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火红年代,开局大学演讲

作者:笔落烽火 | 分类:都市 | 字数:0

第288章 3+2数控铣床

书名:火红年代,开局大学演讲 作者:笔落烽火 字数:0 更新时间:01-07 03:02

白教授干脆也不着急吃饭,道:“您放心吧,对于同步动态随机存储器的研制,虽然有一定的困难,但我们目前都是可以克服的。”

“那就好,我就知道白教授你们能行。”李暮竖起了一个大拇指道。

话音刚落,饭堂外有走进来两个人——资料服务器研制组的周教授和卢教授。

李暮连忙和白教授说了声,让他抓紧吃饭。

然后叫住周、卢两位教授,询问资料服务器的搭建情况。

“总体来说都比较顺利,不过现在我们的技术搞出的网络接口,只能应对少量的网络请求,做不到处理大量的网络请求。”周教授道。

网络接口是使资料服务器能够与其他设备和网络进行通信的道路。

这个问题不解决,那么哪怕他们的资料服务器搞得再好,最终也只能给几台计算机服务。

李暮沉吟了一下,道:“这样,你们回头去网络研发组那边找一找王所长,让他们和你们一起搞一个网络接口卡。”

“通过这个接口卡,来实现服务器和计算机的对接。”

网络接口卡,也就是网卡。

这个硬件,是计算机在计算网络上进行通讯的关键。

之前他没有搞,是因为现在还没有计算机网络。

但现在看来,还是得搞才行。

即便搞出的网络覆盖不了全国,至少也要让他覆盖整个京都。

“好,我们现在就去。”周教授和卢教授当即便打算转身去找王绶觉。

李暮刚想叫住他们,王绶觉和吴有望就联袂走了进来。

看见他坐在门口,两人露出狐疑的眼神。

再看一旁的周教授和卢教授,立刻明白过来。

“你啊你,真是闲不住,说好的休息,怎么又跑到饭堂来堵人了?”吴有望语重心长地教育道。

李暮也没想到自己能这么倒霉,被抓个正着,苦笑道:“我就是趁着吃饭的功夫,和大家交流交流而已。”

“行了,什么都别说了,一会儿吃完饭自己回家去。”吴有望大手一摆,直接道。

一旁的王绶觉同样劝道:“再好好休息一晚再来所里继续研究工作好了,你看你眼里的血丝,都还没消干净。”

“谢谢两位所长的关心,我记住了。”李暮虽然并不想这么早回去,不过听着两人关心的话,还是有些感动。

嗯,本来准备待到11点的,就提前一个小时吧。

不过就在他这么想的时候,一道熟悉的倩影忽然从门外走了进来。

进来后,王娅先是和吴有望等人打了招呼,然后淡淡地看了李暮一眼,道:“今天好好休息,吃完饭我和你一起回家。”

“好,听你的。”李暮无奈道。

谁的话都能不听,老婆的话可不敢不听。

这个反应让吴有望和王绶觉等人一时忍俊不禁,哈哈大笑起来。

……

好好休息了一个晚上。

第二天,王娅本来还想让李暮休息一天。

一个电话便从国科院打了过来,“叮铃铃”的铃声在客厅回荡。

李暮拿起电话,里面传出唐燕捷的声音:

“李顾问,打扰了,知道您在休息,但我实在没办法再等下去了。在拿到您给的两份计划书后,我们航空院连夜召开了专家会议。”

“大家一致认为,您涡轴发动机的设计,具有很高的可行性,对于改性双基推进剂的研究,更是有希望推动国内固体燃料的研究!”

“因此,我想邀请您再次前往航空院,主持这两项研究的项目开展!”

他的语气中满是兴奋和激动。

发动机的问题解决,玄鸟-1直升机的研制,不说已经是一路坦途,也没有了大的难题。

长则两年,短则一年,便能做出属于夏国自己的直升机!

