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家父汉武,子不类父?

作者:木屋城堡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149章 太子想要权

书名:家父汉武,子不类父? 作者:木屋城堡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45

牛,是刘据入宫时带的,两套不同的耕犁,也是他入宫时带的,试验所需的场地,却是在未央宫里临时找的。

沧池湖畔的一块花圃。

皇帝看着太子扶住耕犁,示意自己上前的动作,之前作怪的神情正经下来,疑声道:“你在耕犁上做了改动?”

问这话时,他盯着另一驾没有套上的曲辕犁。

见刘据点头。

皇帝正经的脸色又严肃三分,‘以农为本’在现如今可不是一句空话,任何与农业相关的事物都需严肃对待。

太子以前捣鼓出来的新器物确实不少,可涉及农具,皇帝本能的想说:

‘别瞎搞。’

刘据看出了皇帝老爹的疑虑,他也不解释,又伸手示意了一下,“父皇可以先试着走两步嘛。”

“儿臣打造的新犁好不好,咱们用事实说话!”

见太子信誓旦旦,皇帝挑了挑眉,当即挽起袖摆,也不管眼下在花圃里犁地合不合适。

王衡在前牵牛,他接过耕犁便走。

皇帝亲自耕地,看似是一个不可思议的画面,实则也不是什么需要太过诧异的事情。

当今天子的爷爷,即汉文帝,亲自下田耕地的次数不少,景帝时,同样有延续这个传统。

这两位皇帝,虽然亲自耕田依旧有作秀的成分,但他们在作秀之余,也会切切实实的给予天下百姓实惠。

比如。

时不时减免百姓应缴纳的田租赋税,甚至连续十几年都免除田税!

文景之治,并非空谈……

到了刘彻这儿,免税是不可能免税了,皇帝耕田依旧会耕,不过只会在开春祭祀时。

通过皇帝亲耕,来表达对农业的重视。

至此,皇帝下田就以作秀为主了,这样的秀,刘彻作过不少,所以当下知道怎么做,只是动作不太娴熟而已。

为了让他深切体会到自己的发明可贵之处,刘据摆手制止准备上前帮忙的宫人。

没了搭手的。

皇帝耕田的动作就不是不娴熟,而是东倒西歪、手忙脚乱,犁出的沟壑也是歪七扭八、一塌糊涂。

“直辕犁便是如此,笨重,转弯困难,不易控制,耕地还极费力气,来来……”

刘据没有让皇帝老爹狼狈太久,等他体验完困难版,刘据立刻招手,让王衡换上曲辕犁。

皇帝缓了一阵气,盯着太子看了一会儿,没说话,等耕犁换好后,扶住犁把又走。

走着走着。

感受到手感的不同,皇帝平静的脸庞忽然昂扬起来,朝前方有意降低耕牛速度的王衡喊道:“加快点!”

先前用直辕犁,耕牛速度过快,皇帝铁定会出丑。

可眼下。

他自行说了提速,王衡自当照办,纵使前面有人牵牛,皇帝犁过的犁沟依然不是一条直线。

不过比之前像狗啃的一样,深一脚、前一脚、东一下、西一下的好了许多,至少能形成一条完整的曲线。

这次。

换刘据笑而不语了,事实胜于雄辩。

过了盏茶功夫,刘彻吐出一口浊气,朝前方喊道:“行了,停下吧。”

趁着宦者令给皇帝递上锦帕擦汗时,刘据给王衡使了个眼色,对方立马会意。

等刘彻将视线重新投向脚边的曲辕犁,王衡适时蹲下身,讲解道:“陛下请看,此犁最大的不同,便在犁辕。”

“将原来的直辕、长辕,改为了曲辕、短辕,并且为了灵活转向,还在辕头安装了犁盘。”

说着。

王衡比划了一下曲辕犁的大小,又对照旁边的直辕犁。

“新犁体积小,更灵活,易操作,以往直辕犁不便垦耕的坡地、小块地,曲辕犁都可胜任。”

