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火红年代,开局大学演讲

作者:笔落烽火 | 分类:都市 | 字数:0

第306章 保证误差不会超过0.008毫米

书名:火红年代,开局大学演讲 作者:笔落烽火 字数:0 更新时间:01-07 03:02

“是真怕。”众人心中俱是忍不住道。

不是谁都能有李暮这个自信,一搞便按最高的要求高。

而所谓的群策群力,要是真管用的话,他们早把问题都解决了。

刚刚那个开口教授继续问道:“所以李顾问,您的计划是?”

他这一开口,众人从震惊中惊醒,纷纷露出期待之色。

李暮道:

“首先,肯定要先建造钛合金和铝合金的生产设备、烤炉、均匀华路、挤压机、拉断机、锯床等等,这些图纸,后面我会带领机械工程方面的专家和教授使用CAD绘制。”

“然后是塑性材料的研究,一会儿会议结束后,材料方面的专家和教授留一下。”

“我会给大家提供一个研究方案以供参考,当然,能不能行,还需要我们一起讨论讨论。”

他的语速很快,三两句便将事情安排得明明白白。

工业化最重要的问题,其实就是把材料搞定。

这个问题解决,那么他们便成功了一半。

……

随后,李暮又安排了一下3+2轴数控铣床其他部分的研究。

按照铣床的结构,主传动系统、进给系统、工件回转和定位装置、自动换刀装置等,分为7个攻关小组。

然后便是编程的问题。

半导体研究所还在搞第二代超算,所以能够调过来的人并不多。

李暮以苏东庄为中心,设立编程组:

“精确的刀具路径规划、高效的编程方法,是解决编程问题的关键,但你们在做到这两点的情况下,还要保证安全这个前提,要避免因编程不当导致的设备损坏和安全事故的可能。”

他的语气颇为严厉。

一台3+2数控铣床的成本,少说都要几十万,这还是抛开研发成本的算法。

更别提人力物力的投入。

要是编程出了问题导致设备损坏,哪怕只搞坏一台,损失都不小。

“李顾问您放心,我保证完成任务,不给我们所丢脸!”苏东庄掷地有声道。

他和杨天形、周溪令两人一起进的半导体研究所。

然后李暮去川渝,却没有带上他。

心里可憋着一股劲呢!

“光有信心可不够,说说你的想法,要怎么开展工作。”李暮笑了笑,继续道。

如今整个研究团队的人员来自五湖四海,苏东庄毕竟年轻,一来便挑此大任,难免会让人非议。

索性先把问题提出来解决掉。

他话音刚落,一众专家和教授,便将目光看向了苏东庄,带着几分考校的意味。

要是李暮担任这个组长,他们肯定没二话。

但换成这个小同志,那就得看本事了。

苏东庄看着众人的眼神,身体都不由站直了不少,开口道:

“根据李顾问给出的方案,3+2轴数控铣床编程的核心内容,设计刀具补偿、平面选择、坐标系转换以及特定的编程指令。”

“我们下一步的编程方向,便是完善指令,通过模态代码的方式,去控制刀具加工过程中的半径补偿。”

“然后是坐标系的转换,通过编程确保刀具轴线方向和加工面矢量一致……”

……

他的声音因为紧张,而微微有些颤抖。

直到李暮抬起手,“啪啪~”地为他鼓起掌来,他悬着的心才终于放了下去。

其余专家和教授见状,也跟着鼓起掌来:

“说得不错,不愧是半导体研究所出来的,果然能被李顾问推荐的,就没有能力差的。”

“谁说不是呢,我这个计算技术研究所的都自愧不如啊!”

“要我说,还是李顾问厉害,他要是去当老师,肯定能为我们国家培养一大批计算技术方面的人才。”

……

听着周围的夸赞声。

苏东庄并没有因为众人夸着夸着,忽然就变成了夸李暮而生气。

反倒有些窃喜。

这么说,自己还是李顾问的学生了?

