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家父汉武,子不类父?

作者:木屋城堡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265章 噩耗连连

书名:家父汉武,子不类父? 作者:木屋城堡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45

“臣失职,并未审出有用线索。”

太子宫,甲观殿,【甲丞】张光一脸惋惜道,“领头之人自尽的干脆,抓住的活口只是个小卒,什么都不知道。”

“嗐!”

刘据握着本奏折,边踱步边道:“无需气馁,你不是有了大致追查方向吗?”

张光精神稍振,粗声道:“的确有了方向,细作只要再露头几次,我定能抓住背后那群狗日的!”

“就是……”

他语气停顿了几息,见刘据侧头看来,张光才迟疑道:“这次行事撞上了绣衣,他们也追的紧。”

“撞上就撞上。”刘据思索片刻道:“遇事可以让一步,尽量不要产生冲突。”

“臣明白!”

在外人眼中,绣衣和甲卫或许很神秘,但在这两个机构当中,大家其实都是明牌的。

我知道你为谁效命,你也知道我什么来路。

东宫撞上西宫,东边总是得退一步的,张光清楚这点,做事时也是这么贯彻的。

“你办事,孤放心。”

谈完了正事,刘据脸上露出笑意,朝身侧的张光道:“上次跟你提的百炼宝刀,寺工院已经锻造出来,你自行去上林苑领吧。”

“当真!?”张光眼神猛地一亮,当即咧了咧嘴,拱手道:“谢殿下,臣这就去。”

施完礼,他转身就走,显然一刻都不想耽搁。

刘据见状也不以为。

是人都会有个喜好痴迷,有的人爱财,财迷,有的人爱色,色迷,有的人爱做官,官迷。

刘据收的这个门客张光,爱好尤为独特,他爱刀。

曾是个善使刀的游侠!

天下游侠千千万,用剑的普遍,使刀的却很少,皆因‘刀’这一利刃,成为主流武器的时间尚短,更不必提使用带有弧度的弯刀。

偏偏张光就是这么一个人,个性十足!

有个性没问题,只要有相匹配的能力,无论你怎么特立独行,刘据都包容得了……

回廊下。

张光喜色难掩,大踏步离去,路上逢人便笑,寻常宦官、宫女尚好,弯腰赔一个礼,可其他人免不了多问一句。

“这位是?”

刘德拱手一礼后,不由向身前带路的魏小公公询问道,刚刚错身这位,自己认识吗?

“呵呵,殿下养在博望苑的门客罢了,郎君不必挂怀。”小太监随口解释了一句,脚步不停。

刘德眼神微动,笑了笑,也没深究,穿过回廊,无需他人通禀,两人径直入了甲观殿。

“殿下,内官长到了。”

“上茶,不必虚礼了,直接讲贡院考试如何。”见到刘德进来,刘据赶忙摆手,示意对方入座。

太子态度亲切,刘德也未拘礼,在左侧入座后,笑道:“不出殿下所料,此次春闱多了不少世家子。”

“哦?”

刘据露出感兴趣的神色,追问道:“详细讲讲,都有哪几家?”

大汉第二次科举的京试部分,已于昨日开始,即,春闱。

刘据特意派了人去盯着,虽然他早有预料,可刘德告知详细状况后,刘据仍然忍不住在心底感叹一句:

“流水的王朝,铁打的世家,果然不无道理啊。”

在经过元鼎三年的首次科举后,见识到了朝廷对科举制的重视程度,原本观望、待价而沽的豪族世家们,今年纷纷下场参与,欲要分一杯羹。

难受的是。

如果不上手段,朝廷还真阻止不了他们。

从大范围的数据来看,论学识、才干、眼界等等方面,世家子弟的优秀比率,要远超贫寒子弟。

这是从小受到的教育资源严重失衡导致的,与个人天赋无关。

世家子弟请名师教导、学富五车时,贫寒子弟只能凿壁偷光、砚冰坚、借书计日以还。

大族子弟游历山川、指点天下时,贫寒子弟可能还要面朝黄土、背朝天……

现实如此。

其间并没有什么黑白对错之分,不乏世家子文武双全,以报家国,也有贫家子敏而好学,入仕后清正廉明。

只是对于刘据来说,以他太子的身份,站在自己的角度上,他希望看到更多的寒门子弟充斥朝堂。

所以……

该上的手段还是得上!

