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火红年代,开局大学演讲

作者:笔落烽火 | 分类:都市 | 字数:0

第289章 老师钱五师的感慨

书名:火红年代,开局大学演讲 作者:笔落烽火 字数:0 更新时间:01-07 03:02

望着众人踌躇的眼神,李暮笑道:

“我既然敢提出3+2数控铣床的研制计划,就有能够实现它的把握。”

“大家或许还不知道,半导体研究所现在已经完成了CAD的研究,后续能够帮助辅助机械制造的CAM也将很快研发成功。”

“CAD可以大大缩短在设计图纸上花费的时间,而CAM具备大幅提升机械制造业的加工精度和加工效率的可能,借助他们,3+2便具备了成功的基础。”

他说完后,等着王石存等人的答复。

毕竟对于CAD和CAM,众人现在还知之甚少。

换做他,也不敢轻易地下这个决定。

无论是M帝还是老大哥,都是很多试错的机会,不成功大不了当积累经验,以后再继续研究。

但夏国的试错成本太高。

即便上面没有硬性要求,所有的科研学者们,也想尽最大的可能,让国家的每一分资源,都用到刀刃上。

“我相信李顾问,有能力带领大家搞出3+2数控铣床。”唐燕捷在众人的沉默声中,第一个开口道。

他对数控铣床没那么了解。

但他了解李暮,一个能让夏国在半导体、计算机等多个领域反超M帝和老大哥的人,绝不会夸夸其谈。

王石存也没有再继续犹豫下去,跟着赞同道:

“如果真的能够有CAD和CAM两款软件帮忙的话,那么确实有可能实现李顾问说的3+2轴数控铣床。”

“即便在精度上有问题,也可以通过召集高级工人来解决。”

“不成,满足玄鸟-1直升机的需求,也不会有什么大问题。可一旦成功,这种高精尖的仪器设备对我们国家在航天航空方面的工业,将会有不可估量地影响!”

即便不考虑李暮的能力。

权衡利弊,他也觉得这次机会难得。

“我们也同意,相信李顾问您一定能够带领着我们搞出3+2轴数控机床!”其他人见两人都开口表态,也纷纷开口道。

要是没有李暮,他们连涡轴发动机的设计图都画不出来。

反正怎么研究都是赚到,根本不带怕的。

见状,李暮当即道:

“谢谢大家的信任,回头我便让半导体研究所将CAD拿过来进行装机。”

“至于CAM软件,至多半个月,也能成功。”

“当然,在这之前,我们也不会闲着,我会带着大家先理清3+2轴数控铣床的研究设计思路。”

他去看过CAM、CAT和CAE三个软件开发组的进度,半个月都是保守估计,只会快,不会慢。

虽然资料服务器还没有搭建完成,在处理数据上要慢上一些。

但仅凭现在的算力,也足够帮助众人在3+2轴数控铣床的设计图绘制上节省很大的力气了。

……

解决完了涡轴发动机这边的问题后。

接着,李暮转向讲解改性双基推进剂。

他缓缓说道:

“通过引入多官能度的交联剂,使大分子间发生交联反应,形成网状结构,从而增强推进剂的力学性能,这就是交联改性的原理。”

“其中我们使用的交联剂,可以考虑异氰酸酯、聚酯、聚氨酯、端羟基聚丁二烯等。”

“而为了突破双基推进剂能量不高的局限,我们需要在其中加入无极氧化剂和金属燃料……”

和涡轴发动机不同。

这次李暮花费了更多的时间,将改性双基推进剂分析得足够清楚明白。

“李顾问。”朱崖介在他说完后,举手提问道:“我想问一问,您觉得双基推进剂的比冲水平,能够达到什么程度呢?”

比冲,是衡量火箭或飞机发动机效率的重要物理参数,定义为单位推进剂的量所产生的冲量。

这个数据越高,推进剂能够从产生的推力就越大,发动机的效率也越高。

简单讲,推力越大,D弹的速度越快、射程越广、机动性越高。

“理论上来说,应该能达到2550~2646N·s/kg之间。”李暮微微沉吟片刻,然后给出了一个数据。

朱崖介惊讶道:“提升这么大吗?”

