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家父汉武,子不类父?

作者:木屋城堡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100章 帮派大哥

书名:家父汉武,子不类父? 作者:木屋城堡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45

刘据认为与人才相比,儒家的敌意算个毛,但那是狂言,等这个独尊的学派敌意出现时。

真不是一个‘毛’可以轻松形容的。

敌意来的很快。

刘据将秦墨门人收为宾客的第三天,医学馆的老头宋邑就来禀报:“最近博望苑外,有儒家子弟徘徊,意图不明!”

宋邑不明,刘据一听就明白。

冲墨家门人来的。

现在的儒家,素来有:夫儒者以六艺为法,奉行君子六艺的儒生,可不要将其视为后世的手无缚鸡之辈。

大汉儒者。

有强硬的,比如喊出‘九世之仇尤可报也’的公羊派,基本都是能抽剑杀人的主。

也有文弱的。

比如前文的博士狄山,读经义行,治军守城就差点,可即便这样,他出行在外,也会配一把剑。

尽管装饰作用居多,可剑就是剑,能杀人。

眼下在博望苑外徘徊的儒生,便人手一把剑,至于想干什么……

“想干什么!?”

太子舍人苏武于博望苑外,厉声高喝:“太子殿下有言,昔日刺客行刺孤,今日,儒生欲效仿!?”

儒生自然不敢。

别说效仿,沾上行刺的怀疑都要脱层皮。

所以在刘据的危言耸听和明确警告下,博望苑外的儒生退了,但儒家敌意,仍在。

小辈们动武不行,那就请大佬用文!

哪一位大佬?

董仲舒!

春意盎然的一日,太子宫内,一棵开满粉色桃花的大树旁,凉亭下,正有两人相对而坐。

他们不是要结拜,而是在对峙。

“殿下应该知道,陛下颁布过罢黜百家的诏令?”正值花甲之年的董仲舒望着对面,面色平静。

“知道。”

刘据为对方斟满一杯清茶,同样语气平静,“可百家学说依旧在朝堂盛行,不是吗?”

董仲舒摇头,“墨家不一样!”

墨家与儒家都有着完善思想,能教化大众,最关键的是,两家的教化理念冲突。

就好比。

一根独木桥,墨家在这头,儒家在那头,没有丝毫共存的可能,这是大道之争!

“殿下收墨家子弟为宾客,我儒家很难不多想,陛下那一头,恐怕也会多想。”

听到董仲舒这话,刘据笑了笑。

抬眼看向对面那位鼎鼎大名的老人,“董公,今日我们坐在这儿,只谈儒家,不谈陛下。”

“陛下那一头,孤敢收墨家子弟,就有说服的把握,倒是儒家态度,今日我们就能说道说道。”

闻言。

董仲舒眼中闪过异色,‘传闻果然不虚,当今太子少年老成,小小年纪,便有这般定力……’

他脸色微沉。

独尊儒术是自己提出,献给当今天子的国策,已经施行十数年,太子居然……

“殿下的意思,是说服陛下重启百家?亦或者是单单启用墨家?”问话时,老人的神情十分凝重。

好在。

太子摇了摇头。

“董公误会了,孤无意重启百家,也无意启用墨家,孤只是要用墨家其中的一支!”

董仲舒面露疑惑,“何意?”

刘据放下茶具,衣袖甩动,端正坐姿道:“就是字面意思,孤要启用秦墨。”

“只有秦墨?”

“是的。”

董仲舒盯着太子的双眼,他从对方的眼中看出了坦诚与淡然,随即,这位儒家大佬神情舒缓下来。

端起面前的茶杯,看了看,又品了品。

“嗯……”

“先苦后甜,殿下这茶水,别有一番风味。”

“呵呵。”刘据轻笑道:“董公不追问墨家一事了?”

董仲舒此刻也多了笑意,“殿下坦诚,老夫也不会藏着捏着,秦墨一脉,于我儒家无大碍。”

“既然殿下想用,我们自当让步。”

后面这句,实则是客气话,真正让董仲舒放松的,是前一句:

于我儒家无大碍。

因为秦墨一脉,在儒家眼里,是铁匠、木匠、石匠等等工匠,匠人永远是匠人,成不了师者。

墨家不合流,唯独秦墨一支成不了气候。

因为不会触及到儒家的根本——

教化!

