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火红年代,开局大学演讲

作者:笔落烽火 | 分类:都市 | 字数:0

第323章 李暮要来?稳了!

书名:火红年代,开局大学演讲 作者:笔落烽火 字数:0 更新时间:01-07 03:02

来到半导体研究所。

李暮先来到饭堂解决早饭的问题。

正风卷残云地消灭着食物。

两道身影一左一右坐在了他的边上。

吴有望,和王绶觉。

两人笑着调侃道:“我们就知道,一休完假你肯定马上就会回来。”

“两位所长好。”李暮咽下嘴里的饭菜,打了个招呼。

正要继续说话。

便听吴有望继续道:“先别急,告诉你个好消息,01型操作系统,研发成功了!”

“成功了吗,那太好了!”李暮高兴道。

有了操作系统,计算机的全部软、硬件资源,都能够得到科学的管理的使用。

最关键的是,为用户提供了使用计算机的友好界面。

点击软件,一键调动计算机的硬件资源,也成为了现实。

王绶觉笑道:

“那当然,你忙着其他的事情的时候,我们可也没闲着。”

“大家都十分的努力,不只是01型操作系统,其他的研究项目,也有了喜人的突破,不日便会成功。”

“只是超算那边,还需要一阵子的调试……”

……

他事无巨细地向李暮讲述了这段时间半导体研究所内的情况。

吴有望在一边笑眯眯地听着,也不插话。

听完之后的李暮,不由感慨道:“王所长您管理得井井有条啊,我看没有我,都不影响大家的研究了。”

以前他还总是担心,众人会因为他动不动便给出研究方案的行为受到影响。

现在看来,根本不足为虑。

即便是没有他,所里的大家,依旧能够很好地进行研究工作。

“哈哈,伱这夸得就有点太过了,我不过是‘萧规曹随’,跟着你定下的方案走罢了。”王绶觉大笑道。

别人不知道,他还能不知道嘛。

每个项目的研究从开始到现在,出现过多少困难。

大问题基本都是李暮搞定的。

即便他不在,遇到困难时翻翻他留下的方案,也能找到解决的思路。

“好了,咱们不说这个,来说说下一步的计划吧。”李暮赶忙开口,制止了两人想要开始花式夸夸的举动。

他今天过来半导体研究所,可没有准备待太久的时间。

闻言,王绶觉和吴有望两人不由正了正神色,等待着他的‘指示’。

这个反应让李暮哭笑不得,但想了想,还是道:

“既然01型操作系统研发成功了,那么下一步肯定要在01型和02型计算机上测试装载。”

“淘汰下来的产品,可以继续对国外出售,没必要留着。”

“后续可以让张爱华和莫怀兴教授继续在此基础上,研发适合超算使用的专用操作系统。”

在01型操作系统的开发上,李暮之前选择的是朝Linux操作系统。

虽然最终的成品简陋至极,甚至比不上Window1.0的操作系统。

但积累的经验,完全可以让整个研发组,无缝衔接去开发适合超算使用的操作系统。

Linux操作系统在高性能运算能力和兼容性上,都具有显著的优势。

后世夏国的“天河二号”“神威·太湖之光”都是采用Linux系统,效果可见一斑。

王绶觉听完,愣了半晌,才反应过来,道:“没了,就这些,你不再给个方案啥的?”

这是李暮第一次没直接掏出一套方案。

让人有点小小的不习惯。

“只是重新设计,难度不大,交给下面的研究员也能搞定,接下来的重点,是对超算操作系统的研发,以及成立一个局域网的专门研究团队。”李暮解释道。

互联网他都不提了,现在搞不出来。

不过弄个互联网,也勉强够用了。

等半导体研究所这边一切稳定后,他暂时便可以不再过问。

将所有的精力放到雷达、玄鸟-1直升机和大马力柴油发动机的研究上。

王绶觉看着李暮的眼睛,好半晌才终于确定——这回竟然真没有研究方案了。

他想了想,道:

“那对于局域网的研究,还是沿用第二代超算网络开发组和01型操作系统网络协议栈开发组的人?”

