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明末凶兵

作者:怒江山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1062章 引蛇出洞

书名:明末凶兵 作者:怒江山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4:27

第653章引蛇出洞

以当时皮岛的实力,只要毛都督兵权在握,就算在皮岛把袁崇焕宰了,朝廷以及辽东方面又能说什么到时候就说袁崇焕船翻入海淹死了,谁能查的明白偏偏毛都督太多忌讳,压着下边的人没有动手。反观铁督师,一点忌讳没有,陛下和内阁那边做事赶越线一步,那就是白刀子进红刀子出。

这种事儿就是不能犹豫,这个时候可不光是做给朝廷看,也是做给晋北势力看的。这事一出,某些人也该琢磨琢磨了,要是敢跟朝廷勾勾搭搭,那下场跟这些人也差不了多少。

总之,晋北就是晋北,陛下也好,内阁也罢,谁也别想把手伸进来,哪怕一根手指都不行。敢伸一根手指,就剁一只手。

随着晋北出台志愿征兵政策,又有朝廷支持,大明北方各地尤其是山东、陕西以及山西和巴蜀的退伍士卒一窝蜂的往晋北赶。这些年关于晋北的传说有很多,如今大明各处动乱不断,而晋北成了最繁华最安全的地方,而且在晋北军当兵还能拿到足额饷银,家人也能得到粮食。所以很多人愿意去晋北当兵,更何况是跟俄国人打仗。

大明各处吃空饷严重,而且就算当兵好多地方也是吃拿卡要最后到手里也很少,这就导致许多地方征兵困难,更有很多人放着官兵不当退伍回家,甚至是投了流寇。这其中张献忠以及李自成麾下最能打的军队就是原来的边军,其实,能当官兵谁愿意当流寇

在晋北当兵就没那么多担忧了,饷银给的足,死了家人也能拿到抚恤,这对这些不受尊重的士卒来说有着足够的吸引力。就在晋北征兵的时候,关于朝廷派遣文武官员团队管理志愿兵的事情也不胫而走,这下百姓可就有不同想法了,大部分人觉得内阁这边太过分了。

朝廷让晋北出钱出力,最后志愿兵还由内阁派人管,别说晋北官场不乐意,跑过来投晋北军的老兵也不乐意。由朝廷官员接手,这以后各种福利能保证么实在是以前吃过的亏太多了,尤其是那些当兵好些年的老油条,深知官场黑幕。针对此事,好多人上书朝廷,陈述不公。

此事毫无公平可言,闹得很严重,内阁也知道这事做的不怎样,不过他们也是有恃无恐,干脆装聋作哑。这些人也就嘴上聒噪下,也不敢做什么。

志愿兵的事情是个麻烦,同样还有一个大麻烦,那就是远征西伯利亚势必会对中原战局产生影响。如今正是剿灭张献忠这支流寇的关键时候,偏偏发生西伯利亚惨案,曹文诏、刘国能这些晋北派系的将领肯定要领兵回去参加西伯利亚大战的。更何况晋北军现在不受待见,曹文诏也懒得继续留下来跟一帮子官员斗心机。

这下可就苦了孙传庭了,作为河南巡抚孙传庭身负剿匪大任,虽然对铁墨有些意见,可是对晋北军的能力他是非常认可的。如过曹文诏和刘国能领着兵马撤走,后边会发展成什么样可就不知道了。孙传庭不乐意,但撤兵是势在必行,在没有好处拿的情况下,曹文诏也不会在这里浪费兵力。十一月里,整个大明讨论的都是复仇,志愿征兵计划也很顺利,共有八万多士卒加入到远征计划中,再考虑到之后征调的蒙古仆从军远征军人数能达到十万,兵力应该足够了。

不过在远征之前,不得不考虑一下流寇的问题,现在流寇龟缩在开封府南部一带,看似没有了威胁,可实际上流寇开封府南部,又有黄城山防线,反弹性还是很足的,至少眼下的问题必须解决一下才行。其实曹文诏也不希望好不容易打开的剿匪局面,因为晋北军撤走,再让张献忠这支流寇死灰复燃,没必要为了跟内阁斗气,而放过张献忠。

大明上下被复仇的焰火覆盖时,孙传庭也召开了一次军事会议,这一次曹文诏以及刘国能等人全部到场,大家讨论的不是怎么攻打斯拉夫人,而是如何对付流寇,曹文诏常年跟流寇交手,所以对流寇的问题最有发言权,“孙大人,西伯利亚开战以后,许多事情就会失去控制,远征战事不利,需要援兵的可能我们不得不考虑。如果抽调更多的兵马加入远征,我们在陕西以及中原的优势将荡然无存,流寇张献忠现在拥有着黄城山这条路,如果趁我们兵力空虚的时候展开猛扑,到时必然压力很大。所以,无论如何,在此之前,必须彻底封死流寇反扑的可能才行。曹某建议,趁着远征斯拉夫人闹得沸沸扬扬的时候,果断集结兵马,吞下流寇构建的黄城山防线。没有了黄城山防线,流寇就会彻底陷入我方攻击范围,至少在开封府南部,没有了黄城山,流寇再无反扑可能。”

