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火红年代,开局大学演讲

作者:笔落烽火 | 分类:都市 | 字数:0

第400章 万吨挤压机

书名:火红年代,开局大学演讲 作者:笔落烽火 字数:0 更新时间:01-07 03:02

“我看不妥,要是都把人送过来了,其他的研究所怎么办,而且我们自家人知道自家事,每个计算技术研究所有多少懂软件工程的人?”林振第一个反对道。

他找出的这两个理由,前面一个还好说。

立刻便有人道反驳道:“有什么其他的研究,能和李顾问的研究相比?”

不过面对后一个问题,便觉得有些棘手了。

整个三省今年也才分到了20多个不到30个的软件工程专业毕业生。

虽说计算技术研究所有着天然的优势,但耐不住人实在太少。

一些地方干脆一个都没有,只能派人去跟那些下来的软件工程毕业生们学习。

就在众人苦恼不已的时候。

吴薛道:“不懂不是问题,可以慢慢培养嘛?”

说着,他将目光投向了一旁的李暮。

三省的软件工程人才储备不足,是一个既定的现实。

这个问题,李暮之前也想过解决方案。

所以面对吴薛眼神询问,他当即便道:

“培养肯定是要培养的,而且是要大力地培养,这方面后面我也会出出力。”

“不过初期仅靠培养是不够的,还是要从京都调一部分人过来。”

“这个问题还要领导您去协调,我稍后给您拟一个名单,您可以上报上去,然后让那边去询问这些人是否有意愿过来。”

他说完之后。

吴薛脸上满是惊喜之色,连连点头道:“好,好,好,我一定尽快办成此事!”

本来能够让李暮帮帮忙,培养培养人才,他已经很满意了。

没想到竟然还有意外之喜。

京都半导体研究所的人有多厉害,他还是清楚的,在软件工程方面的研究,绝对能甩他们三省几条街。

“那李顾问,这么说的话,我们其他郡的计算技术研究所的骨干,也能过来参与研究吧?正好也让他们培训培训。”滨城的郡领导道。

话音刚落,林振便急了,连忙道:“初期肯定是研究更要紧,怎么能够让李顾问分出这么多精力去干别的事呢?”

“话不能这么说,我们的骨干水平再一般,也不至于毫无用处,只不过需要投入时间成本、金钱成本去慢慢学习,这点我们都觉得不是问题。”黑城的郡领导道。

其他郡的郡领导也跟着开口,表示支持。

别说只是派骨干过来了,便是将整个计算技术研究所搬过来,他们都没觉得是什么问题。

林振还想开口,但眼角的余光却敏锐地发现了一旁的吴薛微微赞同地点头。

这下他再说什么也都没用了。

“也罢,不过是派人过来学习而已。”他心中暗暗安慰自己。

待众人都说完意见后。

吴薛看向李暮,问道:“李顾问,您觉得呢,会不会有什么问题?”

此话一出,所有人的目光都不由紧张起来。

毕竟他们商量得再好,这个正主觉得不行的话,那也没用。

“问题是有的。”李暮的一句话让众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

在一众忐忑的目光中,他接着无奈地表示道:“大家这么相信我,让我的压力很大啊!”

话刚刚说完,办公室内地众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时俱是有些哭笑不得。

就这?

“能力越大,责任越大嘛,李顾问,能者多劳,这事就拜托你了!”吴薛笑着道。

……

在用餐结束后。

吴薛和林振都着急去办事,很快离开。

其他郡的郡领导虽然想找机会和李暮单独待一会儿,但这么多人一起,各自都不可能拿出底牌。

这种情况下,商量得再多,也都是无用功。

加上吴薛提醒他们不能耽误李暮的研究,所以只能再找其他机会。

……

这边,和众人告别之后,李暮也打算离开奉天重型机械厂。

就在他准备上车的时候。

一道声音忽然叫住了他:“李顾问?”

声音并不大,更像是在试探。

不过李暮还是听到了,回过头来,看向喊自己的人。

只见几个年轻人站在不远处,向着这边观望。

看到他回头,似是终于确认了他的身份,这些年轻人的脸上立刻露出兴奋之色,连忙上前走来。

“李顾问,真的是您啊,我还以为我认错了!”一个相貌周正的年轻人激动地说道。

另一个女生跟着道:“真没想到还能再见到您,我们还以为要过很久很久才能跟您再次见面!”

