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火红年代,开局大学演讲

作者:笔落烽火 | 分类:都市 | 字数:0

第280章 我不过是想和年轻人多交流一下而已啊

书名:火红年代,开局大学演讲 作者:笔落烽火 字数:0 更新时间:01-07 03:02

“出去见见不就得了,有什么好怕的,她又待不了几天。”李暮随手回复道。

阿斯克:“不行啊,她说要过来陪我待半个月!”

“那就说你忙着研究没空呗。”李暮眯了迷眼睛,心里想着怎么样合理地把阿斯克骗出去。

小富婆多好,而且除了年纪,该大的地方都挺大的。

阿斯克道:“问题是我最近研究不忙,本来想约你打游戏的放松放松的,结果昨天休息得太晚,不小心把消息发给了她!”

“结果她看到直接就买飞机票过来了,而且还是突然袭击,现在已经在斯达特福德市了!”

“是故意的还是不小心的?”李暮憋着笑道。

本来还想着怎么劝阿斯克出去。

没想到还没使劲儿呢,他自己投了。

阿斯克此时急得像是热锅上的蚂蚁,道:“李,你就快帮我想想办法吧,要不我说临时又有新的研究课题,不能放假了?”

“这个主意不错,小富婆肯定会理解你的。即便她咬牙再等十天半个月也没事,一个人不远万里跑来这个陌生的地方,孤零零一个人肯定说不定碰上什么事,就被吓走了。”李暮开始痛击阿斯克的良心。

果然,阿斯克那边明显的犹豫了起来。

聊天页面上的“正在输入中……”显示了半天。

“算了,我还是过去一趟吧。”纠结许久,阿斯克最终还是过不了良心这一关,放弃了挣扎。

即便他不喜欢小富婆,也不能让对方出什么事。

李暮看到这里,微微一笑。

两天时间,机会给了,剩下的就要看小富婆能不能把握住了。

……

结束聊天,李暮继续将注意力放回工作上。

这么一会儿的功夫,他觉得劳累了一天的精神都好了许多,果然当“狗头军师”是会令人感到愉悦的。

摇了摇头,看向桌上的稿纸,开始动笔。

玄鸟-1直升机整体设计图的绘制,已经进行到了最后,也是比较麻烦的一个部分——军事化改装。

通用直升机需要进行改装后,才能装备武器,执行作战任务。

为了能够在未来的战场上应用,这点必不可少。

李暮想了想,决定参照UH-60A黑鹰直升机的武器系统,座舱编制为3人,包括两名飞行员和一名飞行工程师,都配备有防弹座椅。

一般情况下可以装载11名士兵,紧急状况可以达到20名。

只要数量足够的多,完全可以将大量的部队,运输到前线的要害。

还有机腹吊索的挂钩,可掉起4080kg的货物,即便不执行作战任务,也能在运输线上运送大量的后勤物资。

最后,滑动舱门前方机枪口窗口的外部支架上可以安装一挺机枪,避免占用舱门区域……

花了一个小时不到,李暮就完成了军事化的改装的计划。

当然,只是初步的计划。

照抄下来的东西,肯定没法直接用。

实际参数能不能达到要求,工艺水平有没有可能实现,他都摸不准。

——说白了,就是他没见识过武装直升机,而且对直升机的制造也缺乏系统性地了解。

“但留下一些错漏让航空院的人解决好像也不是不行,还可以避免太过惊世骇俗。”李暮心中想道。

但旋即他便使劲摇了摇头,将这个念头抛到了脑后。

这和逃避困难有什么区别。

他可以刻意地留下问题,但不能留下自己都不太懂的问题。

想到这里,李暮在明天的计划上加上了一条,去航空院学习了解一下直升机制造的各种细节。

……

次日,早。

李暮洗漱锻炼完,先给郭默打去电话,让他转告唐燕捷自己想去航空院一趟的请求。

做完这些,他才离开家,骑着自行车前往半导体研究所。

如今已经是三月时节,天气已经没有那么冷。

不过骑车骑得快了,还是不免两手冻得发红。

一路穿过逐渐热闹起来的京都街道,李暮在所里的大门前停下车,跟警卫同志打了个招呼。

只有他一个人,不带陌生人的话,警卫也不会特别检查,敬礼后便让直接放行。

进到所里后,李暮先去解决完早饭,然后去第二代超算的几个研制组看了看情况。

没有发现有什么需要他解决的问题,接着来到CAD软件研发组兼CAD资料服务器研制组。

站在门口看了一眼,他的眼中立刻露出笑意。

严佩林那边的动作很快。

才一天的时间,要的人就已经过来了。

李暮满脸笑意地走进实验室,问好道:“哈哈,洛教授、蓝教授,好久不见,还有你们三个,江阳、徐盛华、林建中。”

