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火红年代,开局大学演讲

作者:笔落烽火 | 分类:都市 | 字数:0

第406章 得一李暮,国家之幸,人民之幸!

书名:火红年代,开局大学演讲 作者:笔落烽火 字数:0 更新时间:01-07 03:02

李暮道:

“领导您客气了,能来到三省,也是我的荣幸。”

“三省是我国的重工业基地,是国家发展的基石。”

“这里的专家和教授们,在实践之中,获取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值得我去学习……”

在这种正式的场合,该说的场面话还是要说的。

毕竟旁的记者从他开口后,手中的笔便没停过,恐怕明天便会一字不落地登上三省乃至全国的报纸。

……

短暂地交流过后。

林振很快将李暮迎进校园。

校园内的建筑和树木之上,也挂满了彩旗和横幅,欢迎着他的到来。

一边说着话,一行人一边浩浩荡荡地到达了操场。

这里的人更多,几百名专家、教授和学生,都汇聚在此处。

在李暮没来之前,他们便搬了张小马扎找地方坐下开始交流,此时可谓人声鼎沸。

不过在看到李暮过来的身影之后。

所有人立刻安静了下来,速度快到惊人。

齐刷刷的目光,瞬间汇聚到了李暮的身上,里面满是敬佩、崇拜、尊敬和好奇。

很多人除开报纸之外,还是第一次真正地见到李暮。

看到那年轻得过分的身影,他们的心中都不由升起一个想法:“得一李暮,国家之幸,人民之幸!”

……

初秋的操场上,人头攒动。

坐在这里的,有研究单位的专家,有高校的教授,有工厂的技术员、工程师,也有还在读书的学生。

阳光洒在他们的肩头,每一个人的脸上,都充满着蓬勃愈发的朝气与生机。

看着他们的面孔,李暮更加深切地认识到,这是怎样一个热火朝天的年代,一个充满理想的年代。

他缓步向前,走向学校临时搭建的高台。

身后的吴薛等人,不知是有意还是不小心,落后了他许多步,让他站在了最前方。

跟随着他的脚步,所有人的目光也缓缓的移动。

高台上的男主持,用浑厚响亮的声音,饱含热情地说道:

“现在向台上走来的,是我国著名的软件工程学家、钢铁冶金学家、材料学家……李暮顾问!”

“他是一位为国家、为人民做出巨大贡献的主义建设者,是我国近代以来最为杰出的青年科学家,更是无数学子心中的榜样和目标!”

“让我们用最热烈的掌声欢迎李顾问的到来!”

昂扬的语气,瞬间点燃了全场的热情,雷鸣一般的掌声在顷刻之间直冲云霄。

男主持不用介绍李暮的成就,因为他的成就人尽皆知。

人们激动地从座位上站起,拼命鼓掌,似是想要借此传达心中无法说出口的崇敬与感激。

万众瞩目之下,李暮在高台上站定。

面对主持的吹捧,他颇感无奈,在接过话筒后,道:

“非常感谢大家的欢迎,让我充分感受到了三省人民的热情,也很感谢大家对我的肯定。”

“不过我要纠正一点,我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学者而已,虽然有所贡献,但绝不至于被称作最为杰出。”

“有很多的人,他们默默无闻,埋首耕耘,名字与成绩都不为人知。他们,才当得起最为杰出这四个字!”

他的声音并不大,却温和而有力,清晰地传遍全场的每一个角落。

听到他这番话的所有人,都不由愣了愣,然后才反应过来,心中更加敬佩不已。

有如此成就,还能够做到这般谦虚的人,可以说绝无仅有。

他们中,有不少人就是李暮口中“默默无闻,埋首耕耘”的学者。

可实话实说,成就不及李暮之万一,根本当不得杰出这两个字。

台上,李暮说完后。

吴薛、林振和靳舒等人,也跟着走上台,在各自的座位落座。

几人先让他上台,既是对他的尊重,也是回应刚刚大家的期待。

不过这种场合,该说的场面话还是要说的。

首先由吴薛发言,道:“我就随便说几句,不耽误大家交流的时间……”

由他开头。

后面跟着发言的林振、靳舒等人,也没有耽搁,很快讲完话。

最后,男主持再次站在台前,用铿锵有力的声音:“我宣布,三省第一届钢铁冶金学术交流会,现在开始!”

