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火红年代,开局大学演讲

作者:笔落烽火 | 分类:都市 | 字数:0

第381章 放古代那就是“农圣”

书名:火红年代,开局大学演讲 作者:笔落烽火 字数:0 更新时间:01-07 03:02

“李顾问,您有什么办法就说吧,我们相信你的判断!”

“哪怕初步的解决方案也很不错,大家群策群力,肯定能把问题解决!”

“有李顾问出手,那什么困难都不是问题!”

……

面对众人的吹捧,李暮连忙抬手,示意他们先安静下来。

他笑道:

“场面话咱们就不用多说了,直接进入正题吧。”

“高温合金的问题,我的想法是采用定向凝固的技术去解决。”

“所谓定向凝固,是一种在铸型中建立特定方向的温度梯度,使熔融合金沿着热流相反方向,按要求接近取向进行凝固铸造的工艺……”

李暮将定向凝固技术慢慢地解释了一遍。

这种技术发明于1965年,由M帝普拉达航空公司提出,在航空领域应用尤其显著,能够生产出具备优异性能的部件。

当然,它同样适用于F级燃机的涡轮叶片、导线叶片、涡轮盘等核心部件的高温合金制造。

使用定向凝固技术制造的高温合金,在持久强度、蠕变强度、热疲劳强度、高温韧性和化学稳定性上,都有相当大地提升。

待李暮说完之后。

厂房之内的专家和教授们,久久无声。

虽说心里觉得李暮肯定能解决问题,但也没想到能够解决得这么快。

良久,才有一位材料方面的教授感慨道:

“如果定向凝固技术能够成功,不止是F级燃机的问题能够完美解决,我国航空工业中很多关键部件的研制问题,都会出现新的突破!”

话音刚落。

一众专家和教授们也反应过来,纷纷两眼放光。

见状,李暮微微笑了笑,道:

“大家这么夸我,我恐怕要骄傲的。”

“而且这只是一个初步的思路,能不能搞出来,还要看我们大家的努力。”

“好了,我就不多说废话了,咱们赶紧开始吧。”

说完,他便领着众人,开始进行定向凝固技术的研究。

仅仅是简单的给出方向,是不够的。

M帝在65年才搞出的东西,夏国在这方面,有落后是毋庸置疑的。

没有他帮忙,想要尽快把这项技术吃透、掌握并应用,无疑会花费更长的时间。

而他们现在最缺的,就是时间。

……

一直工作到下午4点左右。

众人慢慢上手之后,李暮才离开了京都火电厂。

张琰虽然想留他在厂里吃了晚饭再走,但听到他有研究,也没有久留,只能遗憾地表示下次再请他吃饭。

他的心思李暮当然明白。

所以在走的时候,笑着夸奖对方管理做的不错,将火电机组研究团队的后勤得很好。

后者立刻心领神会,立刻保证会再接再厉,保障研究项目的顺利进行。

……

半个小时后。

李暮坐着车,又来到农学院。

此时的学校大门处,能够看到不少的车辆往来。

一个个穿着得体的专家和教授们,有的坐着小车,有的骑着自行车,有的干脆就是步行。

到了门口后,打上几句招呼,便匆匆地埋头向就往里赶。

看到李暮的车子,虽会惊诧地瞧上一眼,但也没有太过注意。

直到车子上,走下一个他们在报纸上看过无数次的身影。

哪知就在这时,一位四十多岁的专家突然惊呼出声道:“李顾问!”

这一嗓子,直接将周围的专家和教授们的目光吸引了过来:

“真的是李顾问!”

“还以为要再等上一段时间才能见到他呢,没想到这么快就遇见了!”

“难得遇上一次,待会儿一定要好好和他请教请教农药方面的问题!”

……

众人一阵窃窃私语,不过少有人直接上来和李暮打招呼。

毕竟他年纪轻名声大,哪怕只是远远的看着,都不觉有些让人踟蹰,不敢去打扰。

他们在这个年纪,别说有什么成就了,连待的研究单位都没几个人知道自己。

“各位专家们,大家好啊!”李暮主动打了个招呼。

他刚刚扫了一眼,没看见什么熟人。

不过该客气还是要客气的。

众专家和教授立刻回应道:“李顾问好!”

