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火红年代,开局大学演讲

作者:笔落烽火 | 分类:都市 | 字数:0

第355章 这个李顾问,还真是让人又爱又恨

书名:火红年代,开局大学演讲 作者:笔落烽火 字数:0 更新时间:01-07 03:02

秦云猜得没错。

李暮现在确实非常忙碌

在参加完第二代超算的测试之后,他很快回到了航空院,继续先前直-5改的研究。

众人目前讨论的问题,依旧还在发动机组上。

不过重心逐渐由发动机组,延伸到对整个直-5机身。

直-5的发动机属于活塞式发动机,而玄鸟-1的发动机,属于涡轮轴发动机。

两者虽然不是不能互换,但需要进行一些列的适配和改进。

李暮虽然提出了一些意见,但并没有一次说完。

反而启发之后,让众人陷入了漫长的思考和争论。

……

会议室中。

听着耳边齐志坤等人的争论之声,李暮并没有着急参与讨论。

即便是众人频频投来目光,他也没有着急参与进去。

而是在聊天页面中慢慢地查看着资料。

在夏国直升机的发展历史中,直-5直升机曾经考虑过使用792涡轮轴发动机,设计出直-6来。

但在是实验当中,出现过许多重大的事故。

包括输油管断裂、发动机减速器抱轴等等问题,直接导致了在研制初期,出现过样机坠毁的情况。

“不过这也有发动机的一部分原因。”李暮习心中暗道。

直-6使用的涡轮轴发动机,肯定比不上UH-60黑鹰直升机的发动机。

先天不足,加上后天技术上的差距,让之一直无法成功,也很正常。

想到这里,李暮也不再假装思考,抬起头来。

几乎是随着他的动作,会议室内安静下来。

齐志坤第一时间便问道:“李顾问,您有什么意见吗?”

其他人的目光,也齐刷刷地看向李暮。

显然,他们都等了半天了。

李暮笑了笑,道:

“意见不敢说,说说我刚刚听了大家的讨论之后的想法吧。”

“理论上,更换发动机之后,我们会面临三个问题——高油温、高滑油压力和高振动。”

“其实想要降低油温不难,从滑油箱的冷却系统着手即可,增加冷却管道、使用冷却风扇或散热片……”

……

他一一将众人刚刚讨论的问题说了出来,然后针对性地提出了研究的思路。

在直-6身上一直存在的“三高一振”问题,涉及滑油系统、驾驶轮、动力舱三个主要部分。

而要解决也很简单。

从材料方面入手,可以使用新型的复合材料,加强直升机整体机身的强度,以减少振动的产生。

从结构上,可以通过优化系统结构,增加减震装置等方法。

如今的夏国,已经不是历史上的夏国。

它在李暮爆了一年多科技的情况下,工业体系已经发展到一个极为靠前的地步。

可以说至少加快十年的发展进度。

在某些高精尖技术领域,更是超越了现下的世界各国一大截,将他们远远甩在身后。

无论是第一代超算,还是第二代超算,算力都足以应对直-5的优化设计任务,后者甚至有些大材小用。

待李暮说完以后。

会议室内响起一片热烈的掌声:

“不愧是李顾问,分析问题鞭辟入里啊!”

“给出的思路也很清晰,比我们刚刚讨论了半天都还没捋出个头绪厉害太多了!”

“我已经等不及要马上开始研究了!”

……

几乎没有人质疑李暮所说的内容的真实性。

哪怕是刚刚来此不久的齐志坤等人亦是如此。

毕竟李暮说的理论,到现在为止都没有出现过半分偏差。

或许内容偶尔有所不足,需要他们去思考补充,但方向绝对是正确的。

这对于一个科学家来说,他无疑是最好的领头人。

……

开完会后。

李暮婉拒了齐志坤邀请他一同留下参与实验的邀请,走出会议室。

这段时间不是扑在航空院,就是去半导体研究所,雷达研究所和材料研究所都有几天没去看了。

虽说回来的时候,已经解决了一波问题。

但雷达的研发倒是没什么,慢点便慢点好了。

辐射防护服的进度绝对不能落下。

“说起来,关中那边送来的学生差不多应该已经到了,抽空得出看看,混个脸熟。”李暮一边往停车的方向走,一边暗暗想道。

招揽人才可不是空口白牙说几句话,便能把人拉过来。

他相信这些学生在出发前,肯定得到过焦慧中的吩咐,让他们好好学习,以后回去回报家乡。

自己要是什么都不做,想要拐人就是痴人说梦。

别人凭啥和他走?

