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火红年代,开局大学演讲

作者:笔落烽火 | 分类:都市 | 字数:0

第392章 李暮顾问,让我们吃饱了肚子嘞!

书名:火红年代,开局大学演讲 作者:笔落烽火 字数:0 更新时间:01-07 03:02

待江主编走后。

李暮继续吃晚饭。

便打算去氟氯氰菊酯和长效碳酸氢铵两边的实验室看一看。

问题他估计应该没有。

不过来都来了,去看看也能更放心些。

魏国伟和刘全工两人全程陪同。

在跟着李暮在几个实验室转完之后。

刘全工终于忍不住道:“李顾问,您刚刚在采访的时候说,有以后多开些讲座的打算?”

他没有直接问,而是换了个委婉的说法。

毕竟要是猜错了,以后可就不好开口了。

“确实有这个想法。研究嘛,说归说,总是做不完的。再说培养国家人才,也是一件相当重要的事情。”李暮笑道。

闻言,刘全工露出欣喜之色,道:

“那您看有没有兴趣也来我们学校担任荣誉教授,偶尔讲讲课就行。”

“您是不知道学生们对您有多尊敬和欢迎。”

“他们不仅想要学习您的精神,更想要学习您在农业领域超前的研究想法和方向……”

他说话的同时。

魏国伟也跟着看向李暮。

这件事要是能成,对农研所其实也有很大的好处。

毕竟他们所的专家和教授,也能跟着一起来蹭课学习。

望着两人的目光,李暮摆了摆手,笑道:

“停停,刘院长,用不着说这么多客气话,我明白你的意思。”

“当荣誉顾问也不是不行,只不过我这次讲座过后,会出差一段时间。”

“如果您想连着请我来讲课的话,恐怕希望要落空了。”

他左右已经在7所高校担任了荣誉教授,倒是不在乎多一个两个。

“好好好,您肯答应就行,至于讲课的事,我们这边全部照您的时间来,等您的通知!”刘全工激动道。

这天大的喜事,砸得他一时有些晕乎乎的。

毕竟农学院在关于李暮的“竞争”当中,可谓从来没有赢过。

明明最开始关系只在京工院之后,可后来却被五道口技术学院和京大等学校后来居上。

如今可谓算是守得云开见月明了。

“别光顾着激动啊老刘,说说待遇的事情。”一旁的魏国伟提醒道。

虽说他知道农学院,甚至是农研所给出什么待遇,李暮都不会在乎。

但李暮可以不提,他们却不能不给,这是最基本的尊敬。

“对对,待遇就按正式教授来!”刘全工直接道。

李暮哭笑不得道:“您可别,就按荣誉教授的标准就行,和其他高校一样。”

“好吧。”刘全工一听,也没有强行坚持。

……

在答应了在农研所担任荣誉教授的职位之后。

李暮也没有久留,很快离去。

相关的手续他用不着操心,证书也会直接送去特楼。

他基本只需要出个人就行。

“或许当个教授也不错?”李暮坐在车中的时,忽然想道。

不过转念一想,他心中觉得还是有些不妥。

荣誉教授和正式教授,还是有很大的区别的。

而且他能按照学校的安排,每周抽出一些时间去上课吗?

目前来说,显然还是研究更为重要。

一边想着,李暮一边回到家中,继续自己的研究工作。

……

次日,早。

人们日报、广民日报和新夏报等几大报纸的头版头条,很快便将李暮于农学院进行讲座活动的事情刊登了出来。

虽说当时采访的只有江主编一个人。

但作为政务机关,他们的信息都是共享的。

尤其是关于李暮的报道,是上面明确指示过“要全面、着重进行宣传”的事情,更不可能吃独食。

不过在专访上,人们日报还是占了很大的便宜。

李暮和江主编的对话,被几乎一字不落地搬到了报纸上。

那句“见我一次,十次,百次……不如看书一遍,十遍,百遍……”的话,更是被无数学生奉为圭臬。

人们日报:

“昨日,我国著名计算技术专家、钢铁冶金专家、农学专家……李暮顾问,莅临农学院校园开展讲座……”

广民日报:

“在本次讲座当中,李暮顾问创新性地提出了‘矿质营养说’‘归还说’和‘最小养分说’等农学全新理论……”

新夏报:

“在李暮顾问的带领下,我们有理由相信你,我国的农业将会再次迎来一次大发展……”

……

铺天盖地的报纸,以极短的时间,铺遍全国大大小小的街道。

即便是偏僻的乡下,也看到了报纸。

京都附近几十里处的一处小村子,正当晌午的时候,村文书坐着牛车,拿着一份报纸从外面赶了回来。

还没进村,他便一路连声大喊:“好消息,好消息,李暮顾问又上报了!”

