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火红年代,开局大学演讲

作者:笔落烽火 | 分类:都市 | 字数:0

第81章 土“光刻机”!

书名:火红年代,开局大学演讲 作者:笔落烽火 字数:0 更新时间:01-07 03:02

李暮谦虚道:“没有学校的培养,我也不可能有这个机会,所以归根到底,还是我沾了学校的光才对。”

这话说得黄新华忍不住哈哈大笑。

笑过之后,他才继续道:“还有极薄金刚石砂轮切割机,现在也在试制当中,不过这回估计不会像单晶炉那么盛大了。”

“我们国家的半导体工业化缺少应用领域,再往下走,就需要更多的技术突破。”

“而这也是我们接下来要做的事,突破集成电路这个难关!”

“道阻且长,我们还需努力啊!”

听着黄新华的话,刘泽和汪洋心潮澎湃,恨不得立刻就把集成电路搞出来。

“黄教授,我们现在的研究进行到哪一步了?”李暮也被感染,忍不住脱口而出。

闻言,黄新华苦笑着摇了摇头:“这几天我们都在搞光刻工艺的问题,可刚刚开始就被卡住。”

“此前国内甚至没有光刻机这个概念,之前对这方面的理解也还停留在国外的期刊杂志的理论上。”

“但即便是现在有你的报告帮助,我们想在短时间内搞出光刻机来,也是很困难的事情。”

李暮听得一愣一愣的,怎么会没有?

按照资料上,现在应该已经弄出了“土光刻机”来啊!

他赶紧去翻资料,发现王绶觉搭建出土光刻机的时间记载并不详细。

“土光刻机”只是条件简陋的情况下不得已的产物,算不上什么重大成果,相关部门可能会留档记录,但具体信息流传到网上的概率几乎没有。

“大概是61年到62年弄出来的,可我总不能等個一年半载吧!”李暮暗自皱眉。

——不管了,如果是对国家的发展有帮助,他觉得王绶觉也不会介意被提前“抢”这份功劳。

李暮深吸了一口气,打破沉默:“黄教授,我倒是有一个办法。”

黄新华还没说话,刘泽和汪洋就完全摸不着头脑地开口道:

“师弟,你别说笑了,连国家都弄不到的东西,你能有什么办法?”

“难道你还能从国外买一台不成?”

“要是能买,国家早买了,OM帝国列强,怕我们强大起来,这些高精尖的东西,是一点儿都不愿意让我们知道!”

听着两个学生的话,黄新华心底也觉得不太可能。

但他清楚,李暮绝不是那种喜欢空口说白话的人,既然敢这么说,一定有可行的依据。

于是问道:“你别管他们两个,有什么办法就说出来,咱们一起讨论讨论。”

甭管是对是错,有思路都是件好事。

至少可以避免日后的研究走歪路。

刘泽和汪洋将看着李暮,颇有点看笑话的意思。

他们承认李暮牛,单晶炉和极薄金刚石砂轮切割机都能弄出来。

但光刻机这一块,国内可是几乎完全空白。

李暮缓缓道:

“其实最早的光刻技术出现在1822年,那时的光刻就是把带有印痕的油纸放在玻璃片上,再在上面涂满植物油中溶解的沥青。”

“后续经过暴晒后,透光部分的沥青就会变硬,而不透光部分就可以用松香和植物油洗掉”

“那么我们推导出集成电路光刻工艺基本原理,它主要就是基于光学投影技术,将光源投射到需要光刻的物体上。”

说到这里,李暮顿了顿,刘泽忍不住插话:“就算知道了原理,我们也做不出光刻机啊!”

话音刚落,黄新华就瞪了他一眼:“别打岔。”

李暮笑了笑,也没有介意,继续道:

“我们是做不出光刻机,但是却可以搞一台‘土光刻机’。”

“光刻机采用的光线,是波长为240-400nm的工业紫外光线,然后通过特殊镜头系统进行较高的聚焦,然后投射到硅片上,完成光刻。”

“那么我们不妨简化流程,使用两台显微镜和一台紫外线曝光机,搭建出简易的‘光刻机’。”

“虽然在效果上,肯定没法和真正的光刻机相比,但应该可以暂时满足我们的实验需求。”

随着李暮的说出心中的想法,实验室内陷入漫长的沉默。

刘泽和汪洋的第一反应就是不可能。

“师弟,这听着也太不靠谱……”刘泽小声地开口,只不过话才说到一半,就被突然响起的笑声打断。

黄新华忽然想通了什么,哈哈大笑道:“你这个办法好,乍一听好像不靠谱,但仔细想想,真有可能成功!”

“老师,这真能行?”一向沉着的汪洋都惊了。

黄新华道:“既然原理想通,那么效果就肯定是有的,没有光刻机好就没有吧!”

“现在条件简陋,只能将就将就,先把光刻这一步骤完成再说!”

“伱们现在就去找显微镜和紫外线曝光度,我们马上开始实验效果!”

有了方法,黄新华是一刻都不想等,马上就准备开始实验。

安排完任务,黄新华又看向李暮,道:“你身体还没有恢复,暂时先休息一段时间,等身体好了再参与进来!”

“黄教授,您放心,我身体没事,可以参加实验。”

黄新华摇头:“身体才是革命本钱,身体不好再厉害的天才,也做不出多少成就。”

李暮:“我真没事!”

……

几次三番的拉扯后,黄新华最终拗不过他,无奈同意了李暮现在就加入。

心态逐渐转变后,李暮终究还是渐渐融入了这个不顾个人得失,一心为集体,为国家做贡献的火红年代。

……

说干就干,李暮加入到实验当中。

不过因为具体的操作经验不足,他没有上手,而是指导刘泽和汪洋怎么用显微镜和紫外线曝光度搭建出来。

花了两个小时,一个土光刻机被搭建完成。

黄新华看着土光刻机,眼中满是笑容,扭头看向两个学生,道:“接下来就是实际效果的测试,刘泽汪洋,你们赶紧去准备。”

“如果光刻机没有效果,那么接下来我们就有一场硬仗要打了!”

光刻的流程,整个世界都在摸索着前进,只能慢慢的实验,用时间去试错。

黄新华又看向李暮,调侃道:“李暮,你弄出这台土光刻机已经是很大的功劳了,我看就先回去休息,不要和我们抢功劳了。”

黄教授显然还想再劝劝李暮保重身体。

“黄教授,您这是说得什么话,我真没事!”李暮无奈,但也知道现在确实不是直接拿出光刻工艺的时候。

至少要等光刻机实验的第一次数据出来,他才能把光刻工艺流程拿出去,还不能一次拿全。

不然没有实验依据,国内这方面又是一片空白,李暮根本解释不了它的来源。

“好吧,黄教授,不过明天我会再来看实验数据的。”李暮想了想,这次不能想之前那样一直拖着,既然决定要为国家做点什么,就要认真做。

至于暴露的问题——反正现在他天才的人设已经深入人心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23415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