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家父汉武,子不类父?

作者:木屋城堡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172章 曹操有错吗

书名:家父汉武,子不类父? 作者:木屋城堡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45

太子宫。

偏殿当中,刘据将一枚铜印、一条黑色丝质绶带递给张贺,嘱咐道:“平素孤不在时,你多去三官令巡察。”

“是!”

张贺双手接过铜印黑绶。

自今日起,张贺便不再担任上林令一职,而是升为水衡都尉丞,秩俸千石。

而三官令,即上林三官,钟官令、技巧令、辨铜令,负责铸造钱币的具体事宜。

“朝廷将铸币权收回后,将来铜钱皆从水衡都尉出,涉及到的钱财、可以经手的利益,数不胜数。”

刘据看着张贺,郑重其事道:“以前地方郡吏借着铸币偷工减料,谋取私利,孤不认为京城官吏会有多高尚。”

“财帛动人心!”

“你是太子宫的自己人,替孤盯紧他们,如果抓到手脚不干净的,绝不姑息!”

张贺沉声拱手:“殿下放心,臣知道怎么做。”

“好。”

刘据点点头,“你且去。”

张贺行了一礼后,转身离去,这时,早已候在旁边的魏小公公才上前一步,禀报道:“殿下,大长秋来了。”

刘据挑眉望去,不用他追问,魏小公公便自动解释道:“并非私事,大长秋是奉了皇后之命办公事。”

公事?

太子宫与大长秋一直有些私务往来,老太监平时给刘据递个小纸条,刘据则给对方意思意思。

私事拉拢了那么久,还是头回遇到对方要行公事。

不过,刘据很快便疑惑尽去,因为他的注意力全被另一件事吸引……

“殿下,皇后着奴婢将画像送来,您看看,可有什么不妥之处?”大长秋弯着腰,一脸姨妈笑。

他敢问,刘据还真敢应,“怎么只有两张画像?”

刘据一手拿着一副,上下扫了一遍,确定只有两个选择后,有些懵的看向老太监,“没了?”

嘿,这话说的。

大长秋面露怪异,脸皮抖了抖,尽量用委婉的言语赔笑道:“殿下,您选妃,陛下与皇后一人钦点了一个。”

“就是您面前这两位,余者……”老太监回了一个大家都懂的表情,“呵呵。”

以为咱家来问你妥不妥,是真询问你的意见?想多了吧,就是让你瞅一眼,有个心理准备。

好家伙,还挑上了……

大长秋心中的腹诽刘据不知道,但对方要表达的那个意思,他领会了,脸色顿时垮了半截。

老太监猜到了太子心中的念头,低笑道:“皇后说了,殿下如今还年少,不宜房事过度。”

“待日后年长些,再另外添选宫人。”

咳咳。

刘据连忙假咳两声,重新端详起两副画像来。

仅从笔墨上来看,画中的两个女子……额,似乎用‘少女’形容更贴切些,她们年岁瞧着真不大。

不过这正符合大汉国情。

立国初期,惠帝就曾颁布诏令:‘女子年十五以上至三十不嫁,五算。’

女子十五岁到三十岁还未出嫁,罚交五倍算赋钱。

算赋,一种人头税。

为了避免被处罚,女子往往十四岁左右就会出嫁,男子成婚年龄,也普遍在十五岁左右。    民间如此,皇家同样如此,文帝在十五岁时已经有了儿子,不可谓不早。

“殿下。”

见太子没什么不妥之处要说了,大长秋继续道:“陛下传了话,太子妃人选日后再议。”

“此次钦点的两位,李氏女、史氏女,都授‘良娣’品阶,您看……”

刘据抬起头,哼了一声,“孤看?”

他看有用吗?

没用。

即使从内心角度出发,刘据真的很想提几点意见,比如,能不能找几个稍微成熟一点的?

诶,此处就得替某位姓曹的正名一下了,人家曹丞相的喜好,从后世的角度去看,其实是比较正常的。

在大汉,女子一般十四五岁成婚。

十七八岁嫁为人妇的比比皆是,二十五六岁必然是少妇,三十出头,也能是中妇,等到年近四十……

不,四十不行。

大汉朝四十岁的男子能自称一声‘老夫’,四十岁的女子已经能称一声‘老妇’。

这般算来,人家曹操喜欢十七八、二三十岁的,没毛病吧?

反正刘据觉得没毛病。

只可惜,他处于万恶的包办婚姻年代,皇帝老爹和皇后老娘没有和他商量的意思……

大长秋见太子‘没有疑问’,满意地收了画像,回转未央宫复命去了。

父母双方谈妥,太子又没意见,随后自然进入接人环节,直接宣读诏令,将两位妃嫔接入太子宫,完事儿。

是的,就这么简单。

一夫一妻多妾制下,太子的妻是太子妃,而良娣、孺子等,都是妾。

好比皇帝的妻子,只有皇后,而后宫夫人、美人、良人等,严格意义上来讲,都是妾。

妻与妾的待遇、规格,是截然不同的。

例如。

皇帝册立皇后,会挑黄道吉日,会有隆重大典,三公九卿、文武百官都要在场,同时,还有严格的册后礼。

但夫人、美人等,即便皇帝再宠爱,终究是妾,当今天子将李夫人纳入后宫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喜欢,就把人接回来,往猗兰殿一安置,无需任何繁琐的典礼、仪式。

对于太子来说,以上同样适用。

李氏女也好,史氏女也罢,他们入太子宫,都不能算‘嫁’,而是‘纳’,因此不必大动干戈。

一个微风徐徐的黄昏,一个必然是吉日良辰的时刻。

武阳侯府。

府门前,大长秋笑容可掬,尖着嗓子道:“郎中令留步吧,太子选妃是个喜庆事,哭哭啼啼不像话。”

“是是。”

红了眼珠的李广连连点头,将投向车舆的担忧目光收回,旋即猛地瞪向一旁,嚷道:“谁让你哭哭啼啼!”

被莫名凶了一顿的李敢狂翻白眼,也不知是谁心心念念的成外戚,真到了这一天又畏畏缩缩……

当儿子的,在老子面前就得有个儿子样,所以李敢的心里话没说出口。

但他没说的,有人能说。

“祖父不必担忧。”开口的青年二十上下,直接挑破了李老头的心思,“妹妹打小有主见,定然无碍。”

身为长孙,李陵的话,李广愿意听、也听进去了,嘴里嘟囔一阵,不舍地望着车驾远去……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16007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