不过虽然表面客气,但他们的心中,依旧难免有着几分拘谨。

毕竟论年纪,他们最低也大李暮两轮。

可要说起成就,全部加在一起,恐怕都比不上。

在完全不熟悉的情况下,一时还真不知道该如何相处。

即便有人早就想要和李暮讨教一些问题,此时见到气氛微妙,也有些踟蹰不前。

“您是汪教授吧,我看过您写的文章……”李暮见状,看了看一个老教授,想起对方的身份,上前攀谈起来。

他的主动,也很快打破了原本尴尬的氛围。

李暮都开口了,他们也没道理继续沉默,害怕打扰。

于是,一行人一边聊着天,一边向着学校内走去。

……

在聊天中,李暮得知了这些专家和教授的身份。

他们基本都是离京都较近的地区的大学或研究单位的人,在收到了命令之后,便第一时间乘坐火车赶来。

有些人,甚至放下了手头正在搞的研究,都不愿错过这次机会。

毕竟“李暮”这两个字的含金量,在他们的心中还是很高的。

一个氯氰菊酯和磷肥,让全国粮食增产近三成,4425万吨,养活了数千万的人民,让他们不再忍饥挨饿。

对于这个贡献,一位来自何南地区的专家不由感叹道:“要是放在古代,李顾问您就是当之无愧的农圣,立庙封神都不为过的!”

此话一出,一众专家教授,俱是纷纷点头,认可不已。

李暮却摇摇头,道:“古代百姓有口吃的就行,但我们要做的,国家要做的,不仅是让人民有的吃,还要让他们吃得饱、吃得好!”

他所做的成就,跟后来的袁老比起来,压根没法相提并论。

想要彻底解决粮食问题,只有杂交水稻才能做到。

当然,这话现在是没法说的。

所以众人也只当他是在谦虚,并没有在意。

就在他们还想再开口的时候。

得到消息的刘全工,终于带着米胜华、袁培业和杜明卫三人,前来迎接。

“李顾问您见谅,我们来迟了。”刘全工抱歉道。

他原来正在组织安排从全国各地赶来的专家和教授们的住宿工作,听到李暮到了,便立刻叫上米胜华三人过来。

“刘院长,您这说得话可不对,我又不是什么大人物,没必要搞什么排场,还要人来迎接,耽误研究工作嘛这不是。”李暮故意板着脸道。

闻言,刘全工还没有说话。

米胜华便道:

“李顾问,这不怪院长,是我们自己想来的。”

“没有您在,就算我们有着研究方案,进展还是比较缓慢。”

“因此,我们就想着先过来,把问题给您汇报汇报。”

他说完后,袁培业和杜明卫两人也跟着点了点头。

虽说在一众同行面前这么说有些丢脸,但不得不承认,他们现在的进度确实不怎么理想。

“好,那咱们一边说,一边去会议室。”李暮也没有扭扭捏捏,干脆地点点头,旋即带着众人向学校的会议室而去。

……

等到了地方。

问题基本也被米胜华三人说得七七八八。

一个新化学农药的创制,一般要先进行目标分子的设计,再合成出该目标分子,得到化合物后,再进行定量、定性表征确认结构。

李暮给的研究方案,步骤算是比较明白的。

但即便有清晰的步骤,也不代表着能够轻松地合成出氟氯氰菊酯。

米胜华三人的问题,便集中在合成中的多个化学反应步骤上。

比如在合成3-2,2-二甲基环丙烷酸酰氯的过程中,对于温度的控制问题,需要加入什么反应物反应的问题。

除此之外,还有原料的纯度问题等等。

他耐心地听完之后,也没有直接给出答案,而是引导众人去思考如何解决。

……

会议一直开到吃饭的时间。

李暮才宣布结束。

一众专家教授长舒一口气的同时,看着眼前记得密密麻麻的笔记,心中不由感慨:“还好他没听劝,带了纸笔过来。”

否则还真不一定能记得住这么多东西。

光是听完他们都觉得费劲,更何况消化吸收了。

台上,在李暮说完话之后。

刘全工和米胜华两人立刻走了过去,道:“饭菜已经准备好了,李顾问,咱们去饭堂用餐吧。”

“好啊!”李暮微微颔首,也没有拒绝。

随后,他便前往农学院的饭堂吃晚饭。

打完饭菜后,随便找了个位置坐下。

刘全工和米胜华等人,理所当然地坐在他的旁边,和他继续交流着研究的问题。

今天一个下午,讨论得都是氟氯氰菊酯,氮肥的问题可是提都还没提呢。

“等吃晚饭,再开一次会好了。”李暮想了想道。

听闻此言,刘全工当然是十分能乐意的,高兴地直接答应下来。

……

这一顿饭,吃得很快。

毕竟还有一场会要开,李暮也不敢多耽搁,否则今晚恐怕未必能回去。

不过就在他吃完准备继续去开会的时候。

忽然察觉到了一道“幽怨”的眼神。

回头一看,果不其然,是偷偷再角落里看着自己的米巧。

对了,他答应了要给对方“开小灶”来着。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26531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