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家父汉武,子不类父?

作者:木屋城堡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15章 大复仇

书名:家父汉武,子不类父? 作者:木屋城堡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45

此刻。

太子终于是对东方大家的频频示好动了心。

喜欢吹牛不算毛病,可以容忍,毕竟这家伙消息够灵通,还非常想进步,这就很好嘛!

天下哪有十全十美的人呢?

取其长处即可…

东方朔的缺点,刘据选择性忽视了,然后再一看,东方大夫精通辞赋、言语幽默、有上进心。

可以,是个人才!

不过心动归心动,刘据没有着急。

又问了几件时事新闻,东方大夫都知无不言,既如此,太子自然也要给出积极反馈。

笑谈间。

刘据委婉的表达了自己对辞赋的兴趣。

不出所料,东方朔激动起来,这种话太子以前可从来没说过,他捕捉到了微妙变化。

随即立刻表示,自己以后常来,太子尽管请教!

如此这般。

一场相谈甚欢的会晤又进行了会儿,方才结束。

刘据将其送至殿外,微笑告别。

对于他来说,今日这一遭算是个小插曲,随手为之,属于有枣没枣打两杆子。

但对东方朔来说,就是大事!

可以摆脱辞赋名头,实现政治抱负的重大机遇!

偏殿外。

压抑住亢奋的东方朔抬头看天,喃喃自语:“庄兄,你选了诸侯王,我选储君,你错了,希望我不再错……”

东方大夫难得深沉一次,却无人知晓,也无人看到,更无人在乎。

恰如这么多年一样……

今日东方朔走后,刘据倒是又想起了他。

不过仅仅一瞬,太子就一巴掌拍在脑门,将其从脑海里驱除了出去。

‘嗬!’

‘还琢磨东方朔能不能当刀,我真是魔怔了!’

‘看谁都想搂两把!’

正所谓性格决定命运,以东方朔性情,就不是干脏活的料,刘据确实是想魔怔了……

时间一晃而过。

初秋。

天气转凉。

跟随少傅学习,如今是刘据的必修课,庆幸太傅还未返回长安,他的自由时间挺多。

表兄霍去病一有空,就来教授箭术和剑术。

别问刘据为什么又学起了剑。

问就是——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可惜,霍去病最近好像有点忙,只要进宫,多半就要被喊去宣室殿。

反倒是以前神龙见首不见尾的舅舅卫青,眼下经常入宫,谈政务之余,也会来找刘据。

除了嘘寒问暖、询问课业,便是说一些趣谈。

比如。

“太子年少守礼,尊师重道,曾有一日目送老师远去数里仍不回头,赤诚之心,可见一斑啊!”

额,说实话。

从卫青口中半夸、半打趣的听到这话后,刘据懵了许久才回过神来。

这说的是那日未央宫外的送少傅?

自己当初的一个小发呆,有那么夸张的含义?

还有,这股味道。

怎么感觉有点像孔融让梨?

事实也正如刘据猜测的那样,事后他曾打听过这茬,少傅庄青翟直接告诉他:

“奥,那件事啊,老夫命人传的。”

之后少傅的一席话,彻底让刘据见了世面。

“好名声从何而来?”

“首先,你自己不传播,别人怎么知晓?其次,即使自己传了,不邀别人捧,如何名扬天下?”

“谦逊是好事,但要看用在什么地方……”

少傅庄青翟洋洋洒洒数十言,但在刘据总结下来,就两个字:

基操!

造成此类怪异‘造名’行为的根由,源自大汉征辟制、察举制的选官制度。

名利、名利,在大汉,是绝对不分家的。

有了名,利就到了……

其间弯弯绕绕,并非今日的重点,暂且不提。

且说。

悠闲的日子总是短暂的,赶路回长安的太傅总是会抵达的。

而太子太傅石庆回到长安的第一天,便让刘据见识到了什么叫做严师!

高徒还不知道有没有,但严师是真的有。

甫一见面。

石庆便宣布了对刘据每天四个时辰的支配权。

对此,皇帝、皇后没意见,少傅也没意见,刘据倒有点意见,但没敢表现出来…

早晨。

石渠阁。

清冷、严肃的声音在阁中回响。

“……远祖者,几世乎?九世矣。九世犹可以复雠乎?虽百世可也!”

“……国君一体也。先君之耻,犹今君之耻也。今君之耻,犹先君之耻也…”

太傅的声音抑扬顿挫。

刘据听的龇牙咧嘴,忍不住弱弱插嘴道:“敢问太傅,这是不是学的太超前了?”

“嗯?”

面容严谨,不苟言笑的石庆转过头来,皱眉道:“我听陛下说,你已在宫中开过蒙。”

开蒙是开蒙过。

皇后卫子夫时不时就会教导刘据,识字确实不是问题,但问题是,要不要听一下现在学的什么?

九世犹可复仇乎?虽百世可也!

这是大复仇!

一上来就给少年郎学这个,真的合适?

“《公羊春秋》是陛下定的必学经传,既然你已经开蒙,如何不能学?”

“此篇也是陛下钦定,第一日传授,还有问题?”

……没有,刘据很服。

见太子闭上了嘴,石庆板着脸道:“无端打断,罚抄此篇二十遍!”

……厉害,刘据彻底服气。

另一头。

按规矩处置完,太傅石庆放下手中竹简,脸色也软化许多,“你可知陛下为何钦定此经此篇?”

“因为独尊儒术?”刘据试探着回道。

“是,也不全是!”

脱离经传,石庆的语气不再严肃、苛刻,多了些授道解惑的意味。

“儒家经义有很多,陛下为何不钦定其他?”

“思考事情不能局限于的事情本身,往往事物之外的因素,才是答案所在。”

“《公羊春秋》乃是……”

《公羊春秋》是儒家经义,起初只是口口相传,在景帝时,才撰写成书。

等到当今天子,刘彻登基后,大受推崇。

其中有两个观点尤为出名。

大复仇、大一统!

“今日学襄公复仇篇,便只讲大复仇。”说这话时,石庆跪坐不动,腰背如额上进贤冠一般挺直。

“昔日高皇帝被匈奴围困于白登山,贿其阏氏财货,才得以脱身,历代先帝时常视为耻辱,陛下更甚!”

“先君之耻,犹今君之耻也。”

“高皇帝的耻辱,是陛下的耻辱,也是下一代天子的耻辱!”

话到此处。

石庆默然了一瞬,看向刘据,问道:“现在你可知陛下为何要你学此篇?”

现在换刘据神色肃穆了。

他此时如何还不明白,皇帝老爹这是在告诉自己的储君,也就是刘据:

“朕不仅要干匈奴,朕的下一代,也要干匈奴!”

“复仇!”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15217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