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家父汉武,子不类父?

作者:木屋城堡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266章 得寸进尺

书名:家父汉武,子不类父? 作者:木屋城堡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45

“多事之秋啊。”

北宫门外,刘据遥遥望着街巷尽头远去的背影,感叹一声,须臾间,他收了感慨,凝神吩咐道:

“让金日磾来见孤。”

说完,刘据钻进了车舆,车驾一路往东边行去。

回到太子宫时,金日磾已经在宫门前候着,刘据摆了摆手,免去他的虚礼,“朝堂那些杂音查清楚没有?”

二人一前一后,金日磾只是略作思量,便明白太子在问什么,沉声道:“已经找到源头。”

“初时推举骠骑将军领兵北击匈奴的声音,来源驳杂,各部属官皆有,经过排查溯源后,锁定在三个人身上。”

“太厩令,中垒令,太宰令!”

刘据冷声道:“太厩令属少府,中垒令属执金吾,太宰令属太常,他们不可能全部受了主官指使。”

确实如此。

且不说少府、执金吾、太常三位列卿愿不愿意抱团,会不会在背地里合力捧杀霍去病。

单论那执金吾李敢,让他光明正大参霍去病一本,李敢做得出来,可让他暗地里下黑手,绝非李氏作风。

“他们有没有其他的共通点?”

刘据冷声问,金日磾肃声回:“有!太厩令、中垒令、太宰令三人,皆出身名门望族!”

一听这话,刘据突然停步,引得身后远远跟着的一群内侍同时驻足。

“名门望族?”

刘据忽然想起一些久远的记忆,还是李蔡、李姬活着时的记忆,“呵!”

他冷笑出声,视线扫过远处层层宫阙,“孤近些年做的事情,似乎比当年更过分,还以为他们忍气吞声了……”

“没想到学会了来阴的!”

科举势头凶猛,太子宫毫不掩饰对科举选士的重视、偏袒,那些靠着互相征辟、察举,从而延续的望族,岂能不忌惮三分?

当年‘掘根’的影子,今天已成为现实!

躁动的迹象再一次出现……

“目的在我,却先盯着冠军侯下手,是想削减我的羽翼?”刘据手指摩挲一阵,重新迈步,同时淡漠道:

“中垒令几人只是小角色,不必动,盯着,看看他们背后还藏着哪些牛鬼蛇神,要玩,孤就跟他们玩大的!”

“喏!”

……

朝鲜国都,王险城。

正值黄昏,夕阳余光打在城墙砖石里,映照出暗沉的血迹,城头上两步一岗,三步一哨,这座朝鲜国都已经这般紧绷了两月之久。

汉军围城也围了将近两个月。

“杨仆怎么说?”

“回大王,他的耐心所剩不多,催促我们尽快出城投降,否则他也保不住我们。”

卫右渠双手撑在城垛上,脸色冷硬,“他一个败军之将,能保住谁?哼!”

“回复他,寡人并非不信,而是害怕北面的荀彘诈杀寡人,只要他能拿出有力的保证,寡人立降。”

立在旁侧的国相韩阴,眼帘低垂,他清楚,这只不过又是大王的一次缓兵之计。

他们是本土守城,汉军是劳师远征,时间对己方有利。

拖得越久越好。

“派人再去探听荀彘的口风。”卫右渠这时又吩咐道:“看看他们两人闹到了何种程度。”

韩阴闻言,神情凝重道:“大王,你可是想着出城反攻?”

“不错!”

卫右渠转过身,迈下城头之余,眼中浮现深沉之色,“南面汉军不足为虑,北面的却是心腹大患,不得不除!”

韩阴与身侧几位臣僚对视一眼,他们都听出了大王并无投降之意,心中原本的劝说言辞统统咽回了肚子。

恰在此时。

朝鲜君臣刚刚下了城头,大街南面便传来一连串马蹄声,“禀大王,城南汉军正在拔营!”

“观其动向,是绕过城池,向北而去!”

往北?

卫右渠神色一惊,难道杨仆与荀彘冰释前嫌,决定合兵了?

念及此处,他立刻转身折返城头,“王将军,立刻派人去北面汉军大营,探查是否有骑兵出营接应。”

“是!”