还有改性双基推进剂,一旦成功,他们在航天航空领域的很多研究都能得到一次巨大的发展。

“没问题,我等您派车过来。”李暮想也没想地直接答应下来。

说完,他放下电话,回头歉意地看了王娅一眼。

王娅回到房间,给他拿了一件外衣披上,道:“穿上吧,天还有些冷,要注意身体。”

“好。”李暮抓住她为自己整理衣领的手,重重地点了点头。

……

没过多久,航空院派来的车便到了特楼下面。

李暮坐着车,再次前往航空院。

刚刚来到大门口,还没下车,唐燕捷和王石存两人就迎了上来。

他直接道:“唐院长,王教授,不用寒暄了,我们直接去会议室吧。”

“好。”唐燕捷也没有废话。

三人快步走过研究基地的空地,进入会议室。

里面正在吵吵嚷嚷争论着什么的专家和教授们看到三人进来,立刻安静了下来。

不知道是谁带了个头,雷鸣一般的掌声瞬间响起:

“了不起啊,李顾问,没想到您竟然真的完成了玄鸟-1涡轴发动机的设计!”

“能以一己之力,便完成直升机的所有设计,放眼整个世界,也是绝无仅有!”

“还研究了改性双基推进剂,如果能够成功,对我们国家航天航空事业的发展,具有革命性的重要意义啊!”

……

众专家和教授们一边鼓掌,一边毫不吝啬地表达着心中的敬佩和惊叹。

“诸位教授过奖了,只是理论可行而已,真正的考验还是在理论变成实际上!”李暮连忙道。

该有的谦虚还是要有的,不然难免让人觉得张狂。

他刚刚说完,一个50多岁的老教授便走出来,道:“李顾问,您这话就是谦虚了,要是没有您,这些理论我们恐怕花上几年的功夫也突破不了。”

“没错,尤其是对于改性双基推进剂的研究,就连M帝和老大哥,恐都还没有做到这么深入!”另一个三四十岁的教授跟着开口道。

这番话赢得了所有人的赞同。

实践是理论的基础,这点他们都很清楚。

可是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就只能一步步地去试错。

期间要耗费的成本,难以估计不说,万一出错,便会前功尽弃。    因此,才显出李暮这两份可行性极高的研究计划书的弥足珍贵。

“不知道两位教授是?”李暮看向开口的两人,问道。

老教授这才想起来还没有自我介绍,笑道:“我叫朱崖介,研究可燃矿物化工综合利用的。”

“崔国梁,研究固体火箭推进剂和发动机的。”另一个较为年轻的教授跟着道。

听到他们的名字,李暮心中微微一惊

这两人一个是夏国人造石油学科的创始人,新能源技术的奠基人,一个是后世的工程院大佬,多种固体推进剂研制的专家,成就都非常耀眼。

朱崖介继续道:“我们,还有后面的很多研究固体燃料的专家,都是得知了李顾问您搞出了改性双基推进剂,赶过来的。”

“只是初步的研究计划而已,能不能成还不好说。”李暮这才发现,会议室里的人比以往多了至少一半。

显然,在拿到他的计划书后,唐燕捷是何等的重视。

朱崖介道:

“不管能不能成,至少经过我们所有人的检验,它是绝对可行的。”

“李顾问,您的能力我是心服口服,原来国家最高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的唯一获得者,我还觉得或许有些言过其实。”

“现在看来,是我错了,您拿这个一等奖实至名归,而且这个奖项,日后也会因您而举世瞩目。”

他看着李暮,眼中满是欣赏。

其他的专家教授们,也是连连点头。

别说那些刚刚过来的,便是原先已经见过李暮不少次的人,都被狠狠刷新了各自心中对于天才的认知。

能站在这个实验室内的人,年轻时哪个不是被人称作天才的存在。

但直到今天,他们方才见识到什么才是真正的天才。

面对众人的夸奖,李暮只能保持微笑,然后迅速转移话题:

“朱教授,我们还是赶快进入正题,开始讨论研究的事吧。”