曹文诏所言,也是朝廷剿匪面临的实际情况,中原一带可以攻击的目标太多了,出路也更多,很难防备。所以,曹文诏的黄城山攻略计划,算是制衡流寇最为稳妥的方法了。孙传庭双手放在桌上,神情有些严峻,“诸位,你们对曹总兵提出的计划有什么看法”

刘国能出言道,“孙大人,刘某同意曹总兵的看法,流寇在黄城山一带反弹力十足,这牵制了朝廷很大一部分兵力,至如果我们能拿下黄城山防线,不仅解除了一个心腹大患,还可以将大量兵马解放出来,将来可以从别的方向围困张献忠。所以,刘某赞成夺取黄城山,如今西伯利亚之事闹得沸沸扬扬的,这个时候调动兵马,流寇也不会多防备,正是进攻黄城山防线的最佳时机。”

有了曹文诏和刘国能的发言,攻取黄城山的基调也算定了下来,其他人可都是以曹文诏和刘国能为标杆的,他们既然同意攻取黄城山,河南其他路兵马将领哪敢有异议那么接下来,就该考虑如何攻打黄城山了,黄城山一线虽然看似不重要,可在流寇手中,却变成了一道不可逾越的墙,自从上官义退守黄城山,就再也没有离开过,他奉命驻守黄城山,并不断改建黄城山,仅仅两个月时间里,黄城山每一个峡谷口都构建了一座关隘,十几座关隘连接起来,形成一道密不透风的墙,之前官兵也不是没想过派兵攻打黄城山,但数次进攻都无功而返,面对上官义构建的铁蜈蚣防线,几万官兵无计可施,数次碰壁后,也就没再执着于进攻黄城山了,但是考虑到西征斯拉夫可能带来的影响,就必须解决黄城山这个祸患了。没有了后顾之忧,才能更从容的调兵遣将。要说怎么攻打黄城山,最有发言权的不是曹文诏,更不是刘国能,而是坐在旁边的李养纯。李养纯之前还在高迎祥麾下的时候,就曾经在皇城山驻扎过一段时间,对那里的情况可谓是一清二楚,孙传庭敲敲桌面,皱着眉头喊了一句,“李将军,说说你的看法吧,在座这么多人估计只有你最有发言权了。”

李养纯坐直了身子,晃了晃肩膀,长呼一口气,淡淡的说道,“孙大人,其实你问了也白问,自从曹总兵几个月前提出黄城山之事后,李某就一直在研究黄城山的情况。如果是以前,我们完全可以靠山地营士兵从东面缓坡偷偷潜入黄城山深处,来一个里应外合。可流寇早防着这一点了,为了防备山地营偷袭,直接将东面方圆三里的林子全部砍到,硬生生造出一块荒芜地带。失去掩护,只要我们的兵马一出现在东面,立刻会被发现。而且,上官义不惜余力修建关隘,封死了所有的峡谷口,每一个防区弓矢、飞石准备充足,投石机也新增了无数,想要强攻黄城山,那是费力不讨好,毫无希望。”

李养纯的话,让一帮子将领全都脸黑如锅底,要不是考虑到李养纯的身份,真想冲过去揍他一顿。大家刚提出攻取黄城山的决定,李养纯跳出来直接喊着进攻没希望,这不是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么

就在众将怒火积累到一定程度时,李养纯却话锋一转,“哎,李某知道诸位生气,不过嘛,想要夺取黄城山,也不一定非得靠强攻啊”

面对众人吃人的目光,尴尬的笑笑,放弃了卖关子,“其实呢,这段时间李某可没研究怎么攻打黄城山,而是想着如何让黄城山兵马出来攻打汝阳呢,只要黄城山大军主动攻出来,没有了黄城山铜墙铁壁,我们还需要怕么不过之前确实没什么好办法,但现在机会已经出现了。我们要做的就是调兵,尽可能的从汝阳抽调兵力,然后其他兵马乔装打扮悄悄进入汝阳,其实就是悄悄地换防,但由于远征闹得沸沸扬扬的,很可能骗过流寇。另外,还需要孙大人发挥自己的文笔,给开封府吴大人写一封信,然后再想办法让流寇把信劫走。”