“我记得上次见面,还是研制第一代超算的时候吧,可惜你们来得晚了,没有多交流一下。”

他热情的样子让除了洛教授和蓝教授外的另外三个年轻研究员受宠若惊,有些语无伦次道:

“没,没想到李顾问您还记得我们。”

“研制第一代超算时,我们都没有出什么力。”

看得出来,他们相当激动。

毕竟李暮如今的名气确实太大了,在学术圈里如雷贯耳,在他们这些年轻研究员眼里更是一生效仿的榜样!

“每一个和我一起研究过的人,我都记得,并肩奋战过的战友怎么能忘记呢。”李暮笑呵呵道。

一旁的洛教授和蓝教授实在看不下去了,连忙重重地“咳咳”了两声,打岔道:“李顾问,我看还是尽快开始正式工作吧。”

“我们能过来,那都是放下了所里正在研究的项目的。”

这话一说,李暮也不好再继续了。

说得他好像要挖人似的,他能有这坏心思吗。

“我不过是想和年轻人多交流一下而已啊!”李暮看着两人防贼似的眼神,无奈地摇了摇头。

紧接着,他继续道:

“那好,洛教授蓝教授,咱们先到这边的小会议室来开个会。”

“别急别急,先坐下,我办公室里有两盒碧螺春,拿来给大家尝尝。都别客气,都是是从领导那里顺的,多着呢。”

“对了,洛教授,我记得上次研发第一代超算的时候,在算法上面您很有见地啊……还有蓝教授,您对存储系统的理解别具一格,我还一直想找您讨论讨论呢……”

……

几句话的功夫,原本警惕的两个教授就放松了下来。

李暮旋即又让刘得几人将他昨天所说的内容复述了一遍,同时对他们理解不到位的地方进行一些纠错。

待计算技术研究所的洛教授等人理解了理论知识过后,很快带着他们上手实验。

……    忙碌到中午。

紧赶慢赶,李暮算是先帮CAD资料服务器研制组的众人,完成了整体的研究框架搭建。

眼看到了吃饭的时候,他停下手,道:

“都不着急,先去吃饭,吃完饭再回来研究。”

“刘得,给你个任务,看着几位教授和江阳他们几个一点,不要让他们累着了。”

“来咱们所的时候是走进来的,要是累倒了躺着出去可不行,怕是以后都没人再帮咱们所了。”

听到这话,洛教授、蓝教授库苦笑不得的同时,心中又不免有些感动。

至于江阳等几个计算技术研究所的年轻人,对他的好感更是快爆棚了。

随后,几人说笑着走出实验室。

正往走廊走的功夫,忽然看见吴有望快步朝他们走过来。

见状,李暮告罪道:“几位教授,下午我有事,恐怕不能过来了,有什么问题,你们可以问问王所长,他的水平不比我差。”

“哦,李顾问您这是?”洛教授和蓝教授脸上露出惊讶的表情。

从李暮早上的表现看,不难看出他对CAD资料服务器这个项目的重视。

怎么忽然就要走了?

李暮摇了摇头,笑而不语,旋即迎向吴有望。

后者见到他身后的众人,也没有多说别的话,指了指楼下空地上航空院那边派过来的专车。

见状,李暮连忙下楼,坐上专车离去。

这幅神神秘秘的样子,自然勾起了计算技术研究所这边洛教授和蓝教授等人的好奇。

可惜不管是吴有望还是王绶觉,都表示不知道李暮在研究什么。

即便他们知道,也不会说。

“不愧是能够获得国家最高科技一等奖的人啊!”洛教授和蓝教授感慨不已。

……

这边,坐上车后。

花了几个小时的时间,李暮有来到了航空院的研究基地。

刚刚近前,他便看到了站在门口处等着他的唐燕捷和王石存。

“唐院长,王教授。”李暮小跑两步上去,笑着打了个招呼。

还没等他说自己来干什么,唐燕捷便一把抓住他的手,道:“李顾问,您可过来了,我们有不少问题都想和您请教呢。”

