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火红年代,开局大学演讲

作者:笔落烽火 | 分类:都市 | 字数:0

第366章 冲着3+2轴数控铣床去

书名:火红年代,开局大学演讲 作者:笔落烽火 字数:0 更新时间:01-07 03:02

03型个人计算机的完成,可以说是夏国计算机发展的又一大进步。

但是其“联网”的特性,注定他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都没有办法为人所知。

所以并不能参与到原定的计算机出口计划当中。

没有第三代大型计算机,那么01型还真不太好放开了卖。

“目前来看,只能牺牲体积,以增强运算速度,后面便要看黄教授那边,能不能有更大的突破了。”李暮道。

现在的03型个人计算机,为了往小型化发展,硬件方面有许多地方都砍了许多性能。

如果放弃联网的话,应该能将运算速度提升到3000w到3500w次每秒左右。

再想继续提升的话,便要看半导体芯片那边的突破了。

芯片的集成度才是运算速度的根本,没有这个保障,便不可能实现强大算力计算机的研制。

“不过我认为,接下里我们的研究重心,要更多的往软件的开发上转移。”李暮继续道。

闻言,王绶觉愣了愣,道:“这又是为什么?”

“在计算机的运算速度上,我们已经达到了一个相当高的水平,但其实我们已经没有办法完全掌握这份强大的算力了。”李暮解释道。

算力越来越高,当然是件好事。

可是软件跟不上,哪怕后续他们搞出1000亿,10000亿的超算,或者实现1亿亿级别的大型计算机研制。

能够带来的价值,也并不大。

“那对于软件开发,你有想法了吗?”王绶觉闻言眼睛亮了亮,又道:

“对了,忘了告诉你了,郭院长刚刚过来的时候,跟我们透露,这批的软件工程专业的学生,能给我们分至少这个数。”

他伸出一只手掌,晃了晃五根手指头,脸上满是高兴。

毕竟半导体研究所的人手紧张问题,也不是一天两天了。

虽然培训班一直在搞,但最后能用的人,其实并不多。

再加上还要支援一些兄弟单位,能够分到的人,便更少了些。

“这样的话,那两边的研究,倒是可以都不耽误。”李暮听完之后,脸上也不由露出笑容。

5根手指,自然不可能是5个人,而是50个。

有了他们的加入,确实能够解决许多问题。

当然,研究重心的转移,还是有必要的。

……

随后,李暮便和王绶觉,召集软件组的成员进行开会。

CAD、CAM、CAE、CAT、计算机仿真平台和材料计算软件,是目前半导体研究所内的6项主要软件开发项目。

对于他们,李暮提出的要求是进一步的优化升级,并实现联网协作。

现在他们开发出来的软件,基本都是阉割版本,很多实用的功能,都并未实现。

比如CAD的三维绘图,CAM的数控加工编程、CAE的安全可靠性分析和模拟未来工作状态等,都不具备。

还有便是操作系统的第二代研发。

01型的操作系统,实在是过于简陋了些,想要实现后世那种轻松一键点击,便能够运行软件的效果,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讲完了已经有的软件开发的继续研发方向之后。

李暮又开始说起新的软件开发。

这也是接下来他们需要投入大量精力的研究重点。

……

阿列克谢今天很高兴。

因为它终于有机会,能够参加夏国软件工程的学术交流活动。

即便这个活动,只是一个学习会。

但有了李暮参加之后,这个学习会的含金量,比什么座谈会讨论会,都要高得多。

他将这个消息告诉了雅科夫。

后者听完,也非常高兴。

毕竟两国现在的关系,仅仅只是表面上客气,正经的交流确实不太多了。

阿列克谢这边的进展已经相当快了。

既搞出了游戏,又和夏国软件工程的领军人物李暮搭上了线。

后面国内第二批派过来,想要搞清楚夏国为什么能实现3+2轴数控铣床技术的交换生,现在连门都还没有摸到。

甚至还白白搭进去好多机械制造方面的技术。

心底的憋闷,可想而知。

念及此处,雅科夫看着高兴地在房间里走来走去的阿列克谢,忍不住道:

“要不你和那位李顾问说说,看能不能帮忙,替我们国内第二批过来进行技术交流的思科特教授他们,引荐几位夏国机械制造方面的权威专家或者教授?”

