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家父汉武,子不类父?

作者:木屋城堡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144章 你个狗娘养的

书名:家父汉武,子不类父? 作者:木屋城堡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45

接士殿够大,即使坐了将近百来号人,也不显拥挤。

此刻。

前排就坐的大佬们,仍旧能保持体面,或平静,或淡然,但他们身后的一众后辈子弟,那可都是年轻人。

年轻人不气盛能叫年轻人?

冷笑的冷笑,怒目的怒目,而且对立的阵营十分明显,今日在场的学派挺多,阵营却只有两个。

一个是儒家。

一个是其他。

瞧瞧这座次都能看出点端倪,儒家居左侧首位,他们之后,隔了数个身位,农家、纵横家几个小虾米才入座。

再看他们对面,庄、汲二人领衔的道家,张汤领衔的法家,还有李广、霍去病、唐安、宋邑乌泱泱一大片人。

不管有心还是无心。

众人纷纷朝儒家子弟投去不善的目光。

儒生们也不是好惹的呀,你瞪我也瞪,谁怕谁?

“咳。”

便是在这种互相眼神对峙、嘴上却一言不发的时刻,有人清了清嗓子,率先打破沉默道:

“既然大家都互相谦虚礼让,那在下就做第一个自荐的吧。”东方朔手持一把羽扇,笑眯眯道:

“若要问我等辩者于国有何用,我以为,有大用,可辅佐贤主,可明辨是非,恰如昔日公孙龙于平原君!”

辩者,是春秋战国时期对名家门人的称呼。

而公孙龙,乃赵国人,正是名家的代表人物,他有个非常著名的命题,即:白马非马。

平原君,战国四公子之一。

公孙龙曾辅佐平原君多年,东方朔现在以这二人举例,一来,是在论述名家于国有用。

二来。

则是在向主位上的太子刘据表示,您就如昔日平原君,我如昔日公孙龙,臣一片忠心,苍天可鉴!

当然了。

后面这一条深意,旁人是品不出来的,东方朔也不是说给旁人听的。

做了引领者,又夹带完自己的私货,他轻摇羽扇,看向四周笑道:“大家互相论证,畅所欲言嘛。”

东方朔话音刚落,还真有人畅所欲言了。

孔安国抬眼扫来,语气平淡道:“辩者只会乘口舌之利,名家主张,更是以争胜为目的的无用之学。”

诶呦呦。

语气不重,口气可不小。

一句话就把名家贬的一无是处,东方朔身后的两个跟班当即羞愤难当,嗔怒瞪来。

他们两人,是三公九卿制度中,九卿之一太常治下的礼官大夫麾下的两名……百石礼官。

是传承有序、真真正正的名家门人!

不过。

瞅瞅刚才介绍他们两人那冗长的前缀,再瞅瞅他们本身的官职,百石礼官。

官职小,学派弱,注定了人微言轻,他们也只能瞪一瞪孔安国,作无能狂怒状。

而他们的带头大哥,名家代表人东方朔听了对方的话,不仅不怒,相反还不以为意的笑笑。

刚刚说完时,东方朔便注意到太子投来的满意目光。

有了这,那就够了!

你贬宁你贬,反正我东方朔早已入了太子法眼……

第一轮交锋中,因为名家的笑而不语,在外界看来算是完败,其他诸家岂能放任儒家气焰嚣张?

蔡成很想低调,但背景不允许。

墨家现在落寞了,可以前也是能和儒家分庭抗礼的存在,此刻必须站出来。

“我墨家善营造,上可制军国之利器,下可制安民之良术,可还是无用之学?”蔡成盯着孔安国,闷声道。

他这句话。

算是在给东方朔找回场子,顺便质问儒家。

而且蔡成所举的战绩,都是近期可查的实例,军国之利器,指对冶铁工艺的改进,促进对匈作战。

安民之良术,指印刷术。

实实在在的例子,从理论层面确实无法辩驳,不过孔安国的攻击依旧犀利。

他朝主位一拱手,面向蔡成,冷声呵斥道:“我从未见过如此厚颜无耻之人,利器、良术,功在陛下,在太子!”

“伱墨家门人不过是一匠人尔!”

“也敢跟我侈谈功劳!?”

听到这话,蔡成原本黝黑的脸孔彻底黑如锅底,他正欲还嘴,殿内忽然又有一人开口。

“哼。”

张汤看着孔安国,说话间的神情,仿佛重回当年在朝堂上的冷峻、刚硬。

“墨家成了匠人,那向来奉行以法治国的法家,在你嘴里,岂不是可有可无的小吏?”

“非也、非也。”对方来得快,孔安国回怼的更快,“你法家并非小吏,而是祸国殃民的酷吏!”

“秦暴政,二世而亡!”

“不就张公口中那句‘以法治国’的功劳?”