话音刚落。

所有人再次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不过也有聪明的人,连忙向前方挤去。

毕竟今天来的人实在太多了,便是每个人都只和李暮打个招呼,恐怕都要打一天。

……

奉天钢铁厂的厂长宋运杰努力地向李暮的方向靠近着。

刚刚男主持宣布学术交流会开始的一瞬间。

至少有一两百个“聪明人”第一时间向前挤。

这也就导致了他现在走一遍都举步维艰。

他只能一边挤,一边大喊着:“给我让让,我是厂长,给我让让,我是厂长……”

只可惜周围摩肩接踵、人声鼎沸,根本没人注意到他的话。

便是有人听到了,也不屑一顾。

厂长怎么了,厂长就能让他们让开?

喊了半天嗓子都喊哑了的宋运杰,见一点儿效果都没用,不由懊恼地直拍大腿。

就在他准备继续喊的时候。

忽然听见后面有人在高声道:“大家让让,我是黑城计算技术研究所的所长!”

“别推我,我是春城工学院的院长!”这道声音略显惊慌,显然是被挤得没法儿了。

宋运杰回过头,一眼便看到了开口在喊的两人。

不,不止两人。

后面还有更多的研究单位和高校的所长、副所长和校长们在大声地喊着。

只可惜无论他们怎么用力的喊,此刻都毫无用处。

见状,宋运杰反倒不着急了,这么多人都挤不出去,他一个小小的厂长,再喊也没啥用。

……

台下的乱状很快引起了李暮的注意。

对于这种情况,他也算是轻车熟路了。

他先示意挤到他身前的众人稍等片刻,然后从拼命劝大家保持秩序的男主持那里拿过话筒,道:

“大家不要拥挤,注意安全!”

听到是他的声音。

还在朝前挤着的人群立刻停了下来。

毕竟李暮都开口劝阻了,他们要是再挤的话,岂不是显得不太尊重。

只不过停是停了下来,却没人肯放弃好不容易挤出来的位置。

当然,如今以高台为圆心,周围都挤满了人,想要出去也挺费劲的。

“最外面的同志,先往后退一退,让前面的同志能够出去,然后大家坐回自己的位置,稍后我会下来的。”李暮在台上继续指挥。

如今众人挤做一团,最要紧地肯定是让人群散开。

好在操场地方空旷,听了他的话后,所有人很快顺利地散开。

见状,李暮这才长松一口气。

随后,他也没有食言,亲自下台,一一去拜访前来参加学术交流会的学生。

虽说麻烦是麻烦了一点,不过胜在不用担心出事。

看到他穿梭在人群中,和每一个人都亲切交谈、问候的身影,所有人心中都感动不已。

要知道李暮可是国宝级的科学家啊!

……

时间推移,到了下午。

三省首届学术交流会,已经开了5个小时有余。

李暮紧赶慢赶,也仅仅只是将操场逛了一多半,还有很多人没有打过招呼。

这还是他尽量避免先谈论学术的结果。

否则一个专家或者教授一个问题,哪怕随口说上两句,今天就别想能轻轻松松地从这里出去。

不过饶是如此,他也累得不轻。

似乎是察觉到了李暮的疲惫,一个刚刚和他说完话的年轻人反应过来,大喊道:“大家先停一停,让李顾问休息休息!”

话音刚落,本来还想继续上前的人,都停了下来。

“哎呀,都5个多小时了吗,太快了吧!”有人一看时间,惊呼出声。

他们净想着李暮马上便过来,要不在紧张地讨论各自的问题值不值得问,要不在琢磨着招呼该怎么打,都没注意时间。

见状,李暮连忙道:“没事,我还可以。”

如果他不是经常锻炼,确实未必撑得住。

现在虽然有些疲惫,但多是精神上的,体力还远远没有到达极限。

“您这话说的,我们坐着等的都累了,您怎么会不累,刚好也快到吃饭的点了,要不您先去吃饭吧?”有位教授立刻道。

此话一出,立刻赢得了众人的赞同。

闻言,李暮想了想,也没有拒绝,道:“好,那我就听大家的,我们一起去吃饭,吃完饭再继续!”

