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家父汉武,子不类父?

作者:木屋城堡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258章 我为大汉朝,操碎了心呐

书名:家父汉武,子不类父? 作者:木屋城堡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45

天地间暑气仍存,季夏尾声时,皇帝移驾甘泉宫。

大汉天子去往甘泉宫避暑已是常态,本没有什么惊奇之处,不过今年却有一点点不同。

皇帝入住甘泉宫不到半月,主殿中竟然长出一个拥有九株菌柄的灵芝!

消息一经传出,立刻有人上疏:

“此为祥瑞!”

“定是匈奴称臣、天子封禅后,已有盛世之景,遂上天降下九柄灵芝,以示对陛下功绩的肯定!”

皇帝闻言大喜,随即下诏,大赦天下……

此番奇闻里,‘老天爷’到底有没有展现神迹,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反正能大赦天下,结果总是好的。

继此事之后。

下一件在邸报上大书特书、让长安百姓津津乐道的,便是匈奴上贡公主了。

或许是匈奴人没有那么繁复的官僚系统,效率很高,也或许是句黎湖很急切。

总而言之。

夏秋相交时,匈奴公主入了长安,朝廷两位列卿,大鸿胪、大司农亲自出面迎接。

大鸿胪迎的是公主,大司农迎的是公主嫁妆……

黄金、宝石、马匹、牛羊,即便是普通廉价的皮革,桑弘羊也命人尽数搬走了,这些都是他凭本事要的。

一个子儿都不能少。

嫁妆……也就是匈奴上贡的财物,去了国库,而公主本人,则入了未央宫。

其人是伊稚斜之女,句黎湖妹妹。

她叫什么名字不重要,长的是否漂亮也不重要,她的身份够尊贵,才是唯一重要的!

汉匈和亲定下后,公主尚未送来前,曾有长安百姓畅想:“定要让匈奴人把草原最漂亮的花朵送来和亲!”

畅想的没问题。

但是,如果这朵最漂亮的花,并非一个匈奴王族,仅仅有着一张漂亮脸蛋和一个普通、乃至卑微的身份。

匈奴人只要送来,皇帝就会立马翻脸!

美色,皇帝不缺。

他要的也从来不是一个匈奴美人,他要的是能代表匈奴低头、臣服的人!

公主有这个作用,寻常的花朵,没有。

就和以往的汉匈和亲一样,刘氏宗女被送往草原后,都会有一道验明正身的流程,以往匈奴人要贵女,现如今,大汉同样只要贵女……

……

夜。

太子宫,柔光殿。

两道人影并靠在床榻上,正轻声交谈着。

“父皇给那位随便安了个‘良人’品阶,让母后在未央宫找了间空闲殿宇安置了,瞧那架势……”

刘据摇摇头,“朝廷许多老夫子担忧的皇室血统受污,大概率是不会发生了。”

坐在旁侧的史良娣抿了抿嘴唇,她知道殿下说的还算委婉,事实上,北边那位公主初一入宫,便是冷宫。

“都是苦命女子。”

“是啊。”刘据接过少女的话头,平淡道:“对于和亲的公主而言,没有一个不是苦命人。”

要不要来和亲,跟谁和亲,都由不得她们,以往的汉家公主如此,眼下的草原公主亦如此。

“我们能做的,无非是让自己在乎的人少一些悲苦,至于旁人……”

“爱莫能助。”

听到太子的言语,身旁少女不觉冷漠,心底反而升起一股暖意,她自己,不正是殿下口中那个少了悲苦的人?

史良娣又往旁侧依偎了几分,泡在温水里的嫩足踩在刘据脚背上,软软的,滑滑的。

“唉。”

少女轻叹一声,抬眸看向刘据的侧脸,转而提起另一件事,“日前家里来了信,除了问候之外,还说……”

她面露忧色,小声道:“说是地方征发过重,有些鼓噪,让我提醒一二。”

听到这话。

刘据因脚上触感生出的旖旎,一扫而空,先是神情沉重的叹了口气,旋即,摩挲着怀中少女的脸颊,取笑道:

“你的好姐姐没教你,春宵一度时,最忌讳谈论沉重的话题?容易败坏兴致。”

史良娣眼中既羞又恼,“朝廷大事,耽搁不得嘛。”

见状。

刘据摇头失笑,可笑着笑着,他便陷入了沉默。

地方鼓噪,身为太子的他岂能不知道,郡县官员因为‘盛世之景’这四个字,纵然地方出了问题,也会尽量选择瞒报。

不出问题,不就是一片祥和、盛世?

