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家父汉武,子不类父?

作者:木屋城堡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94章 占着茅坑,不用拉屎

书名:家父汉武,子不类父? 作者:木屋城堡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45

张汤。

或许不是一个严格意义上的好人,但也不是绝对的坏人,好与坏之间的界限,本就很难区分。

正如前文所讲,人,是复杂的。

上门‘催命’的使臣走了,‘请自杀’的流程也中途截止,但既然认了罪,也会有认罪的流程。

明面上的流程。

就在张府后堂达成私下协议的第三天,左内史奉命搜查张府,寻找罪证。

结果。

翻遍张府,居心叵测、意图不轨的大奸行为没找到,与商人勾结牟利的证据也没找到。

唯一搜到的,是不足五百金的财产。

还都是皇帝赏赐给张汤的财产,除此之外,张府再无其他财货、产业……

张汤是好人还是坏人的争议,暂且搁置。

至少。

能确定他是一个清官……

皇帝得知此事后,沉默良久,最后,未央宫中传出一句:“有罪一定要罚,但诬告,朕也绝对不会放任!”

是日。

天子颁布诏令,御史大夫张汤欺瞒君上,以陷害、苛法置人于死地,有罪!

然,念其为官十数年,清廉勤恳,没有功劳也有苦劳,特罢免御史大夫之职,允其归乡。

同一日。

商人田信从狱中放出,丞相长史朱买臣以诬告之罪,弃市,同党王朝、边通,皆弃市!

前面一位的死,还有迹可循,但后面两位丞相长史也被诛,外界可就摸不着头脑了。

不止于此。

张汤一案中,来的猛烈、结束的也迅速,同样让长安百官看不清、摸不透。

中间发生过什么波折,外人不知。

众人只知道,太子出面为张汤求情,又去了一趟张府,随后,皇帝便将‘请自尽’改为了罢官。

与张汤无冤无仇者,仅仅是议论猜测。

但记恨张汤者。

纷纷暗骂对方狡诈,竟然早早巴结上了太子宫!

而在海量的仇家、记恨中,也有一些人例外,或是欣喜,或是暗自轻吁口气。

欣喜的是张汤属吏,放松、轻吁口气的,则是朝中大大小小的酷吏。

明知自己做的事情招人恨,可放不下功名利禄,这时他们看到张汤的结局,难免就会想:

“啊。”

“陛下他老人家也是念旧情的!”

有了这个念头,将来踊跃为皇帝效忠者,不知会增加多少……

而这。

正是皇帝想达到的‘双赢’效果,废了一把‘旧刀’,还能激励无数‘新刀’。

真真是,好处占尽!

说到好处,全程旁观外此次事件的宦者令,有一番独到见解:“太子借着陛下杀人的时候,做好人、捞好处。”

“可陛下何尝不是借着太子的行为,反过来利用。”

“以达成自己的目的?”

张汤固执己见,坚决不认罪,太子从中一调和,皇帝顺着台阶就下,最后的结局显而易见。

皇帝赢麻了……

跟老刘比,小刘的确嫩了点。

当时在温室殿,刘彻对儿子的举动确实欣赏,可欣赏、畅快之余,利用起来,半点不含糊!

总而言之。

宦者令对他们的评价是:“父子俩都不是省油的灯!”

当然。

心里点评归点评,不妨碍他身体上朝太子献殷勤,陛下当初对太子的欣赏,那也是实打实的嘛。

……

……

武强侯府,书房。

“宦者令在宫里翻看了卷宗,朱买臣是建元三年,由庄助举荐的。”刘据一边剥着橘子,一边轻声道。

“庄助?”

庄青翟坐在主位,回忆了一阵,“他被张汤坚持处死,朱买臣因此恨上他,倒也说得过去。”

他摇摇头,没在此事上多谈。

转而看向太子,“三位丞相长史被诛,我这个丞相难逃其咎,上了请罪奏疏,陛下已经允了。”

“哦?”

刘据不惊反喜,“也罢官?”

“正是。”庄青翟接过递来的一瓣橘子,失笑道:“识人不明,用人不善,开春罢免。”

“陛下还说,既然辞了,以后就别当官了,养老去。”

“呵。”

说到这儿,他压低声音,收敛了笑意,“陛下这是对我借伤遁走不满,倒是连累了殿下。”

刘据摆摆手,“少傅跟孤用得着说这话?”

……确实。

庄青翟没再矫情,直言道:“陛下说不能做官,那便是不能做官,少傅之名,殿下还是不要再喊。”

“日后臣这把老骨头,顶多在太子宫当个宾客,还望殿下不要嫌弃才好。”

“哈哈哈。”

堂堂武强侯,开国勋贵之后,能不要一官半职,屈居于一个小小宾客,当今世上罕有。

眼下,却有了。

刘据这次并未推辞,皇帝老爹既然开了尊口,那便没得商量……

正所谓,家有一老、如有一宝。

庄青翟说完了自己的私事,将话题引到了刘据身上,“此次张汤罢官,殿下东奔西走,有目共睹。”

“以后张汤的门生故吏,例如中尉王温舒之流,就要欠殿下一个大人情。”    “只是……”

说话间,庄青翟劝道:“这份人情,殿下最好关键时刻再用。”

“平时也别和他们过多接触,彼辈都是酷吏,王温舒更是嗜杀之徒,声名狼藉,可用,不可亲近!”

