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火红年代,开局大学演讲

作者:笔落烽火 | 分类:都市 | 字数:0

第305章 难度高到了天上

书名:火红年代,开局大学演讲 作者:笔落烽火 字数:0 更新时间:01-07 03:02

黄新华最终也还是没能躲过,被李达章等人劝住,打算再待上一段时间,帮助这边的半导体研究,实现5w集成度的芯片工业化突破。

如果是以前,这件事没个半年都下不来。

但有了CAD的帮助,李暮估计,用不了一个月,便能完成这项任务。

到时候,川渝便拥有了能够独立生产5w集成度集芯片的能力。

这对于半导体的产业发展,无疑是一件好事。

更能够为全国各地提供一个借鉴。

“只是可惜,川渝这边的游戏研发中心,半年内恐怕都很难拿得出成果。”李暮略微有些遗憾地想道。

软件工程的联合研究,都要好一些。

即便短时间内拿不出有用的成品,但至少是有技术的积累和进步的过程。

但游戏这个东西,不会做是真的不会做。

哪怕他已经把自己以前搞的几款游戏的经验倾囊相授,他们提出的计划还是忍不住让人眼前一黑。

什么《XX大战》《狙击XXX》,几乎是没有半点自己的想法。

当然,他也不是不能理解,毕竟一开始,沈建新等人的游戏研发思路,也跟他们一样。

“还是得派人过去才行。”李暮心中计划着人选。

……

就在李暮坐上返程列车的同时。

京都,航空院这边。

在王石存的带领下,他们根据李暮离开时给的技术资料,终于完全掌握了3+2轴数控铣床的理论。

并且通过CAD和CAM软件,验证了研制的可能性,高达80%。

在拿到结果的一瞬间,他便立刻找到唐燕捷,上报这条消息。

“意料之中,李顾问搞出来的东西,哪能有问题嘛!”后者毫不吝啬地夸奖道。

王石存笑道:

“李顾问确实能力超群,要是我,恐怕想破脑袋都想不到,能够这样去设计数控铣床。”

“虽然只是伪五轴,但成功之后,对我们国家的工业发展,仍旧会有着不可估量地推动作用。”

“现在,只差临门一脚,召集相关领域的专家和教授,展开最后的冲刺了!”

说到最后,他的声音也忍不住因为激动,而微微颤抖起来。

这可是工业母机啊!

“我这就去上报,调集全国所有的专家和教授,前来进行3+2轴数控铣床的研究‘大会战’!”唐燕捷同样兴奋不已。

说完,他便立刻拿起电话,给国科院的郭默打去电话。

……

很快,由航空院和国科院下属众多研究所组成的专业研究团队,便浩浩荡荡地进驻了京都第一机场厂。

召集全国一半八级钳工、车工等高级工人的紧急命令,也下达到各地的工厂之中。

甚至来不让他们回家告别,便直接踏上了前往京都的火车。

而为了保证3+2轴数控铣床的研究顺利进行,整个机床厂的生产任务都准备暂时停滞,等到完成研究后再进行复工。

当然,是准备。

因为整个研究团队的领头人,此时还在火车上。

……

京都,火车站。

随着列车的驶入,站长鲁华生的目光不由看向站在站台处等候着的人群身上。

郭默,国科院的一把手,经常出现在报纸上。

这个迎接阵容,说是接排名在前几位的领导,他都相信。

然而从车上走下来的,却只是一个年轻人!

待列车停稳,鲁华生亲自上前拉开车门,看着走出的李暮,道:“李顾问,好久不见。”

“好久不见,鲁站长。”李暮笑着回应了一声,走下列车。

正准备再寒暄两句,眼角的余光便看到站成一排等候着自己的唐燕捷、郭默和王石存等人。

他有些疑惑地问道:“唐院长、郭院长,你们怎么来了?”

“来接你嘛,来,边走边走。”唐燕捷走上前,笑道。

李暮见状,也没有多问,跟着众人走出火车站,坐上汽车。

待坐好后,他看向跟着自己上来的唐燕捷和郭默。

两人先让司机开车,然后才道:

“这几天,我们通过CAD和CAM,完成了3+2轴数控铣床的理论验证,将成功率提高到了80%。”

“国家拨下了大量的资金,调动了大量人力和设备。由航空院和国科院各个单位组成的攻坚团队,现在已经在京都第一机床厂待命。”

“只等你这个设计者过去,便马上开始研制!”

