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火红年代,开局大学演讲

作者:笔落烽火 | 分类:都市 | 字数:0

第391章 您是我们国家真正的脊梁

书名:火红年代,开局大学演讲 作者:笔落烽火 字数:0 更新时间:01-07 03:02

学生们时常拿在手中的“李暮语录”,也被他们塞进了挎包——以前他们是拿在手上,而现在才放在了心上!

江主编看到这一幕,整个人如遭雷击,震惊地久久没有回过神来。

直到人群散去后,李暮看到他,上来打招呼,他才反应过来。

不过他却没有着急回话,而是撒腿先追上一名学生,花了好半天的力气,才将对方刚刚记录下的讲话拿到手。

做完了这些,他才回来和李暮道:

“抱歉李顾问,刚刚我得先把这个拿到,否则明天的头版头条,可就跑了。”

在他道歉的时候。

刘全工和魏国伟等人也走了过来。

“有感而发而已,不值得您这么重视,更没必要登报了吧?”李暮笑了笑,劝道。

他就是劝这些学生们回去学习而已,又不是做了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

江主编正色道:

“不不,李顾问,您说得不对。”

“今天的您的讲话,很有必要登上报纸,让每一名学生都看一看。”

“只停留于形式的学习,对于学生们并没有好处,这对于很多学生来说,都是一种警醒。”

他没有将话说得太明白。

不过李暮听懂了。

关于他的宣传,确实有点过火,虽说上面的初衷肯定是好的,但未免过犹不及。

学校大搞学习会、讨论会,很容易搞得最后流于形式。

“好吧,那就辛苦您了。”李暮道。

见报便见报吧。

反正经常上去,他都习惯了。

江主编摇摇头,笑道:“在您面前,当不得辛苦二字,不过稍后我还有一些问题,想跟您请教请教,不知道您有没有时间吃顿便饭?”

“没问题,那稍后我来找您。”李暮答应下来。

既然决定要上报了,对于内容,当然还是要和对方商量着修改一下。

毕竟刚刚他说的话,虽然温和,但实质也是在“骂人”,总不能一字不改地登上报纸。

……

随后,李暮便和刘全工等人来到农学院的大礼堂。

知道他的性格,他们倒是没有搞什么隆重的场面。

只是在学校的路上挂了彩带和横幅表示欢迎。

不过进入礼堂之后。

农学院的学生们还是给了他一个惊喜,齐刷刷地站起来道:“欢迎李顾问!”

“同学们好,都坐下吧。”李暮笑着摆了摆手,然后跟着刘全工等人坐到台上。

刚刚落座,下面便响起雷鸣般的掌声。

刘全工拿起话筒,道:

“大家安静安静,我随便说两句,不耽误时间。”

“我谨代表农学院全体师生,表达对李顾问莅临指导的热烈欢迎。”

“接下来我就不啰嗦了,由农研所的魏所长给咱们说两句。”

他说两句,还真只有两句。

后面跟上的魏国伟拿过话筒,也没有多说废话,简单地表达了一下对李暮的欢迎和这次举办讲座的感谢之后。

便立刻将话筒交给李暮。

——没办法,学生们的目光,从始至终都没有从李暮身上离开过,他们说啥估计也是听不进去。

未在校门口迎接,不代表他们对李暮不尊敬、不爱戴。

相反,正是因为知道李暮的性子不会喜欢这么做,他们才没有出去,而是静静等候在大礼堂内。

当李暮站在台上,拿着话筒,望着台下的学生们时。

心中不由有些感慨。

说实话,哪怕是已经搞过了不少次演讲。

看着这一张张年纪和自己相仿的面孔,他心里还是有些不好意思的。

以前哪里想过,自己竟然能够成为老师,还站在讲台上授课。

但这种感觉不赖。

想到这里,李暮缓缓开口道:“”“各位同学大家好啊,我是李暮,今天我主讲的内容是矿质营养……”

……

随着李暮的讲课开始。

农学院的大礼堂内安静得落针可闻。

学生们跟随着他所讲的内容,沉浸在知识的海洋当中。

直到李暮的话音落下,开始点名进行答疑解惑。

众人才如梦初醒,纷纷踊跃地举手就刚刚李暮所讲的“矿质营养说”“归还学说”和“最小养分律”等理论进行提问。

面对学生们的问题。

李暮也一一耐心地予以解答。

好在这些学说虽然是70年代才发展出来的,但在现在也不是没有理论基础,所以全程都没有出现他回答不上来问题的意外情况。

在一片掌声中。

这一趟农学院讲座之行落下帷幕。

……

随后,与学生合完影。

李暮便和刘全工等学校的领导班子,来到学校的饭堂用餐。

一边吃饭,他一边接受江主编的采访。

第一个问题,对方没有着急问最开始的事。

而是赞叹道:

“李顾问,您刚刚的讲课,有许多专家和教授都说是眼光独到,认知超前,引领学界的发展方向,不愧是闻名全国的大科学家啊!”

