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火红年代,开局大学演讲

作者:笔落烽火 | 分类:都市 | 字数:0

第86章 当别人夸你的时候,你最好是真有本事

书名:火红年代,开局大学演讲 作者:笔落烽火 字数:0 更新时间:01-07 03:02

这几天他查阅了一下国内能查到的所有关于光刻胶的资料,为拿出后世光刻胶的配方做了充足了准备。

只等黄新华拉人过来,稍稍过段时间,李暮就会找机会把东西拿出去。

王娅眼睛一亮,道:“我就知道你有主意,快说出来让我听听!”

“不行。”李暮果断拒绝,任凭王娅如何恳求,都没有开口。

……

两人一路来到实验楼。

刚到楼下,就看到黄新华和刘泽、汪洋三人站在下面,正热情地招待着两位六七十岁的老者。

两位老者一身学者气度,身后还跟着一个穿着藏青色棉衣的女孩。

李暮看了一眼,发现女生有点眼熟。

黄新华正和两人说着话,看到李暮过来,顿时笑道:“真是说曹操曹操到,李暮,快过来见过五道口技术学院的顾鸣教授和陆骞教授。”

李暮走上前,礼貌道:“顾教授您好、陆教授您好。”

“你好你好,久闻大名啊!”顾鸣笑呵呵地开口道。

陆骞同样笑道:“确实是久闻大名,就连我这个不怎么关注半导体的,都知道有个年轻人在研讨会上技惊四座!”

“两位教授过誉了,我这点成就实在不值一提。”李暮汗颜。

顾鸣调侃道:“你如果都不值一提,那么我们这两個老古董,半辈子的学术研究,做出的成果还没你大,怕不是要羞于见人。”

陆骞和黄新华忍不住哈哈大笑。

这话当然是在开玩笑,不过却也是在提点李暮,别太谦虚了。

陆骞道:“对对,你这么谦虚,碰上心眼小点的,怕是以为伱在讥讽别人呢。”

“我绝对没有这个意思。”李暮顿时大汗。

黄新华这时才笑着出言解围,道:“行了,顾教授,陆教授,既然是来参观,咱们就先进去吧。”

“好,我今天可得好好看看,你们京工院到底有什么本事,竟然能培养出李暮这么优秀的学生。”两个教授笑了笑,跟着走进实验楼。

李暮和刘泽汪洋三人紧随其后。

往里走的时候,他和刘泽一打听,才知道这是文教部的安排。

京工院倒是想安排一个会场,让专家教授们都过来讨论,尽快把光刻胶弄出来。

但考虑到实验的保密性,还有李暮个人的安全,又转为给黄新华拟定的名单发邀请函,名义是让他们来京工院的实验室参观。

……

谈笑间,一行人走进实验室。

顾鸣的实现首先就被摆放在实验室内的单晶炉所吸引。

“我们五道口技术学院机械工程系的申请打了那么久,东西都没批下来,你们京工院倒是先用上了!”顾鸣瞪着眼,啧啧称奇。

他虽然研究的不是半导体,但学科上有很多交叉之处,平时没少和同院的教授交流。

有什么消息,自然一清二楚。

“还是002号,这要是给我们校长看见,不得眼珠子都得红。”陆骞忍不住揭自家院长的老底,让众人不禁莞尔。

“多亏了李暮,不然我们京工院怎么可能先你们拿到。”黄新华呵呵一笑,说起来神色满是骄傲。

以前工科大学排名,全国上下五道口技术学院称第二,就没人敢称第一,连与五道口齐名的京都大学都得矮一头。

但现在,可就不一定了。

至少在半导体的研究上,京工院完全把同类大学甩在后面,堪称一骑绝尘。

这话说得李暮一阵尴尬。

当别人夸你的时候,你最好是真有本事。

不然能感觉到的就只有尴尬。

就在这时,站在李暮旁边的藏青色棉衣女孩忽然小声开口:“看不出来嘛,你这么厉害?”

李暮扭过头疑惑地看了看对方,咱俩认识吗?

“你不会忘了吧,上次研讨会我们见过的。”女孩看李暮的表情,似乎意识到了什么,气鼓鼓道。

她鼓着腮帮子,板着脸道:“徐青同学,研讨会不是来闲聊的。”

女孩学着李暮的语气,让人有些忍俊不禁。

李暮这才想起来她的名字,徐青。

研讨会上那个有点自来熟的女生。

这边,黄新华向顾鸣和陆骞介绍光刻工艺的研究进度:

“现在有一个关键的问题,保护硅片的光刻胶,国内现在一片空白,只能我们自己摸索。”

“所以我邀请两位教授,就是想借用你们的专业知识,看能不能把光刻胶尽快搞出来。”

“光刻?你们有光刻机了吗?就搞光刻?”顾鸣闻言不禁有些疑惑。

想要实现光刻工艺,你至少得有光刻机吧。

黄新华指了指两人背后,道:“这就是我们的“光刻机”,两台显微镜,一台紫外线设备……”

“效果虽然差点,不过勉强够用。”

顾鸣和陆骞同时抽了一口凉气,这东西,要是黄新华不说,谁能联想到它是光刻机啊。

“没想到黄教授你还有这一手,连这种办法都能想到!”两人不约而同地发出赞叹。

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制造出实验设备,需要的不仅是灵活变通的思维,更是扎实牢固的理论基础。

“哈哈,这可不是我的功劳,都是李暮的主意。”黄教授笑着道。

顾鸣和陆骞浑身一震,更加惊讶了。

“这个项目,我们参加了。”两人对视一眼,同时道。

“而且如果有需要,我们还可以帮忙请五道口技术学院半导体方面的专家们来帮忙。”

他们来之前,其实五道口技术学院研究半导体的教授们就登门拜访过,想要搞清楚京工院在憋什么大卫星。

要是知道这边都已经只差光刻胶就能完成光刻工艺,恐怕自己就会找上门来。

黄新华惊喜道:“真的吗?那太好了!”

“有了你们的帮助,相信我们一定能够做出集成电路!”

两人的表态,带来的不仅是人员的加入,更是五道口技术学院的肯定。

这样一来,无疑会有更多的专家和教授加入进来。

随后,三人也不啰嗦,很快拿着实验数据,直接开始验证:

“紫外线的辐射,其实可以通过树脂来削减,混合其他感光材料,就有可能做出光刻胶。”

“没那么简单,只是减弱辐射肯定不够,光刻胶还需要对紫外线的反应,不能留在硅片上……”

……

三个教授讨论得热火朝天,反倒把李暮五人晾在了一边。

没过一会儿,外面又陆陆续续走进来几名专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20824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