可地方官员不报,甲卫也会报于刘据,更何况还有诸如鲁国史氏这等千里迢迢送来‘提醒’的。

民间多有鼓噪,刘据知道,从何而起,他也清楚……

翌日。

天光微亮,薄雾朦胧。

章城门外已是人声鼎沸,来自各郡的民夫在工头、监工呼喝下,负土的负土,凿石的凿石。

放眼望去,这片紧挨着未央宫、只有一墙之隔的大工地上,密密麻麻尽是人影。

“征发了多少徭役?”

“现在已有八万,关东诸郡还有民夫、刑徒陆续赶来,预计,农闲时总数会达到顶峰,将近二十万。”

城墙之上,刘据扶剑慢走,身后跟着将作丞蔡成,回这句话时,蔡成本就黝黑的面孔,似乎更黑了。

语气也有些发飘。

刘据驻足停步,皱眉看向城外,“何故征发这么多?”

蔡成低下头,闷声道:“陛下要求一年之内完工,期限太紧,建章宫占地又和未央宫相仿。”

“殿宇规模、池林景观,都要比肩未央宫,甚至还要更加宏伟,修飞阁辇道横跨长安城墙……”

素来不善言辞的蔡成,今天话有点多,听的刘据眉头越皱越深。

建章宫。

这就是皇帝要修建的宫殿群,放在城里确实不妥,因为从其占地面积来看,真的很大。

建章宫的规划里,比未央宫都要大上几分!

那未央宫有多大呢?

直观点讲,如果升至高空俯瞰,整个长安城有超过三分之一的区域,都被未央、长乐占据。

这三分之一里,两宫各占一半,也就是说,比未央宫大的建章宫,一年之内要完工的建章宫。

将近长安城的六分之一!

如此大面积,必然无法放在城内,可修建如此大面积的宫殿群,要宏伟,还要期限短,只有一个办法——

加征徭役。

“朝廷前些年虽然歇了两年兵,可河西走廊修筑要塞、北方边关又修城障,力役、军役一直未断过。”

刘据眺望城外,幽幽言道:“前不久大举征调过一次,相隔时间尚短,又来一次……”

后面的话他没有继续说下去,但他的凝重,已经写满了脸上。

见到这一幕。

蔡成神色动了动,拱手道:“建章宫所需石料,要从北山开凿,所需巨木,更是从巴蜀、荆襄运输。”

“南方各郡皆需上供奇珍异兽,临海郡县上贡龟鱼之属,准备尽数养于太液池中。”

“按照规划,池中还需筑渐台,高二十八丈,另置蓬莱、方丈、瀛洲、壶梁神山各一,各高……”

“够了!”

按住剑柄的刘据低喝一声,眉宇间显露厉色,“有不满直接说,孤是孤,不是父皇!”

话有些拗口,但在场众人都听懂了。    魏小公公回头望去,阴冷的眼神扫向几丈开外的随侍,本就远远跟着的宦官们又凛然后退了数丈。

“那几座狗屁神山,是谁撺掇天子修的?”刘据冷声问道,“将作府的人?”

“不是。”

蔡成沉声道:“是几个方士,扬言筑神山可引仙人降临,得仙丹妙药、长生不老。”

刘据盯着城外像蚂蚁一般、又绝非蚂蚁的人影幢幢,凝视了一会儿,喃喃自语道,“又是方士?”

“呵!”

又是这群阴魂不散的牛鬼蛇神,这一刹那,一提起他们就莫名烦躁的刘据,胸中陡然生出一股恶气。

“去把公孙卿叫来,孤就在这儿等他!现在就去!”

“是,殿下。”

魏小公公连忙应声,快步向一名宦官走去,耳语了几句。

方士公孙卿,现居中散大夫,颇有家资,在直城门以北、距离北第不远处置了一座宅子。

他平时不办公务,多居家中,所以太子宫的内侍寻他并不难,唤来的速度也很快。

“臣,见过殿下!”

突然被唤来的公孙卿神色忐忑,深施一礼,不待他小心发问,冷着脸的刘据便开口了。

“之前天子东巡海上寻仙,就是你办的,孤有点好奇,你找到蓬莱仙山了吗?”

公孙卿咽了口唾沫,“回殿下,并无。”

“是吗?”

刘据注视着城外,语气冰冷,“那你可学艺不精,孤就找到了蓬莱,不止蓬莱,还有好几座别的仙山。”

公孙卿脸色有些发白,顺着太子的视线望去,眼中迷茫当即化为了震惊与错愕。

“冤枉,臣冤枉啊!”

公孙卿瞪大双眼,急忙辩解道:“殿下,建章宫内的几座仙山,绝非我的建言!”

“是陛下东巡归来时,从齐地重新带回的几名方士说的,我…我我……”

扑通。

下一刻,面色煞白的公孙卿双膝跪地,惊慌又恳切道:“殿下,臣背靠大将军,大将军又是您舅舅,您不喜方士,臣岂能不知?我岂会做令大将军难堪的事情?”