不多时,城门大开,一队骑兵快速疾驰往北,夕阳西下,一道北去的烟尘、一个突如其来的变故,让王险城本就紧绷的神经,愈发紧张。

太阳彻底落入西山之际,哨骑返回,带来了一个十分不利的消息。

“汉军北大营已无‘荀’字将旗,另置一面大旗,上书:霍!”

王险城北面,浿水北。

汉军中军大帐内。

面色铁青的左将军荀彘,立于下首,属于他的主位上此刻则坐着其他人,一个棱角分明、不怒自威的年轻人。

帐内气氛很压抑,随年轻将领一同到来的亲兵眼中含煞,冷冷注视着帐中一众偏将、校尉之流。

这时。

坐于主位上的将领开口道:“左将军,如果我没理解错,你在此地立营两月,除了招降失败,合兵失败。”

“攻城十余次,也失败?”

荀彘攥了攥腰刀,脸色又黑几分,抱拳道:“启禀骠骑将军,朝鲜国都城高墙固,并非末将不尽力,实在难为。”

“而且楼船将军迟迟不愿合军,阻我兵力,他又与城中朝鲜王屡次勾结,末将怀疑……”

“休要血口喷人!”

荀彘话到一半,帐外猛然响起怒喝声,面色潮红的楼船将军杨仆掀开帘布,甫一进帐,便朝荀彘怒目而视:

“谁与朝鲜王勾结?可有证据!?”

“我数次威压卫右渠,他原本已答应出城投降,可你荀彘屡次三番攻城阻挠,我看你才是居心叵测!”

话音未落。

同在帐内的左将军一系将领,齐齐瞪眼望去,分兵多月,荀彘终于见到与自己作对的杨仆,顿时怒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大喝道:

“杨仆勾结外敌,把他给我抓起来!”

“你敢!?”

一方恼羞成怒前扑,一方色厉内荏后退,眼看骚乱将起,恰在此时,另一方悍然拔刀。

噌!噌!噌!

帐内数名亲兵齐刷刷拔刀出鞘,寒光闪烁,立时镇住了冲突鼓噪的诸将。

“我来此地,拿了节杖,领了虎符,虽然我一向怀疑虎符的效果。”霍去病眼神冷漠的扫视众人,平淡道:

“不过没关系,即便没有虎符,我只身入你左将军荀彘的大营,也能控制住局势。”

“你们猜,为什么?”

荀彘、杨仆等人面面相觑之际,霍去病自问自答道:“当然不是因为我刀枪不入。”

咴—咴——

中军大帐外忽然响起战马嘶鸣,嘈杂的马蹄撕开一道道喝止声,直冲大帐而来。

作为军营前主将的荀彘,脸色一瞬三变,可不等他大声询问,帐外已然钻进数人。

领头一位鼻梁高挺、眼神阴翳的将领,扫了眼旁人,旋即径直上前,朝霍去病抱拳喝道:

“胡骑校尉庄淮,参见将军!”

庄淮,左将军荀彘四万余大军中,统领一万三千骑的骑兵将领——从北军抽调的那一万三千骑!

只是话又说回来。

霍去病说了他不信任虎符,某些时候,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空降的虎符不一定能调动前线兵卒。

刚刚帐中骚乱,荀彘那一句‘杨仆勾结外敌,把他给我抓起来’就是明证。

明明霍去病已经名义上掌军,可兵卒依然听从荀彘号令……

没关系。

谁在军中没点嫡系亲信?

你们不听,有人听,从长安北军抽调的骑兵会听,统领骑兵的胡骑校尉庄淮,也一定会听。

元狩二年,庄淮曾因军功赐爵左庶长。

那一年,冠军侯领兵攻下河西走廊,军功卓著,天子下令,随冠军侯出征之校尉,一律赐爵左庶长……

谁在军中没点亲信,没点旧部?

