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火红年代,开局大学演讲

作者:笔落烽火 | 分类:都市 | 字数:0

第268章 UH-60黑鹰直升机发动机

书名:火红年代,开局大学演讲 作者:笔落烽火 字数:0 更新时间:01-07 03:02

“玄鸟-1直升机的机身采用全金属结构,主要由铝合金支撑,具备较高的强度和抗腐蚀性。且采用双桅梁式结构,一边能够提供良好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旋翼和尾桨,使用的是四片复合材料支撑的旋翼和四片碳纤维符合材料支撑的尾桨,在减轻重量的同时,还提高了旋翼的效率和耐用性。”

“而航电和通讯系统,都会基于我国强大的计算机水平,确保在复杂的天气下依旧能够精确导航和飞行,也不会和地面部队断开联系。”

……

他尽量详细地将UH-60黑鹰直升机的情况都说了一遍。

说完之后,他放下话筒,将目光看向唐燕捷,等待着对方下一步的动作。

后者很快继续道:“李顾问的介绍还是很清楚了,解答了我一些想法上的困惑,想必大家也有不少收获。”

话音落下,下面响起了一阵稀稀拉拉的掌声。

见状,唐燕捷也不废话,道:“看来大家还有很多的问题啊,那们便直接开始提问好了。”

他才说完,下面就由一大帮专家和教授把手举了起来。

这倒也不奇怪,有问题才是正常的。

夏国的直升机研究,可以说落后了世界至少10年的时间,而UH-60黑鹰直升机是70年代的产物,一高一低拉出了足足二十年的差距。

这巨大的鸿沟,不仅是在基础条件上的,更在人才储备、技术积累等方方面面上。

李暮示意一位老专家举手提问。

后者礼貌地点点头,语气却并不客气,道:

“李顾问,您出色的设计令我们全体航空院的研究人员们都赞叹不已。但是,您在其中提到的多项技术,都是我们现在很难实现的,比如全机身铝合金结构,材料的成本就非常高昂。”

“然后是旋翼和尾桨结构,四片旋翼和四片尾桨,在世界上都没有首例,虽然理论上它可以实现,但我不觉得短时间能研发成功。”

“需要突破的技术难点实在太多了!不论是时间成本还是资源成本的投入,都会远大于成功研发后,带给我国的收益!”

“最后就是最关键的发动机,如果全部按照您的要求制作出来,我很难想象要怎样强大的发动机,才能够驱动它飞起来,并且达到设计标准!”

他将目前玄鸟-1直升机存在的问题都总结了出来,说完下面的所有人都不禁跟着点头表示认可。

玄鸟-1确实是非常厉害的设计,但问题也很明显,他们造不出来。

李暮沉吟了片刻,才道:“我认为这些问题都是可以解决,就拿您刚刚说的最关键的发动机问题来说吧。”

“没有能用发动机,那就设计可以用的新发动机!”

“哦,不知道李顾问您打算研究什么发动机,燃气涡轮发动机吗?”那位老专家继续问道。

在航空航天领域,发动机主要有三种,活塞式航空发动机、燃气涡轮发动机和冲压发动机。

老大哥那边最新型号的米4A|V直升机使用的就是燃气涡轮发动机。

而M帝那边最好的是通用电气的T408涡轴发动机,也被认为是目前最先进的直升机发动机。

和涡轮相比,涡轴发动机是更适用于直升机的发动机。

李暮翻看了一下脑海中的资料,缺少核心技术的支撑,他还真不确定能不能说服众人。

停顿片刻,才继续道:

“就我个人的观点而言,我认为继续研究涡轮发动机并不是一个正确的选择,至少在是直升机领域如此。”

“两者在推力产生的方式和应用上都存在显著差异,涡轴发动机的主要有涡轮排除的燃气通过尾喷管产生。”

“但这种推力相对较小,大约只占发动机总功率的十分之一。其喷口设计灵活,可以朝向上、下或两侧,利于直升机的整体结果设计。”

……

他一一列举了涡轴发动机的好处。

两款发动机只是方向不同,并无好坏之分,但至少在直升机上,涡轴更适合,无论是将燃气发生器产生的能量高效地转化为旋转力,还是在结构设计上能够提供稳定的动力输出,都是它巨大的优势。

下面的一众专家和教授们听完之后面面相觑,都不禁有些古怪。

最终,还是那位老专家略带尴尬地开口,道:“不是我们不想研制涡轴发动机,是研制不出来,就算是想仿制,都没有机会啊!”

