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火红年代,开局大学演讲

作者:笔落烽火 | 分类:都市 | 字数:0

第380章 高温合金的重要性

书名:火红年代,开局大学演讲 作者:笔落烽火 字数:0 更新时间:01-07 03:02

“那就好,我们打电话的时候还担心打扰了您研究呢。”刘全工松了一口气道。

不止是他,魏国伟同样也是真担心影响到李暮的研究。

如果不是事情比较急,他们本来都打算放弃,等回头再找关建民问问李暮什么时候有时间再过去。

毕竟影响一位国宝级的科学家的研究,还是相当严重的事情的。

“那我们就直说了,李顾问,我们听郭院长说您最近会外出,这事儿是真的吗?”刘全工接着道。

李暮微微颔首,不过并没有解释为什么要外出。

但他这会儿也明白过来,应该是为了氟氯氰菊酯和氮肥研究项目的事情。

如果他离开的话,两者的研究,无疑会受到一定影响。

想了想,他说道:“刘院长,魏所长,你们放心,在我走之前,肯定会将研究都安排好的。”

“我们自然是相信李顾问的。”刘全工点了点头,又道:“不过我们还是希望您能够多往实验室跑跑,指导一下米教授他们研究。”

“好,好,那今天下午我过去怎么样?”李暮沉吟片刻,然后道。

火电机组那边应该也没有什么问题,过去应该两三个小时便能够解决。

剩下的时间都用在农学院那边也不是不可以。

刘全工道:“那太好了了,我回去就把这个好消息告诉米教授他们!”

“等等,我们不应该在农研所研究吗?”魏国伟忽然叫停道。

两人说话这意思,怎么跟研究要在农学院开展一样。

刘全工看了看魏国伟,眼睛瞪了瞪,恨得牙痒痒。

请人的时候畏畏缩缩,说什么:

“李顾问肯定没空”“他忙着别的研究,怎么可能在搞农药和化肥”“成功了功劳不大,失败了还要背锅,肯定不会来”的话。

这时候想起来抢人了?

但生气归生气。

他也不得不承认,农研所的研究条件,要比农学院好得多得多。

“还是在农学院吧,地方大,方便在农田里进行试验,也能让学生们跟着学习学习。”李暮考虑了一番后,道。

搞出农药和化肥后,可不是用仪器测试几样数据,就能直接使用了。

农研所虽然设备仪器好一些,但是没地。

最后的试验,还是要跑到农田里进行。

与其后面跑来跑去地费工夫,还不如都放在农学院里干。

当然,还有一个原因,李暮没说。

——那就是方便他给米巧开小灶。

要是在农研所搞,他总不能特地跑到农学院去,那也太麻烦了一些。

“好,好吧,都听您的安排。”魏国伟虽然有些遗憾,但还是很快地点头同意下来。

……

得到了李暮的准话后。

魏国伟和刘全工也没有久留,很快便起身离去。

李暮继续打电话,让关建民过来,带着他前往京都火电厂。

开了半个多小时。

便看到了火电厂熟悉的大门,以及门口熟悉的门卫大爷。

这回他车都不用下,后者远远看到了车子过来,便麻溜地打开了大门。

在车子开进去的时候,甚至还带着肃穆的敬了个一个标准的军礼。

虽说李暮后面低调了,没有开上次那台CA70。

但他是“大人物”的说法,已经深入了火电厂每一个人的人心。

全国著名的专家教授他们不是没见过。

可能够坐上国庆礼宾车的,恐怕就这一位。

所以尽管没有一个人说得出李暮的身份究竟有多大,也丝毫不影响他被津津乐道。

至少有一点,他们还是很清楚的。

——李暮对国家的贡献,绝对远超他们的想象。

……

这边,李暮的车子刚刚在厂内的空地停下。

收到消息的张琰,便急匆匆地迎了出来。

他小跑几步,抢在关建民下车前打开车门。

“张厂长,您不用这么客气,再说我也当不起呐!”李暮见状,有些哭笑不得道。

论级别,张琰可比他高得多。

而且对方的年纪也不小,四五十岁左右。

让其给自己开门,怎么看都有些不太合适。

张琰笑道:

“当得起,肯定当得起。李顾问您太谦虚了。”

“不说您帮助我们厂的火电机组进行了优化设计。”

“就说您在我们国家不同科学领域上的贡献,都值得我们所有人敬佩。给您开个车门,根本算不什么。”

