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家父汉武,子不类父?

作者:木屋城堡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136章 活在坎上的大将军

书名:家父汉武,子不类父? 作者:木屋城堡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45

还有什么?

刘据是假迷茫,皇帝可就是真不爽了,脸一板,眼一瞪,“你博望苑里名医众多,不替父皇分忧分忧?”

太子大肆招揽医者时,皇帝疑惑过,但并未多关注,还曾训斥太医令‘多管闲事’。

以他之前的了解,知道太子招揽了义妁,并不了解其麾下还有仓公弟子。

再加上这一次。

太医院医官们束手无策的疫病,却被博望苑的医者们解决,皇帝就动了心思。

朕的东西,将来都是太子的,太子的东西,现在都是朕的!

这个逻辑没毛病吧?

反正皇帝认为没有半点毛病,然后他不就朝太子来了一句——你不得替父皇分忧分忧,意思意思?

孰料。

刘据仍旧茫然的看着皇帝,回了一句:“什么意思?”

侍立在两人身旁的宦者令暗自撇撇嘴,心说:‘这可就没意思了。’

啪!

皇帝没有应这句词,而是一拍桌案,引得卫子夫等人转头来看,原本恼羞成怒的皇帝连忙挤出一个微笑。

等她们回过身去,刘彻才压低声音,瞪眼道:“知道你在那群医者身上花费不小,朕从内帑补给伱。”

“可别得寸进尺啊!”

真是的,早说嘛。

不见兔子不撒鹰的刘据拿起一个酒壶,一边给皇帝老爹倒酒,一边恍然大悟道:“原来父皇是想征辟义公他们?”

“没问题,儿臣回头就跟他们说说。”

哼哼。

已经喝了一个微醺的皇帝这才满意。

今日是家宴,又恰逢霍去病痊愈,难免多喝了几杯,往日云山雾绕的作态,当下也淡去不少。

见太子给自己倒酒,皇帝来者不拒,端起酒盏畅饮一口。

趁着他兴起时,刘据又道:“不过义公他们愿不愿意去太医院,儿臣可不敢保证。”

嗯?

现在换皇帝问那个问题:“什么意思?”

刘据实话实说,“义公的父母以前便是太医院医官,结果被当时的太医丞陷害,入狱身亡。”

“义公后来入宫担任医官,也曾受到过排挤,还有,唐公和宋公,以前一直是齐王刘次昌的侍医……”

一听这话。

皇帝慢慢放下酒盏,脸上的微醺逐渐压下,冷静与谋算重新占据大脑。

义妁的经历,可能会让她对太医院有排斥心理,不愿来,而那两个仓公弟子,皇帝这会儿不想让他们来了!

齐王刘次昌。

于元朔二年自杀,齐国废除。

那一年,皇帝颁布了《推恩令》,同样是那一年,明知主父偃和齐王有仇,皇帝还是派了主父偃担任齐国相。

生不能五鼎食、死亦当五鼎烹的主父偃没有让皇帝失望,他到了齐国后不久,齐王自杀了……

那一年。

主父偃献祭了两个诸侯王,一个燕王,一个齐王。

当然,这两位并非是被栽赃陷害,他们犯下的事情恶心至极,也算罪有应得。

燕王刘定国与自己父亲的姬妾通奸,同时,与子女三人奸;齐王刘次昌一丘之貉,与自己胞姐奸……

此类人,死也就死了。

死不足惜。

他们的死亡在当初引起过什么风波,已经是过去事,也不必谈,可遗留的余波影响到了今日,却不得不重视。

主父偃‘献祭’齐王的过程中,有皇帝的手笔,让齐王的侍医以后给自己诊断,皇帝有点膈应。

而且……

“朕记得,仓公是临淄人,他那两位弟子?”

“回父皇,都是临淄人。”

齐地人士,还曾担任过齐王的多年侍医,刘彻重新拿起酒盏,脸上的热络已经不见踪影,不咸不淡道:

“你问问吧,他们不愿来也不强求。”

说话是门艺术。    跟皇帝说话,既是艺术,也是门技术。

刘据肯定不想让自己辛辛苦苦招揽的人才,花了大笔钱财、又推心置腹培养的人才,被皇帝老爹挖走。

可他不能明说,怎么办?

只好点几句,让皇帝自己打消挖人的念头。

等刘据将陛下有意征辟的事情告知时,义妁不出意外的婉言拒绝,唐安、宋邑两个老头也说:

“不去不去!”

“老夫待在博望苑挺好的,这儿啥都有。”

皇帝的好意他们心领了,也拒绝了,但面子还是要卖一点的,派了几个徒弟入太医院。

就是吧。

被挑出来的那几个徒弟,一脸不情愿,不是他们不想做官,也不是他们留恋博望苑的优厚待遇。

单纯是……在太子手下当差,顶多挨骂,给皇帝做事,一着不慎可是要砍头的呀!

不过。

这都是后话,几个老头怎么忽悠弟子是他们的事儿,刘据通知到位,随后转身就派人去了长平侯府。

把舅舅卫青请来博望苑,让一众医者好好给大司马大将军养生养生,把一些陈年旧伤、战场暗疾都治一治。

按摩、针灸也好,调理身子的补药也罢。

全都上!

表兄霍去病的病危提醒了刘据,舅舅卫青接近四十,马上就要活在‘坎’上……呃。

对于别人来说,七十、八十可能才是坎,可对卫青来说,四十已经是他的坎。

虽然他自己不知道……

卫青确实对太子的操作有点不解,对于太子让他以后经常来养生的叮嘱更不解,自己有那么虚吗?

只是。

仅仅疑惑了一会儿,可能是误会了太子的想法,也可能是卫青自己忽然顿悟了什么,他顺势答应了好意……

孟夏之月的第一日。

趁着去内朝听政的前夕,刘据提前找到皇帝老爹,说了义妁等人的想法。

皇帝果然没强求。

反正博望苑就在长安城外,宫中若有了急症,想求医,也能随时唤来。

“殿下。”

趁着皇帝还在更换朝服的功夫,刘据先去往宣室殿,走到半途,被人出声叫住,霍光拱了拱手,低声道:

“兄长今晚在府上设宴,想宴请殿下,答谢一二。”

刘据眉头微挑,直接答道:“好!”

他是半点不客气。

跟关系不远不近的人,自然客气,可关系亲近的人,还来那一套,反而会显得矫揉做作。

处理完正事,两人并肩朝大殿行去,又谈了些闲话。

自从上次一起演过‘赠宝剑’的戏码,霍光与刘据的关系,能明显感知到亲近了许多。

也算是一起扛过枪了。

话到此处。

得提一嘴的是,如今的霍光,已经不再是小小侍中,他又升官啦——侍御史,兼尚书仆射!

巧了。

跟他有些缘分的另一位,就在今日,同样升官。

宣室殿内。

皇帝入座后,没有让先行议事,反而摆了摆手,由宦者令宣读了两份诏令。

第一,迁桑弘羊,为大农丞,兼侍中。

第二,迁平曲侯周建德,为太子太傅。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18332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