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火红年代,开局大学演讲

作者:笔落烽火 | 分类:都市 | 字数:0

第28章 咋听着这么耳熟呢?

书名:火红年代,开局大学演讲 作者:笔落烽火 字数:0 更新时间:01-07 03:02

晚饭的时候,李暮在饭桌上说起收音机的事。

李奶奶二话没说,去跟前院管事的钟大爷那里借来。

钟大爷听了一拍大腿,直接把收音机抱了过来。

看见钟大爷拿着收音机,街坊四邻有人问了一嘴:“钟大爷,您干嘛呢?”

“小李获奖了,收音机要播呢,我拿去给他们家。”钟大爷乐呵呵道。

这消息很快传开。

没一会儿,就有七八个邻居,来到李暮家里凑热闹。

李奶奶当然乐得让人知道李暮的成就,笑眯眯地招呼人在院里坐下。

钟大爷放好收音机,调整着频道:

“滋滋~”

“呲呲~”

……

呲呲啦啦的声音响了一阵儿,张大妈急得骂道:“行不行啊,不行让别人弄!”

“行了行了,有声了。”钟大爷擦了擦脸上的汗,又鼓捣了两下,终于听见动静。

收音机里传出声音,新闻联播刚好开始:

“同志们,晚上好,欢迎收听晚间新闻……”

开始是一些这个年代的新闻,李暮听得新鲜,不过听了半天,都没听到关于自己的消息。

“播送一条消息,我国京都某大学学子日前攻克了卤素灯技术,打破了国外垄断,填补了国内空白,我国成为继M帝之后第二个掌握卤素灯技术的国家。”

“据专家推断,改良白炽灯在能耗和使用寿命方面远远超过普通白炽灯,可应用于工业、农业等多方领域……”

“据悉,攻克卤素灯技术的学子团队,年龄最大的年仅二十岁,其中的大二核心学子在读期间,已成功改良、研发多项突破性技术……”

李奶奶听到京都某大学时,欢喜地喊道:“小暮快听,是不是,是不是?”

一众街坊也将目光看向李暮。

“是这個。”李暮点点头,所有人顿时炸开了锅。

钟大爷竖起大拇指:“小李,你是这个,好样的,都帮国家赶上M帝和老大哥了!”

“这可是晚间新闻啊,平常播的都是个顶个的大领导和大人物,小李你也是大人物了!”有人跟着称羡。

……

“这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是我和两个同学共同做的。”李暮连忙谦虚道。

“那也了不起!”众人笑道。

听完了新闻,街坊四邻又在门口坐了一会儿,拉着李奶奶唠了唠,才意犹未尽的离去。

李暮估计,用不了一晚,这消息大杂院里的人都会知道。

回到房间,李暮正准备继续学习,忽然想起来:“刚刚我和张凯、李建的名字,甚至连学校的名字好像都模糊化播出。”

“是为了保护我们?”

李暮微微一想,很快想到原因。

运输大队长虽然被赶去对岸了,但留下了很多的敌特搞破坏。

这些年清剿了不少,但肯定还有遗漏的。

要是听到这新闻,不知道名字也就罢了,别人也没闲工夫查一个学生干了什么。

可知道名字,万一运输大队长一个不爽,那就是十分危险的事。

与此同时……

学校里,王教授紧紧地盯着收音机,直到播报员把新闻念完,才长长地出了口气。

他先是忍不住握了握拳头,又满脸振奋地赶往院长办公室。

“院长,院长!”一推门,发现院长竟然也守在收音机旁,笑得一脸开怀。

院长看到王教授过来,轻咳了一声,坐直身体:

“李暮给咱们京理工立了个好榜样啊!”

王教授赞同道:“对,以前谁说我们年年搞大赛没用的?现在让他们来看看,到底有没有用!”

院长继续道:“我觉得,这次可以在校内好好宣传一下,激励学生们更加热情地投入到学习中,学习知识,建设国家。”

说完,院长似是想到了什么,一边走一边道:“我得亲自去文教部报告!”

……

一机部。

大领导喝着茶,听到新闻,隐隐觉得耳熟,连忙叫人去问。

“和京都一机部的人确认了,是事实,而且他们拟定了完整的生产计划,刚刚送上来!”秘书很快传来消息。

说话间,外面京都一机部的丘领导敲门走了进来:

“领导好!我来汇报工作!”

大领导顿时好笑道:“好你个小丘,这么大的事,瞒得那么紧,现在才来请功,快跟我说说。”

“我哪敢瞒您啊,这不是要等尘埃落定,才敢来报告么。”丘领导笑道。

然后,他把了解到的情况说了一遍。

他特地提到了几次李暮的名字。

大领导忍不住感慨:

“这是利国利民的好事!要好好表扬!”

丘领导接话道:“领导,我有个想法,就是不知道您答不答应。”

“哦,说说?”大领导好奇道。

丘领导道:“是这样,我觉得咱们工人其实不比大学生差,他们有知识,我们也有技术不是,要是能合在一起,岂不是更好?”

他这番话也不是突发奇想。

工厂和学校本来就有合作,每年都会有老师来完成扫盲工作。

但也就是保证工人不是文盲,至于有多少知识,谈不上。

“你这个想法很好,可以做尝试。”大领导沉吟了一会儿,觉得是件好事。

国内的工业基础太落后,人才也十分紧缺。

大学生每年就那么多,哪个地方都在要,哪个地方都缺。

如果工人能学会,无疑能大大缓解人才压力。

……

街道办。

柳主任坐在靠椅上,沏上一杯茶,悠闲地打开收音机。

不过这可不是偷懒,而是在及时收听了解上面最新传达的指示。

听到京都某大学的时候,柳主任摸了摸头:“咋听着这么耳熟呢?”

想了半天,他还是没想起来,索性不再纠结,继续听新闻。

就在这时,刚来街道办不久的小郑走了进来,看到柳主任,打了句招呼,道:

“主任您听新闻呢,我跟您说个趣事儿,今天街道里到处有人在说京理工和京都一机部的领导来怎么这片了,您说好不好笑。”

“好笑个屁,这么重要的事怎么不早说!”柳主任忽然破口大骂道。

这下他终于想起来了。

京都某大学,大学生,可不就是李家那个么!

还刚刚好久京理工和京都一机部的领导过来,哪有这么巧的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25016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