当然,想是这么想,他却不敢说出来。

毕竟以李暮的能力和名气,想要拜做老师的人,恐怕能挤满京都广场。

待掌声停下。

李暮走上前,拍了拍苏东庄的肩膀,勉励道:“看得出来下了功夫,编程组便按照你说得开始研究,有什么问题,解决不了的再来找我。”

说完,他便转身离开,让后者自由发挥。

其实苏东庄刚刚所说的,不是一点问题都没有。

但作为把控全局的人,他不可能一直抠细节,放手让他们自己去解决才是效率最高的方法。

只要大方向不出问题就行。

……

转身来到主传动系统攻关小组这边。

3+2数控铣床的主传动系统,包括主轴电动机、传动系统和主轴组件三个部分。

主轴电动机是驱动主轴旋转的动力来源,传动系统负责将动力传递给主轴,包括齿轮、皮带等传动元件,以实现不同的转速和扭矩要求。

而主轴主件是主轴电动机和传动系统的承载和支撑结构,确保主轴的稳定运行和精确控制。

60年代数控铣床的主轴驱动系统,基本还是直流电动机。    这种电动机输出功率大,调速范围宽,而且维护成本也比较高。

因此,李暮提出的想法是——研究交流主轴驱动系统。

他说道:

“基于电磁感应和电磁力定律,通过三相交流电源驱动电机旋转,实现机械能转化。”

“当定子上的对称三相绕组接通对称三相电源后,电源供给粒子电流,在定子和转子之间的气隙内建立以同步转速旋转的旋转磁场。”

“这个旋转磁场于转子中的导体相互作用,便能产生感应电动势和感应电流,进而产生电磁转矩,实现电能到机械能的转换……”

……

看到李暮开始发言,熟悉他的人直接开始做笔记。

这反应让不少刚从外地调过来的专家和教授都有些莫名其妙。

虽然李暮是厉害,但也不至于让他们像个学生似的拿笔记吧。

都是一颗脑袋,说得东西还能听不懂不成。

但听着听着,他们便发现李暮说得越来越快,渐渐自己等人的思路,已经跟不上节奏。

虽不至于听不懂,可想要跟上也十分吃力。

只能慌忙抄起笔记本赶紧动手记下。

……

花了大半个小时。

李暮先解决了主传动系统的问题。

然后继续去其他的6个小组,一一指导研究方案。

好在他来之前,一众专家教授便已经研究了一段时间。不用花力气从最基础的讲起,轻松了不少。

进给系统、攻坚回转和定位装置这些,有着CAD的帮助,只要肯花时间,解决的难度并不是很高。

难点还是零件的精度控制。

这对高级工人有着精度控制近乎苛刻的要求。

他虽然对工人们有信心,但也要亲自去看看才能放心。

所以,在离开最后一个攻关小组之后,他便来到了被召集过来的八级工这边。

看到他,众人纷纷站起来问好:

“李顾问好。”

“李顾问,您有什么指示?”

“您有要求尽管提,我们的技术保管让您满意!”

……

众人对李暮俱是面带敬意。

他们虽然有技术,但却做不到像李暮这般,搞出那么多厉害的发明。

旁的不说,半导体电视机、半导体收音机等等,任他们技术再好,也不可能设计出来。

因此对李暮那就是一个字——服。

“大家不用这么客气,我就是过来看看,了解了解大家能做出多高精度的零件。”李暮笑着道。

说话的同时,他还在工人当中看到了一个熟人——自家大院钟大爷。

一个老工人道:“李顾问,您就尽管说吧,我们保证误差不会超过0.008毫米,绝对能满足您的要求。”

“要是不够,我们还可以再想办法提升提升!”

其他的八级工人们也纷纷开口,言谈之间信心十足。

“够了,足够了,那之后的加工,便拜托诸位师傅了。”李暮的脸上浮现出笑容。

这个精度,不仅足够,甚至还超出不少。

即便是后世,大多数精密零件的加工需求,误差范围也仅仅是在0.005-0.02毫米之间。

“就是人还是少了一点。”李暮扫了一圈,目前只有二十多人。

一个上千人的工厂,能够评上八级工的也不过寥寥几个。

这些老师傅,估计已经是整个京都所有的八级工,还要加上一些从旁边地区赶过来的。

最后的人数应该能有个四五十,只能说勉强够用。

……

从高级工组那边离开。

李暮抬起手表,看了看时间。

已经到了晚上7点半。

从火车上下来以后,他几乎是一刻不停地忙到现在,此时肚子饿得“咕咕~”直叫。

正准备先去吃饭,身后便传来一道声音:“李顾问,这边。”

扭过头,居然是唐燕捷。

“唐院长,您还在?”李暮有些惊讶。

看对方的样子,像是也在第一机床厂待了一下午。

唐燕捷笑道:“我当然要在,这次的3+2轴数控铣床研制,我可是总指挥,要管好整个后勤工作的。”

“忙到现在,饿了吧,走走,一起去饭堂,刚下车便把你抓来,今天给你加餐。”

说着,他便拉着李暮来到饭堂。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20627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