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火红年代,开局大学演讲

作者:笔落烽火 | 分类:都市 | 字数:0

第52章 又给了我一个大惊喜啊!

书名:火红年代,开局大学演讲 作者:笔落烽火 字数:0 更新时间:01-07 03:02

这话一出,所有人的目光都看向李暮,让他压力山大。

李暮想了想,道:“其实我就是灵光一闪,碰巧撞上了,运气好罢了。”

“你这可不是运气。”陆为民直接笑了出来,道:“如果没有扎实的积累,就是灵光闪一百次,都设计不出技术含量那么高的单晶炉。”

“厂长说得对,灵光一闪,其实就是厚积薄发的表现!”

“我们不是想批评你,只是想劝告你,科学研发上,谦虚不一定是好事!”

……

技术人员们你一言我一语,说得李暮顿时汗颜无比。

他只是解释不了,所以只能这么敷衍啊!

“好了好了,我们是来向人家求教的,你们这是在做什么?”好在陆为民及时开口解围。

李暮赶紧道:“没事的陆厂长,各位前辈也是为我好。”

说回正事。

陆为民沉吟了一下,道:“虽然这个问题对一个大二的学生来说可能有些超前,不过你是单晶炉的设计者,我们讨论过,还是想问问伱的看法。”

“现在单晶炉虽然成功试制出单晶硅,但这只是我过半导体行业发展的第一步,要研发当前最前沿的集成电路技术,接下来还有许多难关要攻克。”

“首当其冲的,就是晶圆的切割问题。”

在场的都是单晶炉攻坚组的核心技术人员,在陆为民说完后,用期待的目光看向李暮。

“陆厂长,您高看我了。”李暮摇头苦笑。

理了理思绪,李暮继续道:“其实我们学校的黄教授已经在研究这一块,而且也有了进展,相信用不了多久,他就能攻克这个难题!”

既然决定了做点什么,以后就少不了引人注目出风头的时候。

但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李暮还是打算近来都要低调做人。

“贵校的黄教授已经在研究了吗?”陆为民闻言,惊讶地看向坐在一旁的钱树言。

钱树言笑道:“是的,黄教授在把单晶炉设计图交上去之后,就开始着手研究后续的切割设备制造。”

说完之后,钱树言似笑非笑地看了李暮一眼,又道:“而且后来还邀请了李暮去他的课题组。”

“他几次和我说,多亏邀请了李暮帮忙,不然切割设备的研究不会进展得那么快。”

这话一出,在场所有技术人员,连同陆为民都露出吃惊的表情。

李暮赶忙找补:“我只是提供了一点点微不足道的想法,具体的深入研究,靠得还是黄教授和课题组的两位师兄。”

“论知识的积累,我还远远不够。”

“科学研究难得的就是想法,积累可以慢慢来。”陆为民看向李暮的目光满是赞赏,说完又看向钱树言:“既然是这样,那么这個重担可就要压到贵院的黄教授身上了。”

“当然,我们这边也会同步研究,如果有什么进展,会及时向黄教授传达,大家互相交流,才能更快地把切割设备开发出来。”

“陆厂长放心,我替黄教授担保,一定尽快给你们方案。”钱树言笑道。

随后,李暮和钱树言离开研究基地,回到学校。

……

和钱树言分开后,李暮先回了一趟寝室。

同赵参军打了声招呼,李暮就一声不吭地坐在桌前“画”图纸:

“上次改掉的那几个数据都改回来,还有结合剂、集中度、钻石粒度这些问题,都可以给出正确方向。”

“黄教授的水平,有了这些东西,很快就能把极薄金刚石砂轮切割机弄出来。”

一直画到晚上,李暮才把方案搞定。

靠在背椅上,李暮长松一口气的同时,想起白天领导的谆谆教导,就赶紧爬起来往实验室赶。

周日的校园,依旧有不少学生在教室里苦读。

李暮走过林荫小道,半途中下起了雪。

推开实验室的门,风雪忽地吹进里面,冷得正在写着东西的黄新华打了个哆嗦。

边上打瞌睡的刘泽和汪洋两人,也被冻得一机灵,赶紧拍了拍脸,继续研究,

“李暮,你怎么来了?”黄新华看到李暮,很惊讶。

以往李暮除了例行的小会之外,几乎不会来实验室。

李暮匆匆走上前,道:“黄教授,我有了一点新想法。”

“哦,什么想法,说说看。”黄新华对刘泽和汪洋两人招招手,让他们一起过来听听。

“是这样,我上回回去仔细思考过,修改了一些图纸上的不足,还有一些金刚石砂轮的问题,也有了一点进展。”李暮从挎包里掏出一大叠稿纸,又把新画好的图纸在桌上铺开。

黄新华先是结接过稿纸,还没来得及细看,就被图纸吸引住。

“更完善了!”仅仅两眼,黄新华就发现,上次他给刘泽和汪洋们提出的问题,都被李暮给解决了。

甚至一些他都没有看到的,也被李暮找了出来。

“李暮师弟,这真是你画的!”刘泽惊讶地张开嘴巴。

李暮笑道:“还是多亏了黄教授您的指导,以及两位师兄的经验,不然我没那么快做出来。”

“啥经验,失败经验?”汪洋和刘泽对视一眼,无语凝噎。

黄新华也是无奈一笑:“我给你的指导,可远远没有你给我的启发多啊!”

“现在机器主体的问题,应该是不大了,那我们就集中力量,攻克金刚石砂轮的问题。”

说着,黄新华仔细查看起李暮给的稿纸。

上面的内容十分庞杂,而且李暮叙述很少用肯定的字眼,大都是推断和假定,严谨地态度首先就得到黄新华的认可。

科学研究不能想当然,可以假设,但不能固执一见。

“你们看看。”黄新华看完,没有说完,而是将稿纸递给刘泽和汪洋。

两人拿着稿纸,交叉阅读之后,目光之中更是震惊。

“这……老师,李暮师弟的理论,好像有一定的可行性啊!”刘泽迟疑着道。

汪洋跟着道:“我也这么觉得,虽然有一点问题,但瑕不掩瑜,至少对我们的研究又一定的启发性!”

两人作为研究生,还能成为黄新华的学生,或许经验差一点,但在知识的积累上,是绝对没有问题的。

至少在理论上,他们挑不出什么大毛病。

黄新华拿着稿纸,不禁道:

“李暮啊李暮,你真是又给了我一个大惊喜啊!”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31224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