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火红年代,开局大学演讲

作者:笔落烽火 | 分类:都市 | 字数:0

第324章 机电一体化

书名:火红年代,开局大学演讲 作者:笔落烽火 字数:0 更新时间:01-07 03:02

李暮的一番话,给所有雷达研究所的研究人员们,都打入了一剂强心剂。

先前的新型脉冲多普勒雷达虽然取得了领先的地位,但功能单一。

国外也不乏有观点认为,他们是举全国之力,才搞出的成果,是发展“畸形”的产品。

现在他们便要证明给世界看看——不仅是新型脉冲多普勒雷达,夏国的整个雷达领域研究,已经将所有国家远远甩在身后。

……

待会议结束后,整个雷达研究所的人员,都被分成了三组。

一组由彭时录负责,搞战场监视雷达:二组由毕德先负责,搞地面侦查雷达;三组由蒋南英负责,搞探地雷达。

李暮担任总顾问,负责三个研究项目的具体研究设计。

虽然研究方案还没搞好。

但他也没让众人闲着,掏出关于相控阵雷达技术的资料,让众人讨论。

关于相控阵雷达,可以追溯到35年,沃森·瓦尔特研制出了世界上第一步能探测天空中飞机的雷达。

但知道50年代中期,M帝才研发出两部实用型舰载相控阵雷达。

60年代,老大哥和M帝,将相控阵雷达,应用到了弹道D弹防御系统上,如AN/FPS-46、MAR和“鸡笼”“狗窝”等。

这些早期的相控阵雷达,大多是固定式大型设计,具有天线体积大、功率高和射程远的特点。

“但我们要搞,就要朝高机动性、小型化天线和多样化的扫描方式这几点去研究。”李暮在介绍完后,直接提出了研究目标。

固定式大型设计要研究吗?当然要。

只是没必要跟着老大哥的屁股后面走。

否则即便搞出来的强于两者,在李暮的眼中,价值也并不是很大。

毕竟——打不起来。

搞军备的目的,是为了打仗。

但他清楚的知道,在未来的几十年,夏国虽然和老大哥和M帝都有摩擦,但没有真正意义上上的打起来过。

因为一旦打起来,便很可能演变为第三次世界大战。

“占据了这一个信息差的优势,夏国完全可以朝着售卖军火的方向努力努力。”李暮暗自盘算。

M帝为什么能发家?就是靠着战争发财。

现在虽然打不起来。

但两个超级大国,连同各自阵营里的小弟,其实都在搞军备竞赛。

而这种状态,直到90年代初,随着冷战的结束,才落下帷幕。

也就是说,夏国有将近三十年的时间,可以把军火卖给双方。

只要老大哥买了,M帝也必须捏着鼻子买。

当然,要想这么干,至少也得等到大蘑菇出来才行。

否则便如同稚子抱金过市,说不定还会两头挨打。

只有绝对的武力和威慑,才能把老大哥和M帝拉到谈判桌上。

……

三个研制组的工作很快有条不紊地展开。

李暮也没有久留。

很快让关建民开着车,继续前往航空院。

他心中庆幸。

幸亏答应了秦云,将大马力柴油发动机军用货车和无人机的研究,都放到了雷达研究所。

否则每次来航空院,都要花费大量的时间。

……

等来到航空院。

已经是晚上8点。

刚刚到门口。

不知已经等了多久的唐燕捷和王石存便迎上前来。

这次关建民没赶上。

唐燕捷亲自上前打开车门。

见状,一旁的王石存忍不住调侃道:“李顾问,您可算是来了,唐院长都以为你今天可能不来了呢。”

“胡说,我什么时候说过李顾问不来了,以他的精神,别说8点,12点都得来。”唐燕捷立刻反驳道。

说完,他又看向李暮,道:“李顾问,您忙了一天了吧,走,先去吃个晚饭。”

从京都来航空院,至少都要4个小时。

他不用想都知道,李暮绝对还没吃晚饭。

“先不着急,唐院长,我想先看看关于玄鸟-1直升机和双基改性推进剂的研究情况。”李暮摆了摆手道。

闻言,唐燕捷看向王石存。

他虽然也知道进度,但由后者说,无疑会更专业。

王石存当即道:

