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火红年代,开局大学演讲

作者:笔落烽火 | 分类:都市 | 字数:0

第388章 不惜代价

书名:火红年代,开局大学演讲 作者:笔落烽火 字数:0 更新时间:01-07 03:02

魏国伟相信以李暮的水平,不管是农学院的学生,还是农研所的专家和教授。

在听了讲座之后,都能有很大的收获。

“您别开玩笑了,有这时间,还不如让他们直接过来和我一起研究呢。”李暮哭笑不得地摇了摇头。

旋即不待后者反应过来,便当先走进了实验室。

魏国伟一想好像确实是这么个道理,于是也没有再提。

……

两人走进实验室时。

里面正在讨论着改进型水溶液全循环法工艺的问题。

随着时间的推移。

越来越多的化肥方面的专家和教授从外地赶了过来,机械研究所也派来了人员援助。

整个氮肥优化升级研究团队项目组,如今可谓是人才济济。

李暮扫了一眼,便看到了几个在教科书中才见过的老教授。

当然,是现在的书。

能进后世教科书的大佬,可以说是少之又少,而且这会儿都在忙各自的研究。

就像是袁老,这会儿应该也找到杂交水稻,并且开始了培育,轻易是不会离开所在的西南的。

除非李暮反手发表一篇关于杂交水稻的论文,才可能将之吸引过来。

但这显然不太现实。

所以他能做的,便只有暂且等待。

屋内稍稍有些吵嚷,魏国伟拍了拍手,道:“大家静一静。”

只不过这几个字,显然没有太多的作用。

直到他接着一句“李顾问来了”,所有人立刻安静下来,齐刷刷地扭过头。

有些专家和教授已经见过李暮,有些还没有见过。

不过别管见没见过,都不影响他们对其尊敬的程度。

在夏国农业的发展史之中,李暮的存在,可谓是有着浓墨重彩的一笔。

不仅学生们景仰,整个农学界,都对其推崇备至,以之为标杆和榜样。

他们俯首田间数十年如一日,无非是为了能让人民能够吃上饭,吃饱饭。

而李暮才二十几岁,便初步实现了这个目标,日后成就如何,根本没人能够想象得到。

“大家忙自己的就好,我先随便听一听,然后咱们再开会。”李暮见众人都望向自己,微微笑了笑,然后道。

众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没有说话。

最后还是魏国伟道:“李顾问,要不您还是先开会吧,边开会边讨论怎么样?”

他是看出来了,李暮来了之后,刚刚还争得面红耳赤,都觉得自己是对的人,一个个此刻都清醒了。

“也行,那我们就先说说碳酸氢铵的制备工艺问题吧。”李暮见状,也没有介意,开口道。

说着,他便往前走了几步。

不过没等他伸手去拿,就有一个年轻人赶紧将小黑板递了过来。

李暮道了句谢,然后道:

“现在我们国家的氮肥制备工艺,主要以无烟煤为原料,先制取半水煤气,脱除硫化氢后,进入加压变换反应设备,得到氮、氢……”

“这种制备方法,也是现在小氮肥厂最常采用的方法。”

“当然,除此之外,还有压缩二氧化碳法、碳化法和石灰窑法等,但这些都不太适合工业化的量产。”

他先分析了一番国内现在的碳酸氢铵制备工艺。

待他说完后,停顿了片刻。

下面的专家和教授们犹豫了一番,才有人举手提问道:

“李顾问,您觉得我们应该怎么对现有的工艺进行优化升级呢?”

“我们现在的机械制造水平有了很大的提升,我个人觉得,或许可以从设备上入手,研发更好的生产设备。”

“在您研发的计算机软件的辅助下,这应该不是特别困难的事情。”

这位青年专家的话虽然有些吹捧的嫌疑。

不过也没人觉得不对。

只要方向正确,夏国现在确实不缺能把设备搞出来的技术。

“更新设备是一个好方法,不过它并不是我们大家一起聚在此处进行研究的初衷,我们要做的是设备和技术上的同时创新。”李暮道。

说完,他拿起小黑板,在上面写下“长效碳酸氢铵”和“碳酸氢铵干燥机”。

仅仅是看到这两个名称。

在场的所有专家和教授的眼神,便不由自主地亮了起来。

手中的笔记,更是赶紧翻到了新的一页,满是期待地等着李暮接下来的讲解。

李暮也没有多卖关子,直接道:

“先来说说什么是长效碳酸氢铵,它和普通的碳酸氢铵相比,养分含量更高,肥效更长。”

“其制备原理,是在普通的碳酸氢铵当中,加入一定比例的黏土和其他生物有机物质,然后进行压制。”

“最后在高温下形成一种类似颗粒的肥料……”

他详细地将长效碳酸氢铵的原理讲解了一遍。

当然,说得简单,想要搞出来可没那么容易。

这种技术是奉天应用生态研究所在90年发明,且在94年才经过国科院和化工部的技术鉴定投入使用。

研究难度,可想而知。

而事实也正如李暮所料。

在他说完后,立刻便有教授迫不及待地提问道:

“李顾问,您说长效碳酸氢铵是基于普通碳酸氢铵研制所得。”

“那我们要加入什么有机物质,才能让它具备长肥效的效果呢?”

