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家父汉武,子不类父?

作者:木屋城堡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210章 丞相干什么吃的

书名:家父汉武,子不类父? 作者:木屋城堡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45

天子祭祀,尤其是祭祀先祖,都有特地的时间,大汉一般在每年的八月祭高祖庙,仪式隆重、规模盛大。

除了八月份,也不是说其他时间不能祭祀,《礼记》曰:“天子诸侯宗庙之祭,春曰礿,夏曰禘,秋曰尝,冬曰烝。”

即,四时祭。

每个季节可以有大祭,逢节假日,或者国朝遇到大喜、大悲之事,天子也可以举行祭礼,以慰先祖。

皇帝此次昭告天下,祭祀宗庙的名号便是——

定南越,告先祖!

祭祀每年都有,不管是天下人,还是朝堂百官都习以为常,皇帝想跟列祖列宗炫耀自己的功绩,炫呗。

大家该干嘛干嘛……

流水潺潺,清波荡漾,昆明渠两旁的杨树已抽出绿芽,博望苑门前,两名衣着朴素的士子躬身下拜:

“殿下,珍重!”

“不必多礼,启程吧。”

刘据抬手虚扶,望着两人牵马离去,待上了官道,二人回身再拜一礼后,方才跨上马匹,扬鞭没入林间。

“不容易啊。”刘据感叹一声,转身折回博望苑内。

“殿下今日真诚相待,来日定有回响。”跟在身侧的苏武轻声道。

“呵呵——”

刘据笑了笑,希望如此吧。

纸张普及了许多年,博望苑也一直矗立在这儿,刘据当年撒下的种子,如今终于开出了沁人的花。

因纸张一物,刘据得罪过不少豪大家,可凡事有弊就有利,无数寒门子弟因此受惠,读得起书,学得起文。

其中有千分之一能感念刘据,他都受益无穷,近些年奔着‘一视同仁’的名声,来投博望苑的人不少。

杀猪屠狗之辈,有。

落魄穷书生,也有。

刘据言出必行,哪怕身份再低微,只要有一技之长,他都以礼相待。

如果还有远超常人之处,比如刘据刚刚举荐的那两位——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这种人。

刘据除过礼遇,还会大力扶持!

有句俗话说得好,朝中无人莫做官,在察举、征辟制度占据主导的大汉,这句话被体现的淋漓尽致。

可一旦朝里有了人,做官就容易很多,太子没法直接安排官职,但太子有个任御史大夫、形同丞相的前太傅。

顺嘴提一句。

两个县令职位也就安排妥了。

“今日还有谁来?”刘据迈入纳贤馆时,回头问了一句。

他如今除了上朝听政,办水衡都尉的差,就属博望苑来的最勤,运气好了,十天半个月便能捡到一块‘金子’。

日复一日,虽然还比不上当年淮南王刘安的三千门客,但也能添一些奇人异士。

至少新收的护卫们个个膀大腰圆、凶神恶煞……

不过。

来投的人里,靠武力的占少数,靠脑子的更多,其中又以儒家弟子最多,今天也不例外。

“殿下,太学那儿递了一份拜帖来,有三个儒生来自荐。”苏武补充道:“庄公已经考教过,确有实才。”

刘据点点头,沉吟一声,“行,让他们……”

他后面的话没说完,但见馆外忽然奔来一道身影,金日磾快步走近,沉声道:“殿下,出事了!”

“陛下祭祀出了问题!”

……

稍早前。

未央宫,驰道之上。

皇帝脸上阴云密布,下了车驾大步疾走,身后两个官员连忙跟上,其中一个急道:“臣失职,定当严查。”

“严查?”

刘彻看都不看赵禹一眼,语气冰冷道:“出了那么大的纰漏,朕还能信得过你们哪个?谁查!?”

紧跟其后的赵禹与李广利相视一眼,纷纷都读出了对方的内心词——

苦也!

谁能知道诸王、列侯助祭的贡金能出问题?

再者,贡金成色好坏,完全就是一个主观性问题,皇帝说成色不好,是大不敬罪,臣子有什么办法?