目前涡轴发动机只有M帝有,但双方现在是敌对关系,根本不可能搞到参考。

“没必要仿制,我们自己搞就行。”李暮站了起来,眼睛的余光瞥到放在台上角落的一小块黑板,走过去直接拿了起来,然后边说边写,道:

“涡轴发动机的基本原理,其实就是通过压缩气体、注入燃油并点燃,产生高温气体以获得推力,结构上主要由压气机、燃烧室和涡轮组成。”

“它的技术难点主要有8个,第一个,高功率密度要求,第二个,空气动力学挑战,第三个转子动力学问题……”

“但这些问题并不是没有办法解决,以高功率密度问题为例,就可以通过优化电磁设计和选择高性能的磁性材料来解决……”

说话的功夫,李暮就将小黑板上面全部写满。

不过这才仅仅解决了第一个问题而已,后面还有九个。

他撩起衣袖就想擦干净继续写。

这时,几声大喝声响起:“别擦!”

随着声音的落下,几位年过半百的老教授身手敏捷地冲上台,从他手里“抢”下小黑板。

坐在台上的王石存刚刚也不禁跟着喊出了声,见到黑板被保护下来,先是松了一口气,然后道:“李顾问,您这也太着急了,我们都还没有全部理解呢,您就擦了,这怎么能行!”

“这个,是我疏忽了。”李暮闻言看了看下面一众专家教授们紧张的表情,怔了怔,随便找了个借口。

差点忘了,这里是航空院,不像半导体研究所,大家都有记笔记的习惯,还记得飞快。

一旁的唐燕捷看着航空院的专家们都围着那块黑板上的内容,无视了周围环境热情讨论的场景,不禁感叹道:

“上次还跟我说发动机有困难,没想到李顾问您短短两天时间就已经有了办法,不愧是能获得国家最高科技一等奖的天才啊!”

“只是一些理论上的想法而已,能不能行都还不好说呢。”李暮解释道。

他手里现在确实缺少核心资料。

不过关于UH-60黑鹰直升机发动机使用的通用电气T700-GE-700涡轴发动机的一般资料,他还是有不少的。

唐燕捷看见李暮的样子,只觉得他是在谦虚,当即道:

“不管是不是理论上的想法,都可以说出来,大家一起讨论。”

“小吴,你赶紧去收拾一间房间,今天李顾问就在咱们研究基地住下了。”

“还有别忘了和饭堂说一声,让他们整几个硬菜,好好犒劳犒劳咱们的强援。”

他这副架架势,显然是想将李暮留住。

其他的专家和教授们,也是热情地邀请李暮留下来继续讨论交流。

会议开到现在,已经过去了将近三个小时,他提出的十个关键技术难点才刚刚说了一个而已。    要是今天不把十个都听完,他们恐怕躺在床上都睡不着。

看着众人的表明,李暮知道今天不讲完不可能出去了,于是等众人把黑板上的内容都记下来后,继续讲剩下的技术难题,挨个都讲解了一遍。

当然,想要凭借这些理论,就做出涡轴发动机还是没有太大的可能。

材料、工艺、设计……还有许多许多的难题都等着他们。

然而这已经足够让参加会议的航空院研究人员们感到惊喜了。

以前他们就连方向都没有,只能完全按照老大哥的仿制。

但现在,李暮给了他们方向,那么不管是五年还是十年,他们都会实现这一款夏国自主设计、自主研制的直升机!