说着,他便去找靳舒的身影。

后者早就听到了这边的动静,立刻走上前,道:“稍后会发号码牌给大家,各位可以凭借号码牌找到用餐点,然后请有序用餐。”

数百近千人的体量,都已经超过了奉天工学院的师生总数了,自然不可能都在这里的饭堂用餐。

所以他们只能用教学楼和行政楼临时改成用餐点,然后贴上号码牌,引导众人。

在其说完之后。

很快便有学生前来,将号码牌一一发放下去。

不过众人拿到号码牌后,都没有第一时间离开,而是将目光看向李暮,想要看看他在哪里用餐。

但随着吴薛、林振、靳舒以及黑城和春城等郡领导一窝蜂地走过去。

他们便收回了目光。

很显然,哪怕是他们知道李暮在哪里用餐,也没有坐在旁边的资格。

……

片刻后。

操场上是人群渐渐散去。

李暮也跟着吴薛等人,来到学校行政办公楼中的会议室用餐。

饭菜十分丰富。

除开他已经吃过的地三仙和飞龙炖蘑菇外。

还有铁锅炖大雁、兰花熊掌等等一些列在后世十分可刑的菜肴。

不过现在嘛,敞开了膀子吃都没事。

他也没有客气,简单地感谢了吴薛和靳舒等人一番,便果断开始干饭。

吃了个七分饱后,他才慢了下来。

见状,等候已久的靳舒立刻道:

“李顾问,我跟您汇报个情况,这次来的专家、教授、技术员和工程师拢共有小一千人。”

“他们中,有至少200多人,都有意留下来,参与到您主持的钢铁冶金数据库研发当中。”

“还有100多人,准备参与万吨挤压机的研发……”

说到最后,他心中不由感慨不已。

这次的三省第一届钢铁冶金学术交流会,可谓是开国,甚而是近代以来之前所未有的盛况。

而钢铁冶金数据库和万吨挤压机这两个项目,注定它会在夏国的重工业发展历史当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其重要性,足以录入教科书,为后世子孙所铭记。

“300多人嘛,应该是足够了。”李暮微微颔首,对这个人数还算比较满意。

毕竟这些专家和教授们,都是从三省的各个地方赶过来的,而且多半都是各自原单位的骨干力量。

要是真把他们全抽走了,那三省重工业的发展,也会受到不小的影响。

一旁的林振赶紧道:

“李顾问,领导,我们奉天已经做好了准备,预计在1个月内,便能够搭建起软件工程研发中心,供研究使用!”

他说话时,脸上不由满是笑容。

争了这么久,最终这软件工程研发中心还是花落他们奉天了。

当然,一个中心没有什么值得称道的,其他郡想搞也能搞。

关键是让李暮留了下来,有他在,那他们奉天的软件工程研究中心,以后绝对是三省这方面的扛把子。

“不错,做得好,但不能一味求快,还要保质保量,否则要是出了半点问题,我为拿你是问!”吴薛满意地点点头道。

说实话,在风洞试验结束之后,他还是有点怕李暮走掉的。

虽然李暮本人没有这个意思,但耐不住京都那边催。

若非是得知李暮在这边搞了钢铁冶金数据库和万吨挤压机,恐怕在风洞试验报告递上去的时候,催促他们赶紧将人送回去的文件就发过来了。

……

一边闲聊,众人一边吃完饭。

随后,学术交流会继续进行。

不过正经地讨论问题,现在都还没有开始。

太多人和李暮提问,他也没办法个个都做出回复,只能暂且将之记下来,然后等后面再去找人回答。

麻烦是麻烦了点,但总比把学术交流会开到第二天,他才把人见完好上不少。

……

傍晚,落日西垂。

红彤彤的太阳悬挂在天际,晕染开绚丽的晚霞。

操场上的李暮,在和最后一个来自一家工厂的技术工人春生交谈后,也终于结束了这漫长的一天。

众人知道他已经精疲力竭,也没有再继续打扰,很快便在靳舒的安排下,去到奉天工学院腾出的宿舍休息。

李暮坐回台上,看着渐渐散去的人群,累得一句话都不想说了。

他过去一年说的话加起来,恐怕也没有今天说得多。

就在他微微出神的时候,一道身影忽然走到了他的身旁,道:“李顾问,其实您没有必要和每个人都说话的。”

李暮回过头,是吴薛。

他笑道:“领导,可是有很多人赶过来就是为了见我一面,我总不能端着架子不去见吧。”

“但这么做,未免太浪费您的时间了。”吴薛道。

对于一位国宝级的科学家而言,最宝贵的东西,无疑是时间。

他相信,如果李暮能将这些时间放在研究上,能够拿出更有意义的东西。

李暮笑了笑,道:

“领导,我不觉得这是在浪费时间。重工业的发展,从来都不是顶层技术有了突破,便能够一飞冲天。”

“他们的问题虽小,却是真正的基础,是能够推动我们国家整体工业水平向前攀升的基石!”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个道理放在工业发展上,同样适用。”

他从来都不觉得,这是在浪费时间。

否则也不可能来搞什么学术交流会了,闷头在实验室里研究,不更能发挥作用?