“李顾问,您放心,目前的研究整体上来说还算顺利。”

“尤其是关于双基改性推进剂,在装药制造工艺的压注法、压伸法和浇注法上取得了不小的突破。”

“相信用不了多久,我们便能过成功研发出固体燃料。您先跟我们去吃饭,边吃我边和您说。”

他说着,便和唐燕捷一左一右,将李暮架去饭堂。

关建民和赵参军赶忙跟上。

……

来到饭堂。

饭菜是早就准备好的,加热一下便能直接吃。

红烧肉、青椒炒蛋,还有白菜烩豆腐,有肉有素,相当之丰盛。

李暮也没有耽搁,叫上关建民和赵参军,飞速吃完晚饭。

然后看向一旁等候的唐燕捷和王石存,道:“好了,现在可以和我说说玄鸟-1直升机的研制遇到了什么问题了吧?”

“还是瞒不过你啊。”王石存笑了笑,虽然这事他们也没想瞒,只不过是想让李暮先好好吃完饭而已。

他继续道:

“材料和加工精度的问题,在你搞出3+2轴数控铣床之后,基本得到了解决。”

“但紧接着又出现了新的问题,在机电一体化的设计上,我们还有很多不足。”

“包括传动系统的四桨叶、双引擎设计;控制系统的自动驾驶仪、导航系统和各种传感器;还有电气系统的发电机、电池和各种电气组件等……”

说着说着,王石存不由暗暗叹了口气。

单一的一个部分,其实并不算难。

但合成一个整体,搞一体化,便出了大大小小的许多问题。

“这个问题交给我来解决,伱们可以先不用管。”李暮沉吟片刻,然后道。

UH-60直升机采用的机电一体化设计,必须要完全理解其工作原理和详细参数,才能够复刻出来。

但他给出的资料,不可能详细到吧参数都标出来。

毕竟现在连实物都没有,参数哪儿来的根本解释不清楚。

所以只能由他来自己搞。

王石存当即点头,直接道:“那好,这方面便拜托你了。”他们是真的没有更好的办法了,否则轻易也不会求助李暮。

当然,也不是说没有李暮便一定搞不出来。

只是这需要时间,大量的时间。

放在以往,一两年,三四年,他们都不会觉得长。

但现在体验过在李暮的指导下飞一般的研究速度后,再让他们回到过去,是不能了。

自己解决归自己解决。

李暮还是拉着王石存,和他说了说关于机电一体化技术的事情:

“机电一体化的产品,能够突破传统机电产品的单技术和单功能的局限性,将多种技术集成于一体。”

“还能够简化结构,减少传动部件和机械磨损,受力变形等引起的误差。”

“因此这项技术对于我们未来的很多产品研发,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值得好好地去重视和发展。”

他虽然能够解决现在问题。

但一次两次可以,多了却不行。

只有让更多人掌握这项技术,才能让研究体系进行良性的循环。

“你的意思是,找一批人专门去钻研这项技术?”王石存愣了愣,然后问道。

在研究方案中,对于机电一体化技术,只有简略地描述。

因此他并不是非常清楚这项技术到底能够发挥多大的作用。

现在听李暮这么一说,似乎这项技术不仅仅可以应用在玄鸟-1直升机上。

“是要培养一批人,机电一体化技术,不仅能够用在工业自动化上,还能够用在航空航天、汽车工业等领域,未来时机合适,也可以在大学开设新的专业课程。”李暮微微颔首。

原来他没考虑那么多,先把玄鸟-1直升机搞出来便行。

毕竟M帝的UH-60直升机的机电一体化技术,可以说是相当的先进,即便是后世的夏国,想要仿制都十分困难。

当然,并不是一定做不出来。

只是进行逆向工程,将之生产出来的成本,实在太高,甚至要超过重新研发一款直升机的成本。

但机电一体化技术绝对是一个好技术,这点毋庸置疑。

“那行,回头我挑几个年轻人给你,让他们跟着你学习怎么样?”王石存说完,又赶紧补充了一句:“不过你可不能把人拐跑了啊!”