……

三天后。

在研究基地一连待了三天的时间,帮助航空院暂时解决了理论上的问题,李暮才在众人依依不舍的目光中准备离去。

唐燕捷握着他的手,道:“李顾问,您有空一定要再过来啊,我们都等着您呢。”

其实他本来还不想放人的,奈何郭默那边打完电话还不够,甚至还惊动了领导出面。

“您放心,我有时间一定过来。”李暮笑着点了点头,关上车门后,才长长地出了一口气。

航空院这边实在是过于热情了一点,一大帮人整天都围着他转,按照他给出的理论开展研究。

“说到底还是基础太薄弱,要解决的问题也太多!”李暮暗自叹气。

他努力了三天,也仅仅只是让航空院的专家和教授们能够上手研究,至于具体能不能成功,还很难说。

缺少发动机的核心资料是其一,最重要的还是基础问题。

他们的加工设备吗,基本都是老大哥那边淘汰后的机器,能不能达到设计的精度都不好说。

总而言之,玄鸟-1的研制之路,困难重重。

……

离开研究基地后,李暮没有着急回家,而是先去了一趟半导体研究所。

王绶觉告诉他,这三天超算的研究进展还算顺利,至少暂时没有什么大的问题。

“顺利就好,辛苦您了。”李暮听完,微微颔首道。

王绶觉摆了摆手:“这有什么辛苦的,照着你定好的方向走而已,倒是你,累坏了吧?”

他是在李暮走后才知道航空院来人的事,本以为至多去个一下午,没想到一去就是三天。

“不累,就是那边太热情了些,我也不好主动说走,索性一次把问题都大概解决才走,这样的话,短时间内他们也不会再找我过去了。”李暮道。

按照他的估计,想要消化完他给出的东西,航空院那边至少都要用一周,更别提上手开始研制的时间。

王绶觉道:“这样啊,那今天不如你先回去休息一个下午吧,反正超算这边也不忙,没必要这么快就投入到工作里去。”

“也行,我溜达溜达,就走。”李暮看了看时间,已经是下午3点钟,便答应下来。

随后,他让王绶觉去忙自个儿的事情,然后去了黄新华那里一趟,看了看他们的研究情况。

CMOS图像传感器已经成功,现在已经进行到量产的阶段。

看他们没有遇到什么大问题,李暮也没有擅自插手,和黄新华闲聊了一会儿集成电路的未来发展方向,就起身离开。

……

回到特楼。

掏出钥匙,“咔哒”一声打开房门,李暮走进家中,将公文包随手放在入门的架子上,然后坐在沙发上休息了片刻。

正准备起身去书房的时候,房门忽然被人“咚咚~”地敲了两声。

听到声音,他的身体瞬间坐直了起来。

正好奇是谁,门外百年传来了一道熟悉的声音:“李暮,你在家里吗?”

“老师?”听到声音,他连忙上前开门。

门外的人郝然是钱五师。

看到他,后者笑道:“我就知道你回来了,来来,去我那边喝杯茶。”

说着,他便拉着李暮的手,回到家中。

……

如今三月已经过了一半有余,钱家的两个孩子也出去上学了,只有师母姜瑛在家,看到李暮过来,笑着打了个招呼,然后给两人泡来茶水。

喝着茶,钱五师笑道:

“最近的研究怎么样,还忙吗,地空D弹打算什么时候做啊?”

“你现在和以前不同了,拿了奖,又是全国知名的大科学家,可以考虑往上走一走了。”

“只要你完成博士毕业论文,直接成为正教授肯定是没问题的。”

“老师您这话说的,我就是毕了业,也还是您的学生不是。”李暮笑了笑,继续道:“至于地空D弹的研究,等我空下来肯定做。”

闻言,钱五师眼中含笑,道:“还是要抓紧一点才行,要是有什么困难,就来问我。”

“你虽然基础知识打得很牢固了,不过研究D弹也没那么简单,不能闭门造车,还是要多学多问才行。”

“老师您说的对,学生受教了。”李暮连声应是。

他知道钱五师是在为自己考虑,担心自己因为有包袱而不肯放下面子去研究。

其实他哪有什么包袱,不过是在应用物理这条道路上学习得越多,越觉得研究地空D弹不是件简单的事情罢了。

想让夏国拥有地空D弹,其实对他现在来说并不困难。

难的是拥有足够让周边各国,乃至M帝和老大哥都感到忌惮的地空D弹。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19848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