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家父汉武,子不类父?

作者:木屋城堡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271章 兄弟之争

书名:家父汉武,子不类父? 作者:木屋城堡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45

谈话基础建立在‘同感’二字上,有了相同的认知,才有继续谈下去的必要。

太子问了,齐王没有避。

稍作沉吟后,刘闳平静道:“父皇用人治事都是一等一的高明,知人善任,雄才大略,打匈奴、治诸侯、理财政、扩疆土,功绩之大,几乎可比肩列位先帝。”

“只是……”

刘闳略微停顿,目光平视前方,“过犹不及,父皇近些年急切了点。”

话音落下,身旁响起一道笑声。

老二直言不讳,刘据更无所禁忌,“二弟是想说,父皇只顾着打仗,致使民生疲敝,近年又频繁出巡、大修宫殿,以至于劳民伤财?”

“是的。”

刘闳神情不变,淡淡道:“即便兄长要将此番言语告知父皇,弟仍旧要说。”

嘿。

刘据咧了咧嘴,没在意对方口中的冷淡,反而说道:“修生养息是对的,父皇在位三十载,大汉百姓打了三十年的仗,户口凋零,上下疲敝。”

“经手的政务越多,对大汉现状越了解,我越赞成与民休息。”说到后面时,刘据脸上已无笑意。

刘闳诧异望来,盯着自家兄长看了半晌。

“怎么?”刘据回望向他,“为兄很像不惜民力、不知民间疾苦的储君吗?”

“奥,那倒不是。”

天子出巡、亲征期间,太子多次监国,可见天子对其信任程度,刘闳本以为父皇如此信任兄长,是因理念相同。

没曾想兄长却和父皇背道而驰……

齐王没有料到、看不透的事情很多,他正想着,下一个让他诧异的言语又来。

“二弟远离中枢,或许不知,父皇其实也清楚要与民休息。”

“嗯?”

刘闳皱了皱眉,疑道:“那为何……”

“那为何如今兵戈不止、劳民不休?”刘据替他接上话尾,顺便答道:“因为与民休息的任务,得我来。”

说这话时,刘据伸手指向自己。

刘闳眉头愈发紧蹙,思索片刻,他坐起身,对着刘据拱手一礼,“还请兄长解惑。”

刘据拔了根草茎,一边揪着一边回道:“父皇的雄图霸业没达成之前,他不会停下。”

“想休养生息,现在不行,只能等以后。”

得等皇位更替……

刘闳领会到了未尽之言,只是他心中依旧存疑,“既然父皇也知天下疲敝,兄长何不在今时今日便劝谏休养生息?以兄长储君身份,你开口,父皇不会不理。”

揪掉的草絮随风飘荡,刘据没有接话,过了会儿,方才随意问道:“二弟以为我当下的处境如何?”

兄长的处境?

刘闳不知为何突然问起这个,不过他还是实话实说道:“大司马、骠骑将军为兄长母族,车骑将军为兄长妻族,朝堂三公九卿,将近半数为兄长一系。”

“根基之大、之稳固,前所未……”

话到一半。

齐王忽然意识到了兄长为何提起这个话题,慢慢放缓了语调。

刘据接过他的话头,“我根基之大,势力之大,大到我心惊胆战,如此势力,却还未登基称帝,简直前所未有。”

放眼望去,朝堂遍布太子党。

不知从何时起,刘据猛然发觉,自己落入了和舅舅卫青一样的境地,不开口则已,一开口便有左右朝野的影响力。

有庞大的影响力固然好,但配上一个储君的身份,这份影响力就要谨慎使用。

“二弟可知晓年前的朝鲜之战?”

“……知道。”

“那你可知朝鲜战局不利,骠骑将军临危受命时,我对他说,当慎之又慎,万不可拿灭国之功。”

这一次,刘闳沉默了。

他之前不知道此事,现在知道了,所以他沉默了。

纵观历史,越国诸咎、楚国商臣、晋国申生,无一不在上演君臣父子之间的恩恩怨怨。

先是君臣,后为父子。

以兄长如今的朝野势力,他动一动脚,朝廷都要抖三抖,可如此一来,将高坐龙榻的父皇置于何地?

“唉,父皇恐怕也未料想到今日处境吧?”

