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火红年代,开局大学演讲

作者:笔落烽火 | 分类:都市 | 字数:0

第266章 脚步慢不下来

书名:火红年代,开局大学演讲 作者:笔落烽火 字数:0 更新时间:01-07 03:02

郭默脸上满是喜色,道:“你觉得行就好,我回头便去回复文教部。”

他没有说让李暮也跟着去参与教学工作,对于别人来说,这是个好机会,但以李暮现在的地位和声望,压根儿用不着。

现在出门打听打听,全国十个人里至少有七八个知道李暮,若是将范围缩小到学校,那基本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即便是大山之中的黄泥巴教室里,老师也会操着方言,一一字一句地教着孩子们认识这位新夏国的青年科学家领头人。

“对了,你来找我是有什么事吗?”郭默摇了摇头,将心中的感慨压下,然后问道。

李暮这才道:“其实也不是什么大事,就是我想试试研制个通用直升机。”

“哦,直升机啊。”郭默喝了口茶,不咸不淡地应了一声,还没咽下去,忽然反应过来,一口茶水差点喷出去。

他不敢置信道:“直升机?”

“对,我把它命名为玄鸟-1直升机,这是我写的计划书,请领导过目。”李暮从手边的公文包中拿出厚厚的一叠稿纸道。

看到稿纸,郭默才终于肯定李暮不是在和他开玩笑,深吸了一口气,压下心中的激动,双手用力攒紧玄鸟-1直升机的计划书。

快速地翻了一遍后,他内心的兴奋再也按捺不住,立刻扭过身,打电话联系航空院的院长唐燕捷。

航空院,是夏国在老大哥撤走专家后建立的研究院,目的是将分散的科研力量集中起来,形成拳头,攻克技术难关,促进国家航空工业科研工作的发展。

其下辖共有十院:

航天一院——飞机设计研究所,主要负责歼击机等战斗机的设计工作;

航天二院——航空发动机设计研究所,专注于发动机的设计与研究;

航天三院——飞机附件及地面设备设计研究所……

……

这一个个个研究所,可谓是聚集了夏国航空工业最顶尖的那一批人才。

因此,接到郭默电话的唐燕捷人都是懵的,什么时候国科院也开始搞直升机研究了?

一点消息都没收到啊!

而且国科院凭什么搞?

最好的科研力量都集中在他们航空院啊!

但郭默最后的一句话,让唐燕捷立刻重视起来:“这是李暮的想法,希望你们那边能派人过来看一看。”

23岁便荣获国家最高科技进步奖唯一一个一等奖的天才青年学者,而且研究的领域极为广泛,涉及半导体、计算机、农学和钢铁冶金等多个领域。

李暮这两个字,在夏国的学术界如今那是振聋发聩。

挂掉电话后,唐燕捷当即召集专家,马不停蹄地赶往国科院。

……

没用多久的时间,国科院的大门口,便有几辆小汽车停下,从中走出几个神色匆匆的人影。

警卫刚要检查,为首面容刚毅的唐燕捷便直接掏出证件。

看到上面写着的名字后,警卫当即立正敬礼,将人放了进去。

……

办公室内。

人为至声先到:“郭院长,计划书在哪里,快让我们看看。”

正和郭默喝着茶的李暮听到这一声中气十足的声音,立刻抬头看去,便见到一位精神矍铄的国字脸男人走了进来。

来人大概五十多岁,行走带风,一板一眼全是军人的习气,目光从一进来,就牢牢地锁定在他的身上。

“在这里。”郭默闻声站起身,将手中的计划书,交给唐燕捷带来的几位专家。

随后,众人都没有说话,静静地等待着答案。

良久,一页一页翻看完计划后的专家和教授们终于抬起头,从他们神色中难掩的激动,便不难猜到答案:“院长,虽然技术上还有一定的难度,但在设计上完全没有任何问题!”

“照着这份计划书研究,五年之内,我们夏国便能拥有自己设计和研发的通用直升机!”