刘据也没有太过火,稍微授意主考官偏袒了一点,贡院复试如此,最终殿试亦如此。

唯一有些区别的,是后者不用刘据授意,作为圣心独断的皇帝刘彻,也轻轻的偏了一点。

不多,真只有一点。

殿试前三名,状元郎出自渤海程氏,榜眼、探花则全部出身寒微……

与当年一样,放榜后,登科士子都会在春风楼吃一顿闻喜宴,不过今年科举的前三名也在春风楼,没能得到皇帝亲自宴请。

好在,主持春风楼闻喜宴的人,依旧是太子。

规格也不算低了。

至于陛下不再出面宴请的原因,或许是后续科举的重要性不如首次?

外界猜测很多,但唯有朝廷高层知晓,皇帝陛下现在没工夫搭理其他事宜……

北方军报:

赵破奴领军深入大漠后,句黎湖部发五万骑兵,从后方进攻乌维部,令其腹背受敌。

但乌维军并未转身防守,反而加大攻势,猛击左贤王!

意图先吞东,再回身御西。

左贤王遣使求援,赵破奴领三万骑兵从上谷郡东北部穿入战场,突袭乌维侧翼,斩首两千余级后,迅速抽身后退。

总体而言,赵破奴执行了皇帝的方略,救左贤王,但不救彻底,打乌维部,但不能打死。

赵破奴禀报:“正领兵伺机而战,漠北局势仍在掌握中!”

然而。

另一路的军报却是截然相反,噩耗连连。

楼船将军杨仆率军东渡,于盛夏时节登陆朝鲜,随后他竟未等另一路抵达,直接率领七千人围攻王险城!

兵败,全军溃散。

在此期间,左将军荀彘所率主力四万余人,被朝鲜大军阻挡于浿水,寸步难行。

多日后,待荀彘领兵击破浿水敌军,赶至朝鲜国都王险城时,杨仆已收拢溃军,二将一人围东南,一人围西北。

一南一北,二将竟不愿合兵!

“楼船将军杨仆遣使来报,言说朝鲜王卫右渠愿降,但只愿意向他投降。”

太子宫,正殿内,诸贺面色难看道:“左将军荀彘也遣使来报,言说他派人入城劝降,朝鲜王却坚决不降。”

“他还派人去通知杨仆,命他领军与自己会合,但杨仆坚持不合兵。”

诸贺沉声道:“荀彘禀报,他猜测杨仆先前兵败,怕回朝受罚,多半起了二心,与朝鲜王有勾连!”

一番话罢。    殿内几人纷纷蹙眉不语。

庄青翟捋着胡须,思量道:“两人各执一词,真假难辨,但他们起了矛盾却毋庸置疑,正值用兵之际……”

两位带兵的主将却互相敌视,不用庄青翟说完,在场众人也清楚前线已糟糕透顶。

稍有不慎,就是大败而归!

这时。

刘据看向诸贺,语气冷淡道:“父皇准备怎么应对?”

“陛下怒火难掩,就在臣来通禀殿下的同一时间,已经急召大将军、丞相等人入宫商议对策。”诸贺肃然道。

闻言,刘据急思片刻,当即起身,向庄青翟、刘德几人拱拱手,“孤得先去未央宫一趟。”

“殿下且去……”

与此同时。

未央宫,承明殿。

皇帝此刻脸色阴沉的可怕,顾盼之间,眼神似要择人而噬。

台下卫青、石庆等人交换看完军报,却是霍去病第一个开口,一口断定:“他们是在争功!”

刘彻循声望去,“继续说。”

“杨仆、荀彘二人,杨仆兵败,又不愿与旁人合兵,是想单独接受朝鲜国投降,既将功补过,也独享灭国之功!”

霍去病冷然道:“荀彘指责杨仆已生二心,有攀咬之嫌,他多半也想贪功,所以才如此在意合兵一事。”

听罢。

皇帝眼神微眯,心中有些模糊的轮廓,这时瞬间清晰。

杨仆在大汉历任多年,除非是他那一路全军覆没,否则即便回朝也罪不至死,荀彘明显有夸大之嫌。

但那投降一说?