刘闳有感而发,替兄长境遇忧愁,刘据听了,却平淡道:“老二啊老二,你对我们的父皇太不了解。”

“今日之处境,就是父皇一手造就的,他就是想看看,我这个被逼入君臣父子监牢里的储君,会怎么做!”

话音一落。

刘闳先是愕然,随即便是惊疑不定,望向面色平淡、仿佛在说着寻常小事的兄长,不知为何,刘闳忽然遍体生寒!

父子父子,何至于此?

何至于此呀!?

但仔细想想,这的确像是自己那位铁石心肠的父皇,能做出来的事情。

沉默良久,脸色泛白的刘闳拱手一礼,“劝谏父皇休养生息一事,是弟思虑浅薄了。”

“兄长不易。”

齐王虽年少,一颗仁慈悲悯之心却极为热忱,与之相反,刘据一如既往的腹黑,此刻脸上再度显露笑容,瞥向自己弟弟问道:

“明知为兄不易,伱还要给我增加不易?”

刘闳愣了愣,反应了会儿才明白兄长的意思,当即苦笑一声,稍显落寞。

“那也是我的不易。”

他参与争储,的确给太子增加了不易,可刘闳明知不可为、还要被迫为之,难道就容易吗?

进京以来,父皇隔三差五拉着他们考教、问对,不断向外界传递模棱两可的态度。

就是要引他们兄弟相争!

有野心,就会有行动,比如自己那位三弟燕王,但即便没有野心,身边的人、周边的物,也会推着你争!

“因体弱缘故,加上有兄长珠玉在前,我并无争储的心气。”刘闳看向身旁,“不管兄长信不信。”

信与不信,都不重要。

重要的是……

“你必须得争!”刘据语气幽幽,“父皇推着你争,身边臣属、老师、门客,都希望你争,哪有余地可言?”

话至此处,刘据脸色缓和些许,“但正如你先前所说,都是亲兄弟,争,可以,却不必争出火气。”

“免得日后落个视如仇寇的下场。”

他这句话,是在陈述,也像是在征询齐王刘闳的意见。

闻言。

刘闳似乎误会了,在座椅上不安的动了动,“兄长想让我和你在父皇面前演戏?难!”

“谁说让你演戏了?”刘据偏头看去,挑眉道:“既然是奉命争储,逃不掉,你放开手脚便是。”

“倘若为兄争不过你,就该你为储君!”

说着。刘据甩掉手里的草茎,“我从不认为,我为长子,皇位就理所当然是我的,那是对大汉天下的不负责。”

“大大方方的争!”

“再者……”刘据拍了拍手,朝自己二弟笑道:“无需事事都顺着父皇的想法来,他想看我在监牢里左右为难、处处煎熬,我自有应对的法子。”

“他想看你跟我相争,让你做磨刀石也好,踏脚石也罢,你难道就非得跟我拼个你死我活?”

说到这儿。

刘据眼神陡然凌厉、激昂起来,“现在的大汉,是父皇的,是他们老一辈的,但未来的大汉……”

他指向自己,又指向齐王,“终究是我们的!”

“父皇想让我们兄弟斗,我看不然。”刘据冷声道:“明明是我们拧成一股绳,跟他斗!”

话罢。

草地上许久无言,刘闳双眼明亮,定定地望着自己兄长,大逆不道的言语充斥耳膜,令他心中激荡久久不平。

片刻后,刘闳方才视线下移,道出一句:“兄长,可真大胆!”

“哈哈哈!”

刘据放声大笑,笑过之后猛然收声,“我这才哪到哪?父皇身为储君时,先帝可曾想过,自己的第十子,将来改祖制、改朝政,把自己的心血,改了个底朝天!?”

“大胆?”

“我不过是在学父皇罢了!”

刘据目光炯炯,神情睥睨,“想常人之不敢想,做常人之不敢做,若无雄心万丈,无鼎故革新、富国强民的勇气,如何承继大位!”