听到这个消息。

李暮怔了怔,旋即很快反应过来。

作为工业母机,数控机床的地位可想而知。

一旦验证成功,那么国家肯定会全力支持。

“可是没必要等我来再开始研制吧,两位领导。”李暮有些哭笑不得道。    他给的研制计划书,虽说没有那么完善,但前面的初期研究,应该是不成问题的。

唐燕捷正色道:“3+2轴数控铣床完全由你来设计,也只有你,才能将80%的成功率,提高到90%,乃至100%。”

“没错,再说联合研究也仅仅只是这几天的事情,大家一边等你,也在一边熟悉理论框架。”郭默解释道。

……

说话间。

护送李暮的车队,便浩浩荡荡地开到京都第一机床厂附近。

周围早就被警卫直接戒严,过往的行人和车辆,都要被拦下检查。

哪怕是唐燕捷等人也不例外,没人都需要出示自己的证件,以防被有心之人混进去。

严格的程度,让李暮都不禁暗暗咂舌。

但想到工业母机的重要性,这一切也百年十分合理了。

要是被老大哥和M帝知道他们能有这好东西,恐怕也要眼红。

……

经过检查。

进入厂区后,李暮很快被唐燕捷等人带到了第一机床厂的会议室。

这个会议室是平时厂内开会和搞活动室所用,地方可谓相当之大,能够容纳下近五六百人。

此时里面人声嘈杂,到处都是在讨论着3+2轴数控铣床的声音。

就连李暮他们进来,都没人发现。

好在此时,第一机床厂的厂长徐标发现了他们,连忙走上台,道:“大家都安静安静,李顾问来了!”

听到这句话,吵闹的会议室瞬间一静。

众人的目光纷纷投向门口,在唐燕捷和郭默身上停留片刻,然后瞬间锁定在了李暮的身上:

“真的是李顾问,今天终于见到真人了。”

“没想到啊,他不仅在半导体计算机领域厉害,竟然连机械制造业这么精通。”

“哈哈,不知道了吧,李顾问本来便是机械工程专业出身,只不过后来转去研究了半导体。”

……

会议室内的专家和教授们望着李暮,目光满是钦佩。

一个人能够横跨这么多领域搞研究,已经是非常的不容易了。

李暮不仅横跨,还搞出了那么多重大的成果,简直令人匪夷所思。

工业母机的重要性,没有谁比在场的众专家和教授还清楚——这是能够推动夏国工业大发展的动力源泉!

一旦成功,他们的工业实力便能够奋起直追,超越老大哥和追赶M帝也不再是空喊的口号。

唐燕捷和郭默看向李暮,道:“去吧,接下来就看你的了。”

“好”李暮重重地点了点头,然后几步走上台,从徐标说中接过话筒,先自我介绍道:

“大家好,我是李暮,时间紧迫,任务又重,我就不多废话。”

“对3+2轴数控铣床,相信大家这些天应该已经有了不少的了解。”

“那么我便来直接说一说它的几个技术难点,其一,是编程的复杂性,要精确控制两个旋转轴和三个直线轴的运动,需要考虑到刀具的倾斜角度和运动路径……”

……

他的语速不算很快。

毕竟下面有很多不太熟悉他的人,需要照顾到。

先分析了编程的难点之后,李暮又分析继续说起加工精度控制、刀具的刚性和稳定性,以及材料和零部件的制造难点。

最关键的部分,还是材料和零部件。

李暮最后道:

“想要达到完美需要的材料标准,只能靠着高级工人们的加工能力,因此很难实现3+2数控铣床的工业化生产,而这也是我们要攻克的难题!”

他直接将心中原定的,只需要满足玄鸟-1直升机的生产需要的目标拔高。

国家集结了那么多的力量,投入了那么多的资源,要是搞出来的只够满足玄鸟-1的生产,他自己没脸待下去。

“那李顾问,我们具体要怎么做呢?”有专家立刻问道。

李暮道:“首先,要实现铝合金、不锈钢和钛合金等多种金属材料的研制和工业化,以及一些塑性材料的研制。”

此言一出。

全程皆惊。

这个难度,可谓是高到了天上。

不锈钢还好说,夏国有着一定的研制基础,但合金研究,目前国内也仅仅才开始而已。

而塑性材料——几乎没有任何研究。

“李顾问,这个目标,是不是定得太高了一些。”有教授略带忐忑地问道。

众人的眼神中也透露出一抹不自信。

何止是高,简直是高到天上去了。

要想全部完成,哪怕他们不眠不休地搞上几年,恐怕也十分困难。

看着众人犹豫的眼神,李暮笑了笑,道:“既然我提出来,那便有着研究计划。”

“而且我们有着这么多的专家和教授,群策群力,难道还怕做不出来吗?”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39038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