想到,随便一诈竟然还真诈出了点东西。

还是太老实了。

换做他以前,撒谎都不带脸红的。

哪怕被当场抓包,也得狡辩狡辩自己刚起来一会儿。

李暮笑道:

“您别管我是怎么知道的,总之你们必须得休息,这样,就从现在开始,休息2个小时。”

“上午太忙,我还没空把想法写下来,正好趁这个时间写完。”

“要是你们还是不休息,那就可别怪我打你们的‘小报告’了。”

听到这里。

白教授也知道自己再坚持下去,李暮也不会跟他说研究的问题了。

他无奈道:“那好,那我去叫他们再休息休息。”

“不会又骗我吧?”李暮打趣道。

白教授苦笑道:

“您放心吧,这次绝对不会。”

“不过我有点好奇。”

“李顾问,您到底是怎么知道我们没休息的?”

他还是没有忍住问出了这个问题。

“咳,天机不可泄露。”李暮轻咳了一声,掩饰心中的尴尬。

这怎么说。

总不能告诉对方,你们的手段都是自己玩剩下的吧。

为了应付一生之敌——凌晨四点在门口听墙根的关建民。

他以前甚至连闭着眼睛学习和研究的办法都试过。

……

一连七天时间,李暮都在持续的爆肝中度过。

研究开始的初期,是最难的时候。

各个研制组,每天都会出现大大小小的问题。

结构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不断地调整,编程也需要继续优化,后世没问题的程序,拿到现在,未必运行得起来。

好在随着研究的慢慢地步入正轨,这种情况缓解不少。

……

这天上午。

李暮正在车间里指导工人们车出铣床的主轴。

作为铣床的核心部件,它负责带动刀具进行切削动作。

转速和扭矩,会直接影响加工效率和精度。

这就要求这些高级工人们在制造零件的时候,必须严格控制误差,否则即便做出来,也是废品。

一边指导,他一边和身后主传动系统小组的专家和教授们道:

“主轴技术需要保证高刚性、高精密主轴和高精度线轨等等,除了采用高精度控制系统,我们还可以通过优化结构的方式达到目的。”

“比如使用高速直连主轴,通过联轴器传动,便能够大幅减少噪音和热量产生。”

“又或者采用高精密、高强度滚珠丝杆,经过预拉伸处理,增加传动刚性并消除热变形影响,确保机床的定位精度和重复定位精度……”

……

他提出的几样技术,参考了后世很多公司的产品。

这也就带来了一个问题,现有的机床,完全达不到要求。

虽然这些天,来到京都第一机床厂的八级工已经突破了40人。

但面对如此之多的精密零件加工,还是有些力有未逮。

“还是得从控制系统上想想办法。”李暮结束讲解,让众人自行讨论之后,暗暗想道。

他现在正在抄三德家西门子的CNC控制系统。

不过以现在他们的水平,想要搞出后世的计算机数控,有很大的难度。

只能抛弃一些不必要的功能。

但删减之后,又很难保证精度不出问题。

所以现在他在想着,要不要专门设计一台用于加工控制的数控计算机。

正在沉思的时候。

忽然,一道人影挡在他的身前。

“不好意思。”李暮微微皱了皱眉,往旁边让了一步,注意力却还是放在了脑海中的资料上。

数控计算机和普通计算机,还是有很大的差别的。    首先在硬件配置上,数控计算机通常采用的是无风扇设计,具有更高的稳定性和耐久性,能够在恶劣环境中稳定运行。

还有结构设计和扩展性,要搞成模块化的主板,以便更好地屏蔽外部干扰,让运行更加稳定。

一边看着,李暮一边继续往前走。

结果路又被来人挡住。

抬头一看,唐燕捷!

“唐院长,这是出机床厂的路啊,今天您也休息?”他面不改色道。

后者满脸黑线,道:

“我不休息,但我得监督你休息。”

“这都9点了,还赖在所里。”

“现在所里的同志们好不容易习惯了制定的管理制度,每天按照科学的时间作息,你要带头打破不成?”