“陛下。”

卫青看完军报后,神情严肃,立刻道:“如果真如两人所说,朝鲜王告知杨仆愿降,却告知荀彘不愿降。”

“臣敢料定,朝鲜王卫右渠恐怕已经发现两位主将不合,在用离间之计!”

此言一出,皇帝豁然起身。

丞相、御史大夫等人皆是一惊,就连刚刚入殿的刘据听到这话,脸色都不由变了变。

卫青沉声道:“杨仆军兵力薄弱,还遭逢大败,朝鲜王却偏偏只同意向他投降,一旦杨仆有半点戴罪立功的心思……”

“就一定会想独占功劳!”

话音落下,丞相石庆也沉着脸开口道:“以如今的状况看,对方的计策已然奏效。”

军事,石庆或许不如卫青、霍去病等人精通,但人性,石庆一眼就透。

他看向皇帝,忧心道:“两位将军生了嫌隙,时间越久,前线越容易出现变故,倘若他们相争,乃至兵戎相见,敌军必然趁乱出击。”

石庆拱手,“陛下,应当即刻派使臣去往朝鲜!”

“使臣当然要派。”

刘彻此刻已无法安坐的龙榻上,起身负手慢走,语气冰冷道:“按照当初的出兵方略,本就要派使臣去离间、迫降朝鲜君臣。”

“在他们出兵时,朕已经命人启程,使臣此刻在辽东郡待命。”

“只不过……”

刘彻眼中闪过厉色,寒声道:“朕现在很怀疑,那两个胆大包天的蠢货,能不能被一个使臣节制住!”

这头话音刚落,台下话音立起。

“那就再派!”卫青鲜有的语气强硬,斩钉截铁道:“派身份更高的使臣去,最好是能领兵之人!”

到了此时。

眼见前线大军倾覆在即,卫青早就破了闭口禅,“招降朝鲜君臣已是其次,控制杨仆、荀彘二将才是当务之急!”

“可有人选?”皇帝追问。

“车骑将军李广最为合适,他熟悉东北军务、地形,身份、资历同样能压过杨、荀二人一头。”卫青抱拳道。

同在殿内的李广偏头看了卫青一眼,旋即也不啰嗦,出列请命道:“陛下,老臣愿往!”

皇帝闻言,盯着李广看了一阵,视线又扫过卫青,在霍去病身上停留片刻,这一停……

刘彻的眼神就定住了。

“冠军侯!”

“臣在!”霍去病只是稍微愣神,随即立刻应声。

皇帝肃声道:“朕许你节杖、虎符,可临阵接管杨、荀二人兵权,记住,征伐朝鲜一战,只许胜,绝不许败!”

话罢,卫青眉头一皱,李广更是错愕。

但这句话皇帝说的没有丝毫余地,霍去病并未生怵,轰然抱拳:“喏!”

“臣即刻启程!”

军情紧急,承明殿内商议的快,结束的也快,霍去病应完声就往外走。

李广被皇帝留下,刘据临出殿时,听到皇帝安抚李广的话,言其年龄过大,恐怕无法胜任急行军云云。

不管殿内讲什么,且说殿外。

霍去病走的急,刘据只能快步慢跑追上,边走边道:“按说此类话我不该讲,但我与表兄情分至此,不得不讲,去了前线战场,还望表兄不要夺杨、荀二人兵权。”

“即便夺……”

“那灭国之功也万万拿不得!”后面这一句不是刘据说的,而是同样急匆匆追出殿的霍光说的。

“兄长!”

霍去病冷脸不语,快步疾走,霍光只是向太子匆匆一拱手,就朝霍去病恳切道:“兄长,灭国军功属实拿不得!”

这时。

刘据也急声接道:“不瞒表兄,前些日子商议对匈奴用兵的将领时,朝堂上有声音推举表兄,我事后察觉,是有人在故意推波助澜!”

恩!?

这话一说,表情急切的霍光都愣了一瞬。

他脑中心思百转,立刻意识到了什么,正要开口再劝,却不料,一马当先的霍去病摆手制止道:

“不必说了,我知道怎么做!”

他真的知道。

当初于陇西郡平定羌人叛乱时,霍去病就知道,否则他岂会屡次听不见亲兵在说什么?

霍去病不聋,他听的见。

顺利度过二十四岁大劫的霍去病,也不傻,他看的懂!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20921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