大帐外,骑兵强制接管中军防务,大帐内,甲士鱼贯而入,迅速分列两旁,目光森然。

到了此刻。

帐内的骚乱早已停止,左将军荀彘脸色有些发白,他身后的一众将领同样如此。

与之相反的,则是松了一口气、面露振奋的楼船将军杨仆。    眨眼间,形势陡然逆转。

不过造就这一切的霍去病并未显露得色,他之前什么表情,现在依然什么表情,连坐姿都没有动过分毫。

“你们之间的龃龉,无论谁对谁错,我都不管,这些扯皮是你们回京后要给陛下说的。”

霍去病看向荀彘,“左将军,你想要灭国的功劳,可以,现在就去整军。”

随即。

他又看向杨仆,“楼船将军,你想将功补过,也可以,朝鲜人不是只向你投降吗,你立刻派人去劝。”

“他们降,我就记你一功,在陛下面前替你承情。”

荀彘闻言,似乎想说什么,但他还未开口,霍去病锋利的目光已扫过全场,接着道:

“今夜子时,我只等到子时,子时一过,不管朝鲜君臣还要不要降,逾期一概不理!”

“明日破晓,我亲自督战,攻城!”

此言一出,杨仆有些喜色的神情紧张起来,荀彘急切的神情反而亢奋几分。

荀彘听懂了骠骑将军的言下之意,只要朝鲜君臣不降,就强攻,而自己就是那个整军备战的主将!

灭国之功,自然是他的!

杨、荀二人对视一眼,尽皆看到对方眼中的敌视,也不多说,两人闷哼一声,又朝霍去病一拱手,各带亲信离去。

二人的机会,霍去病都给了,矛盾也压下了,之后再出什么岔子,可就没有借口了……

是夜。

大营内部频频调动。

有合并齐地兵卒的号令声,有信使频频出营的马蹄声,喧闹一直持续到午夜,时间一晃而过……

翌日清晨。

天边刚刚泛起一抹鱼肚白时,大地平原之上,便徐徐开来一道黑线,离得近些,方看清那是一望无际的金戈铁马。

“吁~”

神色疲倦但难掩兴奋的杨仆,奔到大军阵前,勒马急停道:“禀骠骑将军,朝鲜太子已领人出城投降。”

昨夜亥时将近之际,不知是迫于汉军的压力,还是打听到了霍姓将军的威名,朝鲜王同意了投降。

今日一早,立刻投降!

只是,从今早的反馈来看,那个果断的朝鲜王,似乎又有些扭捏。

“既然是举国投降,为何不是卫右渠亲自出城,却派一个太子来,是何居心?”左将军荀彘冷哼道。

他昨夜以为杨仆劝降一定会失败,不曾想还真成了,窝火憋了一宿,此时听到只是一个太子领衔,荀彘总算找到挑刺的地方,立刻出声指责。

扬仆闻言,下意识准备辩解,然而……

飘扬的将旗下,一道凌冽目光刺来,不管杨仆还是荀彘,尽皆闭了嘴。

霍去病扭过头去,于天色将明的黎明时分,跨立马上,在三军阵前,静静等着。

这一刻。

四周皆静,唯有微风拂过,战马踏蹄。

半刻钟后,有斥候来报:

“报——”

“禀骠骑将军,朝鲜太子所率投降使团,多达万人,其中甲胄齐备,亦有骑兵!”

话罢,荀彘冷笑,杨仆欲言。

霍去病却全然不理,自顾自下令道:“让他们放下武器,缓缓上前。”

一刻钟后,斥候又报:“对方不从,朝鲜太子声称,带兵戈是惧诱杀,战马五千匹则是贡品!”

呵。

左将军荀彘眼中厉色一闪,抱拳道:“骠骑将军,对方显然是诈降,我愿领兵冲杀!”

楼船将军杨仆迟疑一阵,“将军,可否再等等,让对方来阵前说话。”

霍去病没说话,沉默如故。

见状,杨仆暗自松口气,荀彘则略显不耐,不过终究忍住了再行劝阻。

东方金灿灿的光芒占据了大半天空时,一支步、骑混合近万人的军队进入视野,距离尚远,对面便早早停下。

双方隔着一道浿水的支流,恰好能阻隔骑兵突袭。

似乎是怕汉军误会,朝鲜军中先驰出一队人马,于远处高喊道:“荀将军,不要误会,我主是真心来降。”

“我主卫氏曾是燕人,而今朝鲜亦是礼仪之邦,兵临城下,我主自知不敌,愿献战马、粮秣乞降,以示诚意!”