闻言。

刘据目光平静,点了点头,“孤晓得。”

他此次救张汤的决心并不大,可兜兜转转、阴差阳错,还是因为他的插手,救了张汤一命。

王温舒等人,在此次张汤一事中,也为其辩驳过的,但都石沉大海……

直到刘据求情,适才出现转机。

不过。

相比于王温舒等辈,刘据更看重另外两位,张汤之子,张贺、张安世,尤其是后者!

成长性更强,与刘据的羁绊也更高。

额……

此处说的是恩情。

这世上,就属人情债最难还,如果给这份债再加一个限定,比如救父大恩,那估计,这辈子都还不完……

季冬时节,天地尽是簌簌化雪声,等白雪消融成水,再渗入泥土里被植物吸收,树木随之发出新芽。

绿意重新回归大地时。

春天,也就到了。

开春之际,朝廷继冬日的大量官员调整之后,又一次开始了调整。

先说一个官职小的。

郎官张安世,因书法出众,记忆超群,被皇帝提拔为尚书令!

此职虽然与后世的六部尚书名字类似,但官阶、职权大小,完全不同。

尚书令,属于少府属官,负责分发文书。

这一提拔,实际是张汤罢官后,皇帝对其的补偿,同时,也是内朝变动。

关注的人不多。

可随后的两个职位变动,影响很大。

张汤罢官,御史大夫空缺,谁也没想到,丞相庄青翟居然也被罢官,如此一来,三公空了俩!

九卿们蠢蠢欲动。

然而。

皇帝的心思永远没有人能猜透,未等他们发力,诏令已经下达。

迁太子太傅石庆,为御史大夫!

迁高陵侯赵周,为丞相!

赵周这个人,可以用一个词形容——平平无奇,升任丞相之前,他什么官职都没担任过……

皇帝任命他,用个难听的比喻,便是:占着茅坑,不用拉屎!

那这个茅坑是给谁占的呢?

嗐。

给石庆呗!

皇帝现在走的,正是提拔丞相的正常流程,先任御史大夫,积累资历、班底,然后,便是升任三公之首。

当刘据知道自己皇帝老爹的安排时,又猜出自己的前太傅升官之路后。

他很想骂街!

什么情况?逮住太子宫猛薅是吧?

刚把一个少傅折腾废,又要折腾太傅,刘据恨不得冲进未央宫,跟那个老登好好掰扯掰扯!

咳。

刘据也就想想,并未付诸于行动。

有道是:举重高手永远举不起自己,‘丞相杀手’,也永远不知道自己是个‘丞相杀手’。

尽管刘据知道……

但没用,而且这一次,他还不能故技重施,如果让太傅也来个重伤遁走,皇帝老爹估计就得让刘据也遁一遁了。

避免对方发毛。

刘据稳了一手,至少短时间内石庆不会有危险,天塌了,也是赵周顶着嘛。

本着死道友不死贫道的心理,太子心安理得的做自己事情了。

他的适应力强。

朝堂上来往的衮衮诸公,适应力同样强,将人走茶凉的薄情演绎得淋漓尽致。

即使身前官职再大,可走了,就是走了。

朝堂这个名利场,永远不缺往上爬的人,大家只会看向自己身前的人,而那些落在身后,或者跌落神坛之辈。

很快便会在时间的流逝中,被人们遗忘……

如公孙弘、如李蔡。

又如张汤。

直到某一天,需要吃一堑长一智时,人们才会从故纸堆里,把他们挖出来,唏嘘一阵,感慨一阵。

是的。

这其中也包括刘据。

都是俗人,没什么不好承认的,所以喽,在无需感叹的时候,他已经在向前走、向前看!

话说。

初春时节,长安城最热闹的西市附近,多了一家食肆,占地广阔,装修低调奢华有内涵,名为:

春风楼。

名字的来源,据说是这家食肆‘取名废’的幕后东家,在一处楼台上吹着春风,脑袋一拍,就定下来了。

至于【春风楼】的幕后东家是谁,外界并不知晓。

听闻,似乎是一个姓魏的……

不过这不重要。

重要的是,【春风楼】的招牌,是那由太子殿下亲自所创、陛下都赞不绝口、盛传于宫廷的美味佳肴——

炒菜!

不得了、不得了,能把宫廷菜式拿出来卖,无论幕后东家是谁,都不可小觑。

而今日。

有一位更不可小觑的人物,把【春风楼】包场了,瞅瞅被宴请的那位——左内史,咸宣!

啧啧啧。

有好事之徒连连赞叹。

不过,他们不会想到的是,让他们咋舌不已的左内史咸宣,此刻正弯着腰,给人倒酒呢。

“大将军,请!”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15843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