不止是他,其他研究固体燃料的专家教授们也十分吃惊。

要知道,双基推进剂的比冲水平,仅仅只有1650~2150N·s/kg之间而已。

夏国现在的水平,连2150N·s/kg这个数据的地板都还没摸到。

即便是M帝和老大哥,现在也只是接近而已。

“固体推进剂对比液体推进剂的优势还有很多方面,但与之相对的,研究的难度也不小,需要花费更多的力气去研究。”李暮道。

越好的东西,越不容易研究。

若非他有着聊天页面中的资料,只怕花上三五年的功夫,也未必能有成果。

朱崖介脸上兴奋不减,喜滋滋道:“难不怕,只要是好东西,我们说什么都要把他搞出来!”

……

了解改性双基推进剂的巨大优势后,众人的状态愈发干劲满满。

一场会议,开了将近一个下午。

直到大家都饥肠辘辘,才暂且作罢,先去饭堂解决肚子的问题。

吃完饭后,李暮也没有闲着,跟着王石存来到航空院这边的碳纤维材料制备实验室,继续进行研究。

不过这一次,他没有像之前几次一样站在边上观看。

熟悉了制备流程之后,现在是时候动手了。

取来用作主要原料的聚丙烯腈,然后准备好煤沥青、天然纤维等辅助材料。

首先是纺丝成型,将材料经过溶解、过滤等处理,然后通过纺丝工艺将其变为连续纤维。

然后是预氧化、碳化和表面处理。

一道道工序,在李暮手中完成。

行云流水的操作,让一些实验间隙揉着眼睛缓神的专家和教授们,只看了一眼便挪不开目光。

待最后一步工序——石墨化完成后。

李暮又在碳纤维的表面涂敷上浆材料,用来保护纤维,

还没来得及松口气,一颗脑袋便从身旁探了出来。

王石存看着他手中的碳纤维材料,道“成了?”

不止是他,所有的专家和教授们,都停下了手中的工作,纷纷看来。

“不好说,还需要去测试一下。”李暮微微笑了笑,没有讲话说得太满。

王石存当即道:“给我,我这就去测试。”

说完,他便接过李暮手中的碳纤维材料,然后拿去进行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压缩强度三个方面的测试。

……

没用太久的功夫,王石存便拿着结果匆匆赶了回来。    他激动地一把抓住李暮的手,哈哈大笑道:

“成功了,而且是非常成功,碳纤维的抗拉强度达到了3412MPa,受拉弹性模量为2.3x10^5MPa,伸长率为1.7%,密度为1.7g/cm,达到了我们需要的标准!”

“李顾问,您是真了不起!”

“我们这么多人花了这么长时间都没解决的问题,您才做了几次试验?竟然就搞定了!”

听到他的话,实验室内的所有人都激动得忍不住挥了挥拳头。

至于最后的那句话,根本没有任何人在意——差距太大,他们自己都不会拿自己去和李暮比。

“成功是好事,不过话不能这么说,没有大家的实验数据帮助,我也不可能做出来。”李暮笑着道。

王石存道:

“好好,不说这个,总之碳纤维制备成功,绝对是一件大好事。”

“现在我们需要解决的,就只剩下工业化的问题。”

“李顾问,您有什么想法吗?”

他没有在功劳的问题上纠结太久。

有目共睹的事情,即便李暮想推脱也推脱不掉。

李暮微微颔首,道:

“要想将碳纤维工业化,首先得设计出几个核心设备,炭化炉、碳纤维预制件生产设备、碳纤维复合材料生产设备和碳纤维制品后处理设备。”

“其中预制件生产设备包括碳纤维布卷烧机、碳纤维布裁剪机、碳纤维布固化剂等;碳纤维复合材料生产设备包括预浸料切割机、热压罐和热压成型机等。”

“只有做出这些设备,才能够搭建出完善的碳纤维生产线。”

王石存嘴巴微微地张开,憋了半天,才道:“要不,要不我们还是先不要着急工业化,产量能满足玄鸟-1直升机研制的需要就行。”