“而且这款玄鸟-1直升机,在各项数据和性能上都远远超过世界上的所有直升机,只要研制出来,我们的国防力量就会迎来一次不小的提升!”

听到这个结果,唐燕捷立刻哈哈大笑起来,上前一把重重地握住李暮的手,道:“不愧是能获得国家最高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的人,果然是名不虚传。”

身为军人,没有谁比他更知道武器装备在战争中带来的优势。

如果这款直升机能够成功,无疑是让夏国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局势时,又多了一份叫板的底气。

“其实还是有一个问题的,发动机方面,目前我还没有明确的思路,想要支撑我的设计,现在我们的发动机水平是完全不够的。”李暮连忙解释道。

玄鸟-1他仅仅只是给出了一个骨架而已,其中潜在的问题可不少。

唐燕捷大手一挥,道:“放心,我知道科学研究不是这么简单的事情,你放心大胆地去搞,我一定全力支持!”

“等等,唐院长,听您这意思,不会是想将李暮调去航空院吧?”郭默急忙插话道。

再不开口,看唐燕捷这架势,下一步只怕要拢着李暮的肩膀便直接把人带去航空院那边了。

唐燕捷愣了愣,奇怪道:“有什么不可以?我国自主设计自主研发的第一款直升机啊,是何等的重要!”

“那恐怕也没有没有李暮现在手中的研究重要。”郭默摇了摇头,看他还是有些不解,于是道:

“咱们国家现在所有科研工作都能有强大的计算机算力支持,可是都多亏了他,而且他现在研发的,是更新一代的计算机。”

他的话点到即止。

即便以唐燕捷的级别,想要了解这些事情也不容易,必须经过层层的审批才行。

后者听完,也很快明白过来,看向李暮,像是发现了一个稀世之宝一样,道:“没想到啊没想到,原来我们国家的计算机进步,也有你的功劳。”

“既然你身上的研究任务很重,那我也不强求。”

“但这份玄鸟-1直升机计划书是你的设计,我们即便拿去,很多地方恐怕也会有问题,你多抽时间来我们这边指导怎么样?”

“不敢说指导,我在航空工业上还有很多需要学习的地方,希望到时候能够和航空院的前辈们好好交流学习一番。”李暮想也没想直接点头答应下来。

他拿出这份方案,就做好了这个准备。

唐燕捷见他干脆利落地应下,脸上喜色更甚,道:“好,那我这就先回去,先将这份计划书交给院里的人吃透。”    “3天,不,两天后,我派人开车来接你。”

说完,他又不舍地看了李暮一样,才带着人离去,可谓来也匆匆去也匆匆。

但无论是李暮还是郭默,都知道他这一去绝对会在航空院那边搞出点大动静。

夏国的单兵战斗能力,现在绝对是世界独一档的存在,曾经以一国之力,压着多国联军打的战绩说是傲视群雄也不为过。

但是为什么M帝和老大哥还是看不起他们呢?就是因为他们在武器装备这一块真的没法比。

“要是能补上这块短板,看那两大霸主还敢不敢大声和我们说话!”坐在车上的唐燕捷不由暗暗想道。

很快,强大的心理素质又让他从兴奋中冷静下来。

他回想着关于李暮的信息,其所获得的成就,可以说是耀眼至极。

尤其是郭默的话,虽然没有明说,但他哪里听不出来,这是在暗示01型计算机、02型计算机,乃至超算,都是李暮研制的。

计算机的重要性,唐燕捷再清楚不过了。

自从有了算力强大的计算机后,他们航空院所有的研究项目,预计成功的时间,都至少提升了1年。

这还仅仅是他们航空院,全国还有那么多研究单位,那么多研究项目呢?