此言一出。

殿内气氛陡然升温,张汤身后的法家门徒勃然大怒,中尉王温舒猛地坐起,眼中凶光大冒,直视孔安国。    “腐儒,尔要试试我宝剑锋利吗!?”

王温舒嗜杀成性,脾气绝算不上好,说话间,手已经按在了腰间剑柄。

对面的儒生见状。

不甘示弱,尽皆起身按剑。

“列位,今日是策问,现在是在博望苑!”庄青翟扫视一周,先是用眼神迫使众人坐下来。

随后才看向对面的儒家门人。

“秦亡有秦亡的原因,说法不一,但我大汉高皇帝铲除暴政,与民生息,却是毋庸置疑!”

“立国以来,继高皇帝之后,我汉家又有孝文、孝景两位贤君,施行无为而治,休养生息。”

“那番盛世之相,乃道家黄老之学使然,是也不是?”

是。

都搬出了文帝、景帝,必须是。

但孔安国避开了正面回答,义正词严道:“黄老之学已经过时,如今是以儒术治国!”

“陛下数征匈奴,扬我国威,开疆扩土,今日之盛世远盛以往!”孔安国直视庄青翟,喝问道:

“这番盛世之相,乃儒家思想使然。”

“是也不是!?”

你搬出历代先帝,我抬出当今天子,谁又怕了谁呢。

谁敢说当今天子治下,不如历代先君?

谁敢?

无人敢。

所以孔安国一番话罢,殿内气氛凝滞下来。

先前法家子弟的愤怒被压下,可怒火仍在他们心中燃烧,道家、墨家不忿,其他诸家,同样如此。

压抑的沉默在殿内延续,无形的火花在中央碰撞,空气即将被点燃的前一刻,有一人,他先爆发了!

“嘭!”

李广怒不可遏,一拍桌案,指着孔安国破口大骂,“老子在漠北跟匈奴人打生打死的时候,你个婢子养的在哪!”

“我陇西儿郎战死沙场的时候,你又在哪!开疆扩土的盛世,都是你儒家功劳?”

“狗屁儒家!”

“来来,老夫今天就来试试,看看你用那张嘴皮子,到底能不能扬我国威!”

说着话。

这位已经做完了拍桌子、撸袖子的动作,下一步就是起身开打的架势。

被李广喝骂的孔安国,此刻也第一次出现了恼羞成怒的神情,先前与诸家对喷,他都没有如此失态。

委实是李广骂的太脏!

况且,大家都是文雅人,引经据典不足为奇,哪有一上来就喷脏话的?

还要动武?

现在的动武,与先前诸位文士按剑的情况可不同,现在面对的,是一群武夫杀才!

儒生们脸上变了色,庄青翟等人也微微动容,好在李广领着一群壮汉要扑上去时……

“武阳侯,不得无礼!”一直旁观的太子出声喊道。

李广闻言,循声望去,“殿下,这厮空有一张嘴,只会夸夸其谈,与其听他狂吠,不如让老夫……”

“武阳侯!”

刘据语气加重了几分,“你且坐回去,今日来者皆是客,孤说了畅所欲言。”

见太子眉头微蹙,李广愤怒的神情僵了一阵,转瞬间脸色立即变换,尴尬笑道:“哈哈,殿下说的是。”

“老夫鲁莽了鲁莽了。”

等他重新坐定,又给太子赔了几个笑脸,可一转头看向孔安国,笑脸顿时垮下来。

显然,太子的面子要给。

可对面那厮,该不爽还是要不爽。

“诸位。”端坐主位上的刘据平静道:“孤一向认为,理越辩越明,所以让你等各抒己见,畅所欲言。”

“但是,孤这儿是博望苑,是接士殿,不是演武场。”

“请克制。”

他只说了这两句,控完场,抬手朝前伸了一下,示意你们继续,该吵吵,该骂骂,不用顾忌自己。

诸子百家聚在一起,不发生争执才不正常,骂战从春秋时期一直延续至今。

刘据没有调解的想法,对刚才的一幕也早有预料。

说实话。

他乐于见到争吵的发生,大浪淘沙,能在争执、辩论中脱颖而出的人物,才值得他招揽。

诸家也都明白这个道理,故而在之后的对喷中,换小辈们冲锋陷阵。

先前的大佬交锋,仅仅是在明确敌我。

什么?

不是说其他诸家都与儒家对立吗?怎么还要分敌我?

嗐!儒家和其他几家全都不对付,可其他几家内部,同样矛盾重重啊!

比如名家,儒家看他们不顺眼,道家也看不惯他们。

还有法家。

秦国律法严苛,绷得太紧,等到大汉建立初期,来了一个大反弹,直接无为而治。

法家紧,道家松,这两家根本尿不到一个壶里。

但眼下大佬相继开口后,他们都忍住了矛盾,形成默契,共击大敌——儒家。

儒家没怂,冒头一个,怼一个!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1241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