不怪他临阵打退堂鼓。

实在是这些设备太多了,根本不是短时间内能够完成的。

李暮也清楚这一点,笑道:

“当然,现在确实没有必要搭建出完善的生产线。”

“不过我们还是可以未雨绸缪,为将来碳纤维的大规模生产做好准备。”

“凭借它优越的性能,以后必然会成为航天航空领域中高技术器材材料中的宠儿,早研究早获利。”

即便是著名的UH-60黑鹰直升机,总生产量也才只有4500多架而已。

以夏国现在的生产力,能够搞出100架已经是顶天了,对于碳纤维材料的数量需求并不高。

“您这目光就是看得长远!”王石存搓了搓手,又小心翼翼地问道:“想必您对生产线所需要的机器设计,应该有点思路了吧?”

他真是傻了,别人做不到,但李暮未必做不到啊!

不过还在他还算理智,没有直接做出要设计图这么离谱的事。

碳纤维的生产线至少需要几十种设备,从提出理论制备方案到现在制备成功才多久,根本不可能有人能完成。

李暮笑道:“有一些思路,不过还不完善,等我把CAD软件叫人送过来后,我会将想法上传到上面,大家一起研究。”

“那我们就等李顾问您的好消息了。”王石存高兴道。

随后,他又继续带领着实验室的众人,依据李暮给出实验步骤和数据,进行碳纤维制备的优化工作。

一次的成功难免有偶然的成因素,做出的碳纤维性能也不稳定。

他们还要找到一个足够多的数据,来确定以后的碳纤维生产标准。

……

一连3天,李暮都在研究基地中度过。

每天两眼一睁就是干,在王石存和朱崖介两人之间来回跑。

CAD软件被半导体研究所那边的吴希送过来后,他便更忙碌了。

除了玄鸟-1直升机和改性推进剂的研究之外,还要和众人介绍该怎样使用CAD进行辅助设计。

待众人上手后,他顺势将一些碳纤维生产所需要的设备,比如碳化炉、碳纤维固化剂等等的初步设计图放上去。

然后再组织人去讨论,该怎样去实现图纸上的东西。

……

这日早晨。

李暮在研究基地的宿舍醒来。

洗漱锻炼完,他罕见地没有直接前往实验室。

因为今天他得走了。

直到今天,他已经在航空院待了4天。

要是再不回去的话,自己都放心不下。

一边在饭堂里吃着早餐,李暮一边想道:“今天早上得赶紧把1级轴流离心式高压压缩机动态平衡的问题解决,不能留到下次。”

哪怕手握设计图,也不是说能够直接作出涡轴发动机。

玄鸟-1直升机的面世,还是要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就在他暗暗深思时,两道身影忽然从远处走了过来。

察觉到有人靠近,他抬起头。

“老师!”看清来人的瞬间,李暮立刻放下筷子,站了起来。

钱五师笑呵呵道:“这么激动做什么,我就是过来看看你。”

一边说着,他一边在他面前的位置坐下。

“没,没,我就是有点惊讶。”李暮看了看一旁的唐燕捷,很快明白过来。

作为夏国航天航空领域的泰山北斗,钱五师和唐燕捷认识,再正常不过。

钱五师调侃道:

“你惊讶什么?是我惊讶才对。”

“没想到我不在这段时间,你不仅搞出了玄鸟-1直升机,还搞出了改性双基推进剂。”

“对于推进固体燃料作为D弹推进剂的研究,我一直有这个想法,只是觉得条件还不成熟,没想到被你抢了先,长江后浪推前浪啊!”

他的目光中满是感慨。

这个学生说是学生,但在很多方面完全超过他这个老师。

“这都要多亏了您,没有您的教导,我也没有机会深入接触和学习物理学。”李暮谦虚道。

这话说得真心实意。

钱五师却摇了摇头,道:“我只不过是给你领了段路而已,能有现在的成就,全靠你个人的天赋和努力。”

“而且你的很多想法,也让我受益良多。”

“好了好了,你们两师生就别谢来谢去的了,老师厉害,学生青出于蓝,都是国家的栋梁,没什么好谦虚的嘛。”唐燕捷在一旁笑着打断两人道。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28239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