听到他的解释,吴薛怔了怔,旋即恍然。

他苦笑道:“倒是我看得狭隘了,您不愧是大科学家啊,思想境界都远超常人!”

“您过奖了,我也就是动动嘴皮子,真要干实事,还是要靠您来指挥才行。”李暮摆摆手道。

话说得漂亮,他也仅仅只是漂亮而已。

要他去做的话,没有经验,只能抓瞎。

“我明白了,李顾问,您就放心吧,有什么需要您就尽管开口,我们整个三省一定全力满足!”吴薛坚声道。

……

次日,早。

洗漱锻炼完。

李暮便准备前往奉天工学院,继续进行学术交流会。

就在他准备出门的时候。

忽然,一队军用卡车从研究所外开了进来。

不等车子停稳,打头那辆副驾驶的位置,便伸出了一个脑袋,兴奋地向李暮打招呼:“李顾问,我来了!”

听到声音,本来已经准备回头的李暮,定睛看去。

是杨天形。

见状,他挥手示意关建民和赵参军稍等片刻,自己则是站在原地。

待军用卡车停下后,杨天形立刻从车上窜了下来,快步走上前,道:“半导体研究所外派三省驻软件工程研究中心小队队长杨天形,向您报道。”

随着他的话音落下,跟在后面的卡车上,又走下来几个年轻人。

顾娟、洪军、张坦,加上杨天形,一共四人。

“不错,原来我还猜所里会派谁来呢,没想到是你啊!”李暮笑着拍了拍杨天形的肩膀道。

后者满脸开心道:

“那还用说,我一听到是李顾问您传来的消息,立马就跟所长说了,不用选,就让我来。”

“周溪令、苏东莊和雷鸣他们三个还想和我争来着。”

“可惜最后还是我技高一筹,拿下了这个难得的机会。他们就只能在那边研究您送回去的数据库了。”

说到最后,他的眼中露出一抹自得之色。

毕竟能够争取到这个机会,还是相当难度的。

现在所里的研究基本都趋于稳定,没有什么新的研究出现。

虽说李暮送回来一个,但确实是甲骨文数据库,听着用处便不是很大。

这边就不一样了,钢铁冶金数据库,一听就是对国家发展有着重要作用的东西。

“你先别急着骄傲,这回你的担子可不小,来了可要好好地担起来,等我走了之后,便要看你撑场子了。”李暮笑着勉励道。

当初刚进半导体研究所,满脸青涩的年轻人,如今也能开始独当一面了,他十分地欣慰。

不过杨天形听完有点啥样了。

他不敢置信道:“您,您说您后面要走?”

自己为什么抢着来三省,不就是因为李暮在这里吗。

如今他刚刚来,李暮便说要走,难免有些手足无措。

“不用担心,至少一个月内,应该是不会离开的。”李暮哭笑不得道。

刚刚才在心里夸了一句,没想到这么快就“露馅”了。

看来离独当一面,还是有些距离。

杨天形赶忙道:“我不是这个意思,您要回去我知道,可我以后都要留在这里吗?”

李暮要走,固然令他失落。

但他最紧张的还是这一点。

要是真的出了一趟差,便从此待在三省,那真是亏到姥姥家了。

“这个就要看你的工作情况了,如果能尽快帮助三省这边培养起软件工程的人才队伍,想调回去随时都可以调回去。”李暮道。

真要将杨天形留在这里,其实他也舍不得。

不过雏鹰总要展翅翱翔。

他继续道:

“而且我也也建议你留在三省,在半导体研究所,你的上升空间已经很有限了。”

“以你现在的功劳和能力,要是在这边留下来,踏踏实实地干上一两年,当个副所长未必不可能。”

“等年纪一到,三省软件工程研究中心的所长之位,也八成是你的。”

这番话很现实。

半导体研究所虽好,但升职的空间确实几近于无,到现在杨天形、周溪令等人都只不过是个口头上的组长而已。

想要升职,除非所里的研究人员退下来才有可能。

但即便有人退下来,也没几个位置。

不如转到地方,机会更多,职位也更高。

“不,我还是想待在半导体研究所,跟着您研究。到了地方虽然可以有职位上的发展,但却失去了继续提高研究水平的可能。我还年轻,还想跟您再干几年。”杨天形坚定道。

职位上的提升固然是很大的诱惑。

但对于他而言,其实并没有那么重要。

即便现在让他当上所长,都远没有完成一个研究项目,得来的成就感更高。

他投身科研事业,为的是建设祖国,而非个人的功名利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23135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