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家父汉武,子不类父?

作者:木屋城堡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131章 朕不在意,但又在意

书名:家父汉武,子不类父? 作者:木屋城堡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45

一听这话。

桑弘羊当即拱手一礼,转身回了自己的位子。

桑侍中虽然精通财政,但他毕竟是内臣,今天能一股脑报出这么多数字、地名,自然不是他凭空捏造的。

而是外朝公卿们交给他,再借他的口,委婉的劝诫——

陛下。

这几年,您就消停点吧!

河西之战时,桑弘羊哭穷,这一次大战后,他确实没哭穷了,直接摆事实,大汉短时间真经不起再来一仗。

不怪朝臣们这么想。

因为当今天子登基后,一直这么干的。

元光六年,爆发龙城之战;两年后,兵出雁门;隔年,爆发河南之战;三年后,奇袭右贤王;

隔年,兵发六路出定襄;两年后,爆发河西之战;

三年后,漠北之战!

仔细瞅瞅当今天子的履历,紧凑不?

治国之道,说复杂那是无比的复杂,但要说简单,对于现如今皇位上的那位来说,也很简单。

无非就是绕着那几个字。

捞钱,打仗,打完仗,再捞钱,准备下次打仗,如此周而复始,循环交替。

刘彻真正诠释了什么叫做——生命不息,战斗不止!

他的意志依旧坚定,他还能打。

但大汉。

必须得歇一歇了。

好在皇帝听了劝,桑弘羊松了口气,殿内其他人,即便卫青、霍去病两人,也是乐见其成的。

他们是将军不假,但他们……善战不好战!

两者区别很大。

朝会最后,似乎是为了庆贺此次漠北大胜,又似乎是要把自己过去多年征战的成果,给祖宗们一个交代。

皇帝吩咐下去,待冬至日时,要举行一场盛大祭祀。

散朝后。

皇帝按照惯例,独留下了大将军,等宣室殿内只剩下姐夫和小舅子两人,谈话敞亮了许多。

“最近几年,朕确实不准备再起大的战端,一来,这次举国之力北征,朝廷、地方都元气大伤。”

皇帝走下御阶,漫步间,举止随意。

“二来……”

他看向身侧的卫青,目光幽深,“匈奴内斗,你盯着点,能推一把就推一把,让他们斗得再激烈些!”

闻言。

卫青心中微动,他晓得,陛下决定短时间不动兵,恐怕和公卿们的劝谏关系不大,重点还是在匈奴局势。

“朕打算设立一个护乌桓校尉,节制乌桓人,以后乌桓和北地塞外五属国的匈奴人,任你调动。”

“往草原使奸也好、收买也罢,只要管用,无所禁忌!”刘彻摩挲着手掌,语气渐冷。

“朕只有一个要求,让匈奴人的血,多放一会儿!”

卫青郑重应声:“喏!”

让堂堂大司马大将军负责安插细作、分裂匈奴,好像有点大材小用,其实不然,这可以解读为——

皇帝对此事极为重视。

当然了。

不同人有不同看法,卫青本人对此的解读就很透彻,陛下亲自吩咐的任务,不管重视不重视,都得认真对待。

全身心的对待!

从未央宫返回自己的官署后,卫青吩咐书吏,以后有关塞外、匈奴的军务,一律送到自己这儿来。

至于朝廷内部军务,全部送去大司马骠骑将军府。

霍去病刚开府建牙不久,经验不足,对于舅舅的甩手掌柜行为,还登门质询过,结果换来了一顿训斥。

“堂堂大司马,要能文能武,一只脚走路,能成器吗!”

训归训。

舅舅还是划给了外甥一些积年老吏,人手上可以帮一把,但军务仍旧让霍去病自己看着办。

……

“近些日子投靠霍将军的人不少,司马府的门槛都快被踏破了,倒是卫将军哪儿,冷清得很。”    “啧啧啧。”

“长安城里永远不缺见风使舵的人呐!”

太子宫,一处廊檐下,正有两人围在红泥小火炉旁,炉上支了一口铜镬,里面炖煮的肉汤咕嘟咕嘟冒泡。

东方朔丝毫不见外,自顾自盛上一碗,大冬天的,喝一口热汤,吃一口鹿肉,再滋溜一口酒。

嘿。

这滋味,给个二千石的高官都不换!

“臣还听说啊……呼呼。”东方朔吃的太急,被烫到了,嘴里直哈气。

等他咽下去,坐在对面的刘据才问道:“听说什么?”

“嘿嘿。”

东方朔忽然压低声音,神秘兮兮道:“殿下,京中最近有传闻,说是陛下想借着霍将军,打压卫将军!”

“官员们私下传的,几分真、几分假,不好判断。”

信息很惊悚,但刘据听完很镇定,心里已经给这条打上‘垃圾信息’的标签。

他喝了口汤,暖了暖身子,轻声问道:

“还有吗?”

东方朔如今的身份,有点像太子宫‘风闻奏事’的耳目,替刘据探听朝中百官的动向。

东方曼倩这人,别的不多,就朋友多。

今儿个在太宰丞家中用宴,明儿个廷尉右监府上,还能赶一场,走到哪儿都吃得开。

人脉广,消息就灵通,加上对方可以经常出入宫廷,消息就不是一般的灵通了。

“的确有一件要紧事。”

东方朔放下碗筷,神情突然正经起来,叹了口气,“司马相如这老头,终究没能熬到冬天。”

“他临终前,给陛下献了一卷书,在书中劝陛下封禅!”

话音刚落。

刘据抬手的动作顿住,缓缓放下手中物件,用方巾擦了擦嘴,表情平淡道:“孤还是第一次听说这事。”

“看来确实紧要。”

东方朔两条弯眉努力地蹙在一起,跟道:“是啊。”

司马相如劝谏陛下封禅,这般大的事情,竟然没有传的沸沸扬扬,只可能是被陛下有意压了。

这一压。

很有此地无银三百两的味道。

漠北之战后,大军班师回朝那一天,生性谨慎的霍光演了一出戏,刘据也配合着他。

以一种看似滑稽的形式,将封狼居胥一事揭了过去。

庆功宴上。

皇帝也说过他不在意‘霍去病封狼居胥’,这话,刘据信!

但同样的,刘据相信,自己的皇帝老爹,应该很在意‘封狼居胥’,或者说,是封禅这类重要的祭祀方式。

因为。

此时此刻,在长安城外,正有一场类似封禅的盛大祭祀,名:郊祀。

由君王率领三公九卿,在京城南郊祭天,北郊祭地。

同样要祭天、祭地,但‘郊祀’不是‘封禅’,两者举行的地方不同,祭祀仪式也不同。

或许是心中执念作祟。

皇帝特地下旨,此次郊祀,规模一定要够大、够隆重,隆重到封狼居胥时没有的东西,现在全都有!

长安南郊。

高台之下,皇帝与一众朝廷重臣身穿华服,头戴冠冕,在太祝令高声唱喝完祝词后,众人拾阶而上。

与此同时,位于高台两侧的乐官右手重重放下,激荡的鼓乐声随之大起,乐人手持礼器,上演庄严的八佾舞。

一时间。

天地为之一肃。

这一刻的主角,理当是皇帝,是三公九卿,唯独不可能是台下演奏的乐人。

可随着近期种种大事的发生,被时代浪潮翻滚出来的一位乐人,他值得一提,尽管他只是个被阉割的乐人……

此人,姓李,名延年。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15685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