听到这句话,原本心情十分愉悦的阿列克谢,脸一下子便拉了下来。

——您听听这说得是人话吗。

去请李暮引荐人认识,还是机械制造方面的权威专家和教授?

你干脆直说是冲着3+2轴数控铣床去的吧。

他们国家在机械制造方面的水平,总体上其实是超越夏国一大截的。

唯一落后的,也只有这个忽然被“天工”搞出来的3+2轴数控铣床。

思科特带着的这批交换生过来的目的,用脚指头想都清楚是为了什么,夏国能不防着才怪。

“引荐倒是没问题,不过恐怕未必能达到您的要求。”阿列克谢憋了半天,终于说道。

他可不想因为这件事情,让李暮和自己的关系产生嫌隙。

闻言,雅科夫没有再说什么,毕竟他也知道这不现实。

只不过是实在是没有办法了而已。

国内国家科学院那帮站着说话不腰疼的,自己研究不出来,就去压情报部门。

情报部门查不到,又来压自己。

他就是个外交官啊,根本不想掺和那么多破事。

想到这里,雅科夫长长地叹了一口气,道:

“好吧,让你去做这件事确实不合适。你还是好好地参加这次的学习会吧。”

“不过也别忘了你本来的任务。”

“国内还等着你们带着软件工程的资料回去建立研究体系呢,可别光顾着开发游戏。”

既然3+2轴数控铣床学不了,那至少把软件工程学回去。

国家科学院……算了不提也罢。

但这番话,却让阿列克谢有些生气,道:

“雅科夫先生,难道您认为我开发游戏是在做无用功?”

“不,绝对不是。您没有亲眼看到过游戏成品,它简直就是一种崭新的艺术形式。”

“即便您不清楚这一点,也应该知道它在世界市场上的表现,现在多少OM国家,都在风行夏国研发出的游戏。”

在游戏上,他和他的学生投入了那么多的精力,绝不容许有人轻视。

雅科夫吓了一跳,连忙道:

“我不是这个意思,只不过游戏确实没有办法对工业的发展有太大的帮助。”

“国内传来的消息说,夏国已经将软件工程应用到了工业生产上面。”

“你也知道,我们现在在软件工程方面落后了太多。现在M帝和我们都在追赶,万一被他们先实现了这项技术……”

他没有将话说完。

但意思已经很明显了。

夏国拥有这项技术,他们虽然羡慕嫉妒,但至少不会太怕。

但M帝要是也掌握了,那就很可怕了。

两国现在的局势,可谓是紧张至极,双方都想要在斗争之中占据主导地位。

如果让M帝抢先掌握,声势上弱了一筹不说,还可能会被其工业发展上赶超。

这点是他们绝对不能接受的。

“我明白,明白,但雅科夫,但这个问题也不是马上便能解决的,而且我们和M帝相比,其实已经有很大的优势了。”阿列克谢叹了口气道。

他知道国内很急。

但现在也只能先别急。

作为核心技术,夏国其实不公布出来,偷偷研究,他们都没有什么办法。

能够有学习的机会,已经很不容易了。

想了想,阿列克谢继续道:“其实游戏也是软件工程的一个部分,这样,刚好我们的游戏研发已经快要完成了,今天我便带你去看看。”

说完,他便拉起雅科夫,前往京工院。

……

而李暮这边,也开完了会议。

在针对新软件的开发,他提出了三个方向:

