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火红年代,开局大学演讲

作者:笔落烽火 | 分类:都市 | 字数:0

第390章 农学院讲话

书名:火红年代,开局大学演讲 作者:笔落烽火 字数:0 更新时间:01-07 03:02

次日,早。

洗漱锻炼后。

李暮打了个电话给关建民,让他安排王陆军和沈雪两人其中一个,去往农学院盯着那边的研究。

连续几天过去之后,现在那边的研究也走上了正轨。

他今天并不打算再过去,而是准备将高空台的研发方案彻底完成。

和秦云商量的时间,是在3天之后的晚上过去,急倒是不急。

但先前答应了农学院的学生们要过去进行授课,总不能食言。

当然,他也可以回来再兑现讲课的承诺。

只不过去了三省,什么时候能回来可很难说得准,他觉得还是先将事情办完的好。

……

花了一个上午的时间。

写完了研究方案后,李暮叫来关建民,让他送去郭默那里。

并且让其接着去农学院通知自己明天打算开讲座的事情。

随后他便开始备课。

说实在的,在农业领域方面,虽说他有那么点成就,但能不能教好学生,他还真没有太大的把握。

毕竟农业发展的问题,不是简简单单几句话便能说的明白的。

而且其中需要大量的实例论证,他也并不具备这方面的经验。

“再说化肥和农药,就有点老调重弹的嫌疑了。”李暮暗暗思索。

如今夏国的农业技术水平,氟氯氰菊酯和有效碳酸氢铵的研究,差不多已经接近瓶颈,想要突破只能看时间的积累。

再继续往后面讲,让学生们去思考可以,但万一有人去研究,难免有点“误人子弟”的嫌疑。

“讲作物栽培学?”李暮转而考虑起另一个自己还算擅长的领域。

在理论知识上,他的基础还是不错的,唬住学生们不难。

但难的还是实例问题。

理论说得再好,没有实例去论证,也都是空中楼阁。

哪怕学生们因为他的名字选择了相信,也难免让学界质疑:“堂堂李大顾问,就这点水平?”

“我还真只有这点水平。”李暮自嘲地笑了笑。

不过他也没有纠结太久,很快便找到了方向。

在70年代,随着氮肥生产的发展,逐渐发展出“矿物营养学说”“归还学说”和“最小养分律”。

这些学说的价值,虽说没有直接的科技成果大。

但价值还是有的,也适合传授给学生们。

……

用了一天的时间。

李暮完成了备课。

随后,趁着天色还没暗下来,他又回了一趟家,看了看李奶奶,告诉对方自己要出差的事。

后者虽然不舍,但知道他是为了国家而奋斗,也只是叮嘱他要好好照顾身体。

当然,大概是隔得有点久,怕李暮忘了。

临走时,李奶奶拉着他的手,道:

“都二十多岁的人了,你爸当初在这个年纪,你都能认字了,该考虑要孩子了。”

“你们要是没时间,就交给我和你婶子来带。”

“奶奶你还不相信吗,不能给带坏的……”

面对她的唠叨。

李暮也理解。

毕竟这个年代要孩子普遍要得早,有些上着大学,孩子都能打酱油了。

但别人是别人,他是他。

对于要孩子的事情,他觉得还是要慎重。

诚然,生出来交给李奶奶或者婶子王娟红带也不是不行。

但对于一个孩子来说,父母缺席的童年,无疑是极为不幸的。

如果没有时间去陪伴,他宁愿晚一些要。

“奶奶,再等几年,到时候我和小娅都不忙了再说。”李暮说完这一句,便飞也似地跑了。

留下李奶奶连连叹气。

……

坐在车上。

李暮看了看时间,距离11点还有10多分钟。

想了想,他让关建民开车去往半导体研究所。

车子进到所里的时候。

正好看到王娅一边活动着脖子,一边从实验楼里下来。

他连忙下车,走上前,替她捏着肩膀,道:“累坏了吧?”

“不累,今天你不忙吗,居然过来接我了?”王娅看到周围有人,轻轻地躲了一下,不过没躲开,被揉了几下肩膀,舒服地眯起眼睛。

李暮道:“从奶奶那里回来,正好过来接你。走吧,咱们上车。”

说着,他便带着王娅上了车。

待坐好之后。

王娅的第一句话便道:“你又要出差了吗?”

她虽不知道李暮研究的事情,但李暮既然去了李奶奶,那八成是要出远门。

“嗯,去三省,可能去得会有点久。”李暮微微颔首,道。

王娅自信地笑了笑道:“哦,那挺好的啊,等你回来,说不定我和老师就已经把8位处理器拿出来了!”