负责核收黄金的是少府赵禹,管理诸王列侯朝聘事宜的是大行令李广利,此刻前者仅仅心里坐蜡。

可后者。    李广利只感自己遭了无妄之灾,新官上任才几天,就摊上一个这事,他找谁说理去?

说实话。

赵、李二人对陛下的怒火很费解,何至于此?

天子祭祀宗庙,按照酬金律,即文帝时期形成的一道规定,天子祭祖,诸侯王、列侯需要献黄金助祭,

按照封国人口,一千人贡金四两。

这道律令,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

就拿李广利的平南侯国来说,食邑一千三百户,一户按六人计算,七千八百人,需献贡金三十二两。

也就两斤,真不多。

贡金诸王列侯们都交得起,大家都只当是一道流程,下面人按时给,朝廷照例收便是。

谁能想到,有一天这玩意儿还能出差错?看皇帝盛怒的模样,还是大错?

是的。

远超他们想象的大错!

入了承明殿,皇帝怒气没有消散,反而有愈演愈烈的趋势,就在赵禹、李广利两人面面相觑时。

嘭!

皇帝突然将手边一盏烛台踢倒,手指殿外,怒道:“这么大纰漏,丞相干什么吃的?”

“他统领百官,能不知情?知情不报,即刻下狱!”

话音刚落。

原本垂首站立的李广利神情顿时一凛,腰背不自觉地下躬几度,就连身为皇帝亲信的赵禹都一脸惊色。

将丞相下狱?

宦者令愣了一瞬,见皇帝杀人般的眼神瞪来,紧忙应道:“是是,奴婢这就去传令!”

不画一条线,旁人就不会知道皇帝此刻心中的怒火有多盛,情况有多严重。

很不幸。

丞相赵周成了那条线,因为他很适合……

“你们站在这儿干嘛,还不去查!?”皇帝从牙缝里挤出的腔调响起。

“敢问陛下,查到什么程度?”赵禹小心问道。

“查个底掉,不管谁,都查!”皇帝想都没想,直接道:“你跟李广利立刻去!”

“凡是贡金数目不够、成色不足的,诸侯王削县,列侯一律除爵!”

“今天,朕就要看到名单!”

丞相下狱在前,纵使对皇帝的没来由暴怒有了心理预期,可听到‘除爵’二字,仍旧让李、赵二人语塞。

出殿后。

李广利斟酌片刻,率先开口:“两百多个诸王列侯,想核对贡金成色、数目是否足额,今天能查完?”

“不能,倘若真有纰漏,连个出京核查的时间都没有。”赵禹冷冷道。

“那……”

“陛下要的不是真查,要的是名单!”

赵禹和李广利想到了一块去,二人互相看了看,还是资历尚浅的李广利开口问道:“敢问少府,哪些人能上名单?”

赵禹黑着一张脸,一言不发。

上了名单的列侯就要被除爵,是能随便选几个人写上去的吗?那是列侯,不是大白菜!

此时此刻。

只能柿子先挑软的捏。

赵禹一甩袖摆,语气烦躁道:“把刘氏宗亲写上去,先熄了陛下的怒火。”

没错,刘氏宗亲就是软柿子。

在所有列侯里面,与各路开国侯、军功侯、外戚侯相比,就属刘氏的列侯人数最多、权力最小,最不受陛下待见。

须知。

推恩令福报下,嫡长子继承王位,诸侯王其他子嗣则获封列侯。

拿景帝第六子长沙定王举例,这位主死后,长沙国一夜之间多出来十五个侯国!

靶子这么多,赵禹不选他们选谁?

然而。

事情真这么好办?

赵禹猜错了,他们两人连官署都没回,在未央宫外就拟好了名单,可递上去皇帝只扫了一眼,直接打回!

第一次如此。

第二次竟然也是如此!

他们还有些疑惑,可等到第三次再被打回时,虽然皇帝没明讲,但对方那森然的眼神无疑在说:

“没有第四次!”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23882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