他对李暮,却是相当敬重。

当然,也不全是李暮的地位高的原因。

主要还是新型火电机组的开发,让他这个厂长,在上面狠狠露了一把脸。

一旦研究成功,他的仕途,也能获得诸多好处。

“哈哈,张厂长过奖了。”李暮摇了摇头,也没有在这个问题上多做纠缠,而是道:“我们先去看看研究的进度吧。”

“好,好,您这边请。”张琰连忙将李暮带向新型火电机组的研究地点。

为了给研究团队腾地方。

他让厂里的工人们,日夜不休地建了一处新厂房出来,用作研究和实验。

地方虽然不算很大。

但容纳几十名研究人员,也绰绰有余。

至于新型火电机组所需要的锅炉、汽轮机、发电机和辅助设备等的制造,都安排在其他车间进行。

张琰一边走,一边为李暮介绍。

看得出来,他的能力还是相当好的。

所有的事情,都安排得井井有条。

虽说有点“炫耀”的嫌疑,不过李暮也没有在意,能将事情办好就行。

……

待走到研究所在的厂房。

张琰的声音便低了下来:“前面就是诸位专家和教授们的研究区域了。”

在研究的厂房附近,他特地吩咐过,不准大声喧哗。

甚至还特地在墙上写了标语,用作警示。

李暮微微点了点头,上前几步,果然听到了里面传出的声音。

他也不着急进去,而是站在门口,听着里面的讨论,打算先看看众人的研究情况如何,也省得一会儿慢慢去问。

听了片刻,他基本了解了众人遇到的问题。

旋即,李暮“咳咳~”地轻轻咳嗽了两声,走进厂房。

只不过大概是因为讨论得过于认真,并没有人注意到他的到来。

见状,张琰刚想开口提醒,便被李暮伸手拦下。

60年代夏国的汽轮机技术,和国外对比有着显著的技术差距。

从老大哥引进的机器设备经过消化吸收后,虽然慢慢地搞出了10万Kw汽轮机组和20万Kw汽轮机组。

但在设计、材料、工艺、总装、调试及试验等多个部分,都存在不小的问题。

就拿材料精度来说,从捷科拿到的图纸要求的叶根公差要求是0.9丝,而夏国最好的铣床加工精度只到2丝。

如果没有3+2轴数控铣床的出现,现在都还只能靠人工才能实现0.9丝的叶根公差。

不过仅解决精度的问题还不够,还有材料方面的问题。

此时,厂房中,众人在讨论的,正是关于适合F级燃机的高温合金的问题。

一位教授头疼道:

“我们现在的高温合金材料水平有限,虽然有能够生产,但是良品率太低,而且恐怕也达不到李顾问的要求。”

“低是低了些,但也不是不能用,不把F级燃机的问题解决,研究就进行不下去。”另一位专家道。

其他教授没有说话,不过脸上都是一片愁容。

就在这时,有一位教授忽然抬头,余光发现了站在门口的李暮,以及张琰等人。

他连忙道:“李顾问,您怎么来了?”

正在沉思的众专家教授闻言,纷纷回过头来。

看到李暮,先是露出惊喜的神色,继而忽然又变得有些尴尬。

方才他们争论了半天,有不少人对于F级燃机的问题,都采取了相当“保守”的意见——降低要求。

这当然无可厚非。

毕竟按照李暮给出的研究方案中的F级燃机资料,现在他们的技术水平和工艺水平,基本没有实现的可能。

唯一的办法,只有在材料上再次有新的突破。

但,这可能吗?

所有人的目光,都在这一刻,看向了站在门口,脸上带着淡淡笑意的李暮。

在众人的注视下,他缓缓走上前,对刚刚说话的教授道:“过来看看大家的工作情况,不过看来遇到了一点问题呐!”

“是有不小的困难,李顾问,我们在汽轮机组的F级燃机的研制上,遇到了问题……”教授将简短地将方才众人讨论的问题总结了一下。

虽然李暮先前已经听了个大概,但仍旧耐心地听完,还示意众人可以进行补充。

一众专家和教授见有人带头,也没有继续扭捏,干脆地将问题说了出来。

待听完之后,李暮才继续道:

“我基本清楚了,大家遇到的问题,基本集中在高温合金上。”

“我国的高温合金以镍基高温合金为主,产量较低,且质量较差,没有办法满足F级燃机的研制需求。”

“不过大家放心,这段时间,我也考虑过这个问题,并且有了一个初步的解决方案,这次来便是为了拿出来跟你们一起讨论,看看是否具备可行性。”

在他说完之后。

本来还有些眉头紧锁的专家和教授们,眼神立刻亮了起来。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22473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