“那我先提前恭喜你们。”李暮笑着看着如同一只骄傲的小猫咪的样子,忍不住伸出手,轻轻地揉了揉她的脑袋。

王娅发出一声不满的轻哼:“赵大哥和关大哥还在呢!”

“他们在他们的,我又没做什么。”李暮轻轻地笑了笑,不过还是放下了手。

坐在车前的赵参军和关建民两人眼观鼻鼻观心,俱是笑而不语。

……

第二天,早。

农学院内。

得知李暮要来开讲座的消息,才刚刚7点的功夫,学校的教学楼便挤满了人。

虽说这次的主题是农学方面,但这并不影响学生们的热情。

毕竟除了大学生之外,他在高中生和初中生的热度也不低。

这些学生们虽然进不去教学楼,但并不妨碍他们在门口等着。

当然,他们也没有干等着,而是三五成群地聚在一处,互相拿着一本“李暮语录”,交流着学习心得。

……

当李暮进来的时候。

一眼便看到了田埂上密密麻麻的学生们。

本来看到他们带着书本过来学习,他还挺高兴的。

只不过走进之后,才发现人手都是一本“李暮语录”。

汗颜的同时,又有种误人子弟之感。

望着一个正在背诵他“名言名句”的高中生,他缓缓地走上前。

不用他开口。

这些早就将他的照片贴在墙上,放在书页里的学生们便认出了他来:‘李顾问!’

随着这声惊呼的响起,原本散布在周围的学生们瞬间投来了目光。

当看到李暮的身影之后,他们不约而同地聚了过来。

这里面不乏农学院,或者京都其他学校的农学生。

但大多还是年轻的高中生,还有一些小个子的初中生:

“李顾问,您好!”

“我终于见到您了李顾问!”

“李顾问,谢谢您对国家的贡献!”

……

学生们用稚嫩的面孔和朴素的话语,表达着心中的敬仰和感谢。

听到这些话语。

李暮心底原本的那点气,也消散了去。

他们又有什么错呢,只不过是想要见自己一面而已。

想到这里,他抬了抬手,示意众人先安静下来。

见到他的动作,他身边的学生们最先停住了话头。

后面的人虽然看不到,但一传十十传百,很快也不再说话。

见状,李暮开口道:“感谢同学们对我的热情,也很高兴大家能在炎炎夏日跑到这里欢迎我。”

他刚刚开口。

便有很多学生拿起纸笔,赶紧将他说的话记下来。

看着这一幕,他心中微叹,语气严厉了几分,接着道:

“不过我还是要批评你们中的大多数人,这一趟不应该过来。”

“很多人都还在读高中,甚至是初中,在这个阶段,听我讲座的作用其实不大。”

“你们该做的,是在学校里好好学习,巩固基础,考上大学或者大专后,再继续深入地学习,现在听,都是无用功……”

……

李暮语气温和地将这些学生们都骂了一遍。

听着听着,所有的学生们,都不由低下了头。

而在他说得正动情的时候。

刘全工和魏国伟等人,也带着学校的领导班子,还有人们日报的记者走了过来。

当发现李暮在“骂”这些学生的时候,他们都不由有些惊讶。

可听清李暮在说的内容之后,每个人的眼中都闪过钦佩之色。

“李顾问不仅学问厉害,教导学生,也很有一手啊!”刘全工看着一个个乖乖受训的学生们,忍不住感慨道。

其实在这之前,他也不是没让人劝过。

但学生们实在是过于热情,怎么劝都劝不住,最后还是只能放人进学校。

“谁说不是呢。”魏国伟跟着感慨。

就在两人说话的时候。

人们日报的江主编已经迫不及待地冲进了人群,一边左挤右挤往前走,还一边低声喊道:“我是记者,给我让让我,我是记者,给我让让……”

好不容易到了前面。

却只听到了李暮的最后几句话:

“希望你们能将时间用刀刃上,好好学习,努力地提高自己。”

“向我学习,不能仅仅停留于表面的形式,或是来看我一次,或是拿着本‘语录’聚在一起交流。”

“我更想看到的是你们学有所成,能为国家的建设发挥自己的一份力量的,你们明白吗?”

随着李暮最后的一句话落下。

周围响起了学生们嘶哑的吼声:“明白!”

震耳欲聋,响彻云霄。

待激动的学生们发泄完,李暮又继续道:“好,那该回去的,都赶紧给我回去学习!”

听到这话。

周围的高中生和初中生们,俱是飞快地离开,脚步坚定而又果决。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23586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