“这样的话,人手恐怕会有点不足。”

“只能等到两边的研究彻底完成,才能腾出人手来。”

“让杨天形、周溪令和雷鸣他们三个去新成立的团队,他们三人的天赋不错,可以先自由发挥一下。”李暮直接道。

从昨天得知王娅等人回来以后。

他心里便有了这个想法。

经过锻炼,三人的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完全可以胜任互联网和局域网的开发工作。

王绶觉没有过多的犹豫,直接道:“那好,按你说的办。”

在研究的事情上,他无条件相信李暮的看法。

人员任用也是同样。

毕竟到现在为止,李暮挑出来的年轻人,没有一个不是天才中天才。

……

三人一边吃一边谈。

待吃完早饭,事情基本也被解决完毕。

不过李暮还是去各个研究项目组看了看,鼓励了一下正在忙碌的众人。

看到他出现,所有人都高兴不已。

哪怕他表明自己很快就会离开,也没有让他们感到失望,反而拍着胸脯保证道:“李顾问,您放心吧,我们绝对不会出岔子的。”

“等您回来,肯定给你一个大惊喜!”

“研究重要,但你们也要注意身体,我可不希望回来的时候看到有人倒下。”李暮看着满眼疲惫的众人,十分地心疼。

回头他便去和吴有望说了说,让他再控制控制大家的研究时间。

左右现在的研究基本都进入了收尾阶段,没必要再天天熬夜死磕。

……

从吴有望的办公室出来后。

李暮便坐上车离开。

车子一路往郊外开去,停在雷达研究所的大门前。

经过警卫的检查后。

进入所内。此时差不多快到中午吃饭的时间。

所以他也没有着急去找人,而是待会儿带着关建民和赵参军先去饭堂解决中饭。

没想到车子刚刚开进里面,便看到一大群人打着“热烈欢迎李顾问前来雷达研究所指导工作”的横幅在实验楼边上的空地迎接。

雷达研究所的所长彭时录、副所长蒋南英站在队伍的最前方。

看到他的车辆的瞬间,便热情地涌上前来。

关建民抢先一步,从驾驶位下来,替李暮打开车门,还给了他一个“我做得不错吧”的眼神。

“做得不错个鬼。”李暮满脸黑线。

他连忙下车,迎上前去,道:“彭所长、蒋所长,你们是在是太客气了,其实没必要搞得这么隆重的,又不是第一次来了。”

“虽然不是第一次,但这一次不一样,我都听国防装备委员会的同志说了,这一回您给我们带来了许多好东西啊!”彭时录笑着道。

从昨天,他便得到了消息,国防装备委员会准备研发几种不同功能的雷达。

本来他还在奇怪,哪里又出了个天才,竟然能搞出他们这段时间绞尽脑汁都没有想出来的研究方案。

结果一听要来的人李暮,心里只有一个感觉——稳了。

彭时录接着道:

“对了对了,差点忘了跟你引荐两个人,这位毕德先教授,我们国家雷达领域的权威,论水平,绝对是这个。”

“本来他在咸安工作,但听说了我们雷达研究所研究出了新型脉冲多普勒雷达,就申请过来学习。”

“原来时间待得差不多,都准备走了,结果一听你要研制新雷达,二话没说又留了下来。”

他一边说着,一边将一位五十多岁戴着眼镜的老教授推了出来。

“毕教授,久仰了。”李暮恭敬道。

无论是年纪,还是成就,对方都值得他尊敬。

国科院院士,夏国雷达工程专业的主要创始人,毕生致力于雷达、通信工程专业的教学、科研和领导工作,开创了雷达信息论科学研究,成就斐然。

毕德先有些受宠若惊地笑道:“李顾问,您太客气了,论成就,您已经远远将我这把老骨头甩在了身后啊!”