凭自己是软件工程学科领域的开创者,全国青年科学家的领头人,学生心目中的榜样和目标……

好吧,说不定还真行。

……

西北,研究基地。

第二代超算研制成功的消息,很快被送到了邓家的手中。

看到100亿次每秒的运算速度,他的目光不禁有些呆滞。

哪怕想破脑袋,恐怕也没有人想得到,第一代才仅仅只有1亿次每秒运算速度的超算,到了第二代,便直接提升了100倍。

“实在是令人震惊啊!”邓家心中感慨不已。

对李暮更是发自内心地敬佩。

不过紧接着,他便意识到了什么,立刻快步走出办公室,前往实验楼,找到正在其中研究的郭淮、于鸣和程开甲等人:

“开会开会,都过来开会!”

看到他兴奋的样子,众人都有些莫名其妙。

但还是很快前往会议室。

到了地方。

郭淮立刻道:“老邓,你有什么事就快说吧,还忙着研究呢。”

“是啊,我们受了李顾问这么大的帮助,一定要争取尽快把大蘑菇搞出来!”于鸣也跟着开口道。

剩下的程开甲等人,虽然没有开口说话,但眼中的光彩,无疑说明了他们此时恨不得睡在实验室搞研究的心情。

闻言,邓家不由笑道:

“行了行了,你们现在每天的研究时间都是定死了的,到了便不能进入实验室,那么着急干什么?”

“李顾问哪里都好,就是这事做得不地道。”郭淮和于鸣对视一眼,俱是无奈道。

他们现在的研究时间,每天都不能超过13个小时。

看着挺多,但往常他们都是19甚至是20个小时地干,忙起来几天不睡觉也是常有的事。

这熬惯了夜,一下子闲下来,反倒有些不太适应。

每天早早地在实验室干,到了晚上只能回宿舍,或者去饭堂会议室讨论问题。

邓家道:“其实这也怪不得李顾问,毕竟谁能想到他在这里做的事情上面都要过问。”

“说实在的,我早就想问了,老邓,上面真的问得这么细,连起床时间和睡觉时间都记了?”郭淮忍不住问道。

这个问题,也让于鸣和程开甲等人投来打量的眼神。

邓家连忙道:

“这我哪知道,反正不是我记的。”

“好了,不说这个,我叫你们过来,是和你们说一个好消息。”

“京都那边传来消息,李顾问研制的第二代超算,已经成功了!”

他说到这事,果然转移了众人的注意力。

“成功了,什么时候的事,和第一代超算相比又有什么升级呢?”郭淮迫不及待地问道。

其他几人,也露出好奇和希冀的目光。

见识过了强大计算机的超高运算速度带来的帮助,他们对这个第二代超算,期待感十足。

邓家笑着道:“具体有什么升级不清楚,但据说运算速度达到了100亿次每秒。”

“100亿!”郭淮、于鸣和程开甲等人,不约而同地从座位上站了起来,惊讶地张大嘴巴。

他们知道第一代超算的运算速度,1亿次每秒,对比M帝和老大哥,已经是极为恐怖的领先了。

100亿次每秒,完全成了降维打击。

“您,您确定没看错?”郭淮憋了半天,终于吐出一句话。

说实在的,他们很想相信这个数据是真的。

但太离谱了,100倍的提升,都不能用夸张形容了。

邓家道:

“当然是真的,电报上写得明明白白。”

“你们也别怀疑这怀疑那的了,现在最重要的是,再次调整我的研究计划。”

“100亿次每秒的运算速度,足以用最快的速度解决我们的计算任务,有了它的帮助,保守估计,今年年底,咱们肯定能把大蘑菇搞出来!”