“好,好,那就请李顾问您来给我们全面剖析一下,关于改性双基推进剂,还有涡轴发动机的设计思路与可能的实现方案!”朱崖介做了个请的手势。

一旁的唐燕捷也笑着将示意李暮坐上主座。

“那我就简单说说吧,望众位专家教授不吝赐教。”李暮见状,也没有推脱,直接走上讲台。

伸手抓来一块黑板,他一边画图,一边接着道:

“先来说说涡轴发动机吧,结构上,我的想法是采用自由涡轮设计。”

“由5级轴流式低压压缩机、1级离心式高压压缩机、环形燃烧室、2级压缩机涡轮和2级动力涡轮组成。”

“燃烧室位于压气机和涡轮之间,用于将压缩后的空气与燃油混合并点燃,产生高温高压的燃气,推动涡轮旋转……”

……

李暮先简单地介绍了一遍关于T700/CT7的结构。

然后他又提出了其中最重要的难点——数控铣床。

他直言不讳道:“以我们现在的3轴数控铣床技术,想要实现涡轴发动机零件的精密加工,几乎不可能实现。”

夏国的数控铣床技术发明于58年,由五道口技术学院和京都北一机床公司合作研制。

对比国外52年的发明时间,只相差了6年。

只是在这之后,因为种种原因,数控铣床一直没有太大的发展,基本都是引进国外的机器。

直到快进入21世纪,技术才慢慢地追了上去,陆续完成4轴和5轴的研究。

“短时间内想要研制出新型数控铣床,恐怕没有办法做到吧。”王石存眉头深深地皱起。

不止是他,其他的专家和教授们也面露难色。

李暮笑道:

“其实很简单,我们国家目前的数控铣床,还是以电子管为主要元件,利用在半导体方便的技术优势,我们很快便能追赶上M帝.”

“不过仅仅是这样也只能勉强达到研制条件,最好是能够研制出3+2轴数控铣床。”

“也可以把它叫做伪5轴数控铣床,虽然比不了真5轴,但对比4轴应该还是要强上不少。”

5轴的技术难度,他是不敢想。

就算敢想,以现在的条件也整不出来,只能搞个伪5轴试试。

“李顾问,您说的这个3+2轴数控铣床是什么个原理,我怎么好像从未听说过?”王石存疑惑地问道。

其他人也是满脸茫然。

4轴5轴,哪怕夏国目前造不出来,但对这个技术的认知还是有的。

可3+2轴数控铣床,简直闻所未闻!

李暮笑了笑,解释道:

“其实很简单,我们平常说的3轴加工方式,是由直线进给X、Y、Z进行加工,切削刀具方向沿着整个切削路径运动过程中保持不变。”

“而3+2轴,通过两个旋转轴,将切削刀具固定在一个倾斜的位置,再由进给X、Y、Z进行加工。”

“最后经由一种静态平面转换的编程软件,实现空间中的旋转平面工作。”

他说完后,众人不由陷入漫长的沉思。

这种3+2轴的加工方式,利用定位刀具在固定位置进行加工,减少了刀具路径的重叠和加工时间。

同时也会有较短的刀具和较近的加工距离。

理论上来说,确实有助于降低制造时间和提高加工精度。

唯一的麻烦,可能是需要多个倾斜视图来覆盖整个工件,在加工难度上提升了不少。

“可即便是3+2轴数控铣床,我们现在的工艺水平,恐怕也达不到。”王石存摇了摇头道。

在老大哥撤离大量援助后,夏国对于数控铣床的研究,也收到了很大的打击。

现在生产3轴数控铣床都费劲,更别提搞出更厉害的3+2数控铣床了。

一旁的唐燕捷忍不住提醒道:“李顾问,要不我们还是一步一步来,从4轴数控铣床开始,稳扎稳打地推进吧。”

自家人知道自家事。

别看夏国最近在报纸上报道了不少科学领域的重大突破。

但归根到底,他们的底子还是太薄了。

在基础科研实力和基础工业实力上面,都远不如M帝和老大哥。

能够追上两者在数控铣床领域的步伐,王石存等人都已经是不敢想了。

更别提是搞出M帝和老大哥也没搞过的3+2数控铣床。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23576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