声音在空旷的原野上传开。

逐渐变得金黄的麦地里,顿时伸出一个又一个的脑袋,向两人这边看来。

都不用村文书提醒,他们便放下手中的活计,马不停蹄地赶往村长的家中。

不过即便他们的动作已经够快了,到了地方后,村长的屋里还是已经变得挤都挤不进去。

见人越来越多,村长连忙大喊道:“何文书,带着大家出去,咱们在外面念!”

“好好,大家都别着急,咱们等人到齐,一起念。”何文书闻言,连忙拿着报纸走出屋子。

众人的脚步,也不由得跟了上去。

这个年代虽然办了扫盲班,但村里现在大多数识字多的年轻人,基本都去了城里进厂工作。

剩下的都是些老人和妇女儿童,字认得不多,看不了报纸。

所以每当有什么消息,都只能等着村文书,或者村长来念。

等走出屋外。

何文书看人来的差不多了,才拿出报纸,开始念了起来:“昨日,我国著名计算技术专家……”

一连串的前缀,换做平时,早就有人嫌弃文书说话啰嗦。

但这一次,没有一个人吭声。

这些浑身尘土,裤管站满泥浆的下乡人,知道在这冗长的称号之后,是一位令人尊敬的伟大科学家——李暮。

事实也不出所料。

何文书手里的报纸,正是人们日报和广民日报等报道李暮在农学院进行讲座的消息。

一个五六十岁的老农听完后,道:

“何文书,您说得这些,我们都听不懂。您就和我们说说,李顾问是不是又要在种庄稼这件事上有发明了?”

他的话语虽然朴素。

却问出了周围的村民的最想问的问题。

作为普通的老百姓。

软件工程、钢铁冶金什么,离老农实在有些遥远。

他知道这些东西对国家的贡献很大,村长和村文书也说非常的厉害。

但究竟有多大、多厉害,他还是不明白。

甚至时间一久,他都有些记不得到底发明了什么。

不过对于氯氰菊酯和磷肥的出现,老农至今还记得清清楚楚。

即便他会忘记,吃饱的肚子也不会忘记,田地里麦穗累累的庄稼更不会忘记。

“李暮顾问,让我们吃饱了肚子嘞!”村里的每个人,都时常这样感慨。

……

面对村民们看向自己的目光,何文书在报纸上看了又看,才道:“倒是没有说有什么新发明。”

听到这话,所有人的目光中都不由露出了失望之色。

“不过。”何文书紧接着又道:“上面说李顾问提出了不少农学方面的理论。”

“你这说话怎么还大喘气呢!”众人闻言,忍不住笑骂了一阵。

不过每个人的脸上,也从失望,变成了高兴。

有就好,有就好啊!

老农想了想,继续问道:“何文书,这个农学方面的理,理论,有什么用啊?”

“就是教咱们怎么种好庄稼的办法吧。”何文书道。

幸亏他年轻的时候读过几年新式学堂,也经常看报,否则恐怕还真不知道怎么解释。

话音刚落,便有人道:“教我们种庄稼,这还用教?”

“谁说的,站出来!”何文书还没反应过来,老农便扭头骂了一句:“李暮顾问教的办法,肯定有特殊的地方,不懂就别瞎说。”

要是以前,他估计也觉得是在瞎胡闹。

让一群书生来教他们种庄稼,这听着都不靠谱。

但是李暮来的话,说什么他都信。

“说得没错,咱们怎么能怀疑李暮顾问呢,他可是大科学家,做的事能不对吗?!”周围的村民也立刻声援。

他们今年家里多出的一袋袋粮食,就是信任的最好证明。

刚刚说话的人立刻将头缩了回去,不敢吭声了。

不过饶是如此,依旧很快被人揪了出来,好好进行了一番思想教育。

待带头教训完胡咧咧的那人之后。

老农才继续道:“要是能李顾问能多研究一些让我们庄稼种得更多更好的东西就好了。”

“刘老汉,你这话说得可不对,李顾问对我们国家有多重要,我和村长又不是没和你们说过,那做的研究都是国家目前最紧要的,能腾出一点时间在农业上,已经很好了。”何文书道。

他读过书,见识自然和周围的村民有些差别。

农业的发展固然重要,但如果没有坚船利炮抵御豺狼,那种出的粮食,也只会被人抢了去。

叫做刘老汉的老农其实也清楚这一点。

从战争年代走来,他,还有周围的老人们,都太清楚国家强大的重要性了。

但他心中想道:

“如果李暮顾问能多在庄稼上花些心思就好了,让粮食产量再高一点,就不用再怕饿肚子……”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41007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