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家父汉武,子不类父?

作者:木屋城堡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117章 大战

书名:家父汉武,子不类父? 作者:木屋城堡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45

“不太妙,我们好像迷路了!”

虽然已经是春深时节,但阴山以北、戈壁沙漠以南的这片千里荒漠上,一旦远离水源,半点绿色都看不到。

此时,两座低矮山脉之间的盆地内,右将军赵食其匆匆打马而来,神色慌乱道:“李将军,我们找不到北了!”

“老夫知道!”

李广语气不耐,频频转马朝四周看去,恨的咬牙切齿,周围不是一望无际的沙土,就是寸草不生的荒山。

明明有参照物。

可走着走着,便失去了方向感。

他们两部负责从东边迂回,但大方向是往北去,谁能想到,往东边一迂,把东南西北全给迂迷糊了!

迷路状况并不是当下才出现,早在数个时辰前,察觉到前军左右横窜时,李广便将自己麾下的匈奴斥候放了出去。

然而。

陇西边塞的匈奴人,都是从河西迁来的,何时走过阴山以北的荒漠?

久探不明,眼见前军越发踟躇、茫然,李广索性叫停大军,“方向未辨明前,不得再行军!”

赵食其坐立马上,随着他不安的甩动缰绳,身下的战马也来回游走,“大将军与匈奴主力大战在即,我等若在此停下,失期可是当斩的!”

李广闻言,怒目瞪去。

“当斩?”他马鞭指向身后数千将士,“我等当斩事小,把兵卒带入绝地事大!”

“再走下去,届时前路不知,后路也失,粮草、水源耗尽,在荒漠里等死不成!?”

李广不顾赵食其恼怒的脸色,一抖缰绳,“休要聒噪,真失了期,自有老夫承担!”

赵食其听到这话,嘴巴张了数次,神情数变。

但变了变去。

他始终一句话没说,最后只是冷哼一声,策马朝自己本部驰去。

李广没去看他,自顾自向身侧校尉下令,“让那些匈奴轻骑再往外探,把军中斥候也全都放出去!”

“老夫不信了,还真能迷路!”

太子当时真心实意的劝,担心李广会迷路,但李广也是真心实意的认为,自己怎么可能会迷路?

须知。

迄今为止,注意,是迄今为止,李广还从未迷过路!

后世对李广‘总’迷路的印象,多半源于他因为迷路而自刎,以及常吃败仗。

可这两者之间关联性并不强,吃败仗的原因各种各样,迷路,眼下却是头一遭……

……

西北面,不知多少里处。

“报~”

中军将旗之下,有传令兵打马而来,“禀大将军,李广、赵食其部,依旧不知所踪!”

立于战车之上的卫青闻言,眉头紧锁,看着前方大军卷起的滚滚烟尘,凝声问道:“距敌军还有多远?”

“不足十五里!”身边有偏将答道。

卫青顿了顿,果断下令,“停止行军,以武刚车结成营盘,再探李广、赵食其部!”

“喏!”

军令下达后,快速行进的大军徐徐停下,各部校尉、军候开始大声催促,战车连忙调整,其上弓矛手转身向外。

车阵在形成时,前队也有人马奔来。

“大将军!”

左将军公孙贺匆忙勒马,焦急道:“匈奴人已经发现我军,有前冲之势,为何停止进军?”

这时候将军曹襄也奔到近前,目露关切,不等他开口询问,卫青便稳稳吐出一个字:

“等!”

东路迂回的两部带走了一万六千人的骑兵,仅凭随战车而来的甲士,依旧无法弥补与匈奴骑兵数量上的巨大差距。

贸然交战,殊为不智。

曹襄、公孙贺两人初时还不知晓大将军为何如此,但周围偏将低声告知了几句,两人神色立刻起了变化。

曹襄脸上晦暗难明,目光不住地朝东方眺望。

他尚能克制。

公孙贺却气的手腕发抖,猛地一甩马鞭:“百万军民夜以继日,只为今朝,若因他们坏事……”

“李、赵二人死不足惜!”

卫青看了对方一眼,语气平静有力道:“大战刚起,何谈成败,再乱我军心,定斩不饶,你们各归本部待命。”

“听军令行事。”

身为姐夫的公孙贺神色微凛,与曹襄一同拱手,“喏!”

就在他们说话的档口,原本以黄色为主调的天边,出现了一条黑线,正一步步靠近,压抑、浩荡、无边无沿。

“呜~~~”

“呜~~”

苍凉浑厚的号角声响彻天地,仿佛要以万钧之势倾轧而来。

卫青见状,沉声下令:“擂鼓!”