“走走,快到里面去,大家都等着呢。”

一边说着,他一边热情地带着李暮往基地里面走。

……

穿过几座实验楼前的空地后,来到会议室。

不过这回倒是没有第一次那么多人,仅仅只有玄鸟-1直升机研制项目组的几位主要负责人在。

除了总工程师王石存外,还有物理专家刘振华教授、化学专家叶事兴教授等七人。

见到李暮等人进来,本来正在闲谈的几人立刻围上来,七嘴八舌地打着招呼。

他们这些科学家的世界很简单,你厉害,我就佩服你。

李暮不仅提出了玄鸟-1直升机的研制计划,更是给出了他们研究的理论框架,要不是实在挖不动,人早就被他们从半导体研究所抢过来了。

闹闹哄哄了半晌,唐燕捷才笑着开口道:“好了好了,大家先安静安静,说正事。”

闻言,众人才慢慢地安静下来,然后各自回到座位。

随后,唐燕捷让王石存安排李暮在一旁坐下,又拿来航空院这段时间对于玄鸟-1直升机的研究报告给他查看。

完成了理论研究后,他们便开始了实验。

但因为种种因素,进度十分不理想。

李暮看了看,不出意料,航空院的众人卡在了材料这一关。

任凭你的理论研究得再好,材料做不出来,那就什么都做不出来。

铝合金这些普通材料倒是好说,但像是碳纤维这种复合材料,目前夏国科研界尚且没有实现技术突破。

历史上,直到60年代中期,国科院闪西煤炭化学研究所才开始验证PAN基碳纤维。

74年开始设计生产线,等到76年,才真正建立起夏国的第一条碳纤维生产线。

距离现在的时间点,有着十二年之久。

……

研究基地的会议室内。

李暮看完报告,沉吟许久。

在众人期待的目光中,他缓缓开口,道:“我对碳纤维倒是有一些粗浅的研究,只不过也仅仅只是停留在理论上。”

“没关系,没关系,有理论便够了!”王石存惊喜道。

其他的专家和教授们也纷纷长出一口气。

他们也算是摸清了李暮的性格——谦虚,而且极其谦虚。

说是粗浅的研究,说不定已经有了完整的研究方案。

“既然如此,那我就说出来大家一起讨论讨论。”李暮笑道。

他可不是谦虚,而是真的不懂。

哪怕有着资料,没有实验经验,他也不敢保证能够成功地制备出碳纤维。

想了想,他接着道:

“碳纤维是以聚丙烯腈纤维为原料制取,由碳元素组成的特种纤维,含碳量在90%以上,具有耐高温、抗摩擦、导电、导热及耐腐蚀等特性。”

“它的原理在于独特的分子结构和制造过程。理论上来说,是由片状石墨微晶等有机纤维沿纤维轴方向堆砌而成,经过碳化和石墨化处理,形成微晶石墨材料。”

“在其分子结构中,碳原子以特殊的排列方式连接,形成了一种高度有序的晶体结构,呈黄庄排列,类似于钻石的sp3三维排列结构……”

……

拿着小黑板,李暮一边说,一边在上面画出碳纤维的结构。

基础不够,只能一步步来。

否则哪怕他现在拿出完整制备流程,众人也未必能够顺利地研究出来。

待众人消化了片刻,他才继续道:

“下面我再来说说我推导的制备流程,首先,是纤维的纺丝,利用化学试剂,将聚丙烯腈、聚氨基丙烯酸酰胺、黏胶丝等原材料溶解,经过纺丝和拉伸得到丝束。”

“然后是预氧化,分为低温和中温两步,前者在220-300摄氏度之间,目的是脱水、脱溶以消除丝束中的杂质;后者在400-600摄氏度之间,使得有机材料芳香化,为接下来的碳化做准备。”

“在碳化这一步,需要在高温环境中进行,丝束中的物质在高温下逐渐变黑,氧元素消失,纤维直径变细……”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28093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