两人的脸上,满是崇敬。

“李树同学、周兰同学,好久不见。”李暮看了看两人,略一思索,便想起他们的名字。

其他的年轻人他没什么印象。

但这两人,应该是五道口职业技术学院机械工程专业的学生,以前他搞讲座的时候碰见过,还向他提过问题。

见李暮说出自己的名字,李树、周兰高兴得语无伦次道:“李顾问,您还记得我们?”

“当然了,我记得你们当时跟我提问,要怎么将软件工程应用到重型机械制造领域……”李暮笑着回忆道。

李树和周兰两人听完之后,脸上的笑容更加深了一些。

不过很快,他们又变得有些愧疚起来,道:

“李顾问,当初我们和您提问的时候不觉得,现在才发现,那些问题和我们现在面临的问题有着很大的区别。”

“批量化的生产固然有很大的意义,但在重型机械的水平上,我们落后了其他国家至少10年。”

“所以我们辜负了您的希望,没有继续在利用软件工程批量化制造重型机械这条道路上走下去。”

说到这件事,两人的声音都有些低落。

毕竟当初离开学校的时候,他们可都是信心满满,觉得能够在奉天重型机械厂干出一番大事业。

但来了之后,他们才发现了现实和理想的差距。

“这有什么好在意的,目标就应该因时而变,因事而变,你们能够及时调整,反倒让我觉得很惊喜。”李暮笑着鼓励两人道。

利用软件工程批量化地生产重型机械,这个研究其实他不是没有考虑过。

只不过重型机械的投入成本实在太高,加上技术水平过于落后了,生产越多,他便觉得越亏。

所以暂时没有去研究,打算在技术水平上突破一番再说。

想到这里,李暮问道:“对了,你们说在研究重型机械,是哪方面的?”

“主要是有色金属卧式挤压机,目前我们国内这方面还远远落后M帝和老大哥,急需技术上的突破。”李树道。

有色金属卧式挤压机,是发展航空工业,用于飞机、导弹的翼梁、壁板、型材、鼻锥的锻压和挤压的大型挤压模锻设备。

说夏国落后,其实并不是很恰当。

在60年代,仅仅只有M帝和老大哥有万吨级别的卧式挤压机。

国内既没有设计经验的人,也没有任何资料可以参考,研究的困难,可谓是相当之大。

“研究这个啊,不错,有冲劲嘛。”李暮笑着道。

他连接蓉城市中心图书馆的档案库,看了一下资料。

夏国搞出万吨卧式挤压机,是在66年的事情。

周兰不好意思道:“您过奖了,我们还只是想要研究而已,都还没有什么像样的成果。”

他们要研究万吨卧式挤压机的事情,其实没多少人知道。

要不是刚刚太过激动了,也不至于说漏嘴。

毕竟这方面国内完全一片空白,多少专家和教授都搞不出来,他们两个刚刚毕业的学生说要解决,未免引人发笑。

“话不能这么说,现在没有成果,以后也会有的。要是遇到什么解决不了的难题,可以来问问我。我这一段时间都会在奉天空气动力研究所那边,和警卫说我的名字就行。”李暮道。

两人都是出身国内顶尖学府的人才,能力绝对是没的说的。

虽说现在年轻,未必能够很快地得到成果。

但日后绝对能够开拓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

“谢谢李顾问,我们一定继续努力!”李树和周兰齐声道。

望着两人脸上的坚定神色,李暮的眼中也不由浮现出一抹笑意。

……

在鼓励了一番李树和周兰后。

李暮又和其他几个年轻人交流了一番。

他们并非从京都的高校毕业。

但对李暮的尊敬,一点儿都不比李树和周兰两人少。

同样勉励了他们几句后,李暮才动身离开。

坐在车上。

他一边闭目养神,一边在脑海中查看关于万吨卧式挤压机的资料。

既然刚好碰到了,那么索性帮两个年轻人一点小忙。

当然,他不会参与进去,仅仅打算提供一些研究思路,剩下的交由两人自己去做。

看着看着,李暮忽然微微坐直了些许,暗道:“居然还要牺牲一位科学家?”