“还有这个在高温下形成类似颗粒的肥料,为什么要变成颗粒呢?”

有一个人带头。

其他的专家和教授们,也不由纷纷提出了自己内心之中的疑问。

长效碳酸氢铵虽说和碳酸氢铵只相差了两个字,但效果却天差地别,李暮方才简短的讲解,自然很难将方方面面都讲明白。

不过他也不着急。

今天还很长,有的是时间解决。

李暮撸了撸袖子,拿起小黑板和粉笔,道:“先说说有机物质的问题吧,我的意见是加入碳铵稳定剂和硝化抑制剂。”

“碳铵稳定剂的主要作用是减少碳酸氢铵中的氨挥发损失,从而延长肥效期并提高氮素利用率。”

“硝化抑制剂的作用是防止硝态氮的淋溶损失,进一步提高氮素利用率。长效碳酸氢铵中的硝化抑制剂能够抑制土壤中的硝化细菌活动,从而减少硝态氮……”

用了两个小时。

在讲解完长效碳酸氢铵的制备原理后,李暮又说起碳酸氢铵干燥机的研制思路。

这种涉笔的主要作用,就是将碳酸氢铵反应产物加热并去除水分,加快生产的效率。

根据烘干工艺的不同,还可以氛围间歇式干燥机和连续式干燥机。

前者适合小批量生产、物料种类频繁更换或设备操作困难的场景,因为设备构造简单,价格相对便宜。

而后者适合大批量同一物料地生产,效果高、速度快。

两者各有所长,对夏国碳酸氢铵的生产都能发挥促进作用。

不过就当下的情况而言,先把构造简单且价格便宜的间歇式干燥机造出来,对碳酸氢铵的产量提升无疑更为直接。

在会议当中,李暮的意见,也是优先完成间歇式干燥机的研制。

这点也得到了众专家和教授的支持。

毕竟比起长效碳酸氢铵,继续大批量地进行原有的碳酸氢铵产品生产,显然不太划算。

……

安排好化肥这边的研究之后。

李暮又去找了一趟米巧,看了看对方的研究进度。

后者是有些天赋在身上的,对于氟氯氰菊酯一些理论阐述做得相当不错。

在检查和勉励了对方一番过后,他便继续前往雷达研究所,继续指导采矿设备的研发。

……

忙碌了一天。

在晚上9点左右,李暮便回到了家中。

刚刚到书房不久。

门外便响起了敲门声。

他收拾了一下桌上的稿纸,起身去开门。

一开门,便看到了秦云、郭默和唐燕捷三人。

“几位领导,你们怎么来了?快进来坐,我这都没有准备,也没什么好招待的。”李暮连忙将他们邀请进家中。

秦云笑道:

“没事,喝杯茶就行。“

“我们过来是有正事要和你说,打电话不方便,要不然也不会轻易上门。”

“对了,不会打扰到你的研究吧?”

他最后关心地问了一句。

只要但凡李暮说一个会字。

以后他们前来拜访,都要提前专门约好时间。

“不会,我刚刚在写高空台研究方案,基本已经完成了,现在主要是在检查几遍,防止出什么纰漏。”李暮摆摆手道。

闻言,秦云三人的脸上都露出惊喜之色,道:“高空台的研究方案完成了?”

在他们的耳朵里,基本完成和完成,没有丝毫的区别。

——毕竟这可是李暮写的方案,出错的可能性太低了。

“写是写出来了,不过很多理论,还需经过实践去验证,想要把高空台建造出来,难度不小,成本也会很大。”李暮微微颔首,道。

技术他是拿出来了,但能不能顺利搞出来,还真不好说。

而且即便能造,成本也十分高昂,没有个千万打底是绝对不够的。

秦云哈哈笑道:

“难度大不怕,这不是有你嘛!”

“我们相信有你在,技术方面的困难一定能够被顺利解决!”

“至于成本的问题,这个你更不用担心了,国家对于高空台的建设,用四个字概括,那就是‘不惜代价’!”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23008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