“东海寻仙那次…那次……”

说到这儿,公孙卿仿佛在忌惮什么,侧头看向一旁的魏小公公和蔡成。

两人见状,无声的后退数丈。

“起来说话。”

“是是。”公孙卿连连点头,待确定了没有第三人听得见,他才眼神躲闪,压低声音道:

“东海寻仙那次,并非臣撺掇陛下,也无人撺掇,是陛下自己……心血来潮,命臣上了一道寻仙奏疏。”

“还有这次,虽然是有齐地方士建言,可陛下好像,应该是自己也动了心思的。”

说着。

公孙卿小心地看了眼太子,吞吞吐吐道:“据同门说,甘泉宫不止方士,还有几个……”

“几个什么?”刘据转头望向他。

“几个南越的巫士!”公孙卿脸颊抽搐,尽量不去看太子摄人的目光,涩声道:

“其中一人叫勇之,他跟陛下说,以前东瓯王敬鬼神,所以长寿,陛下信了,命巫士在甘泉宫修建越祠。”

“只设台、不设祭坛,祭祀天神百鬼……”

说到最后几个字时,公孙卿声音已经低至不可闻,并非是他没了力气,而是失了勇气。

因为盯住他的目光仿佛一道利刃、冰锥。

直刺骨髓!

刘据眼神冷冽,脸上神情动也不动,直到公孙卿额头冒汗、双膝发软,又要下跪之际,刘据才平静道:

“公孙大夫,你也说了,你是背靠大将军的,大将军是孤的舅舅,所以……”

他拍了拍公孙卿的肩膀,抵近身侧,“下次再有这类事情,不要让孤去找你。”

“背靠大将军的公孙大夫!”

“是!是!”公孙卿急忙颔首,“再有下次,臣一定主动报于殿下知晓,一定主动……”

后面的话不必说了,因为刘据已经离去,离开前,留下一句:“今日之事,烂在肚子里。”

“殿下放心!臣绝对不会乱说!”

“绝不会!”

太子的背影已经走远,面色惨白的公孙卿这才敢拂袖擦拭冷汗,过了良久仍然惊魂不定。

太子先前,分明动了杀心!

嘶——

一阵冷风吹来,激的公孙卿打了个寒颤,他怔了怔,随后连忙跑下城头,去了平阳公主府……

太子宫。

甲观殿楼台之上。

刘据从清晨等到午时,又等到黑夜,亥时三刻左右,阁楼下传来脚步声。

刚从草原返回不到一月的金日磾,行到桌案前,肃然道:“殿下,查到了。”

“太医院前些日子动了一批药材,去向不明,未央宫内能做到此事的只有皇后和陛下,那段时间,皇后无病,倒是陛下那时节恰好班师回京。”

刘据沉默几息,眼神微眯。

“父皇长途奔波一趟,回来时病了,或许,在出巡路上就有了端倪,但他忍着,回京后,即便喝药也不准外人知晓。”

“生性要强?”

他的推断与金日磾不谋而合,顿了顿,金日磾仍旧开口道:“陛下深入草原数百里,做到了列位先帝都无法企及的地步,事后又封禅,极尽帝王荣光。”

“岂能让病痛扰了声望?”

回京后,又要铺垫‘盛世之景’,更不可能向外显露病情。

刘据缓缓站起身,于阁中踱步,“难怪又是神山、又是方士,连南越巫士都冒了出来。”

“这天地间,何人不想长生不老,百病不侵?”刘据立于栏杆后,望着楼外那沉沉的夜色,许久无言。

盏茶功夫后。

刘据抬了抬手掌,跟在身后的金日磾接着禀道:“四名齐地方士都住在长安城内,巫士却不见踪迹。”

“十有八九,是在甘泉宫。”

触及甘泉宫,就不是寻常眼线可以监视的了,刘据搓着手指,淡淡道:

“世人皆知我不喜方士那一套,先前若是不问公孙卿,不让你去查,我都不知晓还有巫士入了长安。”

“你说,父皇是不是在顾忌我,才将那几个家伙藏着掖着?”

闻言,金日磾还真思考了。

思考完,他认真回道:“臣觉得不像,真要顾忌殿下的喜好,建章宫那几座明晃晃的神山也就不会建了。”

“应该有其他原因……”

刘据回身看了金日磾一眼,脸色有些许怪异,未等金日磾疑惑发问,刘据便摆手打断他,舒然一叹。

“不必猜了,我对真相也不关心,我只知道,我为大汉朝,操碎了心呐!”

刘据双手撑在栏杆上,看了看天色,漆黑无墨,没有半点星辰。

“唉。”

“准备准备吧,等个下雨打雷天,降妖除魔!”

金日磾咧了咧嘴,眼中闪过狂热与嗜血,前者是对刘据,后者,则是对某些不太幸运的家伙……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20296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