“望荀将军明鉴!”

这番话罢,负责沟通投降事宜的杨仆有些愕然,一力主战的荀彘却咧开嘴,鄙夷地斜了杨仆一眼。

朝鲜人不是只向你投降吗?

怎么不喊你?

荀彘看向霍去病,再次抱拳道:“骠骑将军,举国投降哪有只献战马、粮秣的,对面分明是诈降!”

“我愿领兵冲杀敌军!”

左将军荀彘杀敌的心思是迫切的,或者说,他立功的心思是迫切的,十分迫切。

他荀彘上战场的次数不少,但以往每次都是跟在大将军身后做个小卒,致使封侯拜将的功劳屡屡失之交臂。

此次好不容易能独领一军,封侯契机就在眼前!

他已经围了朝鲜王都数月,眼见成熟的果子唾手可得,却突然空降来一个骠骑将军霍去病。

实话讲,荀彘心中是有不满的。

昨日如此,今日亦如此。

此刻更甚!

眼见霍去病无动于衷,对面却还在向自己诈降,荀彘索性打马上前一步,蹙眉高声道:

“骠骑将军,你若不愿参战也行,骑兵留于你督战便是,我领步卒进攻!”

“三万燕、代步兵强劲剽悍,战力仍存、士气犹在,对方不足为惧!”

杨仆闻言,很想说一句:‘对方要是不足为惧,你两个月里为何始终徒劳无功?说大话也不怕闪了舌头!’

只是。

杨仆清楚自己处境更尴尬,没有开口的资格。

这一刻,中军诸将齐齐看向一马当先的霍去病,而被人注视的霍去病,只是淡淡瞥了荀彘一眼,说了两个字:

“不可。”

荀彘眉头紧蹙,沉声道:“骠骑将军,贻误战机可……”

呛!

噗!

刀光起,人头落,左将军荀彘的人头落!

这一刹那,大军阵前仿佛陷入死一般的寂静,扑通一声,无头尸体落地时,众将这才猛然醒悟——

左将军被杀了!?

抽刀杀人的霍去病缓缓收刀,看都没看那颗咕噜咕噜滚落的人头一眼。

“真以为给陛下驾过几年车,我就不敢杀你?”

“违逆军令,杀无赦!”霍去病斜睨向呆立当场的一众将领,“你等当中,可还有给陛下驾过车的?”

此言一出。

无论是不是荀彘的亲信,尽皆心底一寒,立刻摇头。

见状,霍去病一抖缰绳,喝道:“楼船将军!”

“在,末将在!”

“朝鲜人的离间计已经用了两次,你再轻信对方谗言,休怪我再临阵杀将。”不等杨仆凛然应声,霍去病又道:

“荀彘死了,你来统领步卒攻城!”

“喏!”

这头杨仆刚应完,另一头,霍去病已然打马转向,随着他的移动,霍字大旗闻风而动。

再然后,一万北军精锐骑兵紧随其后,没有直冲对面敌军,而是折向西北方向。

仅仅片刻间,马速便被催到极致。

西北面,有一处斥候早早发觉的河流浅滩区,这条浿水的支流本就流量较小,可强渡的地方不少。

而汉军骑兵发动时,对面的朝鲜人也意识到了汉军要做什么,后队变前队,立即转向回撤。

朝鲜人确实在诈降!

后撤的动作那叫一个快,只可惜,他们撤的速度还不够快!

轰隆隆!

让朝鲜兵卒难以置信的极短时间内,沉闷的声音便出现在浿水支流南面,像死神的镰刀一样,越逼越近。

刘据让人给出征大军划拨的良驹,这一刻才真正发挥它们的作用——在霍去病的手中!

经过与西域良驹杂交的高头大马,首次驰骋在异国疆土之上,马速越来越快,但霍去病感觉还能更快!

胯下战马在疾驰,血液在沸腾,耳边的狂风在呼啸,他已经能看到前方仓皇逃窜的敌军。

霍去病提刀前指,身侧悍卒奋力高呼:

“冲锋——!”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15196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