仅此一点,就让他将把李暮招进航空院的念头被掐灭。

……

另一边,唐燕捷走后,李暮将之前写完的关于半导体家电研制的计划书也交给郭默,便起身告辞。

玄鸟-1直升机的计划书交给唐燕捷后,他估计等不了2天,以对方雷厉风行的性格,就会派人上门。

原因也很简单,他给的骨架其实非常完善。

只要航空院的人看完,立刻就能在脑海中构建出具体的模型。

然后发现他在很多关键技术上都没有写明白,肯定等不及直接找过来。

今天虽然是他的休息时间,但不能再继续休息了。

还有很多很多和他一样的研究人员们,正奋战在为祖国崛起而开展的科研第一线,每日如同蜡烛一般燃烧着自我。

李暮的脚步慢不下来!

……

在得到国科院的支援后,文教部这边的软件工程专业教育试点工作很快拉开了序幕。

京工院、京大、五道口技术学院以及九所专科学院,陆陆续续地展开了初步的招生工作,在计算技术专业大一大二中,挑选有意愿学习的学生,进行培养。

当然,这个限制并不绝对,只要是有意愿且符合成绩条件的学生,同样可以进行转专业学习。

消息一出,全国瞩目!

各个试点学校的教导处门槛,更是被学生们踏破。

比如京工院这边,王教授从一大早,便收到了几百份转专业的申请,都想去软件工程专业学习。

看着堆积如山的申请,他无奈地叹了口气,起身准备去找钱树言商量该怎么招生。

上面的要求是招300到500个人,听着多,但12个学校一分,每个学校最多仅仅只能招41个,他们虽然多一个,但也只有42个名额。

十几比一的入选率,属实是有点夸张了,而且这些可都是通过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高考进来的顶尖人才啊!

……

半导体研究所。

吴有望的办公室中,李暮正和两个所长喝着茶闲谈,说的正是最近在全国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软件工程专业教育试点的事。

王绶觉笑道:“这个软件工程要是搞得好,李暮你又拓展了一个新的研究领域,教育领域啊!”

“您说笑了,我就是个甩手掌柜,教材能够完成编撰,都仰赖与其他人的帮忙,岂敢居功。”李暮喝了一口茶水,笑着摇了摇头道。

两天时间,文教部那边便将教育试点的工作搞得热火朝天,也有点出乎他的意料。

现在所里不少的专家和教授,每年研究之余,都要轮流抽出空去学校讲课,年轻的研究人员亦不例外。

吴有望看着李暮谦虚的样子,笑着道了一声“你啊”。

两人都知道他谦虚,也没有多说什么,而是继续聊起研究的事情。

他们三能这么悠闲地在这里喝茶,说明所里的研究目前还是比较顺利的。

王绶觉笑道:

“你还别说,杨天形、周溪令和苏东莊他们三个还真的天赋不错,上手的很快啊,网络组这边,我看交给他们完全没问题。”

“接下来要搞网络交换机,我看可以交给他们试试,说不定能给我们一些惊喜呢。”

“当然,我可以‘偷懒’,你可不行,要盯着点,不能让他们的方向跑偏。”

他的语气中满是对杨天形三人的欣赏。

“这是当然,不过我还是想先看看他们自己的想法,不能什么都按照我给的来。”李暮微微颔首道。

这三个后世的大佬,确实天赋极佳,很快适应了网络组的工作,甚至偶尔还能“初生牛犊不怕虎”地和他辩论。

他觉得这是件好事,一个研究团队,在确认大方向的时候,是要拧成一股绳,只允许有一个人的声音。

但在研究的过程中,却需要不同的意见,才能推动整个项目地前进。

……

三人只是趁着中午的时间小歇片刻,喝完茶后,便很快各自回到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开始研究工作。

网络组那边的网络交换机研制任务虽然交了出去,但第二代超算的其他三个项目组,仍旧有不少问题需要李暮继续解决。

存储器那边,动态存储器的几个技术难点已经基本被解决,剩下的就是制造的问题。

第二代超算要用到的存储器数量以万为单位,不可能全靠研究人员手搓,需要搞出一条生产线来解决。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21889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