这一刻。

刘闳只觉面孔发烫、热血上涌,只因兄长三言两句,居然说得他心潮澎湃,若非身份所限,都有了俯身投效之意。

震撼良久,刘闳终是缓缓起身,朝坐在马扎上的刘据俯身一礼,“兄长才略,弟深感钦佩。”

“也深感绝望……”

刘闳以往只听闻过太子宫有哪些哪些势力,在朝堂上是如何如何庞大,纸面数据他清楚,对自己兄长的才情却很模糊。

直到今天,直到此时此刻,齐王方才对自己这位陌生的兄长,有了深刻的认识。

争储、争储。

既无心气,也无希望……

“哈!”刘据同样站起身,伸手扶起齐王,“争不争的过,得争过才知道,你尽管放马过来!”

“你我乃亲兄弟,可以相争,但没必要伤了和气。”刘据拍着他的手臂,认真道:“将来不管如何,为兄都会记得,未来的大汉,是我们的!”

最后几个字,刘据加了重音。

刘闳听出了隐喻,神色复杂,但终究重重点头,“兄长说的是!”

至此。

一场关于皇位的残酷、血腥争斗,在这一刻,化为兄弟之间的意气之争,说开了,说透了,又是君子之争。

与此同时,二人也达成了某种隐晦的约定……

今日刘据来找自己二弟,为的便是以上事宜,好在都达成所愿。

这时,两人重新坐定。

刘闳斟酌再三,开口道:“其实小弟一直想问个问题,之前不方便问,现在,好像能问了。”

他说的,就形似‘我有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

刘据自然回:“尽管问。”

刘闳点点头,压下先前种种情绪上的悸动,正色道:“敢问兄长,宋邑、宋公可是被有意送走的?”

宋邑?

“不是。”刘据先下意识回了一句,看向二弟苍白的脸颊时,他忽然明白了过来,似笑非笑道:

“你以为我故意支开宋公,是为了不让他给你诊治?”

刘闳实话实说道:“老师是这么分析的,我听后,也认为很合理。”

还真别说。

诸侯王入京期间,宋邑请命回乡,刚好和齐王的队伍岔开了,怎么看怎么像故意为之。

至于为何要故意,自然是为了争储,为了让齐王长于病榻,排除一个竞争对手!

正常分析,像御史大夫卜式那样正常的分析,刘据的确有这样的嫌疑。

然而。

真相果然如此?

“你那位老师出身豪富,善于揣摩上意、明哲保身,可此类小家子气行事多了,难免真就成了小家子气。”

“我没有诋毁他的意思啊。”刘据先解释一句,随后又施施然道:“只是,故意支走宋公,来剪除你的威胁?”

“那你们就小看我的心胸,也小看我养了多年的医学馆。”

刘闳凝眉,“怎么讲?”

“谈心胸,太虚,我说我不会行此手段,也没有说服力,索性不谈。”刘据轻笑道:“只说博望苑医学馆的医者。”

“近些年我对医学馆的投入一直未断,探索出的新治病方子、培养的医师,很多,其中不乏得到宋公、唐公真传的弟子,群策群力,还比不上一个宋公?”

“况且……”

刘据摇头道:“纵然宋公不在了,义公仍在啊,她的医术不在宋公之下。”

“我真要阻你医治,岂不是还要将义公一起送走?为了保险,最好也将医学馆众多医者全部支开?”

话至此处。

不必再多余解释了,刘闳已经信了九分,还留的那一分……他倒不是和皇帝一样,对谁都保留一分戒备。

而是……

“对了,我还没问。”就在刘闳面露难色之际,刘据道:“你来博望苑诊断后,义公他们说你的状况能不能医治?”

刘闳摇了摇头,过分白皙的脸颊上露出一抹无奈的笑,“天生体弱,打娘胎里留下的病根。”

“没法根治,义公只说勉强可以缓解,需要长期服药,我将来注定不是一个长寿的人。”

这。

正是齐王最后一分疑虑的由来。

不过刘据听罢,只是挑了挑眉,建议道:“以义公他们的手段,即便是缓解,也能有奇效。”

“你要不要向父皇请示一二,在长安多留一段时间?”

刘闳怔了怔。

“嗐。”刘据知道他在想什么,“你在长安多留一段时间,我难道还怕了你不成?你活的久,才斗的久,与人斗其乐无穷啊。”

听到这话。

刘闳一时失笑,情知兄长是心口不一,感动之余,他应声答道:“好。”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1653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