“你这都是从哪儿听来的消息,我怎么可能把人拐跑呢?”李暮听完不由瞪大了眼睛。

王石存刚想开口,一旁的唐燕捷忽然重重地“咳咳”了两声。

他反应过来,刚到喉头的话又咽了回去,眼神飘忽道:“这个啊,我不记得了,不知道从哪里听了一耳朵。”

“传闻而已,当不得真的。”李暮试图挽回自己在航空院这边的形象。

他不用猜都能猜得出来,肯定是唐燕捷传的八卦。

要是做了,他也就认了。

可他明明都还没来得及下手!

王石存笑道:

“我也觉得这肯定是谣传,李顾问您怎么可能拐人呢。”

“再说了,不用您要,我们后面不也得送人给您去不是。”

“我都听唐院长说了,国防装备委员会现在正在全国点将,要去雷达研究所那边研究绝密任务。如果不是我身上有玄鸟-1的研究任务,恐怕也会跟着过去。”

他说到最后,脸上露出惋惜的神色。

毕竟能在里面参与的研究。

那都是能够震惊世界的科技。

不能加入其中,绝对是任何一个科学家的遗憾。

“王教授,这个您不必担心,您要是有兴趣的话,以后还有机会的,不用担心。”李暮想了想,隐晦地说道。

直接跟王石存说研究什么,当然不可能。

但稍稍透露些研究的时间,倒是没有什么大问题。

果然,听完后。

王石存瞪大了眼睛,立刻意会:“看来是个了不得的研究项目啊!”

听语气,他估摸着这个神秘项目需要的研究,需要时间绝对不会少。

要知道哪怕是3+2轴数控铣床这样重大的研究项目,李暮都没有花费多少时间。

他一下子好奇无比。

只是也清楚,即便问了,李暮大概率也不会说。

因此,最终还是忍住没有开口。

……

夜渐深。

李暮本想再继续王石存谈一谈机电一体化的事情。

唐燕捷忽然伸手插在两人中间,提醒道:“打住打住,时间不早,先休息,明天再继续研究也不迟。”

“这才……11点了?”李暮抬起手腕,看了看表,不禁惊讶出声。

不知不觉,时间竟然已经这么晚了。

“对,都这个点了,该休息了,规定本来是10点半,已经让你们多说半个小时了,剩下的明天再说。”唐燕捷一副铁面无私的表情道。

不管是李暮在哪个地方研究。

上面都要千叮咛,万嘱咐,让他们务必盯紧,不能让李暮熬得太晚。

今天情况特殊。

他见两人聊机电一体化的事情聊得起劲,才没有插话。

但后面开始闲聊起来,那就得提醒了。

……

李暮也觉得时间有些晚了,便没有拒绝,跟着唐燕捷来到安排的宿舍。

航空院的宿舍倒是没有那么紧张。

为了不让人打扰到他的研究,所以只有他一个人住。

原来李暮还有点担心,唐燕捷把赵参军和关建民和他安排在一起,不好偷偷再研究一会儿。

便听后者到:“赵参军同志和关建民同志就安排在你旁边的宿舍吧,等会儿会有警卫给你送热水过来,你洗漱完早点休息。”

说完,唐燕捷便带着赵参军关建民到一旁的宿舍住下。

看得李暮一愣一愣的。

不过能继续一个人睡,是件好事。

等洗漱完后。

他关好房门。

然后坐到书桌前,从公文包中拿出笔记本,然后打开台灯。

“先把机电一体化的问题解决,不过参数这些还是要引导他们去找,不能着急。”李暮先在心中定好计划。

他可以给方案,但也不能直接给出数据那么离谱。

还是要带着人去研究,由别人去“找到”正确的参数。

就在他写了没五六分钟的时候,手边的台灯忽然“啪嗒~”的一声熄灭。

“咦,停电了?”李暮露出疑惑的眼神。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20677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