咚!咚!咚!

随着鼓声响起,汉军车阵当中的兵士肉眼可见的绷紧神经,手握刀柄、弓臂、矛杆,尽皆作蓄势待发状。

“公孙敖!”

卫青的军令仍在下达。    以校尉随军出征的公孙敖高声应道:“末将在!”

“命你领五千骑兵出战,阻击匈奴于车阵外,未闻金声,不可后退!”

“喏!”

公孙敖一拱手,立即策马朝前方奔去,不多时,左右车阵分开一个缺口,骑兵从中涌出,直奔北面匈奴冲去。

对于自己的救命恩人,卫青无疑是关照的,让对方为先锋便是关照。

但这份提携,能不能接下,终究得用真刀真枪说话。

“五千人?”

北面一处地势较高的山梁上,伊稚斜眼中闪过疑惑,周围一众匈奴将领也面面相觑。

“卫青想干什么,难道是在引诱我军冒进?”一名大当户拉住缰绳,疑道。

“不像。”

左谷蠡王乌维接道:“哪有如此明显的诱敌之策?”

山梁处的匈奴人对卫青的动作大惑不解,谨慎有之,猜疑有之,一时说不出个所以然来,还是伊稚斜下了定论。

“传令下去,停止前进!”

说着,他马鞭前指,“须卜达,你领一万骑兵上前对阵,去试试卫青想干什么,小心行事。”

“是!”

且渠须卜达得了嘱咐,不敢有半点怠慢,少顷,从匈奴主力中分出一支偏师,不徐不缓地迎上汉军五千骑。

若是仔细观察的话,能发现这些匈奴骑兵都配上了双边马镫,至于马蹄下有没有马蹄铁……肉眼难辨。

游牧民族在与农耕民族发生碰撞时,本身便是一个互相敌对,又互相促进的过程。

中原政权学习草原部族的骑射战术,例如战国时期赵武灵王推行的胡服骑射。

而草原部族从中原学习的地方,大多集中在他们所不擅长的营造方面。

比如。

现在的汉军新式马具。

在皇帝下达‘要在大汉每一匹战马身上都看到太子打造的新式马具’时,已经意味着无法保密……

但真正的强者,并不会在意弱者的效仿,只要自身不曾停下前进的脚步,强者,永远都会比弱者强!

“嘭!”

“咔嚓!”

“铛!”

战马高速对撞,骨骼瞬间碎裂,弯刀与环首刀在交锋,火星四射,马蹄声、怒吼声、厮杀声、惨叫声。

一同于天地间乍响。

成千上万的骑兵拼杀,个人勇武在混战中能起到的作用,被无限缩小,再想一将可当百万师,难。

但凭借自身勇力,拼杀掉几个、乃至十几个敌人,依旧可以实现。

“嗤!”

公孙敖的刀锋划过一个匈奴壮汉的脖颈,鲜血喷涌,陷入缠斗,他的马速降下来,遂刚解决一人,身侧又来一个。

环首刀横扫挡住攻击,公孙敖得势不饶人,右手紧握刀柄,瞅准一个地方连续发力,“铛铛铛!”

“当啷!”

在对方弯刀崩断的一刹那,环首刀因为惯性的作用,猛地劈中对方肩头,削去半个脖颈,死的不能再死……

公孙敖抽刀继续前冲,胸口剧烈起复着,汗珠黏住衣襟,刺入甲胄的两根箭头不停摩擦血肉。

种种不适,他却毫无察觉。

滚烫的血液在身体里流动,火焰在脑中燃烧,肾上腺素飙升的每一分、每一秒,能做的、会做的,只有——

“杀!”

“杀尽眼前一切匈奴人!”

厮杀一直持续,没有半分停歇。

身处战场的士兵,无论是汉人还是匈奴人,此刻都模糊了时间的概念,心中唯有杀念永存。

时刻都有人倒下,再也不起。

但汉军没有听到鸣金,就不能退,匈奴军兵力占优,对方不退,他们更不可能退。

战事焦灼……

“怎会如此?”山梁上,乌维对双方伱来我往的局面大皱眉头,一万王庭精锐,竟然和五千汉军打的有来有回?

“或许……”一旁有人分析道:“卫青派出的五千人也是精锐?”

乌维对这个说法显然不认可,眼神犹自凌冽。

相比于他们关注的点,伊稚斜却一直盯着战场后方一个个汉军车阵,始终悬着一颗心,‘卫青到底想干什么?’

卫青,想等人。

“李广、赵食其部有没有消息。”

“……没有!”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15226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