他虽然听不懂农学,但并不妨碍向坐在一旁的人打听。

能得到这么多专家和教授的一致认可,不得不说相当惊人。

“您过奖了,只不过是一些理论上的东西,我刚刚也说过,很多地方还有待验证,不能全信。”李暮笑着回答道。

在讲课当中,他还是相当谨慎的。

江主编道:“您的态度令人敬佩,学术研究正是需要这份严谨的态度。”

他一边说,一边飞快地在手中的笔记本上记录。

“我想再问问您关于为学生授课的事情,外界一直盛传您非常的难以请到。据我所知,您只在几家学校开过讲座,这和很多专家和教授都不同……”江主编继续提问。

面对这个问题,李暮笑着回答道:

“不是我难请,而是相比于简单的授课,我认为将时间用在研究上更有意义。”

“就我个人而言,其实很喜欢和学生们进行交流。”

“他们有活力,也有想法,总能提出别出心裁的问题和意见,让人耳目一新。只不过尚缺积累,还需要更多的学习。”

他的这个答案,让江主编的眼睛变得更亮了些,手中的钢笔“唰唰~”地将李暮所说的话一字一句地全部记录了下来。

“原来如此,您说得没错,如今国家的发展重于一切,像您这样的大科学家,确实要争分夺秒地进行研究。”江主编点点头。

他也觉得李暮做得没错。

教授学生,这件事情谁都可以做,只不过效果有好有坏而已。

但让一个每一项研究都对国家重要无比的科学家花费精力在上面,就有些得不偿失了。

闻言,李暮笑道:

“您这话说得不全对,真这么说的话,我就不该出来讲课了。”

“学生们是国家的未来,能对他们的成长有所帮助,也是在为国家建设做贡献。”

“我目前也确实想多花一些时间在这上面,多讲讲课,给国家多培养些有用的人才。”

他的这番话,让一边的刘全工的眼神亮了亮。

不过他没有着急开口询问,而是准备后面私下再问问李暮是什么意思。

毕竟这话等于是在说想要在大学任教了。

要是他们农学院能抢占到这个先机,那先前蒋南乡等拿着李暮在他们学校荣誉教授的人,看他们还怎么得意。

……

这边,江主编对李暮的回答也很钦佩。

夏国有这样的一位年轻有为,又时刻为国家和人民着想的科学家,无疑是最值得令人高兴的事情。

他继续问道:

“对了,说说您刚刚进来农学院时发生事吧,我看到您好像并不是很开心他们的到来?”

“那么多学生来欢迎您,换做其他的专家和教授,应该高兴还来不及吧。”

“即便想要教育他们,也不会用这么直接的方式,我很好奇,您为什么会这么做呢?”

说完之后,江主编用好奇的目光看向李暮。

对方名气大,成就高,已经处在一个常人无法想象的位置。

但归根到底,还是一个年轻人。

面对学生们自发前来的欢迎,纵然觉得事情做得不对,心里应该也是感到高兴的。

可他刚刚从学生里拿到的那本记录着校门口处那场“讲话”的笔记本上看到,从始至终,李暮表现出的,都是不喜,甚至有些生气的意味。

“学生们来欢迎我,我当然很高兴。”李暮微微颔首,道:“但我觉得他们来见我所用的时间,更应该用在学习上。”

“见我一次,十次,百次,对于他们的学习,能有很大的帮助吗?”

“我觉得是没有的,不如看书一遍,十遍,百遍来得收获更多,也更大!”

……

在两人一问一答的之中。

采访很快结束。

不待吃完饭,江主编便起身打算告辞。

他重重地握着李暮的手,动情地说道:“李顾问,您是我们国家真正的脊梁!”

这个评价,不可谓不高。

但放在李暮身上,在场没有一个人觉得有问题。

“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国家的强大的脊梁。”李暮微微笑了笑,淡淡道。

他一个人能做的,还是很有限的。

夏国的崛起,也从来不是一个人的事,而是千千万万人民共同努力的成功。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19947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