他的语气中信心十足。

毕竟100亿次每秒的运算速度,飞机早上过去,下午便能将结果送回来。

这无疑能节省更多的时间。

“您这也太保守了,我看可以努努力,在今年10月份完成!”郭淮笑着道。

其他人亦是跟着点头。

有了这么强大的第二代超算,再次缩短几个月的时间,并非没有可能。

想到这里,于鸣忽然痛苦地叹了口气,道:

“这个李顾问,还真是让人又爱又恨。”

“限制了我们的研究时间,却又帮助我们再次加快了研究速度。”

“要是解除限制的话,说不定八九月份我们便能把大蘑菇搞出来!”

他说完后,其他人不禁有些意动,纷纷看向邓家。

说实话,上面虽然下达了指示,但其实监督人,还是后者。

只要他点头,他们身上的限制,也不是不能违反。

大不了等成功之后,再去主动承认错误便是。

现在抓紧每一分每一秒的时间,以最快的速度完成研究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都看我做什么。”邓家一眼便看出了他们的心思,想了想,笑道:“好吧我承认,报告是我写的,李顾问想改,我没让。”

“我就知道!”郭淮愤愤地说了一声,旋即头也不回地便走了。

于鸣和程开甲两人慢了一拍,不过也赶忙跟上。

现在还是研究要紧,等大蘑菇搞出来,他们再和邓家说道说道。

……

除了西北基地之外。

九全的火箭发射基地、川蜀的原子能潜艇研究基地,以及许多的军事工业研究基地,都得到了第二代超算研制成功的消息。

几乎同一时间,他们便立刻调整研究的整体计划方案。

然后便让人带着计算任务的资料,前往京都。

……

特楼。

书房内。

李暮正俯首桌前,继续写着无人机研究的基础相关资料。

这件事情急也急不得,反正计划都有十五年,慢慢搞也没什么。

不过刚刚写了一个小时左右。

客厅里的电话便响了起来。

“又有啥研究成功了?”李暮站起身,轻快地走过去,接通电话。

里面传来一道熟悉的声音:“是我,钱树言,你最近有空没有啊?”

“院长,有空有空,您有什么事儿吗?”李暮愣了愣,然后如实答道。

钱树言有他家的电话,但平常一般都不会打,怕打扰了他们。

如今突然打过来,想必是有什么事情,他当然不能随便敷衍过去。

钱树言犹豫了下,道:

“是这样,咱们京工院这一批软件工程教育试点的学生不是快要毕业了吗,我就想着,你要是有空的话,来给他们讲堂课。”

“没问题。”李暮一口答应下来。

这速度让钱树言一时都没有反应过来。

要知道李暮以前可是最讨厌这种场合的了,怎么现在变得那么主动。

他不敢置信道:“你答应了?”

“对啊,不就是讲堂课嘛,又不是搞讲座,也不会弄得大张旗鼓的。”李暮笑着道。

讲课和讲座看似只差了一个字,其实区别大了去了。

后者谁都能来听,而前者一般只限于本校的学生。

钱树言此时终于确认,大喜道:“好,好,那我这就去和他们说这个好消息。”

“您先别急,我可只答应去讲课,其他的事情可没答应。”李暮连忙喊住他道。

上次在京都几个高校来回开讲座,每天都是人山人海,记者更是场场必到,恨不得怼着他的脸“咔咔~”地拍照。

虽然不至于讨厌,但以后能避免,还是尽量避免。

“没问题,你放心好了,只讲课,时间就在明天早上啊,别忘了。”钱树言说完,便兴高采烈地挂断了电话。

……

随后,李暮走回书房。

继续写无人机的基础资料。

一直到晚上的时候。

他才拿起电话,让关建民过来,去京都火电厂一趟。

秦云亲自开口,上面的准备速度还是很快的,需要的研究人员,基本都已经在机械研究所中调了过去。

他只需要过去把研究方案给一下,然后慢慢引导众人开始研发便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21376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