李养纯的法子看似复杂,其实也简单,就是借着远征调兵的机会骗流寇出来打。孙传庭觉得可行,于是开始谋划一切,事情进展的倒也顺利。

随着晋北军调走,沉寂许久的中原大地突然变得紧张起来,黄城山大军毫无征兆的杀奔汝阳,几万大军直接将汝阳城围了个水泄不通。一切正如上官义所想的那样,汝阳被重重围困,襄其他方面不仅没有发兵救援,反而开始收缩兵力。这一切,都说明由于晋北军撤走,官兵变得非常小心,这是一个好机会,上官义心中很清楚,自己只有两天的时间,一旦有官兵赶过来,那夺取汝阳城的最佳时机也就失去了。时间紧迫,流寇只是在城下修整了半个时辰,就在上官义的催促下,对汝阳城发起了猛攻。汝阳,自古军事重镇,近些年朝廷更是对城池进行了加固,所以此时的汝阳城绝对算得上一座军事要塞,城墙光滑高耸,云梯刚刚放下去,城头上的官兵抱着一根棍子,棍子上一个分叉,用力顶住云梯,几个人一起发力,云梯直接向后倒去,梯子上的流寇士兵全都掉落下去。

好在下边满满的都是人,否则非死即残。汝阳攻防战一上来就进行的非常惨烈,双方似乎都没什么保留,连试探性进攻都省了,打了这么多年交道,双方谁不了解谁

流寇一开始进攻不力,处处受挫,这一点上官义早就想到了,以汝阳之坚固进攻不利,是毋庸置疑的,想要轻轻松松打下这座城池,无异于痴人说梦,“命令庞骁龙所部从西面攻上去,减小东面的压力,冲城车也派上去,无论付出多大代价,先把城门给老子撞开。”

冲城车可是攻城一大利器,而上官义所用的冲城车还是特别改建的,冲城车横木头部被一个圆形的铁帽包裹,撞击力度更强。随着冲城车加入战场,再加上庞骁龙率部开辟西城墙战线,整个汝阳城的防守压力顿时增加了许多,面对流寇越来越猛烈的进攻,负责整个汝阳事物的刘国能竟然面不改色,异常沉着,他的冷静给这个浓烈的战场增添了几分异样的色彩,在刘国能身旁,还站着一个男子,此人儒雅非凡,如果上官义留意到的话,一定会惊得转过头撤军的。这个人就是孙传庭,本该在虎牢关为剿匪兵力发愁的他,居然出现在了汝阳城。

“孙大人,看来流寇这次是对汝阳城势在必得了,从目前流寇发起的进攻看,至少投入了两万大军,看来黄城山一线大军,七带了”刘国能冷静的分析着整个战场,越是复杂的情况,越是要沉着冷静,每一分慌乱,都会给大军带来预想不到的危害。

孙传庭同样有着一些期望,但是他觉得上官义投入的兵力还是不够多,这个时候上官义如果想撤退,还是没人能拦得住的,想了想,低声道,“传令南城守军,撤走一部分兵马,做出兵力不足的假象。城中各部全部收缩到北部隐藏起来,没有命令,任何人不得私自投入到城墙战斗中去。”

“撤走南城守军”刘国能突然一愣,难道孙大人是想

怒江山提醒您:看完记得收藏

“沈兄”

“嗯”

沈长青走在路上,有遇到相熟的人,彼此都会打个招呼,或是点头。

但不管是谁。

每个人脸上都没有多余的表情,仿佛对什么都很是淡漠。

对此。

沈长青已是习以为常。

因为这里是镇魔司,乃是维护大秦稳定的一个机构,主要的职责就是斩杀妖魔诡怪,当然也有一些别的副业。

可以说。

镇魔司中,每一个人手上都沾染了许多的鲜血。

当一个人见惯了生死,那么对很多事情,都会变得淡漠。

刚开始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沈长青有些不适应,可久而久之也就习惯了。

镇魔司很大。

能够留在镇魔司的人,都是实力强横的高手,或者是有成为高手潜质的人。

沈长青属于后者。

其中镇魔司一共分为两个职业,一为镇守使,一为除魔使。

任何一人进入镇魔司,都是从最低层次的除魔使开始,

然后一步步晋升,最终有望成为镇守使。

沈长青的前身,就是镇魔司中的一个见习除魔使,也是除魔使中最低级的那种。

拥有前身的记忆。

他对于镇魔司的环境,也是非常的熟悉。

没有用太长时间,沈长青就在一处阁楼面前停下。

跟镇魔司其他充满肃杀的地方不同,此处阁楼好像是鹤立鸡群一般,在满是血腥的镇魔司中,呈现出不一样的宁静。

此时阁楼大门敞开,偶尔有人进出。

沈长青仅仅是迟疑了一下,就跨步走了进去。

进入阁楼。

环境便是徒然一变。

一阵墨香夹杂着微弱的血腥味道扑面而来,让他眉头本能的一皱,但又很快舒展。

镇魔司每个人身上那种血腥的味道,几乎是没有办法清洗干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340306s