他实在想不到,万吨卧式挤压机的成功,竟然是以一位科学家的生命为代价。

年仅39岁,便因劳累过度,病魔缠身,最终留下“天生我才必有用,奈何天不从我愿”的遗言,与世长辞。

“未免有些太惨痛了!”李暮看着都觉得心疼。

短短三四年的时间,一个正直壮年的科学家的生命便走向了尽头,其间所经历的艰辛,付出的努力,恐怕都是常人难以承受的。

他看向资料中的名字——王正安。

“就在奉天重型机械厂吗,哎,早知道刚刚应该去见见的。”李暮心中有些遗憾。

对于这些为国家的强大付出生命的先辈们,他始终怀着崇高的敬意。

他接着想道:“不过现在补救,也为时未晚。”

夏国决定搞万吨卧式挤压机,差不多也就在这个时候。

王正安应该还没有参与到研究,或者参与的时间不长。

现在挽救,还来得及!

……

回到研究所。

李暮便立刻开始绘制万吨卧式挤压机的设计图。

这个东西在60年代属于先进的重型机械,但放到后世,不说烂大街,但至少算不上特别少见的技术。

他花了点时间,便在蓉城的重型机械公司找到了相关的资料设计图。

虽说不是特别的详细,但也足够使用了。

毕竟要知道现在夏国在这方面,可是一点儿资料都没有。

……

次日,早。

洗漱锻炼完后。

李暮便让关建民给李树和周兰送去消息,让他们过来见自己。

现在他还不认识王正安,肯定不能直接找上门。

最好的办法,是通过两人,让其自己找过来。

做完了这件事或,他顶着微微发黑的眼圈,来到风洞的实验场地。

看到他的样子,王石存、徐顺寿和吴达观三人都吓了一跳,连忙道:“李顾问,您这是怎么了?”

“没事,昨天晚上突然来了点灵感,小小地熬了一会儿夜而已。”李暮摆摆手,示意自己没有大碍。

不过他虽然这么说。

但王石存等人还是有些不放心,道:“冒昧的问一句,您昨晚睡了多久?”

“睡了,一会儿吧。”李暮有些不确定,反正他坐在书桌前,一低头一抬头,天便已经亮了。

然后在床上躺了不知道多久,生物钟便把他叫醒。

困倒是不困,只不过精神略微有点疲惫。

毕竟绘制图纸不能简单的照抄,是一件相当耗费心力的事情。

“不行,绝对不行,必须去休息!”王石存等人斩钉截铁地说道。

还一会儿?

在他们看来,肯定是干脆没休息。

李暮道:

“真没事,就是有点黑眼圈而已,不影响研究。”

“王教授、徐教授、吴教授,你们别忘了。”

“之前你们想回实验场地,是谁给你们打的掩护?”

他说完后,好整以暇地看着三人。

偷偷来研究的事情,可不止只有他一个人会干。

王石存等人也来过一两次。

可惜刚好不凑巧,被付华生抓到了。

眼看就要被发现,还是在后面赶来的李暮引走了付华生,否则个个都要挨批评。

“就是被所长罚我们也认了,李顾问,您可千万不能意气用事,身体要紧啊!”徐顺寿道。

王石存和吴达观也跟着出言相劝。

他们被罚不要紧,万一李暮的身体出现的问题,那就是天大的事了。

就在李暮打算再争辩一会儿的时候。

忽然,一道声音在他的背后响起:“李顾问,您昨晚上没休息?”

“我没有,怎么可能,您听错了。”李暮扭过头,看着走过来的付华生,面不改色道。

只可惜,他的黑眼圈,已经说明了一切。

不过保险起见,付华生还是看向了李暮身后的王石存等人。

三人连忙拼命地点头,仿佛在说:“没错,所长,快把他喊回去休息!”

“李顾问,您这么做,让我很难办啊!”付华生无奈地叹了口气。

管束李暮,他肯定是没有这个权利的,即便是吴薛和林振,恐怕也做不到。

“您真的误会了。”李暮还在试图狡辩。

可殊不知,身后的三人已经将他给卖完了。

“您要是非要这么说,那我只能老老实实地上报了。”付华生摊了摊手,道。

在付华生的“建议”下,李暮最终还是没有选择强硬地要求留下。

虽说继续坚持下去,还是能留下的。

但大家都开口劝了,也没必要辜负这份好意。

而且现在风洞试验已经步入正轨,他在不在这里盯着,差别并不是特别大。

加上自己也觉得有些困,索性便回到宿舍。

当然,像众人说的,再休息一天是不可能的,顶多下午,他还是要回到研究一线。

……

下午。

养足精神后的李暮,继续开始试验工作。

目前玄鸟-1的试验结果,都还算比较理想,进行的调整,也比较微小。

不过钱五师有句话说得好:“不能带着问题上天。”

