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家父汉武,子不类父?

作者:木屋城堡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165章 皇帝都看不透的李广

书名:家父汉武,子不类父? 作者:木屋城堡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45

刘据暗自提起心神之际,皇帝已经摆了摆手,旁者会意,默默退到了楼下。

等楼台只剩下父子二人,刘彻扫了眼一旁正冒着蒸腾热气的铜锅、碗碟,没有作声,只是走到楼台边,推开窗户。

呼!

一阵冬日里的寒风吹来,之前那点微醺散了个干净。

“朕刚被立为储君时,堪堪七岁,不喜来此地,觉得楼台太高,攀爬太累,等朕到了十岁时,偶尔来此地。”

“等到朕十五岁时,经常来此地。”他转过身,看向刘据问道:“你也常来?”

“常来,可登高望远。”刘据有一说一。

皇帝听罢点了点头,脸色没有什么变化,在案几旁坐下,挑了一副干净碗筷,他也不嫌弃。

就着太子与苏舍人吃了半途的铜锅涮羊肉,拿起筷子的手刚停顿一会儿,重新入座的刘据便讲解道:

“煮熟即可食用,随吃随煮。”

他夹起羊肉示范了一遍,不一会儿,皇帝三两口羊肉入肚,一股暖流传遍全身,“不错,冬日里吃正好。”

“你惯会弄些新奇玩意儿。”

“满足口腹之欲而已,瞎胡闹。”刘据答道。

嗯。

皇帝不置可否的应了一声,将一片切成薄卷的羊肉杵在汤锅里,“最近要给老二、老三封王的事情,你知道吗?”

“事先不知道,事后知道。”刘据一边对付一根鸡翅,一边回道,他的回答很有意思。

皇帝感叹一声,“看来去病还挺照顾你。”

“那是,儿臣的表兄嘛。”

给皇次子、皇三子封王一事,无论是霍去病、还是霍光,都没有与太子提前通气的想法。

没法通。

告知了太子,只会让太子难做,是该挽留弟弟们、表达不舍之情?还是让弟弟们赶快离开长安、体现冷酷一面?

都不妥,最好的办法,是不告知。

刘据事先的确不知情,等宣室殿那一场斗嘴传开后,他才后知后觉。

“呼。”

羊肉熟了,皇帝吹了吹,一阵雾气蒸腾而上,“李广也在帮你了?”

“这……”刘据想了想,“儿臣不知道。”

“呵呵。”

皇帝听罢失笑一声,“也是,朕都看不透他。”

最先引出皇子封王话题的,便是那日在宣室殿霍去病与李广的斗嘴,霍去病不难看穿,可李广……

正如皇帝所言,他看不透。

说李广揣着明白装糊涂吧,他好像没那个脑子,但要说李广是真糊涂,他那天又和霍去病配合挺默契。

唉。

人老成精啊。

皇帝抬眼看向对面,又问道:“你几个弟弟要不要封王,你什么意见?”

“此事全凭父皇做主,若非要儿臣给一些浅薄建议,儿臣觉得,两位弟弟年幼,在长安多待些时日也无妨。”

“说的好。”

皇帝点了点,“以后在外臣面前,就用这套说辞,现在此处没有旁人,先换一套,朕要听实话。”

刘据没有犟,秒切实话实说:“二弟体弱多病,又早早丧母,他吃了太多苦,寻一膏腴之地封王。”

“三弟人虽小,却已有万夫不当之勇,寻一边塞苦寒之地封王,让其有用武之地。”

“封王之事,宜早不宜迟。”    话罢。

阁楼内便只剩下铜锅咕嘟咕嘟冒泡的声音,还有楼外呼啸的寒风声,过了片刻,皇帝招呼一声。

“去,把窗户关上。”

等刘据跑完腿,重新坐定,皇帝也拿起了一根鸡翅。

“先前在未央宫跟一群老家伙斗智斗勇,酒没多喝,饭菜也没吃几口,好在你这儿正吃着,膳食还不错。”

“父皇觉得好吃,以后常来。”

“哼哼。”皇帝皮笑肉不笑道:“来一次就把你吓个半死,常来?还不得跟你去长门宫一样,把人吓出个好歹?”

一听这话。

刘据紧绷的心神顿时松懈下来,心说:‘他大爷的,这个味儿才对嘛!’

见皇帝老爹回归正常,刘据也不拘着了,羊肉卷一盘一盘的下,一片一片怎么吃?

他手上动作放开,嘴上也开始跑火车,“父皇不必与儿臣客气,你能来,儿臣高兴都来不及,岂会惊吓?”

哼。

皇帝仍然是那副尊荣,吐出一根骨头,没接这句话,反而转道:“朕留那些诸侯王多待几日,是有一事要办。”

“原本朕打算亲自出面,现在改主意了。”他拿方巾擦了擦手上油渍,接着道:

“朕打算废除白金币,同时收回郡国铸币权,既然你监管着水衡都尉,又是太子,说服诸侯王的差事你去办。”

皇帝看向刘据,正色道:“将来水衡都尉掌管的权力不小,你要权,朕可以给,但你也得让朕看到能力!”

闻言。

刘据面色一肃,“是!”

太子宫冬日里的这场涮肉,注定意义非凡,吃个肉的功夫,几件关乎帝国运转的大事便在两人口中敲定。

其一。

皇次子、皇三子封王一事,刘据给了意见,从皇帝事后的反应来看,他比较满意。

其二,收回郡国铸币权。

这一次收回,是在当年张汤主导提议的‘收回民间铸币权’基础上的加强版。

即,无论民间豪大家,还是郡县诸侯国,都不许再铸币,欲将高皇帝下放地方的权力,全部收回!

想收权,自然会触碰既得利益者。

郡县影响不大,说到底,他们都直属朝廷管辖,一纸公文即可,有反对的声音,也能强行压下。

但诸侯王,能顺毛撸,尽量顺毛……

昔年。

七国之乱的发起者吴王刘濞,便是在其国内采铜铸钱、煮海为盐,从而巨富,拉出一支大军。

如今的诸侯王肯定没有吴王当初的威势,可从铸币中获利,却是他们重要的经济来源。

朝廷如果强收,不是不行,七国之乱必然无法重现,可‘七国引发骚乱’,有很大可能。

诸侯国遍布各地,又扎根已久,他们在地方、尤其是封国周边,有很大影响力。

即便不为了皇室体面,仅仅为了这份‘影响力’,朝廷下手时都得来软刀子。

皇帝原本准备自己下刀,中途改成了太子。

巧了。

刘据这儿刚好有一个可以先探探口风的主,不是别人,正是他八伯——阳痿的胶西王,刘端!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19858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