“臣等试验过,使用曲辕犁,一人一牛一天所耕的田亩比使用直辕犁快了将近十之三四。”

这个比例,随着时间增加,还会逐渐拉大。

效率的增加,直接关乎到产量,大汉的田税是按照比例征收,即:三十税一。

以小见大。    一家一户粮食增多,朝廷的赋税便会增多。

刘彻耕田不行,但治国算账他行,有些事情自己不会没关系,征辟会的人即可。

他抬了抬下巴,朝王衡问道,“这新犁,是你弄出来的?”

“臣不敢居功。”王衡连忙起身,拱手道:“此犁是臣等按照太子殿下的指点,打造出来的。”

“诶。”

刘据在旁摇了摇头,“不必自谦,你也厥功至伟。”

曲辕犁的点子是他提出的,可一步步试验、微调,却是王衡这个农家子弟一点点凭借经验、手感摸索出来的。

刘据无意侵占他人的功劳,也不差那点功劳,径直在皇帝面前点了出来。

王衡闻言面色涨红,满心感激。

皇帝看了看他,又看了看太子,挥了挥手,一众随从默契的后退几丈,独留下父子二人。

“他就是伱那日百家辩论上招募的宾客?”

“对。”

刘据答道:“王衡是农家门人,以前任劝农掾,不过他与一般的小吏不同,的确熟知农耕。”

皇帝看出来了,皮肤粗糙,手上带着老茧,常年从事农务的痕迹做不得假。

沧池湖畔。

皇帝负手在前,太子跟在身侧,宫人、臣子们则远远跟在后面。

“这次你捣鼓出来的新犁,是个好器具。”说着,皇帝回头看了一眼有些晒黑的刘据,挑眉道:

“你不是嫌没有避暑行宫吗,要不要朕给你建一个?”

“别!”

刘据一听就知道皇帝老爹又要搞花样赏赐,赶忙拒绝,他要什么行宫啊,等自己接班了,你的全是我的好吧。

现在刘据要的,是实实在在的东西。

“父皇,儿臣献上这曲辕犁,一是想造福百姓,二,则是想在农事下些功夫。”

“农家有‘五害’之说,对水灾、旱灾、虫灾等都有很深的研究,在促进粮食生产方面也有建树。”

“儿臣以为,此等人才不该被埋没,应有一个更恰当位置让他们施展才能,既助力朝廷,也福泽万民!”

说到后面时。

刘据已然郑重以对。

他今日献上曲辕犁,和当初的印刷术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当作敲门砖,让皇帝老爹看到农家的专业。

先摆事实,再谈想法。

当初秦墨一脉复出,皇帝特地设立了一个水衡都尉,专门负责营造事宜,刘据现在的想法,也是如此。

让农家的人,专门搞农业。

不过不同的点在于。

上一次,是皇帝提出要设立水衡都尉,主动给太子宫放权,这一次,却是刘据先开口要的!

他那句‘想在农事下些功夫’,表述的就很到位。

“呵。”

不知为何,第一次从太子口中听到想要些权柄,皇帝不仅不怒,反而有些高兴。

刘彻背着手,望向远处波光粼粼的湖面,笑道:“前些年南征北战,最近才有机会休养生息,朕正好想做这个。”

“新犁先在皇庄试验,确定了真正行之有效,再逐渐推广。”

“届时……”

他转头看向刘据,点了点,“就让你宫中那个王衡,任搜粟都尉,负责推广新犁,以及教导防御病虫害的事宜。”

太子想要权,皇帝可以放。

但是。

得先确定提拔上来的人有真材实料。

曲辕犁皇帝试过了,的确好,可皇帝也有自知之明。

他在农耕上面是半瓶水晃荡,自己说好不行,得经受大批量的试验后,看到产量提升,才是真的好!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15679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