为了避免可能出现的失误,李暮力求将误差降到最小。

而如果出现试验出的零部件参数和他手中的资料相悖的情况。

在再三验证之后,他也还是更相信自己和王石存等人亲手得出来的结果。

毕竟他们不可能完全一比一还原UH-60直升机,在这些细节上,必须有着自己的判断。

……

一直忙到晚饭的时间点。

进行完今天的第3次试验,开完讨论会后。

李暮便喊上王石存等人,准备去饭堂吃饭。

就在他们走出门外时。

等候在外,不知已经站了多久的关建民,带着还穿着蓝色工装的李树和周兰两人走了过来。

看到两人,李暮停下脚步,笑道:

“现在是上班时间吧,怎么提前过来了?”

“不会是你们偷懒了吧。”

“这可不行,要是被发现了,我可不替你们脱罪。”

他让关建民去送消息的时候,说的是让他们“放假,或者下班的时候过来”。

毕竟要搞万吨挤压机,完全是临时起意,没有丝毫的铺垫。

有全才的名头归有名头,但做事还是得有基本逻辑。

没道理他前脚才问完李树和周兰两人,后脚便把设计图画了出来。

“李顾问,我们没有偷懒,本来准备下班再来拜访您的,没想到说话被我们厂长听了去,他便让我们放下手头的工作赶紧过来了。”李树连忙解释道。

他们虽然着急,但也不至于违反厂里的规定。

加上有李暮的嘱咐,更不会提前过来。

可由于过于兴奋,上班的时候忍不住互相讨论了几句。

恰好,厂长过来找他们说昨天两人和李暮认识的事,全都给听了去。

“是啊,我们厂长说:‘是李顾问将我们去啊,那肯定是有要紧事,赶紧去,千万别耽搁了’,然后便把我们撵过来了。”周兰接着道。

听到他们的解释。

李暮故意板起的脸上,也露出一抹笑容,道:

“原来是这样,那是我错怪你们了,我给你们道歉。”

“但你们两个这次回去记得替我给杨厂长转告一声,不能给你们搞特殊。”

“只有在深入到你们所学习的领域,才能够将书本上的知识,真正转化为自己的知识,并由此创造出可行的技术。”

他说完后,李树和周兰两人连连点头称是。

一旁的王石存早已习惯了这一幕,所以并不觉得奇怪。

所里的年轻人,对李暮那叫一个推崇备至,将之视为人生的引路明灯。

不过徐顺寿和吴达观的表情就十分精彩了,眼中纷纷露出不可思议之色。

能出名不难,但能得到学生如此的尊重和崇敬,恐怕没有几个人能做到。

更何况李暮还这样的年轻,实在是令人匪夷所思。

“还没吃饭吧,走,咱们一起去吃个饭,然后再说事情。”李暮看了看两人手上还沾着的油污,道。

李树和周兰没有丝毫迟疑,直接答应下来,然后乖乖地跟在李暮身后。

旋即,众人前往饭堂。

……

在路上的功夫,王石存等人也知道了李树和周兰过来的原因。

当听说李暮打算研究万吨挤压机的时候,众人的目光之中都不由纷纷露出惊诧之色。

万吨挤压机对航天航空领域的重要作用,他们还是明白的,丝毫不亚于之前不久才搞出来的万吨水压机。

这种重型机械的每一个技术突破,都能直接拔高国家的工业实力。

但这也就意味着,它的研究难度极高,绝不是几个学生随便搞搞便能搞出来的。

即便加上李暮……也只是有了成功的可能而已。

如果让王石存知道徐顺寿吴达观等人的想法,一定会笑着说一句:“你们还是不了解李暮啊,但凡他决定要研究的东西,没有不成功的。”

这话说谁恐怕都容易让人觉得此人卖弄虚名,绝对是个草包中的草包。

可加上李暮,便具有很高的可信度。

徐顺寿道:

‘李顾问,我好奇问一句,这万吨挤压机,您有多大的把握?’

“您可能不太了解,这方面的研究,我们国内没有一点儿资料。”

“唯一能当做参考的,只有以前从老大哥那边学习到的一点经验,但没有实物,研究肯定困难重重啊!”

他不是有意给李暮泼冷水。

只是万吨挤压机的研制,确实太难了。

“有困难不怕,只要肯用心,总会成功的。”李暮看看忐忑的李树和周兰两人,笑着道。

万吨挤压机是有很大的难度,但耐不住他有挂可以用。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38411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