只要墨家那些兼爱、非命的歪理邪说不传播出去,儒家可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当然,前提是得有太子护着。

否则的话。

早就两只眼齐瞪,将墨家余孽瞪死!

须知。

董仲舒,正是公羊学派的领军人物,他提出的罢黜百家,他也奉行大复仇。    而墨家与儒家的争端,早在两家先贤并出的年代便趋于白热化,儒术独尊后,要问谁对墨家打压最甚?

非董仲舒莫属!

“儒家小辈莽撞,我之后自当训斥,数日前的冒犯,还望殿下恕罪。”

往日的帮派大哥老了,现在成了和蔼可亲的老爷爷,董仲舒说这话时,很有亲和力。

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

刘据也和煦笑道:“无妨,都是误会,解开便好。”

就这样。

一场可能出现的学派争斗,被一句‘都是误会’揭了过去。

没了主要矛盾,一老一少的谈话轻松许多,不涉及自己的切身利益,刘据的话头也开始天马行空。

没办法。

刚才都说了,大名鼎鼎董仲舒嘛。

刘据化身十万个小疑惑,问东问西,“话说,董公不是担着官职吗,怎么这次……”

他比划了一下,绕过尴尬处,“来的这么快?”

墨家的事儿前脚出,董仲舒后脚到,他又不是闲云野鹤,说来长安就能来长安。

刘据一问。

可就问到了帮派大哥的痛处。

董仲舒放下茶杯,深深的叹息了一声,“唉~”

随着他的一声叹息,咱们就得翻一翻故纸堆了,把一个死去已久的人挖出来。

谁?

公孙弘!

不知是否还有看官记得,在公孙弘担任丞相期间,曾替君分忧,处理过几个人。

主父偃,被公孙弘建言杀死。

汲黯,被公孙弘推荐到了容易得罪人的右内史职位。

而那第三位。

就是有点妨碍皇帝的董仲舒!

这位儒家大佬,被公孙弘推荐,去担任了胶西王刘端的国相。

此处。

得介绍一下这位景帝的第八子,刘彻的八哥——胶西王,刘端。

此人有病,病名:阳痿。

一个男人,如果阳痿,那么他的性情多半会大变。

那个男人如果还是一个有权有势的诸侯王,有后宫佳丽三千,却只能干看,没法碰。

他多半会心理扭曲!

胶西王刘端就是这么一位因为阳痿,从而性情暴戾,动辄杀人的诸侯王。

他不仅杀奴婢,还杀朝廷派来的国相、二千石大员。

毒杀!

栽赃陷害国相,再上报给朝廷,借朝廷的手杀!

董仲舒上任前,面对的就是这样一位残暴的老板,等他上任后,整天提心吊胆。

今天喝口水,怕被下毒,明天睡个觉,怕一觉醒来床边多了龙袍、玉玺。

熬了一年又一年,眼看这不是个头。

董仲舒终于有点顶不住,于去年辞去官职,居于京畿地区,著书立说。

如此。

才有了墨家刚冒头,他便到了太子宫。

“唉,往事不必再提,今日老夫来殿下这儿,解开误会是其一,其二,还有一事要多谢殿下。”

董仲舒又在说客套话,那个‘误会’要没解开,绝对不会有后面的‘多谢’。

刘据也装作不知,问道:“何出此言?”

“哈哈。”

董仲舒忽然畅笑一声,双手前伸,施礼道:“殿下所造的纸张,实乃利国之物,将造福万民!”

“请受老夫一拜!”

在继‘祸国之物’后,刘据弄出来的纸张,又有了一个截然相反的评价,利国之物。

纸张。

豪族不喜欢,但学派喜欢!

尤其受到独尊的儒家喜欢,因为他们的各种经义可以满天飞啦,有助教化,增加儒者的数量,儒家能不喜?

能不谢?

董仲舒这一拜,来的有点晚,而且刘据也受得。

今日这场谈话,以对峙开始,却以一方下拜结束,算是和平解决争端。

董仲舒走后。

亭外行来一个敦厚汉子,单膝跪地,朝刘据抱拳拱手道:“多谢殿下!”

一人独饮的刘据没有回头,平淡道:“既然入了太子宫,孤不同意,没人动得了你。”

“只是,过了儒家这一关,还有一关!”

汉子面容严肃,沉声道:“殿下放心,您吩咐的器物已经有了眉目……”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12816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