他看着李暮,满眼惊叹。

即便是听了彭时录和蒋南英几人描述过李暮的年龄。

但亲眼看见后,还是难免震惊于他的年轻。

“您是雷达领域的权威,又比我年长,我尊敬您是应该的,以后在研究中还请您多多指教了。”李暮笑着伸出手,和对方握了握。

……

众人寒暄片刻。

正好到了吃饭的点。

便转移到饭堂,一边吃饭,一边继续交谈。

从窗口打完饭菜回来后。

所有人都以李暮为圆心,围成一圈。

不待彭时录挑起话头,毕德先便迫不及待道:“李顾问,听说您打算研究战场监视雷达、地面侦查雷达和探地雷达?”

“没错,暂时准备先研究这三个,以后再继续研发其他的雷达。”李暮点了点头道。

他挑选的,都是目前最具有实用性的的雷达。

军用的不提,最后的探地雷达,能够让夏国在对矿藏的寻找上,获得巨大的优势。

工业想要发展,离不开铁矿、铜矿这些矿藏的增加。

毕德先听到他的亲口确认,眼中的兴奋更加浓厚了一些,道:

“那您能说说我们该往什么方向研制吗?”

“这几款雷达在国内虽然不是没有研究,但至今都没有一个人能够做出成果。”

“不怕您笑话,我自己也研究过,可惜始终没有拿得出手的成果。”

他说完之后。

所有人都不由停下了手里的筷子,将目光投了过来。

“大家先吃饭,一边吃我一边给你们说。”李暮望着急不可耐的众人,无奈地摇了摇头。

当然,他也理解众人的迫切。

面对日益紧张的国际局势,心中难免会有所隐忧。

整理了一下思路,然后道:

“先来说说战场监视雷达,它一般采用正弦调频连续波、伪随机二相编码、复合调制的连续波、脉冲多普勒、中断连续波等体制。”

“目前无论是老大哥,还是M帝,采用的都还是脉冲多普勒体制。”

“它的器件复杂,重量也较大,需要高峰值的发射机和信号处理器件,这也是我们接下来要突破的难题……”

……

李暮并不着急一上来就开始给出研究方案。

而是先分析现有的战场监视雷达构成,然后引导众人找到需要突破的方向。

直接给方案固然很爽。

当然,主要原因,其实还是他的方案没写完。

昨天才开完的会,今天就想要把三个雷达的研究方案和设计图拿出来,是不可能的事。

“您的意思是,我们不继续沿用老大哥那边的研究思路,不采用行波管等电子管发射机?”毕德先疑惑道。

老大哥设计的雷达发射机,主要采用的是连续波VHF波段雷达技术,使用的也是电子管。

即便是M帝,这会儿也差不多。

“没错,我们研究使用半导体器件作为放大元件的固态发射机,通过射频激励直接工作,无需预热,响应的速度也更快。”李暮直接道。

在新型脉冲多普勒雷达的研究时,他便已经积累了相当多的经验。

现在搞出固态发射机,虽然依旧有着不小的难度,但并非没有可能。

一旁的彭时录点了点头,道:

“我赞同李顾问的想法,之前研究新型脉冲多普勒雷达的时候,其实我便觉得可以用半导体材料设计新型的发射机。”

“只是当时时间紧,任务重,国家迫切地需要新型脉冲多普勒雷达的面世,来威慑那些敢于进犯的宵小之辈,才没有提出来。”

“如今看来,李顾问是早有打算,恐怕当时便有了现在的研究计划。”

他说完之后。

众人望向李暮的目光,变得更加钦佩。

“我不是,我没有。”李暮心中微微汗颜。

他当时只是随手搞的,还真没想那么多。

连忙继续道:“再来说说地面侦查雷达……”

……

接下来,花了一顿饭的功夫。

在李暮的帮助下,众人基本捋清了三种雷达的研究思路。

旋即立刻召开全所研究大会,进行深入地分析和研究。

会议上,李暮再次提出雷达研究中最重要的三个技术:

“固态发动机技术、相控阵雷达技术和动目标检测技术。”

“不仅是我们现在研究的战场监视雷达、地面侦查雷达和探地雷达。”

“它们对其他雷达的研究,也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一旦成功,我国在雷达研究领域,便可以实现对M帝和老大哥全面的超越。”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27062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