专门针对建筑信息模型的软件,Revit;用于土木工程设计和分析的Civil 3D,以及面向制造业的三维产品设计软件Inventor。

这三款软件,都是Autodesk的产品,在功能上,和CAD、CAM等软件,具备一定的相似性。

但他们的侧重却不一样。

比如Inventor和CAD,都用于辅助制造。

但前者主要用于三维建模和设计,支持有限元分析和应力分析等高级仿真。

而后者更适合二维绘图,虽然也具备三维设计功能,但侧重的还是二维。

……

从会议室里出来。

李暮想了想,又和王绶觉去黄新华那边看了看。

自从分布式投影光刻机成功之后,他便很少再插手集成电路的研究。

偶尔过来,也只是和黄新华讨论一下怎么在结构上进行优化而已。

毕竟集成度的提升,现在已经是个水磨的功夫。

没有办法在光刻机上取得突破,想要再次大幅度地提升,基本没有可能。

但再突破,就是极紫外光刻机了。

这项技术,哪怕是后世的夏国,都没有掌握。

全世界,也只有贺兰那边的一个公司拥有这项技术。

当然,李暮倒是可以想办法搞到资料。

可即便有详细的资料参考,都不可能搞出来——这是工艺水平的积累问题。

“不过再过个十年,应该可以尝试尝试。”李暮心中暗道。

十年的时间,说着不长,但已经能够做许多事情了。

一边想着,他一边走进黄新华的实验室。

后者正带着王娅和几名学生,讨论着问题。

大概是太过认真,所有都没人发现他和王绶觉进来。

两人也没有打扰,默默地走到角落坐下。

只听其道:

“现在我们的集成度,已经突破了15w这个大关,已经具备了研发新型处理器的条件。”

“进行8位处理器的研制,是后面我们的主要任务。”

“根据李暮的说法,我们要做到在13.8毫米的芯片上,执行45种指令,同时对8个二进制数字进行传送和运算……”

……

黄新华说话的时候,时不时便会穿插几句“李暮说”。

毕竟不管是4位处理器,还是8位处理器,研究想法的提出,都离不开李暮的帮忙。

说了半天。

他才因为口干停了下来,伸手去拿旁边的茶缸。

正抬头喝水的时候,眼睛的余光,忽然发现了坐在一旁的王绶觉和李暮两人,惊奇道:“咦,你们什么时候来的?”

“刚来不久,黄教授您继续好了,我们就坐在这里,不打扰您。”李暮笑道。

黄新华道:

“打扰,有什么打扰的。”

“你们也别偷懒。”

“正好我们在说8位处理器的事情,快一起来参与讨论。”

他说着,便让身旁的几人去搬椅子,给两人坐下。

王绶觉看向李暮,道:“你先请?”

这段时间来,他几乎一心扑在第二代超算和软件的研究上面,对于原来拿手的半导体,反倒没有太多的时间研究。

“行吧,那我便来开个头。”李暮想了想,也没有拒绝。

旋即,他便说了说8位处理器的研制思路:“首先,我们可以从电路上入手,研发出新的电路……”

原有的结构,再优化,也达不到8位处理器的研制要求。

只有新型电路,才能实现的可能。

在后世,8位处理器的研制,是随着MOS金属氧化物半导体电路的出现,才获得了成功。

“……简单来说,就是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为主要元件构成集成电路。”李暮最后总结道。

他说完后,屋内的众人都陷入沉思,思考着这种集成电路工艺的可能性。

许久之后,黄新华才先回过神来,道:

“这是一个非常大胆的思路,理论逻辑上可以自洽,李暮啊!你这想法真是天马行空,让人不得不说一声服!”

“这种电路结构制造简单、尺寸也小,很适合高密度的集成。”

“而且温度特性也不错,适合动态工作。”

他是真佩服李暮的能力。

即便已经很长时间没有接触半导体方面的相关研究。

但只要开口,总是能拿出让人耳目一新的东西。

“只是一些想法而已,能不能实现,还要看大家动手验证。”李暮微微笑了笑道。

当然,说是这么说。

以现在的工艺水平来说,想要搞出来,其实并不困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23042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