李暮听完满脸无奈。

连忙道:

“我怎么会怎么做呢,实在是刚刚起来,就遇到了主传动系统那边的魏教授。”

“正好听到他们遇到了点问题,我就过去看了看。”

“左右连半个小时的功夫都没有,这不是马上就要出去嘛。而且我跟您说实话,我和大家的作息都是一样的,根本不累。”

说到后面,他忍不住又想替自己争取留下来的机会。

大家都还在忙,就他出去休息。

这合适吗?

肯定不合适呀。

“少来。”唐燕捷没好气地拉起他手臂,便往机床厂外走,道:“别人的工作强度能和你比吗。”

说话的功夫,他便将李暮带到了大门处。

然后和警卫交代,今天严禁李暮再进来。

“没道理啊,我和唐院长才认识多久,怎么我的招数他都这么清楚。”这让准备绕个圈再偷偷回来的李暮百思不得其解。

心中猜测:“难道是郭院长把我卖了?”

“猜对了。”如果唐燕捷知道李暮的猜测,肯定会笑眯眯地这么说道。

他的所有方法,都来自国科院院长郭默倾情总结而出的经验之作——《预防科学家高强度工作的一百个小窍门》。

卷首还特别鸣谢某位半导体研究所的顾问,贡献的一百个反面教材案例。

……

离开京都第一机床厂后。

李暮骑着自行车,先回到家。

收拾了一下屋子,很快便到了中午。

自己做饭是不可能自己做的,还没做完自己就得饿死。

直接前往半导体研究所。

吃饭的同时,还能顺带去各个研究组逛一逛。

这些天虽然没有出现什么问题,但他还是想再努把力,抓紧把第二代超算先搞出来。

顺带还要去说数控计算机的事情。

让京都机床厂那边去搞,虽说也不是不行。

但论水平,还是半导体研究所这边更高。

简单地从研究所需要花费的时间上来说,后者会比前者快至少十倍。

多个项目研究经验的积累,可不是那些专家和教授们,把书翻烂了便能弥补的。

哪怕是天才,也需要实践,仅凭空想不可能设计出好的软件。

……

来到半导体研究所门口。

李暮推着自行车,正准备进去。

便被警卫拦下,道:“李顾问,您先稍等,我去打个电话。”

“打什么电话,小杨同志,咱们又不是不认识。”李暮把脸一板,想要吓唬吓唬对方。

可后者仅仅是略带歉意地笑了笑,便继续前往门卫室。

没过多久,王绶觉便匆匆地从里面走了出来。

第一句话便让那个李暮的心凉了半截:“你怎么来了,今天不是休息吗?”

显然,他放假的消息,已经被通知到了任何一个他可能回去的研究单位。

“家里做麻烦,我来饭堂吃饭。”李暮无奈道。

王绶觉哈哈笑道:“我还不知道你,恐怕不止是为了来吃饭吧?”

“确实有点事情,走,边走边说。”李暮一边说着,一边走进所里。

……

先来到饭堂,打了饭菜。

一边吃,李暮一边和王绶觉说了数控计算机的事情。

后者听完,当即表示支持他的想法。

“比起现在由电子管和继电器等硬件电路构成的硬件数控,数控计算机绝对具有断崖式的优势,会让我们国家对数控机床的研制更进一步啊!”王绶觉惊叹道。

说到这里,他也大概猜出了李暮在研究的东西——数控机床。

也只有这种能对夏国整个工业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的东西,才能让李暮暂时“抛下”第二代超算,全身心地投入研究。

李暮笑道:“不至于那么夸张,只是在精度方面能够做得更好而已。”

“研究的人员想了几个人,现在杨天形周溪令他们几个不在,那就让之前从培训班上来的其他几个人来,燕兴邦、王建设、李维和……”

他一连念了5个年轻人的名字,再加上2个教授。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2620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